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疆沙拐枣属植物染色体数目的观察及其倍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拐枣Calligonum系蓼科植物。我国共20余种,主要分布于内蒙、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其中,新疆最多,约17种,占总数的3/4。该属植物皆为灌木或半灌木,是优良的固沙植物。分类学依其果实形状,将其分为四个组,即翅果组Sect.Pterococcus(Pall)Borsz-cz、基翅组Sect.Calligonum、刺果组Sect.Medusa Sosk.et Alexandra和泡果组Se-  相似文献   

2.
新疆沙拐枣属的染色体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沙拐枣属(Calligonum L.)是蓼科中较进化的属,分布于亚洲、欧洲南部和亚洲北部。是典型的古地中海区系成分。1936年《苏联植物志》记载有71种。以后陆续增加到100多种。近年来,苏联的一些学者又认为把种划分得太细了,进行了大量合并。结果仅保留30多种。我国学者研究认为:该属植物在我国有近30种,产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其中的20多种主要分布在新疆。近年来,国外学者关于染色体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我国和苏联学者对该属植物,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在染色体的地理分布方面,尚未见有所论述。本文对新疆18种沙拐枣属植物,进行了染色体地理分布的初步研究,并对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由于染色体的地理分布的研究在国内还未见到报道,我们亦是初步尝试,以期得到同行的指正,并为有关学科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我国沙拐枣属(Calligonum L.)天然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沙拐枣属(Calligonum L.)群落天然分布区的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土壤机械组成以细砂粒与中砂粒为主;pH值为7.72~8.96,呈中性偏碱性;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大,差异显著;有机质积累少,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偏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变化;依据土壤理化性质,将我国沙拐枣属不同天然群落的土壤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低盐化与强碱化的风沙土是我国沙拐枣属群落土壤分布最广的类型.土壤pH值所表现出的弱变异水平表明,土壤pH是影响沙拐枣属天然群落生长与分布的重要因子.沙拐枣属植物能够在我国荒漠地区作为典型的固沙先锋植物,在生态修复中应根据沙拐枣属不同群落的土壤理化性质来选择适宜的物种.  相似文献   

4.
于2012-2013年春夏季进行野外调查,并查阅国家与地方植物志文献资料,以及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标本馆(XJBI)、新疆农业大学动植物标本馆(XJAU)、兰州大学植物标本室(LZU)、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WUK)等馆藏腊叶标本,获取了蒙古沙拐枣[WTBX](Calligonum mongolicum)[WTBZ]的地理分布数据。并采用Arc GIS 10.0地理绘图软件,绘制蒙古沙拐枣的资源分布图,为深入研究和开发蒙古沙拐枣种质资源提供了必要的植物学基础数据。结果表明:① 蒙古沙拐枣最东在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二连浩特市(112.4°E),最西在新疆的奎屯至精河五台(83.7°E),最大东西经度之差约为28.7°;最北在新疆的阿勒泰巴里巴盖乡(47.5°N),最南在青海的诺木洪(36.2°N),最大南北纬度之差约为11.3°。② 蒙古沙拐枣凭证标本所得地理分布范围与植物志记载存在较大差异,其原因可能是蒙古沙拐枣分布范围的扩张或新分布地的发现;也可能存在标本鉴定中的失误,将其与相似种塔里木沙拐枣混淆。  相似文献   

5.
新疆棘豆属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疆棘豆属植物有98种2变种,占中国棘豆属总种数的67.1%,其中新疆特有种7种,中国新疆仅分布种58种,特有种与新疆仅分布种共占65%,所占比例较高.棘豆属在新疆的11个植被区域中均有分布,最丰富的地区为准噶尔和天山地区,尤以天山山系种类最多,它们是棘豆属现代分布与起源分化中心之一;绝大部分种类(约99%)集中分布在海拔1 001~5 000 m的山区,尤其在1 001~4 000 m最丰富,在2 001~3 000 m分布最多;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高达96%,地上芽植物仅占4%.植物区系与其邻近的青海省和西藏关系最为密切,相似性系数分别为28.8%和28.6%,与内蒙古和甘肃联系相对较弱;与邻国哈萨克斯坦关系最密切,相似性系数高达65.2%,其次是西西伯利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相似性系数分别为41.8%和41.0%,与蒙古、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的相似性系数较低,分别为29.2%,22.8%和11.6%,联系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6.
猪毛菜属(Salsola L.)是藜科中最大的属之一,在新疆植物区系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新疆猪毛菜属32种植物的果时花被片附属物和叶片解剖结构的特征及其地理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①果期花被片附属物可分为两类,其中具翅状附属物的形态更加丰富;②得到4种叶片解剖结构类型,包括C3-SYMP型、C3-C4中间型、C4-SALS+H型和C4-SALS-H型。依据叶片解剖结构类型判断,新疆猪毛菜属中C4植物占绝大多数;③在新疆分布的猪毛菜属种类以草本植物居多,其生境主要以旱生和盐生环境为主;④猪毛菜属植物分布在新疆的6个地理分布地区,其中以准噶尔亚地区分布最多,塔城伊犁亚地区分布次之;⑤新疆猪毛菜属植物与国外邻近地区的共有种明显多于国内邻近地区。  相似文献   

7.
闻志彬  冯缨 《干旱区研究》2011,37(1):185-192
猪毛菜属(Salsola L.)是藜科中最大的属之一,在新疆植物区系和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新疆猪毛菜属32种植物的果时花被片附属物和叶片解剖结构的特征及其地理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① 果期花被片的附属物可分为两类,其中具翅状附属物的形态更加丰富;② 得到4种叶片解剖结构类型,包括C3-SYMP型、C3-C4中间型、C4-SALS+H型和C4-SALS-H型。依据叶片解剖结构类型判断,新疆猪毛菜属中C4植物占到绝大多数;③ 在新疆分布的猪毛菜属种类以草本植物居多,其生境主要以旱生和盐生环境为主;④ 猪毛菜属植物分布在新疆的6个地理分布地区,其中以准噶尔亚地区分布最多,塔城伊犁亚地区分布次之; ⑤ 新疆猪毛菜属植物与国外邻近地区的共有种明显多于国内邻近地区。  相似文献   

8.
经初步查明,新疆乌恰县康苏肖尔布拉克自然保护区计种子植物65科282属635种(含亚种、变种),裸子植物3科3属12种,被子植物62科279属623种。对282属635种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植物分布区类型有12个型14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有95属259种,占该地区植物总属、种数的40.25%和53.40%,表明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同时,该地区植物区系与地中海―西亚―中亚及旧世界温带交流最多,其次与热带有一定的交流,而与温带亚洲和东亚交流很少。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标本及文献资料,对中国滨藜亚科(Atriplicioides)植物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中国滨藜亚科植物有28种,隶属7个属,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等20个省、自治区的干旱草原、荒漠、盐碱地带,尤以新疆最为丰富,分布有23个种,占全国的82.14%。在垂直分布上,从低于海平面80 m的吐鲁番盆地至海拔4 000 m以上的帕米尔高山地带都有其分布。中国滨藜亚科植物区系的特点:①特有现象明显;②具有典型的温带干旱荒漠分布性质;③与中亚成分关系密切;④区系成分古老与年轻并存。对滨藜亚科植物的特点,以及地理分布的研究,可为干旱区植被重建、植物的引种以及饲用植物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头状沙拐枣的解剖学和水分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头状沙拐枣(Calligonum caput—medusae)系蓼科沙拐枣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叶退化,由同化枝行光合作用。分布于苏联中亚,多生于沙荒地。新疆、甘肃引种栽培,生长良好。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于1972年从宁夏中卫引进种子,1977年定植成功。目前,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已形成大面积人工林。多年来,对该植物进行过多学科的研究工作,有些已见报导。本文试图从解剖学及水分生理特征入手,探讨其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及其承受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扩大造林提供科学依据,也供同行们在深入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提取蓼科木蓼属(Atraphaxis)、沙拐枣属(Calligonum)、翅果蓼属(Parapteropyrum)和双翅果蓼属(Pteropy-rum)蓼科4属植物的总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叶绿体基因片段atpB-rbcL。atpB-rbcL基因间区长约900 bp,已被广泛应用于属间系统发育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新疆苔藓植物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新疆苔藓植物系统,全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主要研究仅限于苔藓植物区系,形态解剖学的研究,同国内其它地区的苔藓植物区系研究尚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已记录的新疆苔藓植物有55科、163属、419种,而且昆仑山和阿尔秦山 的区系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尤其是在新疆苔藓植物生态学和多样性方面的研究仍处于空白状态,本文介绍了新疆苔藓植物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沙拐枣果实吸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3种沙拐枣 ( CalligonumL .)果实的吸胀过程可分为迅速吸水期、缓吸水期和饱和期。吸胀水平衡时间都在 2 8h以内 ,迅速吸水期在 4- 8h之间。沙拐枣属植物果实吸胀水特性有很大相似性 ,但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果实吸水量和吸水速度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新疆的沙拐枣灌木荒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沙拐枣属(Calligonum)植物为建群种或共建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是亚非荒漠区中一类很独特的植被,它在新疆南北的荒漠中也广泛分布。这种灌木荒漠以其独特的生活型、外貌特点和薪柴、饲用、固沙、蜜源等经济特点,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进行过不少分类学、生物生态学、引种驯化等方面的研究。但是对它的群落类型学及其生态地理规律却研究得不多。我们根据多年的野外考察资料,把这方面的问题整理成文,报道出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野生维管束植物物种丰富度分布格局的水热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地处中国干旱区,地形气候复杂,生境类型丰富多样,为研究极端条件下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提供了理想场所.利用新疆维管束植物丰富度数据和对应的气候数据,分析水热因子对新疆维管束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随年降水量和年实际蒸散量的增加单调递增,随年平均气温和年最大可能蒸散量的增加呈单峰型变化.在盆地...  相似文献   

16.
9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营养器官解剖学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戈  王烨 《干旱区研究》1991,8(3):39-45
合理利用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对于发展经济,开展科学研究,改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丰富人民生活皆具重要作用。因此,近些年来围绕着这些植物的研究日趋繁多,有关报导也屡见不鲜。本文力图通过9种新疆的珍稀濒危植物营养器官解剖学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步甲属(鞘翅目:步甲科)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田明义 《昆虫天敌》2000,22(4):151-154
步甲属是步甲科昆虫中的一个大属,其以体形大(相对于步甲科昆虫)、体态优美、色彩艳丽而著称。步甲属昆虫多生活于森林中,以蚯蚓、蜗牛等为食,与环境关系密切,在作为生物多样性指示物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我国步甲属种类非常丰富,且特有成份高。目前已知约410种,其中特有种为324种,占79.02%;在分布于我国的46个亚属中,18个为特有亚属,特有率为39.1%。本文在分析中国步甲属物种多样性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这一类群的研究和保护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Weedy plants affect the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 as well as the crop and fodder plant production. However, adequate management requires detailed knowledge of the taxonomic identity of these plants. Here, we focused on a hemiparasitic Pedicularis species(Orobanchaceae), which occurs at high densities and results in significant biomass reductions in forage grasses in Bayanbulak Grassland of Xinjiang. The identity of this target species is not clear, with conflicting reports in publications and in herbarium collections. Hence, clear and management-relevant information on demography and reproductive ecology is difficult to be obtained from the literature. Therefore, we analyzed field and archival materials collected from Xinjiang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identity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target species. Morphological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the populations at Bayanbulak Grassland should be Pedicularis kansuensis Maxim. rather than P. verticillata L. which has been accepted in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Phylogenetic analysis with a combination of three barcodes(mat K, rbc L and trn H-psb A) uniting a clade of P. kansuensis and individuals from Bayanbulak Grassland populations with 100% bootstrap support, confirmed the target species to be P. kansuensis. Anatomical investigations and field observations showed that the target species is an annual or biennial herb, which also fits with the life cycle as P. kansuensis. Based on archive material and field observations, we verifi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P. kansuensi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Tianshan Mountains of Xinjia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