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阎春林 《新农业》2006,(9):47-47
丹旱稻1号是丹东农科院稻作所杂交育成的耐旱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的旱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丹玉33号(原代号丹123)是丹东农业科学院1996年组配的中熟单交种,1998-2001年参加辽宁省中熟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该品种高产,抗病,适于辽宁,吉林等地种植。2001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旱稻新品种“丹旱稻1号“的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旱稻1号是丹东农科院以"IR24/早丰γ//中系8834"为母本,"蜂光/胜利糯"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属中晚熟类型,需积温2 750℃左右,1995~2000年在各级试验中表现高产、稳产、抗病、耐旱、米质优等特点,适宜在辽宁东部、南部及河北省等地种植.2001年经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4.
旱稻新品种丹粳8号及旱稻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东农业科学院育成的旱稻品种中,丹粳8号是得以成功地推广和应用的品种之一,在生产中丹粳8号充分显示出耐旱性较强、抗稻瘟病、增产潜力大、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1 丹粳8号主要特性1.1 品种来源 丹粳8号是丹东农科院稻作研究所旱稻研究室1987年以丹粳2号为母本,中院P23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1999年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果水平为国内先进。1.2 生育期 旱田种植从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30d左右,需积温2750℃,为中熟品种,在辽宁4月下旬播种,8月中旬抽穗,9月下旬成熟。1.3 …  相似文献   

5.
旱稻新品种丹粳8号的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粳 8号是辽宁省丹东农科院选育的旱稻新品种 ,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生育特性 ;为发挥良种增产潜力 ,全面介绍了相关配套栽培技术 ;针对水资源短缺和低洼地深度开发 ,论述了发展旱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1品种选择是基础旱稻具有耐旱性强、耐瘠性好、抗逆性强和适应性广的特点。适于辽西种植的品种有旱稻4号、旱糯3号、丹粳8号、丹旱170、旱403等。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品种本玉15号是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自选系竖6-3*7922做母本,外引系丹340做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01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申请品种保护.  相似文献   

8.
2001-2002年,我们进行了旱稻夏直播栽培技术的研究,主要内容如下:一、选用良种。合理选用优良品种,是旱稻品种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试验表明,在众多稻品种中,旱稻1号、旱稻277、旱稻290、旱改2号等品种,表现为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生育期适中(110天左右),分蘖成穗率高,千粒重高,穗大粒多,抗病性、抗倒性好,米质优良,是较适于我区种植的优良品种,是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几个品种。二、平衡施肥。①施肥量:旱稻生育期短,产量高,需肥量大,平衡施肥是旱稻高产的保证。2001-2002两年度我们采用三因素最优饱和设计进行了旱稻N.P.K的用量试验,肥料效…  相似文献   

9.
丹玉39(原代号丹科2109/富友1号)是丹东农科院以外引系C8605-2为母本、自育系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单交种,增产潜力大,比掖单13增产5%以上。多抗,保绿性好,适应性强。200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取代沈单16成为辽宁省玉米区试晚熟组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0.
矮杆中熟玉米新品种丹玉71号(原代号713)是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于2001以自选系DR179为母本,以自选系E208为父本育成的中熟矮杆优良玉米单交种,2003年由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推广。1特性特征1·1植株性状丹玉71号幼苗生长较为健壮,早发性好,叶鞘紫红色,叶缘绿色,叶  相似文献   

11.
粮饲玉米新品种丹玉39号(原代号丹科2109)是丹东农业科学院于1996年以C8605-2为母本,以自选系丹598为父本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各级试验示范中表现突出。2001年12月通过了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9月通过了辽宁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省级鉴定。  相似文献   

12.
江淮地区旱稻引种和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旱稻引种和品种比较试验表明,郑旱2号产量4 1 62.08 kg/hm2,较对照郑州早粳增产36.84%,但轻感稻曲病、重感纹枯病;旱稻277、济旱9715较对照分别增产10.31%和5.48%,综合经济性状均较好;30A/C4115、Hs90-5和9847较对照增产16.21%~78.62%;郑旱1号、旱稻502、旱稻297、丹粳8号和旱糯3号在试验中比对照减产4.17%~24.83%.  相似文献   

13.
丹302是丹东农科院水稻试验站以京越1号为母本,W9010为父本,有性杂交,多代精心选择而育成的水稻新品系.该品系的突出特点是米质优良,抗逆性强.米质外观晶莹透明,蒸煮食用饭香味浓,柔韧适度,美味可口.该品系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广大农民及粮商的欢迎.在2001年辽宁省水稻区试品种米质综合测评中,丹302以65分的高分位居68个参试品种的第2位.该品系2000~2001年参加辽宁省水稻区域试验,2001年同时参加辽宁省生产试验,2002年被省区试网会推荐报审.  相似文献   

14.
辽单37号 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以辽2235为母本,外引系丹340为父本杂交选育出的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200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国内先进水平。 该品种属黄色半马齿型晚熟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在沈阳生育期130天,株高283厘米,穗位118厘米,果穗长筒型,穗长21厘米左右,穗行数18-  相似文献   

15.
徐文富 《新农业》2004,(11):43-43
抚粳4号 品种来源:抚粳4号由抚顺市农业科学院从"抚85-1"中系统选育而成,2001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6.
旱稻新品种丹粳 8号从出苗至成熟 1 30d,为中熟品种 ,在丹东及辽宁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 ,表现耐旱性强、抗稻瘟病、产量高 ,突出特点是米质优 ,适口性好。自1 999年由丹东农业科学院牵头 ,与凤城市、东港市、振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承担了丹东市科委下达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 ,旱稻新品种丹粳 8号开发。通过三年来的实施改变了丹东地区无灌溉保证的水田“望天田”和低洼易涝地产量低下的现状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应用与效益丹东地区种植旱稻有其诸多条件。本区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年降水在 80 0~ 1 2 0 0mm ,主要集中在 7~ 9月份 …  相似文献   

17.
丹旱糯3号是丹东农科院稻作所旱稻研究室通过籼粳亚种间复合杂交,采用集团与系谱法相结合选育而成。1984年以矮秆的5057为母本.抗病、大穗的IR26/早丰γ为父本,有性杂交.至1993年选育出旱稻新品种丹粳5号。1994年由丹粳5号繁种田选出优良糯型变异株;1995年在所内旱稻试验田株系圃种植,  相似文献   

18.
2006年对引进的8个陆稻新品种进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旱3号、农大旱稻65、丹梗8号3个品种的产量超过对照艾巴九号,其中以中旱3号最高,比对照增产5.46%。  相似文献   

19.
旱稻新品种丹旱糯3号是丹东农业科学院稻作研究所旱稻研究室通过籼粳亚种间复合杂交,采用集团与系谱法相结合选育而成。1984年夏以矮秆的5057为母本,抗病、大穗的IR26/早丰γ为父本,有性杂交,经丹东、海南两地繁殖、定向选育,至1993年选育出旱稻新品种丹粳5号。1994年由丹粳5号繁种田选出优良糯型变异株;1995年在所内旱稻试验田株系圃种植,编号为旱株18;1996年在所内旱田种植,  相似文献   

20.
而东 《新农业》2004,(9):46-47
义原1号 ⊙品种来源义原1号是辽宁省义县玉米研究所1997年以丹737为母本、义4360为父本组配成的中晚熟玉米杂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