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团头湖年产鲜鱼5万公斤左右,其中翘嘴红鲌占8~10%。为了探索翘嘴红鲌在人工放养湖泊中的生长规律,为发挥人工放养水体的生产潜力和合理利用鱼类资源,我们于1990年12月,结合团头湖冬捕生产,对团头湖翘嘴红鲌的生长特性和种群控制作了初步研究,以其为该湖渔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团头湖年产鲜鱼5万公斤左右,其中翘嘴红鲌占8~10%。为了探索翘嘴红鲌在人工放养湖泊中的生长规律,为发挥人工放养水体的生产潜力和合理利用鱼类资源,我们于1990年12月,结合团头湖冬捕生产,对团头湖翘嘴红鲌的生长特性和种群控制作了初步研究,以其为该湖渔业生产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草鱼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鱼类的生长特性是研究资源数量变动的基础工作,常用来调节捕捞强度和决定开捕年令,从而使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在水产养殖上,它不仅为选择合理的放养规格,决定饲养周期和起捕年令提供了依据,而且通过控制环境因子以求达到快速生长的目的。为此作者于1975年至1980年期间,以草鱼为试验对象,分别在网箱及人工控制环境的试验池中进行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鳜鱼健康养殖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合理放养1.1养殖生物的密度对鳜鱼来说,合理的养殖密度与养殖方式、水质、水量、种类、规格以及日常管理技术等密切相关,养殖方式不同,放养密度也不同,一般应根据池塘条件、进排水设施、水深、水质、饵料鱼来源、出塘规格要求及饲养管理水平来决定放养密度。如放养规格为2.5cm的苗种,当年养成商品的放养量一般在500~1000尾/亩。如采用“两段法”高密度的池塘养殖,第一阶段亩放养量在3000~5000尾/亩,放养2.0~2.5cm的夏花经一个月生长达10cm左右的大规格鱼种,为成鱼养殖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亩放养量在500~1000尾,由10cm左右的鱼…  相似文献   

5.
前言 红旗泡水库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与安达市的交界处,是一座以大庆石油化工用水为主的平原型引水水库,水源引自嫩江。无集雨面积,总库容1.1亿m~3,面积4万亩,平均水深4m。1974年建库以来即开始了渔业生产,1995年开始投放鲢鳙鱼种,20多年来产量一直不高。为了合理利用水库资源,提高鱼产量,本文对红旗泡水库鲢、鳙鱼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初步探讨,对鲢鳙鱼的生长速度,生长指标,拐点年龄进行了计算,并对该库鲢鳙鱼的起捕规格进行了探讨。 虽然,对于鲢鳙鱼的年龄与生长的研究已经有过一些报导,但由于环境的不同,同一种鱼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6.
袁宝山 《海鲜世界》1992,(1):24-24,13
1990年我所进行了池塘培育大规格鲢鳙鱼种高产技术的研究,经过90~91年两年研究,1991年全面完成课题指标,试验面积115.5亩,亩产鱼种618.8公斤,其中鲢鳙鱼种402.6公斤,平均规格105克,投入产出比1:1.35。并总结出与成鱼养殖相配套的七种放养模式。关键词:鲢。鳙鱼种,大规格、高产,模式,2:8配套。  相似文献   

7.
王树林 《内陆水产》1997,22(10):16-16
1993年—1996年,笔者在我镇进行了“一塘双季”名特养殖。即第1季养殖革胡子鲶商品鱼(成鲶)市售,第2季饲养苗种泥鳅(苗鳅)出售。笔者现综合盐都县生产实践,介绍其具体养殖法如下:1茬口安排选择水源充足、饲料丰富、运输方便、操作便利、塘口适合、面积适宜(一般鱼池面积3335-5336m2、水深在2m以上)池塘,于每年12月初清塘整治,12月中下旬合理放养大规格革胡子鲶鱼种,进行成鲶养殖,第2年5月份起即可陆续起捕上市,到6月底起捕结束,这时需及时用药物清塘消毒,准备放养泥鳅鱼种培育,于10月底前销售。2鲶鱼放养一年养两季名特…  相似文献   

8.
因地制宜合理放养鱼种,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前提和重要途径。1.鱼种放养的合理规格:鱼种规格是指鱼种个体大小。放养鱼种的规格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好坏。放养时应根据轮捕轮放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水体生产力的要求,在养成食用鱼符合上市规格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放养鱼种规格,以利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因为鱼种越小,生长速度越快,增重率越大,同时饲料利用率也较高,能获得较好的经济回报。白鲢是轮捕轮放的主要对象,要注意不同规格的合理配比,以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生物饵料,提高养殖产量。150-200克/尾的大规格鱼种作…  相似文献   

9.
略论武昌东湖鲢鳙鱼种的年轮形成及湖泊放养的规格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武昌东湖鲢鳙鱼种的年轮形成和放养规格问题进行了研究。东湖幼龄鲢、鳙的年轮形成时期是四月份,环片有规则的由稀疏转向紧密排列,同时伴随切割相是年轮形成的主要标志。Ⅰ和Ⅱ龄鲢、鱅,从4月份开始新的一年长度和重量增长,8月份为高峰期,10月份以后生长速度明显下降,冬季停滞生长。三种不同大小的鲢、鳙鱼种放养结果表明,它们的生长率和回捕率都是不同的,越大的鱼种,生长越快,回捕率也越高。为了提高东湖鲢、鳙放养的效益,建议提高放养鱼种的规格。  相似文献   

10.
李建红 《内陆水产》1997,22(3):21-21
大通湖渔场每年须从池塘中培育出300-350t大规格鳙鱼种投放大通湖,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了以鳙为主的纯鱼种养殖、吞食性成鱼套养县花鳙鱼种、吞食性成鱼套养1龄鳙鱼种、稻鱼轮作等4种养殖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大湖鳙鱼种的投放需要。现简要介绍如下:1.纯鱼种养殖。每667m2放养鳙夏花800一1000尾,草鱼夏花1500-2000尾,适当搭配鳊、鲤、鲫、青鱼种等。待8月中、下旬,当统的尾重达到150g以上时再套养尾重20-30g的温鱼种250-300尾。此法的优点是利用池塘空闲时种植黑麦草、种草等,在鱼种放养前一星期开始分段消毒淹青,培肥水…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仿野生中华鳖的养殖模式和养殖技术,在外荡大水体中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围网中进行了中华鳖生态养殖试验.在面积为3335 m2和16675 m2的两个不锈钢围网中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353.2 g和320.5 g的中华鳖鳖种,同时混养部分鲢、鳙鱼种,以投喂冰鲜杂鱼为主,采用地笼起捕.结果两个围网内中华鳖当年的平均增重率分别达135.8%和126.6%,总的起捕率达81.4%,采用此种模式生产的中华鳖体型好,品质佳,平均每667 m2的利润分别达到3.74万元和2.81万元.  相似文献   

12.
小型水库施肥养鱼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型水库一般水深在10米左右,溶氧及饵料丰富,面积不大,在几十亩到几百亩之间,是施肥养鱼的理想水面。结合我县几十座小型水库施肥养殖技术,介绍几个要点。一、合理放养1.放养大规格鱼种水库养鱼的主要经验之一,就是要放养大鱼种。水库比池塘敌害多,饵料基础差,小鱼种逃避敌害能力差,摄食能力也较低,所以放养鱼种规格太小,成活率较低。一般应放养在13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方能取得较高的回捕率和商品率。2.品种搭配要合理采用化肥养鱼,应以鲢鳙为主,其产量可占总鱼产量的90%以上,放养鲢、鳙鱼比例为4∶1。搭配…  相似文献   

13.
南湾水库鳙鱼的生长及其资源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湾水库的鳙鱼的平均年龄为3龄,南湾水库鳙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呈幂指数关系,关系式为W=0.0413L2.8472(R2=0.9422)。应用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其生长规律,体长与体重的生长不等速,其主要生物学参数为:L∞=87.6cm,W∞=28.5kg,体长的k=0.2443、t0=0.26778;体重的k=0.141、t0=-0.137,拐点年龄ti=7.5龄,拐点体重为8.05kg。回捕率37.5%,自然死亡率27.0%,其它死亡率33.3%。南湾水库鳙鱼的适宜开捕年龄为3 龄,平均体重约3947g。适当减小起捕规格,提高捕捞强度,可增加鲢鳙鱼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夏季是鲜鱼上市青黄不接的季节,为满足市场需要,大岩湖养殖场利用部分冬闲鱼种池养成鱼,实行冬喂养、春催膘、夏起捕的试验,获得了成功.在108亩的冬闲鱼种池内,共获得鲜鱼28,500斤,净产22,300斤,平均亩产206斤.这个试验的成功,既为增加夏季市场鲜鱼供应量开辟了新的途径,并在理论上突破了冬春季一般鱼类不吃不长的概念.1981年冬,该场把挖深扩大的鱼种池,在冬季鱼种出池后继续养成鱼(翌年6月前成鱼起捕后仍作培育大规格鱼种的育种池).养殖  相似文献   

15.
改善传统养殖方式,保证鲜活水产品均衡上市 一是改善鱼种投放结构。首先是根据轮捕轮放的要求,每年冬季放养一定比例接近上市规格的鱼种,以便在水产品销售淡季投入市场;其次,按大品种以小规格上市,小品种以大规格上市的要求,放养不同规格的鱼种;再次增加草鱼、鳊鱼和鲫鱼放养量,降低鲤鱼、鲢鱼、鳙鱼放养量。二是囤养食用鱼。冬季捕捞、干池后,将一部分食用鱼囤养在鱼种池内,春天再上市销售。虽然越冬期有所减重,但售价较高仍有利可图。三是双季放养。在池塘中一年饲养两季,第一季1-5月,大规格的鱼5月底或6月初全部捕出…  相似文献   

16.
缩短团头鲂养殖周期的关键是培育出大规格鱼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搭配放养品种、选用良种团头鲂和不同型号的沉性颗粒饲料,每千平方米放2.4万尾良种团头鲂夏花鱼种可培育出1.5万尾平均规格为66.7g/尾的大规格鱼种。主养鱼单产达每千平方米1089kg,平均利润2721元/1000m^2。大规格鱼种培育技术的研究成功使团头鲂的周期缩短至2年成为可能,这对稳定常规鱼类生产、提高传统水产品养殖效益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湖泊分隔水体、湖库拦汊以及湖库套养鳙鱼、鲢鱼夏花(6~8cm)和团头鲂夏花3~5cm)为大水面养殖渔业培育大规格鱼种的主要生产技术与方法。其中:湖泊分隔水体(杨坝荡)培育鳙鱼、鲢鱼、团头鲂鱼种平均规格分别为420g/尾、370g/尾、50g/尾,成活率分别为74.88%、71.25%、68.5%,单产为110.5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1.87;湖库拦汊(枞阳口)培育鳙鱼、鲢鱼、团头鲂鱼种平均规格分别为410g/尾、350g/尾、50g/尾,成活率分别为75%、68.75%、65%,单产为106.7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1.71;湖库套养(安东湖)培育鳙鱼、鲢鱼、团头鲂鱼种平均规格分别为300g/尾、250g/尾、35g/尾,成活率分别为42.5%、42.2%、40%,单产为27.95kg/667m^2,投入产出比为1:2.42。  相似文献   

18.
河蟹生态养殖不同放养模式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池塘生态养殖的方法,研究了河蟹不同放养模式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每667m^2放养扣蟹350只~750只,规格200~300只/kg,均可达到上市规格150g/只,回捕率60%以上,其中放养350只/667m^2,平均上市规格最大,而单产、效果最低;放养750只/667m^2,回捕率下降,单产优势不明显,实验结果显示,河蟹生态养殖适宜放养模式是:河蟹500~750只/667m^2,规格200~300只/kg,套放青虾5~6kg/667m^2,规格1200~2000尾/kg;花白鲢15~20尾/667m^2,规格5~6尾/kg;鳜鱼8~12尾/667m^2,规格7~8cm。  相似文献   

19.
一、连城湖基本养殖情况1.放养情况连城湖位于安徽省枞阳县,丰水季节,水深6~8米,面积为10500亩。2005~2006年,有关单位开发利用连城湖进行鱼蟹混养,经济效益显著,养殖期间基本没有发生水产病害。2007年1~3月,共向连城湖投放大规格鲢、鳙鱼种30万尾,规格为500~1000克/尾:草鱼种10万尾,规格为500~750克/尾;鳊鱼3万尾,规格为50~100克/尾;河蟹30万只,规格为3~5克/只。  相似文献   

20.
李建红 《内陆水产》1999,(12):16-16
大通湖拥有大湖养殖水面8270hm2、配套鱼种他230hm2。大通湖生物资源丰富,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种类繁多,鱼类中除四大家鱼需有种放湖外,其它经济鱼类均能在湖泊中形成自繁种群。大通湖自1990年起实施化肥养鱼,鲜鱼产量与渔业效益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1990-1996年,大通湖年均产鲜鱼1558,8t。1998年,大通湖在1997年1902.3t鲜鱼产量的基础上成鱼起水2753.8t,实现渔业利润405万元。1999年,经抽样检查估产,可起水成鱼3250t。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简述如下。1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合理的养殖品种结构是保持湖泊内生态平衡、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