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杂交水稻穗萌动种子变质的研究浙江省瑞安市种子公司(325000)吴陈济,戈加欣在浙江南部沿海地区,杂交水稻制种往往因后期无法躲避台风久雨的侵袭而造成大量种子穗发芽。据观察,穗萌动种子一般年景达10%左右,最好年景也在3%以上,严重年份达40%以上。穗...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种子播种品质较常规种子低,表现在发芽率、成苗率较低,浸种催芽、播种育秧生产环节中技术难度较常规稻种子大。种子裂颖率、穗萌芽率、种子带菌率较高等是影响播种品质的主要因素。本文综述了杂交水稻种子裂颖的原因、裂颖种子的测定和分级方法、贮藏特性与种用价值;杂交水稻制种穗萌发芽的表现和影响因素。提出了控制裂颖和穗萌动发芽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不育系穗发芽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文红  杨威山 《种子科技》2002,20(5):284-285
杂交水稻种子穗发芽严重影响种子质量和商品性。试验表明,穗萌抑制剂和穗芽克对杂交水稻不育系穗发芽有抑制作用。在气候恶劣的连阴雨条件下,可降低穗发芽17.0-28.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穗芽指禾谷类作物收获前因天气久雨不晴,高温高湿诱发谷粒在穗上发芽。在我国,穗芽最常见于杂交水稻制种F1种子。在杂交稻种子生产过程中,种子乳熟期后因高温高湿天气诱发穗芽或发生早萌性生理变化而严重影响杂交稻的种子质量。根据调查,平均每年杂交稻种子质量因内部早萌性生理变化而导致的种子生活力下降的幅度在10%以上,因穗芽而减产10%~20%,严重的达50%以上,由此种子丧失再生产功能和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5.
唐建成 《中国种业》2003,(11):36-37
杂交稻种子由于现有母本无休眠性,颖壳闭合不严,包颈,穗部湿度较大,以及残留赤霉素促进发芽的作用,一旦遇上天气不良,穗芽现象严重,往往造成制种户和种子公司的巨大损失。1穗芽种子死亡的原因1.1机械损伤和黑根霉感染穗芽种子包括穗上萌动和发芽的种子,以突破颖壳为度,其中发芽种子数量较少,大部分为萌动种子,两者数量大约为1:5~6。萌动种子晒干后几乎跟正常种子无异,但仔细观察可见胚部颖壳裂开。发芽种子大部分通过精选被淘汰掉了,萌动种子仍保留在商品种子中。通常把原有部分穗芽的种子统称穗芽种子,本文为区别起见称为含穗芽种子。1.1.…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制种不育系穗上发芽特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杂交水稻制繁种生产中,经常发生穗发芽现象.本试验对以培矮64S、协青早A、珍汕97A、K17A等7个不育系为母本,以中9308、明恢63、中2070等17个恢复系为父本,对杂交种子进行田间穗上发芽的测定、新收种子室内发芽试验及种子α-淀粉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子穗上发芽率和穗发芽指数具有显著差异;平均穗上发芽率和穗发芽  相似文献   

7.
穗发芽对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研究穗发芽前杂交水稻制种中杂交种子籽粒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关系。采用HPLC等方法,以2个杂交水稻组合‘Y两优1号’(亲本为Y58S× R9311×)和‘II优416’( Ⅱ-32A×R416)为材料,在水稻制种过程中进行穗发芽实验。发现组合‘Y两优1’号种子比‘II优416’易于穗发芽。同时测定了两组合在授粉15 ~27 天期间种子内源激素(IAA﹑GA1﹑ZR和ABA)含量的变化,易穗发芽的‘Y两优1号’内源激素ZR﹑IAA和GA1含量高于‘II优416’,ABA含量低于‘II优416’,且‘Y两优1号’籽粒内源GA1/ABA比值在整个过程中均大于‘II优416’。由此可见,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穗发芽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穗发芽前期种子内GA1的含量高于ABA且在发生穗发芽时GA1/ABA比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8.
林斌  沈积华 《种子》1990,(3):27-32
近年来,九二○植物调节素在杂交水稻中的应用,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母株的穗发芽,一般年份穗发芽率为5~10%。遇到阴雨连绵天气则更易造成大量穗发芽。1989年浙江省早稻穗发芽达10~20%导致减产,不仅给收购工作、种子贮藏和浸种催芽增加了难度,而且严重影响种子质量和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应用抗穗萌剂Ⅰ(水剂);Ⅱ(粉剂)进行抑制杂交水稻种子穗发芽的研究,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9.
多效唑抑制杂交稻种子穗发芽效果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庆丰乡是全国杂交稻种子重点生产基地。常年生产杂交水稻制种、繁殖5万亩左右,但因在不育系和制种田收获前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连续阴雨天气,使繁殖田或制种田母本穗子上产生不同比例的穗发芽。少则3~5%,重则超过20%,这不但降低了种子的利  相似文献   

10.
穗发芽对粮食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研究穗发芽前杂交水稻制种中谷粒内源激素含量变化,采用HPLC等方法,以2个杂交水稻组合‘Y两优1号’(亲本为Y58S×R9311)和‘II优416’(亲本为Ⅱ-32A×R416)为材料,在水稻制种过程中进行穗发芽试验。发现组合‘Y两优1号’种子比‘II优416’易于穗发芽。同时测定了两组合在授粉15~27天期间种子内源激素(IAA、GA1、ZR和ABA)含量的变化,易穗发芽的‘Y两优1号’内源激素ZR、IAA和GA1含量高于‘II优416’,ABA含量低于‘II优416’,且‘Y两优1号’籽粒内源GA1/ABA比值在整个过程中均大于‘II优416’。由此可见,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穗发芽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穗发芽前期种子内GA1的含量高于ABA,且在发生穗发芽时GA1/ABA比值比较大。  相似文献   

11.
穗发芽是种子在收获前遇到多日阴雨天气或高温潮湿环境条件时在母体植株上发芽的现象。水稻穗发芽现象严重影响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本综述主要从穗发芽的分子机制、籽粒特性和穗部结构、种子含水量、α-淀粉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内源激素、环境等多个方面概括了影响水稻穗发芽的因素,以期为水稻耐穗发芽品种的选育、减少生产上穗发芽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穗萌动种子是指粒形完整、粒色正常、发芽口开裂,但胚根和胚芽尚未突破种皮的种子。产生原因大都是制种后期遇台风久雨所致。据观察,一般年份穗萌动种子(简称萌谷)占总数2~5%,而气候恶劣年份萌谷高达25%以上。杂交稻种子中的萌谷在收获、翻晒、贮藏和入库检验过程中,常被认为是健康种子,可是到翌年播种季节发芽力往往只剩少数甚至没有。为了给评估萌谷经贮藏后的播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穗萌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水稻基本上实现良种化,其中杂交水稻品种贡献较大,其作用较突出。为减少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质量风险,作者对穗上发芽(穗萌)的发生条件进行了剖析,提出综合防治办法,为水稻杂交制种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子发芽与温度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谢皓 《种子》1998,(2):14-16
试验表明:玉米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4~31℃。萌动和发芽的最低合水董分别为38.5%、42.5%。萌动和发芽所需积温分别为1100℃·小时、2200℃·小时左右。温度影响种子的吸水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种子获得最低发芽含水量的时间越短,发芽越快。  相似文献   

15.
杂交及不育系种子的穗上发芽问题长期来一直困扰着种子部门,各地都为此做过大量的试验和探索。本公司也曾在10年前与有关科研单位协作为解决穗上发芽问题用4年时间,做了大量试验,筛选控制穗上发芽的化学药剂,但真正能在生产应用又确有实效的药剂未曾发现,结果也是无功而返。到目前为止还尚未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制种常用发芽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由于不育系开颖、陈种、穗萌、种衣剂、南繁新种等原因和催芽技术上的问题,常会出现发芽烂芽问题.由于水稻不育系用种量增大,种子成本高,关系到花期相遇,因此解决制种中发芽这一关,是取得制种效益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肖新华  戴慧兰 《种子科技》2003,21(3):172-172
近年来在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由于不育系发芽、成秧率偏低,本田用种量增大,种子成本高,制种效益大幅度降低。笔者就水稻不育系种子发芽、成秧率低的原因及其对策作如下分析。1水稻不育系种子发芽成秧率低的主要原因1.1上浮谷粒充实程度差上浮谷即清水洗种时浮在水面上的稻谷。该部分稻谷因种子不饱满而发芽率低,发芽势弱,成秧率低。即使种子萌发了,由于其抗逆力弱也难以成秧。1.2裂颖谷多,发芽势弱裂颖是水稻不育系种子的一大特点。种子裂颖在成熟期易导致穗上发芽;在种子贮藏过程中,裂颖种子的生活力迅速衰退;催芽和育秧时,胚乳物质易外渗,…  相似文献   

18.
陈有弟 《种子世界》2000,(11):34-34
南方沿海省市杂交水稻生产区域,在夏秋季种子收获期间,由于受台风影响,容易遇到连续阴雨的天气。而一家一户生产种子没有烘干设备,使得杂交水稻种子因无法及时收割而产生穗发芽,或收割后不能及时翻晒产生发热霉变。1999年我县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中就遇到了这种情况,这给杂交水稻种子的收购质量把关照成因难。因为仅凭种子外观无法准确判定种子质量的优劣,即使作出了较准确的判定,也无法使出售种子的农户信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水稻基本上实现良种化,其中杂交水稻品种贡献较大,其作用较突出.为减少杂交水稻种子生产质量风险,作者对穗上发芽(穗萌)的发生条件进行了剖析,提出综合防治办法,为水稻杂交制种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转反义trxs基因对小麦种子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PCR检测,转基因小麦植株均出现474bp的目的带,说明反义trxs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上。经测定在种子萌动过程中转基因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低于未转基因种子,证明该基因能够正常表达,从而使转基因品种具有抗穗发芽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