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黄瓜日光温室栽培成功的关键因素是温度,要想提供适应黄瓜生长必要的温度条件,就要建造保温好、升温快的高标准冬暖式日光温室,莱芜市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核心示范园的日光温室,是东西向拱园形钢架结构,温室长85米,宽9米,前部高1.5米,矢高3.5米,后墙高2.5米,墙厚为1米的砖土混合结构,后墙距地1.5米高处有16个60厘米见方的通风窗,温室占地面积765平方米,土质为壤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为1.05%,pH值为6.5~7.0,排水良好。  相似文献   

2.
试验2002年春在本市廉州镇彭家庄村彭建勇等人的6座旧蔬菜大棚中进行,试验前对蔬菜大棚进行了稍加改造。大棚为冬暖采光式大棚,东西长50m,南北宽7.5m,脊高2.7m,距后墙1.5m,后墙高为1.5m,大棚前高1.3m,后墙和两边山墙均为土质结构,厚度为1.0m。大棚上面覆盖无滴膜,草苫厚2.5  相似文献   

3.
日光温室栽培是生产高档、优质杏果的重要途径 ,它可避免杏树长期冻害 ,提早杏成熟期 ,比露地提前 5 0d~ 6 0d(天 ) ,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效益。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1 日光温室的结构日光温室为东西向 ,长 6 0m(米 ) ,宽 9m(米 ) ,脊高 3.5m(米 ) ,后墙高 2 .9m(米 ) ,山墙前沿高 1.8m(米 ) ,温室内设置三排钢筋混凝土支柱。后墙和山墙墙体为土质结构 ,横梁和拱架为竹木结构 ,温室后顶铺一层厚塑料薄膜 ,其上覆盖 2 0cm(厘米 )玉米秸秆 ,再盖一层塑料薄膜 ,上覆 2 0cm(厘米 )泥土。棚顶覆无滴聚乙稀塑料薄膜 ,薄膜外…  相似文献   

4.
温室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棚室建造 选砂壤土、背风向阳、排灌方便、透光性好、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建温室。温室东西向,坐北朝南。温室跨度7~8m,长50-60m,脊高2.8~3.3m:前底角切线角为60°,后坡仰角36°,后墙及东西山墙为空心砖墙厚0.5m,后墙上每隔6m设1个0.5m×0.5m通风口。用聚乙烯无滴膜做棚膜,冬季以加厚草帘防寒。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油桃大棚栽培发展十分迅速,而有关大棚内环境条件与油桃果实品质关系的研究还很少,为此进行了本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滨州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果树区。试验地土质为黄河冲积平原砂壤土质,有机质含量为0.98%,全氮0.042%.全磷0.12%,全钾1.55%.pH值7.98~8.93。品种为曙光,株行距1m×1.2m.树体采用圆柱形整枝。1.2设施的结构大棚为短后坡、高后墙、半圆拱形温室,无立柱钢梁结构.长62m.宽12m.  相似文献   

6.
济宁滨湖区涝洼地湿、粘、板、凉,早春地温回升缓慢,针对甜瓜大棚扣棚后如何快速提高地温和气温,使甜瓜早定植、早成熟,延长甜瓜生育期,提高产量和效益,课题组对通常使用的甜瓜大棚(矢高20-2,3米,跨度8-9米,高跨比约0.25)进行了重新设计试验,矢高降为1.7-1.8米,跨度不变,高跨比0.2为最佳生产方案。  相似文献   

7.
我市日光温室冬春茬茄子经济效益比较高,亩产值将近3万元,其生产技术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现将其生产技术介绍如下:1日光温室结构土墙、竹木结构,水泥支柱,后墙高1.9米,土墙厚度0.9米,培土厚度下底5米,上宽1米。中柱高2.7米。  相似文献   

8.
1棚室安排棚室东西走向,宽7米,长100米,后墙高2.2米,脊高3米。土壤为沙壤土。当地年平均气温8℃,1月份平均气温-11.5℃。第1年5月上旬,在距棚室前缘75厘米处,东西向栽一行金优和大粒玫瑰香葡萄苗,株距60厘米。草莓品种为弗杰利亚,在圃地育苗,一年一栽。第1茬于第1年8月下旬定植。东西向大垄,  相似文献   

9.
黄河故道地区的日光温室一般由透光前坡、外保温帘(被)、后墙、后坡、山墙和操作间组成,朝向为正南-5°~+5°,东西向延伸,其长度一般为50~120米,跨度6~10米,脊高3.5~4.0米,后墙高2.7~3.0米,后坡长度1.4~2.1米,后坡垂直投影离后墙距离一般不超  相似文献   

10.
1 棚体改造 (1)旧棚加高。要求前边1.0~1.5米,后墙1.8~2.3米,脊高2.6~3.2米。  相似文献   

11.
刘芳 《吉林蔬菜》2012,(6):8-10
1准备工作1.1温室准备沈阳地区适合冬茬番茄高产栽培的温室需具有如下结构及附属设施:温室高为2.8~3.5米,跨度为6.0~7.5米,后墙高以1.8~2.5米为宜,后坡水平投影长度1.2~1.5米,后墙保温总厚度1.5~2.0米或采用24厘米砖墙,9~12厘米聚苯  相似文献   

12.
超级无核葡萄属欧美杂交种,1998年引入我市,1999~2002年在示范园进行日光温室栽培试验表现良好,其果穗大,圆锥形,果皮红紫色,平均穗重850克,最大穗重2200克,粒重11.8克,大粒达20克,可溶性固形物17%~18%,风味佳。用赤霉素处理最大果达30克,成熟期4月下旬,商品价值较高,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园地条件与棚室结构试验地为平原沙壤土,土层厚,有机质含量为0.65%~0.90%,pH6.5~7.0。温室为钢架结构座北向南,东西方向,东西长85米,南北宽9米,棚前高1.5米,脊高3.5米,后墙高2.5米,墙厚1米,为砖土混合结构,后墙有16…  相似文献   

13.
1999年我们在中兴村进行大棚栽培曙光油桃试验 ,2 0 0 0年 4月 3 0日油桃成熟 ,产量为 1 50 0kg。采用琴弦式塑料薄膜日光温室大棚 ,东西长 80m ,南北跨度 9.5m。后墙高 2 .2m ,脊高 3 .2m ,后墙坡长1 .5m ,前面为 1m高的立柱 ,南北立柱 4排 ,东西每 4m一柱 ,立柱为混凝土制成。墙体为土打墙 ,厚度 1m ,后墙坡用塑料膜包玉米秸 ,其上压土 ,厚度 50cm。后墙通风口直径 3 0cm ,距地面 1 .5m ,每 8m留一通风口 ,共1 0个。脊顶处留 50cm见方的天窗 ,每 6m一个。前排立柱上部通风口 3 0cm见方 ,每 6m一个。棚架采用直径为 …  相似文献   

14.
<正>1塑料日光温室葡萄栽培设施在吉林省西部地区,日光温室葡萄生产主要采用小拱棚和微拱式塑料日光温室。温室方向坐北朝南,跨度7~8米,高2.8~3米,前角高1.2~1.5米,后墙高2米左右,采光面一般坡度为14~16.5°,温室长60~100米为宜。竹木结构温室设前柱、中柱、后柱三排立柱,柱上分别沿东西向搭横梁,横梁上每隔60~80厘米,设一竹杆,上覆塑料薄膜,膜与竹杆之间设压膜线压住棚膜,在前  相似文献   

15.
1选择园地.挖好定植沟.整好地 根据栽植情况确定株行距。单篱架栽培,行距为1.5米,株距为0.5米;双篱架栽培,行距为2米。株距为0.6米。把栽植沟按深0.6米、宽0.8米的要求挖好,沟底施发酵好的有机肥(每666.7平方米需有机肥4000~5000千克),上半部分填表土。  相似文献   

16.
1温室建造要求 温室坐北朝南或偏西3~5°。脊高2.8~3.5m,跨度6~8m,长度60-80m。后墙为0.5m空心墙,高1.6~2.6m,后坡厚0.5~0.8m。前屋面高跨比0.5~0.7,前屋面外底脚挖深、宽各50cm左右的防寒沟。棚膜选聚乙烯无滴膜或聚乙烯长寿无滴膜,滴膜外用专用扁形压膜线。通风口在屋脊处和南屋面前沿距地面1m高处各设1排。在后墙、山墙的内侧、外侧或墙的空心处加贴一层5~8cm厚的泡沫板。  相似文献   

17.
郝哲 《吉林蔬菜》2015,(3):38-39
<正>食用菌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具有保健作用,而被誉为健康食品。榆林日光温室食用菌栽培主要以平菇为主,搭配杏鲍菇、金针菇,一般667平方米日光温室可摆放菌袋20000袋,年产鲜菇25000~30000千克,经济效益超过10万元。近年来,笔者经过反复试验研究,探索出日光温室食用菌高产、高效益栽培技术,供广大菇农参考。1日光温室的建造日光温室坐北向南偏西5~7度,东西延长,半地下式,跨度8~9米,后墙高度3~3.2米,脊高为4.2~4.7米,长度50~80米,后墙每隔3米留50厘米见方通风口;墙体为内  相似文献   

18.
1温室建造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比较高燥、土质肥沃、排水良好、有足够水源、交通便利的地方建造温室。温室坐北朝南、东西走向,东西长60m,南北跨度10m,后墙为砖墙高2.3m、宽0.5m。后坡内部为石棉瓦,外部有水泥包被,高1.2m,东西两边山墙各宽1m,两山墙之间每隔3m设有一钢筋骨架。后墙上每隔2m设有一高50cm、宽25cm的后风口。  相似文献   

19.
在冬季温室生产草莓 ,要求严格的温度控制和较高的栽培管理水平。为探索草莓低成本、高效益冬季生产途径 ,于1998~ 2 0 0 1年在辽宁省辽中县东地村进行了草莓拱棚栽培试验 ,并获成功。1 拱棚构造 拱棚由墙体、拱架和保温三部分构成。墙体为土制结构 ,拱架包括立柱、竹劈、铅丝。保温部分主要是棚膜和草苫。拱棚座北朝南 ,跨度为 3.5m(米 )。后墙高 12 0cm(厘米 ) ,底宽 70cm (厘米 ) ,顶宽 4 5cm (厘米 )。中柱高14 0cm(厘米 ) ,距后墙外侧 15 0cm(厘米 ) ;前柱高 80cm(厘米 ) ,距中柱 14 0cm(厘米 ) ,铅丝横位 ,固定在立…  相似文献   

20.
国外苹果高纺锤形整形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苹果栽植密度的加大,树形相随而变。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欧应用最多的树形是细长纺锤形。而南欧、北美和新西兰则广泛应用直立干形,在更高密度(每667平方米333~916株)条件下.采用又窄又高的超纺锤形(冠径45—60厘米,树高2.5米),但管理成本高。20世纪90年代末期。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把这3种树形进行综合改进。形成高纺锤新树形(冠径0.9~1.2米,树高3米,干高0.7一O.8米)。目前,苹果高纺锤形整形技术已在意大利、美国等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