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小麦品种选择不当怎么办?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小麦播种过早怎么办?小麦播种过早,幼苗出土后叶  相似文献   

2.
<正>小麦品种选择不当怎么办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小麦播种过早怎么办小麦播种过早,幼苗出土后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冬季在遇到-10℃、持续5小时左右的低温时,就会发生冻害。对  相似文献   

3.
<正>失误之一:品种选择不当。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失误之二:播种过早。小麦播种过早,幼苗出土后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冬季  相似文献   

4.
<正>1.品种选择不当。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2.播种过早。小麦播种过早,幼苗出土后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2棱期;冬季在遇到-10℃、持续5小时左右的低温时,就会发生冻害。对策:适时镇压,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每亩施碳铵15千克,必要时,用  相似文献   

5.
<正>品种选择不当怎么办?在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此,应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播种过早怎么办?小麦播种过早,幼苗出土后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即进入二棱期,冬季遇到-10℃、持续5小时左右的低温就会发生冻害。对于这种情况,应适时镇压,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施碳酸氢铵15千克,必要时用0.2%~0.3%矮壮  相似文献   

6.
失误之一:品种选择不当。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 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以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7.
1.小麦品种选择不当怎么办? 答: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8.
小麦冻害的预防与补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小麦是耐寒性较强的作物.入冬后,小麦若经过低温锻炼,抗寒能力大大增强,若未经过低温锻炼,或播种过早、生长过旺、管理粗放的麦苗,因抗寒力差,在气温突然下降时,都易产生冻害.一、小麦冻害的预防措施1.种植抗寒能力强的品种冬季寒冷的地区宜选用半冬性或冬性品种.2.适时播种适时播种,可使小麦充分利用冬前热量资源,在越冬前长出一定数量的分蘖,扎好根系,形成壮苗.一般要求小麦播种到越冬形成2~3个分蘖,有效积温300℃左右.  相似文献   

9.
失误之一:品种选择不当。中、早茬地块播种春性及弱冬性品种,会导致麦苗冬前旺长,不利于安全越冬。对策。在及早划锄、镇压的基础上,冬前壅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失误之二:播种过早。导致幼苗出土后叶片狭长、垂披,分蘖不足,主茎和一部分大蘖冬前幼穗分化;冬季遇到-10℃、持续5小时左右的低温时发生冻害。对策。适时镇压,抑制主茎和大蘖生长;压后及时划锄,并结合浇水亩施碳铵15公斤,必要时用0.2%~0.3%的矮壮素溶液叶面喷施,以控制徒长、抗御冻害。失误之三:播种过晚。由于冬前生长期短、积温不足,导致麦苗生长瘦弱、分蘖少。对策。以划锄…  相似文献   

10.
小麦冬前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润伟 《农村科技》2006,(10):10-10
一、冬前管理俗话说:"麦无两旺"。麦苗冬季旺长可使生育期提前,养分积累减少,抗寒力下降,不利于安全越冬。旺长形成的因素有以下几种。1.品种选用不当春性及弱春性品种播种偏早,导致冬前旺长。这类麦田在冬季最易形成旺苗受冻。田间管理应在及早中耕、镇压的基础上,采取封土围根,或盖施"蒙头粪"等措施,保护麦苗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11.
沈阳地区冬麦播种期与麦苗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结果表明,沈阳地区种植冬麦,9月13日前播种,冬前麦苗长势过旺,抗寒能力减弱;9月28日以后播种,冬前麦苗长势弱,虽然也能安全越冬,但返青后,麦苗青而不壮,影响产量;9月20日左右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淮北地区小麦于10月中旬播种出苗,到12月20日后进入越冬期,有60d左右的冬前生长阶段,这期间需要500~550℃的有效积温。麦苗单株可长出7片叶、3~5个分蘖,达壮苗越冬标准。麦田冬前管理的目标是到进入越冬期麦苗个体达壮苗标准,666.7m^2茎蘖60~80万,既保证安全越冬又为年后生长发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在小麦生产过程中,由于播种过早、播种量偏大,或冬前气温持续偏高气候偏暖等原因,都可能引起小麦冬前旺长。旺长麦苗抗冻能力下降,易发生冻害;且冬前旺长消耗大量营养,开春后劲不足,易脱肥早衰,分蘖率低,病虫害发生重。1播种过早形成的旺苗1.1由于播种过早,苗期温度高,麦苗生长快,冬前容易形成旺苗。幼苗叶片细长,分蘖不足,主  相似文献   

14.
试验结果表明 ,张家口地区种植冬麦 ,9月 10日前播种 ,麦苗冬前长势过旺 ,影响抗寒能力 ;9月2 4日以后播种 ,冬前麦苗长势弱 ,虽有部分能越冬 ,但产量较低 ;9月 17日左右播种适宜 ;播种方式采用沟播比平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试验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种植冬麦,9月10日前播种,麦苗冬前长势过旺,影响抗寒能力;9月24日以后播种,冬前麦苗长势弱,虽有部分能越冬,但产量较低;9月17日左右播种适宜;播种方式采用沟播比平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试验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种植冬麦,9月10日前播种,麦苗冬前长势过旺,影响抗寒能力;9月24日以后播种,冬前麦苗长势弱,虽有部分能越冬,但产量较低;9月17日左右播种适宜;播种方式采用沟播比平播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气候变暖,冬小麦种植范围北移,播种面积增加。冬小麦北移最关键的问题是其能否安全越冬,针对此问题我们进行了 3年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我们认为,辽宁冬小麦安全越冬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技术环节。   1.引用抗寒高产早熟优质品种 1997~ 1999年,我们分别引进 14个冬小麦品种进行试种试验。 3年试验结果,京 411越冬率在 90%以上,每 667平方米产量 400公斤;京冬 8号越冬率在 70%以上,每 667平方米产量 300公斤,比对照春麦增产 15%~ 20%,且品质优于春麦。其它品种有的越冬率很低,有的生育期太长或产量过低。京 411、京冬 8号在 6月下旬即可成熟,比春麦提前成熟 7~ 10天,为播种下茬作物争得了时间。可见,引用适宜的冬小麦品种是实现北移的关键。   2.选择最佳播种期 在最佳播期播种是冬小麦安全越冬的基础。试验结果表明, 9月 10日前播种冬小麦,会因冬前麦苗已处起身拔节初期,不能安全越冬,大部死亡; 10月 5日以后播种的苗小苗弱,越冬率不足 10%; 9月 25日至 10月 1日播种的麦苗健壮,安全越冬率可在 80%以上。可见,在我区冬小麦的最佳播种期在 9月 2...  相似文献   

18.
王冬亭 《河南农业》2012,(15):44-45
一、小麦死苗的原因(一)选用品种只注重丰产性,忽视抗寒性、抗旱性。抗寒性差的品种,容易造成死苗。(二)如果播种过早,麦苗旺长甚至冬性弱的品种在冬前,穗分化就达到二棱期以后,抗寒性降低,遇冻害常严重死苗。(三)播种过晚、过深、过密,易形成晚弱苗,其本身积累的糖分少,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遇寒、旱也容易出现死苗。(四)墒情不足,旱助寒威。造墒不匀或抢墒播种的麦田,底墒不足,冬季又少雨雪、多寒风,加剧土壤干旱,使小麦分蘖处在冷暖骤变的土层中,致使小麦严重死苗、死蘖。(五)浇水不当,不利越冬。浇冬水过晚,造成"凌抬"死苗。另外,浇水后划锄不及时,龟裂板结,也易断根风抽而死。  相似文献   

19.
1 小麦冬春死苗的原因 1.1 内因.采用抗寒性差的品种,容易造成死苗;个别播种过早,从冬前幼穗分化期到二棱期的麦苗,耐寒能力减弱,遇冻害常严重死苗;一些晚弱苗,本身积累的糖分少,遇寒、旱,也容易出现死苗.  相似文献   

20.
淮北地区小麦于10月中旬播种,到12月20日后随着日平均温度下降3℃后进入越冬期。其间有55~60d的冬前生长阶段,这期间有500~550℃的有效积温。麦苗单株可长出6~7片叶,3~4个分蘖,达到壮苗标准。而2012年由于10月上、中旬干旱无雨,小麦到10月下旬才开始播种,比常年晚播7d左右,再加上降温早,将有一部分麦田达不到壮苗越冬的标准。加强麦田冬前和越冬期管理,保证麦苗安全越冬,为年后麦苗的生长发育和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