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蚕沙中茄尼醇的提取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尼醇(Solanesol)是一种重要的医药中间体,是合成原料药辅酶Q10和维生素K2的重要原料,价格昂贵,在国际上具有很大的销售市场.国内未见有关于从蚕沙中提取茄尼醇方法的报道.本文介绍了茄尼醇的性质、国外从蚕沙中提取茄尼醇的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珠江三角洲发展蚕桑产业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成就了繁荣的经济民生,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使原本废弃的副产物变废为宝,拓宽了蚕桑产业的发展途径。其中,用来源丰富的蚕沙生产叶绿素是技术领先、产业化发展较好的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典型项目之一,已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蚕沙除用于生产叶绿素外,其产品还涉及医药、食品、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化妆品的主要原料。例如,从蚕沙中提取获得合成维生素K和维生素E的重要原料——植物醇,使我国成为维生素K和维生素E的主要生产基地;从蚕沙中提取的三十烷醇是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促进水稻、蔬菜等增产;从蚕沙中提取的果胶、膳食纤维及类胡萝卜素等是有广泛用途的天然原料。国内已有成立近50年的全球最大的蚕沙产品生产与供应商,产品出口创汇取得佳绩。产、学、研携手合作是推动蚕沙资源产业化开发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蚕沙成分及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波  李勇  吴洪丽  吴恢 《中国蚕业》2009,30(4):18-21
介绍了蚕沙成分的研究状况和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及其衍生物、果胶、叶黄素、黄酮类化合物和β-胡萝卜紊等多种成分的研究状况;近年来,蚕沙成分的提取工艺有了许多改进,对蚕沙的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果胶是一种植物胶,具有良好的胶凝化和乳化作用。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及轻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蚕沙果胶为低甲氧基果胶,其医疗功效更佳。 目前,从蚕沙中提取果胶的常规方法为酸提取乙醇沉淀法,该方法中用来沉淀果胶的乙醇用量非常大,浓缩工序及后阶段的乙醇回收能耗大,致使生产成本较高,不易工厂化生产。笔者经过大量的试验,得出了以铁盐作为沉淀剂从蚕沙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和仪器 风干蚕沙;盐酸(CP);氨水(CP);氯化铁(CP);95%乙醇(CP);氯化铵(CP)。 电热恒温水浴锅;抽滤装置,酸度计;烘箱。 2.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蚕沙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蚕沙资源丰富,蚕沙可直接使用或提取蚕沙中的有用物质制成叶绿素衍生物等,蚕沙资源的利用将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但蚕沙资源比较分散,如何将其集中并加以利用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蚕沙中叶绿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天宝  彭艳芬 《蚕业科学》2007,33(4):698-700
在超声波作用下,采用不同溶剂,研究了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方法,并对提取液中叶绿素的含量及稳定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以丙酮和无水乙醇混合液(体积比2∶1)为提取溶剂,经超声波提取55 min为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的最佳技术工艺;提取液中叶绿素的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7.
邓祥元  沙鹏  高坤  孙俊龙 《蚕业科学》2012,38(2):317-321
为了充分利用蚕桑生产的副产物蚕沙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以丙酮-乙醇混合液为提取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蚕沙中的叶绿素。通过响应面试验考察蚕沙软化时间及超声波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主要工艺参数对蚕沙叶绿素提取效率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条件为:蚕沙软化时间16 min,超声波提取温度70℃,超声波提取时间60 min。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蚕沙叶绿素的提取效率最高,提取液中叶绿素a的质量浓度可达到11.38 mg/L。  相似文献   

8.
从蚕沙制作有机肥料、蚕沙作为各种动物饲料、蚕沙液的利用以及蚕沙提取叶绿素衍生物等方面介绍了蚕沙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蚕沙治病     
蚕沙是蚕儿的排泄物,每饲一张蚕可得鲜蚕沙180斤,晒干后约60斤,但常被人们遗弃。至今在工业上的用途虽有但也微不足到,大都是制活性碳,提取叶素绿,植物醇(是以制造维生素E、维生素K的重要原料)及植物激素—吲哚乙酸。在医药方面实为一良药,但末完全被人们所认识,也用之不广,实际蚕沙在中药上对一些病症的治疗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黄修忠 《四川蚕业》2000,28(2):57-58
<正> 蚕沙作为桑蚕的粪便,常被人们作废弃物丢掉,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从蚕沙中提取果胶和叶绿素,应用于医药、食品及化妆品为人类造福有着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果胶的提取 1.1 原料的搜集处理。把蚕沙先过筛除去泥沙杂质。加水漂洗除去可溶性物质。 1.2 膨润软化。经处理的蚕沙加入蚕沙量的30%~40%的清水,浸润4~6小时  相似文献   

11.
蚕沙堆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肥处理是蚕沙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的一种主要方式。本文对蚕沙堆肥系统和影响堆肥的主要因素:含水量、温度、通风供氧、C/N比、堆肥产品大小、pH值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蚕沙既是蚕桑副产物,也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等一系列作用。本文对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其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马涛 《蚕学通讯》2011,(2):50-52
在家蚕养殖与蚕丝应用方面我国拥有着悠久历史,曾经创造过经济和文化交流上的繁盛。随着家蚕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的科研成果的应用,极大推动了我国家蚕产业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起步晚,不够完善,使得家蚕研究与家蚕知识产权保护的步伐明显不一致。完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充分实现法律保障,才能确保家蚕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也为了进...  相似文献   

14.
对从蚕沙中联合提制叶酸和果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活性炭15g为吸附剂,吸附时pH为5.5,解吸剂以3%的氨水-70%乙醇溶液最佳,叶酸产率为0.14%左右,蚕沙叶酸的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7302-87。果胶的最佳工艺条件:沉析时pH为3.5,沉析温度60℃,沉析时95%乙醇用量和浓缩液的比值为1.1为宜,果胶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n246-85。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用4个三元杂交种、2个二元杂交种和2个原种为实验材料,4龄起蚕开始饲养,以茧层转换率、近似消化率、丝长、丝量、干茧出丝率等为指标,分别对原种、二元杂交种、三元杂交种间的饲料效率进行比较研究,同时还对食下量、食下率近似消化量、近似消化率、茧层转换率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得出以下结论:①二元杂交种的食下率、近似消化率高于三元杂交种,而三元杂交种又高于原种;②对于茧层转换率,三元杂交种高于二元杂交种,二元杂交种与原种之间差异不显著;③对于丝长、丝量,三元杂交种略高于二元杂交种,二元杂交种高于原种.因此,要提高茧层转换率,可以通过选择优良亲本利用杂种优势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我省原种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蚕种质量的要求,对我省今后的原种生产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蚕品种审定15年的回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本文通过1981-1995年浙江省家蚕新品种鉴定十五年期间有关情况的回顾及所通过新品种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阐明了在以后品种选育过程中春用品种要注重生命力的提高,而夏秋品种要注重丝质的提高,且要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到家蚕品种选育中来;同时也阐明了家蚕品种鉴定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蚕业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丝绸及相关产业使用的原料为茧丝,茧丝性状可谓被直接利用的家蚕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主要由蚕品种遗传基础决定.因此,茧丝性状的遗传学研究一直是蚕业科技的重要领域,备受家蚕育种学家关注.然而,茧丝性状为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的解析是蚕学研究的难点之一.鉴于对茧丝性状遗传控制机制的认识对于家蚕育种的重要意义,从经典遗传到分子层面均具有众多研究,但至今尚无任一控制家蚕茧丝性状的QTL位点获得功能上的实验验证.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的新型雄蚕品种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性别控制技术实现"农村专养雄蚕,蚕种场多养雌蚕"对提高蚕茧生产的茧丝产量和品质,以及降低雄蚕杂交种的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将育成的高发生率和高孵化率雌蚕无性克隆系与平衡致死雄蚕杂交,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组配成31个雄蚕杂交组合,通过3年5期的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型雄蚕品种雌35×平28和雌29×平28,并在浙江主蚕区成功试养。新型雄蚕品种与现行雄蚕品种相比,张种产量提高8.53%,解舒丝长增加45m,鲜茧出丝率提高0.7个百分点。新型雄蚕品种的育成有望进一步降低雄蚕杂交种的生产成本,加速专养雄蚕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