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是一种信息树木病虫害防治技术,其主要是应用注射工具将适量农药、肥料或是植物生长调节剂注入树干内,从而让药液直接进入树木的蒸腾液流中,进而让药液输送到植物的各个部位,有效提高防治病虫害、真菌或细菌造成的病虫害的效果。文章主要针对树木病虫害防治树干注射施药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树干注射施药防治病虫害文/章德全吴会贤孙明远通过外力向树干内注入一定量的药剂防治病虫害、矫治缺素症、调节植株或种实生长发育,是一种新的化学施药技术,具有施药剂量准确、药液利用率高、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其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施药器械。自1926...  相似文献   

3.
应用 1 6%虫线清乳油以不同浓度的药液和施药方式防治肖氏松茎象 Hylobitelusxiaoi Zhang,林间防治试验表明 ,采用树干局部喷药的方法 ,对肖氏松茎象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施药后第 1 4天检查 ,杀虫效果可达 1 0 0 % ,而且残效期长  相似文献   

4.
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自90年代以来一种高压、高浓度、低容量、高工效的林术注射施药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实现了化学防治与天敌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的目的。树干注射机是一种利用外力对树木进行高压快速注射药液的器械。  相似文献   

5.
树干注射施药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树干注射施药是一种高选择性林木果树施药新技术,它不受降雨、干旱等环境条件和树木高度、危害部位等的限制,施药剂量精确、药液利用率高,不污染环境。选用优良的注药机械、恰当的注射药物、正确的注药时机和恰当的注药量,是保证病虫防治或缺素症矫治等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溴氰菊酯4个浓度药剂对松沫蝉(Aphrophora flavipes Uhler)若虫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1天防治效果都在70%以上,施药5 d后,2 000倍、1 000倍、500倍都在89%以上。吡虫啉3个浓度药剂的防治效果在60%~73%,树干注药初期药效较慢,注药后5 d的防治效果才达到90%以上,树干注药对其他昆虫和环境的危害较小,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树干打孔注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综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树干注药技术是利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 ,将内吸性的药物导入树干特定部位 ,经输导组织传至树木的各个器官 ,以杀灭病虫 ,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的一种局部施药技术。1 打孔注药技术的起源与器械1.1 起源该项技术于 2 0世纪初形成 ,在美国、法国、罗马尼亚、韩国用乙酰甲胺磷、乐果、磷胺等药剂进行树干注药 ,防治球果花蝇、卷叶蛾、黑松蚧虫、瘿蚊 ,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日本研制的第三代防治松材线虫注入剂已取得很大的进展 ,如获得成功 ,将促进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我国自 2 0世纪 60年代开始 ,即有人利用“10 5 9、3 911”等内吸性杀虫…  相似文献   

8.
南阳市园林处对市区主要行道树木法桐、国槐等,采用电钻打孔、针管注药防治大袋蛾,取得了明显效果。 具体方法是:用钻头直径8~10毫米的手枪电钻,在行道树干上距地面0.7~1.0米,打深约5~6厘米向下倾斜的孔洞(免药液流出),电钻打孔数按树木胸径每10厘米打一个孔为宜,然后用兽用注射针管注射50%甲胺磷乳油原液。用药量按材木大小而定,一般直径30厘米的树木钻孔3个左右,每孔注药3~5毫升,共用药15毫升左右。注药后用黄泥  相似文献   

9.
沙棘树干注射施药防治病虫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海鹏 《沙棘》2002,15(2):35-35
通过外力向沙棘树干内注入一定量的药剂防治病虫害,矫治缺素症,调节植株等是一种新的化学施药技术,具有施药剂量准确,药液利用率高。不污染环境和防治病虫效果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注干剂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开展甲维盐、啶虫脒和苦参碱3种树干注射药剂在林间施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甲维盐、5%啶虫脒和0.3%苦参碱3种注干剂对松材线虫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降低松枯死木的数量,影响松墨天牛种群数量和发生动态。其中2%甲维盐注干剂防治效果和持续期最好,注干后3 a防治效果仍可达73.07%。2%甲维盐注干防治松材线虫病技术对常规施药技术难以防治的钻蛀性害虫具有较好防治效果,持效期可达2 a以上,可在松材线虫病防治方面发挥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袋蛾是刺槐、法桐、泡桐等阔叶树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 ,在鲁西北为 1年 1代 ,以幼虫在袋囊内越冬 ,次年 3月下旬开始活动取食 ,一般以 7、8月份为害最严重。我们用不同的内吸剂 ,在树干基部钻孔注药 ,防治法桐等树种上的大袋蛾 ,取得了明显效果。①防治时间 :以幼龄期最好 ,即在每年 7月初防治。②打孔方法 :在树干基部用木工钻钻三个孔眼或用铁钉砸眼 ,呈 12 0度的角度排列 ,孔眼一般向下倾斜 6 0度左右 ,然后用注射针管注入药液。③注入的药量 :6年生法桐 ,每孔注入 4ml ,即每株 12ml为宜。④防治效果 :5 0 %久效磷乳剂的 2倍液杀虫…  相似文献   

12.
杨晓  黄华枝  夏聪 《广东园林》2010,32(5):64-66
文章介绍了树干注射法、树干包扎法、诱杀法等几种非喷雾施药技术的特点,及其在园林绿地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情况。这些非喷雾施药技术的应用能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环境污染,是非常适用于园林绿化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外力向树干内注入一定量的药剂防治病虫害,矫治缺素症,调节植物及果实生长发育,是一种新的化学施药技术。具有施药准确、药液利用率高、不污染环境的特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林业实用技术》2021,(1):19-23
以树干注药和土壤施药方法对吡虫啉和呋虫胺2种杀虫剂控制白蜡窄吉丁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成虫的死亡数量:2年试验结果都以呋虫胺10%液剂瓶注干的最多,平均每5株树下为96.5头和238.0头,吡虫啉10%液剂土壤施药次之,为34.8头和86.8头;2)2年套笼处理树上的成虫死亡率:都以吡虫啉10%药液土壤施药死亡快、死亡率高,套笼后4天累计死亡率达到75%以上,6天累计死亡率为80%~100%;其次为呋虫胺10%液剂注干、呋虫胺75%粉剂土壤施药;3)幼虫的死亡率:2004年吡虫啉10%液剂土壤施药死亡率为100%、2005年除33.3%被寄生外死亡率也是100%,其次是吡虫啉10%药液注干、呋虫胺10%药瓶注干;4)施药后第2年的持续效果:吡虫啉10%液剂土壤施药效果最好,平均每5株树下有死亡成虫52头以上,多于对照和其它处理,其次为吡虫啉10%液剂注干。  相似文献   

15.
树干微注射法是防治果树病虫害好方法   树干微注射法是一种将密封在容器内的少量药剂通过在树干基部打小孔直接注入到树体内的方法 ,以防治病虫危害、矫治缺素症等生理病害和调节植株生长发育等 ,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精准施药技术。注射之后 ,药剂在几个小时之内会随着树液的流动很快遍及树木的枝、叶和根内。注射小孔会很快自动愈合。树干微注射法的优点 一是使注射器产品重复使用 ;二是使注射液国产替代品使用 ;三是该技术使用广泛 ,包括城市、居民住宅区、风景名胜区以及池塘树木病虫害防治 ,缺水山区树木病虫害的防治 ,高大树木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林业和园艺等生产管理部门已逐步开始应用树干注射这种新型的环保技术防治林木的病虫害和调控树体营养。笔者曾用此法在南宁西园饭店的园林树,上林县西燕镇东敢村、高峰林场15年生和40年生八角林,隆安县板栗林中,进行树干注射稀土营养液保花保果和病虫害防治试验,效果好,每株一次成本在0.2- 1.0元之间,操作方法简便(用码钉在树干倾斜30-45度打孔,每株树完成全操作过程不超过3分钟),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在生产中非常适用,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17.
通过6种药剂的室内外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40%的乙酰甲胺磷乳油、30%久效磷乳油1 000倍液用于日本鞘瘿蚊卵孵化盛末期常量喷雾,防治区当年新梢虫害指数减退率都在83%以上,对照区则上升了14.5%.(2)树干注药更适合于高价值林分及虫源地的防治;7月份幼虫危害盛期用30%久效磷乳油插管注药效果最佳,用药量为1.2ml/cm胸径,防治后,虫瘿内幼虫校正死亡率在90%以上,比对照提高了82.3%,树干注药不影响木材的材质.(3)3%米乐尔颗粒剂和3%呋喃丹颗粒剂用于根区施药也具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应用 1%苦参素植物杀虫剂以不同浓度的药液防治落叶松尺蛾 ( Erannis ankerariaStaudinger) ,林间防治试验表明 ,采用叶部喷雾的方法 ,对落叶松尺蛾幼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尤以1∶ 10 0 0倍液浓度杀虫效果最佳 ,施药后 72 h后检查 ,杀虫效果可达 10 0 %。  相似文献   

19.
药剂筛选实验结果表明:无公害农药对栗实象鼻虫的防治作用因药剂种类及施药浓度不同而异。其中,用齐螨素、吡虫啉等5倍液,树干打孔注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花椒跳甲 Podagricomela shirahatai(Chujo)属鞘翅目、叶甲科 ,也称花椒潜叶甲、花椒桔啮跳甲、俗称串椒牛。该虫是专食花椒叶的害虫 ,尚未发现其它寄主。花椒跳甲在长治市的黎城、平顺等县 1年发生 2代 ,以成虫在树下 3~ 6 cm土中及周围的草丛、石缝中越冬。防治上采用地面施药 ,可杀死大量的出土成虫和 1~ 2代入土化蛹的老熟幼虫。用2 5 %对硫磷微胶囊剂或 2 5 %辛硫磷粉剂等喷洒地面后浅锄或耙匀 ,防效可达 85 %以上。成虫期树上防治 ,喷施 40 %氧化乐果 1 0 0 0倍液、5 0 %对硫磷乳油 1 0 0 0~ 1 5 0 0倍液 ,防效均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