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超高产育种技术途径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我国玉米生产需求和科研发展动态,对玉米育种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玉米超高产育种目标,阐述了玉米超高产育种技术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成功是玉米生理育种和生态育种的一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优良紧凑型杂交种的选育,各地相继创造超高产的纪录,不仅标志中国玉米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理论的重大突破,并且对中国玉米生产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述了玉米超高产杂种的含义及育种中应采用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速递     
《种子科技》2015,(1):5
<正>山东启动新项目带动粮食增产近日,山东省正式启动新项目"超高产小麦、玉米创建"工程,计划培育其新品种,预计到2020年带动山东粮食增产20亿kg。据了解,育种团队将完善现代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超高产小麦育种理论与技术体系,并突破小麦品种遗传基础狭窄、超高产小麦育种理论与技术滞后等难题,努力培育出单产  相似文献   

5.
小麦超高产育种主要指标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超高产小麦育种是"十五"期间的主要育种目标.选育超高产品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关键.本文就小麦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指标进行探讨,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模式应建立在一定穗数的基础上,着重提高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主攻穗粒重.  相似文献   

6.
水稻超高产育种若干问题的评述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稻超高产育种被认为是水稻育种史上的第三次革命。经过育种家的不懈努力,水稻超高产育种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对水稻超高产育种的产量指标确定、实现途径、育种目标性状与生态条件的协调选择、广亲和遗传位点的局限性、光敏感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脆弱性、生物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及水稻产量性状的研究与选择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评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玉米株型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株型育种涵盖了形态生理生态育种的各个方面,各种株型性状之间相互影响,并最终决定了产量的获得.近年来,人们对玉米的株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针对紧凑型和耐密性的玉米育种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将回顾玉米株型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株型育种的内涵,各种株型性状之间的相关,以及株型性状的遗传等内容.以期对玉米的株型育种提供借鏊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演变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水稻超高产育种演变进程,优化株型,提高光合效率是构建水稻高产的平台基础,没有株型的创新就没有产量的突破,每一次超高产水稻理论的突破都推动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应对人类自身的粮食安全,水稻超高产育种一直是育种界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研究课题。综述了超高产水稻的概念、株型发展、育种思路演变的过程,重点分析了水稻超高产育种存在的问题及育种策略,指出种质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思路创新是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贾晓军  贺兰 《种子科技》2009,27(8):20-23
玉米转基因育种是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创造玉米新种质或新品种.将转基因技术与玉米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能尽快地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带来育种水平的提高、创新和突破,加快玉米育种进程.本文论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应用方法、应用现状及现存问题和应对策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研究的日趋成熟,转基因技术在拓宽玉米种质资源,提高杂交种的抗逆性、抗病虫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水稻新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   总被引:100,自引:10,他引:100  
水稻单产水平在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两次大的飞跃后,已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停滞不前.第三次产量突破将产生于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高产育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生物产量是获得超高产的物质基础,优化产量结构是实现超高产的先决条件,利用籼粳稻亚种间杂交或地理远缘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再通过复交或回交优化  相似文献   

1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夏玉米如何高产,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民的渴望,是科研人员研究的方向,因此在科技攻关方面,首先是矮秆、早熟、抗病是研究的主题,经过多科学高科技基因育种技术研究培育成功了中玉王玉米新品种,超矮秆(株高仅1.6~2m)超高产(亩产达1000kg)的优质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在玉米抗倒高产方面在目前属于姣姣者.……  相似文献   

12.
我国幅员辽阔,从北方的寒温带到南方的热带,从沿海的湿润地区到西部内陆性干旱地区,形成多种多样的玉米生态区,不同玉米生态区演化了丰富的玉米种质资源及栽培品种,为玉米育种研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玉米种业的蓬勃发展,商品性育种研究随之兴起,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流向种业,对玉米育种研究、新品种育成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商业性种业也给育种研究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本文重点讨论玉米育种的区域性与合作创新,发展科学、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夏玉米如何高产,是目前我国广大农民的渴望,是科研人员研究的方向,因此在科技攻关方面,首先是矮秆、早熟、抗病是研究的主题,经过多科学高科技基因育种技术研究培育成功了中玉王玉米新品种,超矮秆(株高仅1.6~2m)超高产(亩产达1000kg)的优质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在玉米抗倒高产方面在目前属于姣姣者.……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豆目前单产较低,进口大豆主导国内市场。在详细介绍大豆超高产育种理论的同时,着重分析了光合速率与产量的关系,光合作用的差异性、稳定性及遗传性,大豆理想株型选育和利用杂交选育及辐射诱变育种,提出中国在大豆超高产育种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新趋势,进而为今后大豆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沿江地区农科所的玉米育种研究自80年代初至今,在谢孝颐研究员的主持下,先后育出一批普通玉米杂交种和糯玉米新品种。1 玉米育种研究1.1 普通玉米育种苏玉9号 (原名414×812 )是1994年育成的早熟超高产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具有三大特点 :①高产与早熟;②属紧凑耐密型;③耐瘠,在一般肥力条件和生产条件的玉米产区也能高产。苏玉9号自1995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以来,在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南方春玉米区及黄淮海夏玉米区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九五”期间江苏省玉米重点推广品种和更新换代品种。目前已推广54万hm2,创社会经济效益4.8亿元……  相似文献   

16.
紧凑型玉米为中国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郑单958把玉米生产和玉米育种引领一个新高峰.郑单958是中国玉米生产上少有的优秀品种,它给农民带来了丰收,获得了玉米高产;给商家带来了利润,托起种业走向辉煌;把稳产性和适应性结合一起,树立品种品牌榜样,提供一种组配模式,引领玉米育种新方向.应该说,郑单958为农业增产和育种研究立下新功,并为种子产业抵御跨国公司进入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小麦育种策略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育 750 0~ 90 0 0kg/hm2 的优质高产品种和选育 9750kg/hm2 的超高产品种是河南省小麦育种的发展方向 ,在品种类型上优质高产品种可以目前的高产品种类型为主 ,超高产品种则以大穗类型为主 ,并着重对河南省优质高产育种和超高产育种的主要攻关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省际资讯     
《种子世界》2005,(12):56-56
甘肃:利用离子束辐照技术育种农作物显成效;黑龙江:应用高效技术实现玉米超高产;甘肃:临泽县优质制种玉米喜获丰收;河南:小麦将吃上“营养配餐”;江苏:水稻良种补贴为灌南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建议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20.
《作物杂志》1990,6(4):39
专家论坛 试谈杂女水稻的育种战略············4····……1(1) 水稻84一15细胞胚胎学观察初报..·······……1(3) 小麦超高产育种展望··········,,·········“·……1(4) 开展小麦超高产育种之我见··············……1一(6) 试论超高产育种与栽培的结合·.\..······..……1(8) 从养分平衡探索高产之路·······,·····。...·…1(1。) “千斤田”再增产的潜力与效益······……1(1力 把我国南方稻区开发为玉米新产区色议…1(20)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进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