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与动态     
《养猪》2007,(4)
给产床上的哺乳母猪安装两个饮水器在生产实践中常发现,哺乳母猪产仔后常因体能消耗过大、细胞无氧代谢致乳酸聚集肌肉中致疼  相似文献   

2.
新生猪大肠杆菌病引起的腹泻致病菌为大肠杆菌,又被称为新生仔猪黄痢。生猪大肠杆菌病引起的腹泻和环境条件以及仔猪自身因素有着密切联系,是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当母猪产床、乳房、垫料被大肠杆菌污染后,来自母猪肠道内的细菌会在仔猪的生长环境中大规模繁殖,从而引起新生仔猪出现严重的腹泻。通常情况下,初产母猪生产的仔猪比经产母猪更容易发病,当新生仔猪不能及时吃上初乳后会导致仔猪不能从母乳获取足够的抗体,从而导致仔猪出现严重的腹泻。笔者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新生猪大肠杆菌病引起的腹泻及其防制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科学合理的产床对母猪和仔猪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有利于延长母猪的使用年限,最终提高生产效益。本文通过对产床长度、高度、限位栏宽度、产床距地面高度以及漏缝地板的板条宽度等一些细节进行阐述,提出目前养猪场中产床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旨在优化母猪产床,提高母猪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正规模化猪场母猪便秘问题很常见且不易彻底解决,母猪便秘与难产、不食、缺乳、仔猪拉稀往往同时发生。本文从饲养角度阐述了引起母猪便秘的原因、危害性和解决办法。1引起母猪便秘的因素1.1母猪饮水不足水压不足,饮水器堵塞,夏季水塔在室外暴晒导致水温过高,冬季室外气温过低引起水管冻结等,这些都是造成母猪饮水不足的因素。1.2运动不足限位栏空间过窄,母猪长期缺少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规模化猪场仔猪成活率普遍不高的现状,笔者提出了搞好杂交工作、制定种猪淘汰原则与更新计划、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做好妊娠母猪的免疫工作、采用母猪产床、应用保育床培育断乳小猪、加强初生仔猪培育工作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哺乳仔猪与母猪采用全漏缝产床饲养,与半漏缝产床饲养同品种大约克母猪2批数据比较,仔猪下痢发生率全漏缝产床均比半漏缝产床低14.9%(P0.01)和22.1%(P0.01),断奶(26日龄)成活率提高2.0%和12.5%,窝重提高1.3 kg和3.4 kg,经济效益明显。建议半漏缝产床养殖户尽快将半漏缝产床改造全漏缝标准产床,更好地提高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注重母猪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不仅可以减少母猪自身生产并发症,提高母猪利用年限,还可以提高仔猪存活率和机体抗病能力. 1产前注意事项 1.1产床准备及消毒 在母猪上产床前,对产床及保温箱等进行彻底清理消毒,一般可采用1次清洗3次消毒办法,降低疾病传播及初生仔猪的患病.待母猪上产床后再连猪带产床进行1次彻底消毒,尽可能减...  相似文献   

8.
(一)哺乳仔猪腹泻发病率高的原因1.猪舍条件原因。由于冬季猪舍取暖、通风、用水等因素导致产房潮湿、寒冷、空气污浊是冬季哺乳仔猪死亡的客观原因。2.哺乳母猪的原因。母猪过肥或过瘦,或产仔后发生疫病。母猪生产后容易出现奶水过浓或无乳,都可导致仔猪腹泻。母猪免疫接种不及时或漏免,导致母猪排毒或直接传染疫病给仔猪,导致仔猪腹泻。各种原因导致产床潮湿或传染寄生虫病给仔猪导致仔猪腹泻。  相似文献   

9.
1脏母猪进产房仔猪出生后,几乎没有抗病能力,病菌最易侵入并导致仔猪生病,由于母猪上产床前对产床保温箱等都已彻底清理消毒,通过母猪带来疾病是最主要的感染渠道,清洗干净并消毒上床前母猪很重要。采  相似文献   

10.
正分娩在母猪的繁殖生产中是一个关键事件,它对仔猪生产有的成活率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发挥重要的影响。给母猪创造一个适宜分娩的产房环境对母猪顺利生产至关重要。现代化养猪场产房的四种基本类型为:母猪产床、母猪围栏、室内群养、室外散养。在欧洲和北美洲,母猪围栏式和母猪产仔箱式产房被广泛应用,而后者又在其中占主导地位。1产房:产床式和围栏式通常产床由一个杆件系统组成,其可以将母猪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使母猪只能躺下或站立而不能转动和移动。并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多年的养猪实践中发现,虽然普遍应用的架高产床使乳猪离开地面并受到隔栏保护,减少了接触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会和被压、踩死的现象,然而却因设计或改造不合理给哺乳母猪带来了诸多不适,同时也给仔猪的健康带来不利。改良后的产床在实际生产中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2.
正猪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产成绩,产房更是敏感,温度、湿度和空气素质等三要素能否满足母猪、仔猪的要求,直接影响母猪产后恢复、采食、泌乳以及仔猪健康和生长速度。生产上主要是通过栏舍构造和采用机械设施调控猪舍环境。结合日常工作的需要,产房的布局多半是双列式产床纵向排布,双列式产床有母猪头头相对和背背相对两种排布模式。为了比较两种产床的排布模式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对某猪场一整年的产房生产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多年的养猪实践中发现,虽然普遍应用的架高产床使乳猪离开地面并受到隔栏保护,减少了接触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机会和被压、踩死的现象,然而却因设计或改造不合理给哺乳母猪带来了诸多不适,同时也给仔猪的健康带来不利.改良后的产床在实际生产中表现良好.  相似文献   

14.
1产前护理饲养场通常会在母猪上产床之前对产床和保温箱采取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措施,并且对生产母猪的猪体进行消毒。有的猪场采取冲洗1次、消毒2次的方式,同时要随时将母猪的粪便清理干净,这样对于降低初生仔猪前期患病的概率有一定的效果,也就是给母猪在种猪舍冲洗干净其身上的脏物,再用药液进行1次消毒,母猪上产床后连同床再消毒1次,尽量将母猪从种猪舍携带的病原菌消灭。温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仔猪的成活情况,  相似文献   

15.
水是影响母猪采食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若摄入不足及品质不好会降低母猪生产繁殖性能.养猪场给母猪提供优质的饮水,适用的饮水器类型,控制好饮水器出水速度,安装好饮水器位置及角度等是保证母猪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1母猪未消毒就进产房 仔猪出生后,抗病能力差,病菌易侵入并导致仔猪生病。由于母猪上产床前对产床保温箱等都已彻底清理消毒,通过母猪带来疾病是最主要的感染渠道,清洗干净并消毒产前母猪显得更为重要。一些猪场采用冲洗2次消毒的办法,再结合随时清理母猪粪便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初生仔猪前期患病几率。即在种猪舍将母猪身上脏物冲洗干净,然后用药液消毒1次,到上产床后再连猪带床进行1次消毒,尽可能减少从种猪舍带来病原菌。现在一些猪场仍没能做到母猪入舍前的清洗消毒工作,希望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北方牧业》2012,(23):11
<正>产床的其中一侧是固定的,另一侧的前支脚可以自由转动,可完全打开。这样设计便于产房中的母猪在通道和产床间自由进出。这种设计特点也使得产床的宽度是可调节的,可根据母猪身形在56厘米到62厘米之间进行调节,从而对母猪产下的仔猪也有保护作用。产床的长度也可以根据后方闸门的位置在170厘米到190厘米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8.
<正>1产前护理饲养场通常会在母猪上产床之前对产床和保温箱采取彻底的清理和消毒措施,并且对生产母猪的猪体进行消毒。有的猪场采取冲洗1次、消毒2次的方式,同时要随时将母猪的粪便清理干净,这样对于降低初生仔猪前期患病的概率有一定的效果,也就是给母猪在种猪舍冲洗干净其身上的脏物,再用药液进行1次消毒,母猪上产床后连同床再消毒1次,尽量将母猪从种猪舍携带的病原菌消灭。温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仔猪的成活情况,  相似文献   

19.
正仔猪黄痢,就是仔猪出生后经常排出黄色稀粪和败血症为特征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一般在仔猪出生后几小时到7天以内发病,它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危害哺乳仔猪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发病原因仔猪出生后,产床卫生条件差,母猪体表及乳房、乳头上有大量的致病性大肠杆菌,仔猪通过吃母乳而吞入大量的细菌,从而导致腹泻。母猪产后无乳或患有乳房炎而吃不到初乳,  相似文献   

20.
仔猪死亡率过高是集约化猪场存在的较为普遍问题,直接影响着养猪的经济效益。要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必须集取综合性科学管理与防病措施,才能有效的保证仔猪成活率不断提高。1房和保育舍要单元化每单元产房容纳分娩母猪20-25头,每单元保育舍容纳断奶仔猪200-250头,产房之间,保育舍之间应完全隔开,产床、保育栏应脱离地面30-40厘米。产房粪尿排污沟要明沟,产床前后地面要有一定坡度,粪尿沟南北向或东西向,要有一定坡度,产房与保育舍窗下要有地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进全出,便于彻底搞好卫生消毒,便于通风,防止夏季湿度过大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