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大蒜是我国重要的农副产品,构建大蒜种质资源库,对于品种改良,培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新品种,以及为生物学理论研究提供丰富的种质和研究材料都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基于.NET开发平台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系统,应用C#和JavaScript语言,调用百度地图API,设计并实现了大蒜种植资源数据库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大蒜种质资源地理分布显示、大蒜种质资源数据查询、大蒜栽培和加工技术,以及系统与用户管理等功能,实现了大蒜种质资源和生产技术的数字化共享。  相似文献   

2.
《中国蔬菜》2001,(1):56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研究所和作物研究所完成的“生物技术在蔬菜、粮食作物种质保存鉴定和纯度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于 2000年 12月 18日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该项成果提出了大蒜、白菜、萝卜、玉米和小麦的基因组 DNA提取技术,建立起稳定性强,可靠性高的 RAPD反应体系和程序。获得了一批大蒜、白菜、玉米和小麦种质的 RAPD带谱。用于蔬菜、作物种质的遗传鉴定,纯度检测,填补了国内空白。 用 5种病毒抗血清和 dot ELISA及电镜技术,对来自国内主要产区的一批大蒜和洋葱种质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首次检测出侵染我国大蒜、洋葱种质的洋葱螨传潜隐病毒。明确了侵染我国大蒜、洋葱主要病毒发生和分布状况,为抗病毒育种,抗病品种 (系 )的布局、推广提供了论据。 提出综合应用组培脱毒、微繁,包衣,低温保存和 RAPD技术离体保存大蒜种质的技术体系。建立起无病种质库和种质生物信息数据库。筛选出专用品种 (系 ),培育出系列脱毒大蒜品种。为植物资源的长期无病保存和利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该项成果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于蔬菜、作物种质的保存、利用。起点高,创新点多,具有很强的应用推广价值和很高的学术意义。总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达国际先进水平。 徐培文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250100)  相似文献   

3.
正4繁殖方式大蒜繁殖方式主要有有性繁殖、鳞茎繁殖、气生鳞茎繁殖和组培快繁等,大田生产上主要采取鳞茎繁殖。4.1有性繁殖虽然大蒜种质资源丰富,优良品种多,但长期采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部分优良种质种性退化或濒临灭绝。探索大蒜有性生殖研究和杂交育种,开展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由于大蒜采用无性繁殖,不能进行杂交育种,其遗传学和生物学多样性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研究大蒜的品种选育方法,进行大蒜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势在必行。本文综述了当前大蒜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我国大蒜品种选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湖北地区大蒜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筛选综合性状表现优良的大蒜种质,对81份湖北省大蒜地方资源和19份国内外引进的种质资源进行了农艺性状、产量和部分营养指标分析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大蒜不同生长时期23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466%~52.619%,13个质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在0~1.079之间。综合分析各项性状指标,筛选出适宜南方地区青蒜生产的优异大蒜资源6份:彭州大蒜1号、二月早、12-7D-917脱毒大蒜、彭州大蒜2号、二水早、品11;适宜蒜薹生产的优异大蒜资源5份:彭州大蒜1号、二月早、彭州大蒜2号、二水早、房县大蒜;适宜蒜头生产的优异大蒜资源8份:五峰红蒜、南漳大蒜、老蒜、14-7DS脱毒大蒜、六月蒜、百合蒜、五峰紫皮蒜、莫桑比克3号。并进一步筛选出VC含量较高的大蒜资源1份:五峰红蒜;大蒜素含量较高的优良大蒜资源2份:南漳大蒜、二月早。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南方地区生长种植、外观优良且高产的大蒜资源,本试验以195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为材料,系统调查了大蒜11个农艺数量性状在湖南长沙的表型,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5份大蒜种质资源在南方地区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15.94%~45.87%,其中单头鳞茎质量在大蒜资源中变异程度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1个数量性状之间几乎都存在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其中与鳞茎性状具有相关性的植株农艺性状为株高、叶长、单株叶片数、地上假茎高和地上假茎粗,且都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中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5.96%,包含的要素信息量可以基本反映11个数量性状的主要信息;通过聚类分析,195份国内外大蒜种质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和第Ⅳ类群的性状指标均较为优异,初步筛选出适宜南方地区生长的优质资源13份,为南方地区大蒜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优质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蒜产业化与品种改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我国大蒜产业的优势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蒜生产和消费国,大蒜面积占亚洲总面积的1/2,达世界总面积的1/3,年出口量达33万t之多,是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我国大蒜产业主要有以下优势。①品种资源丰富,名优蒜种多如山东金乡白皮蒜、新疆白皮蒜、山东苍山蒜、上海嘉定蒜、陕西蔡家坡蒜、辽宁开原大蒜、天津宝坻红皮蒜等。②精耕细作,栽培科学如山东省金乡县应用脱毒蒜种,采用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使干蒜头667m2产量达2500kg以上。重视发展无公害大蒜生产,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③科研领先在大蒜种质资源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葱蒜类蔬菜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综述了我国大蒜、大葱、韭菜和洋葱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研究现状 ,并对进一步开展葱蒜类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以期为制定我国葱蒜类蔬菜的育种发展方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蒜在每年的营养繁殖过程中,容易感染病毒并积累在鳞茎中随世代传递,引发病毒病,导
致大蒜种性退化,鳞茎商品品质降低。与传统脱毒方法相比,超低温法具有植株脱毒率高、操作简便、再
生植株遗传稳定性好、增殖率高且能与超低温保存种质结合利用等明显优势。本文主要综述了大蒜种质超
低温保存及其脱毒原理、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展望了超低温在大蒜种质保存方面的研究方向及超低温
处理应用于大蒜种质脱毒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鄂西及川东10县的大蒜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蒜(Allium sativum L.)抗寒性强,在亚热带及温带,于秋、冬、春季生长,其幼苗、嫩薹及鳞茎均可作为蔬菜或调料食用,兼作药用。我国南北各地均栽培大蒜,所生产的蒜头除内销外,还远销港澳及东南亚各国。 鄂西和川东10县,山峦起伏,垂直气候变化明显,大蒜种质资源丰富,很多地区适宜大蒜生长。如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区,年产750t;四川省奉节县仅对县一个乡。1988年种植大蒜94.1hm2,收获蒜薹1040t,蒜头600t,总收入达134万元。因此组织开发该地区的大蒜生产,对增加市场大蒜的供应与出口创汇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的大蒜种质资源 在鄂…  相似文献   

11.
新疆杏品种授粉生物学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大果胡安娜、塞买提等8个新疆杏品种进行授粉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自然授粉结实率在5.1%~13.4%之间,自然结实情况较好;自花结实率较低,在0~7.1 %之间,其中大果胡安娜、黑叶杏、塞买提自花不实;各品种自然授粉结实率均比自花授粉结实率高;其中阿克西米西自然结实率和自花结实率均最高,分别为13.4%和7.1%;异花授粉与自然授粉结实率相比,在各杂交组合中,结实率较高的组合是佳娜丽×黑叶杏、佳娜丽×塞买提、阿克牙克勒克×塞买提和阿克牙格勒克×黑叶杏,分别为15.5%、9.6%、8.8%和7.3%,即黑叶杏和赛买提异花授粉树比自然授粉坐果率有显著提高,而佳娜丽和阿克牙格勒克相对下降.其他组合的结实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猪苓生长土壤与自然土壤(非猪苓生长土壤)中微生物区系,从猪苓生长土壤和自然土壤中各自分离得到6种主要类型的菌,猪苓生长土壤中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固氮菌的菌落数较多,霉菌次之,放线菌、酵母菌较少。自然土壤中细菌的菌落数较多,放线菌、酵母菌、霉菌次之,固氮菌和纤维素分解菌较少。猪苓生长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菌落数比自然土壤高3个数量级,固氮菌高2个数量级,霉菌高1个数量级,而放线菌、酵母菌和细菌则低1个数量级。而后又从2种土壤中各自分离纯化出5种已知的霉菌,分别为青霉属、交链孢霉属、毛霉属、根霉属、曲霉属,以及未鉴定出的其他霉菌,并且猪苓生长土壤中各霉菌数量都高于自然土壤,青霉属最为明显。猪苓生长土壤中合理的微生物比例,对猪苓人工种植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鞍山海城地区的南果梨和沈阳苏家屯地区的苹果梨初果期和盛果期适宜采收期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表明:南果梨在海城地区初果期和盛果期最适采收期分别在9月20日、9月15日左右,一级果主要生理指标是:种子变黑指数分别是96.7、95.2,可溶性固形物是16.6%、16.1%,果实自然落果率分别是1.89%、1.26%。苹果梨在苏家屯地区初果期和盛果期最适采收期均在9月30日左右,一级果主要生理指标是:种子变黑指数分别是95.7、96.1,可溶性固形物分别是13.1%、13.4%,果实自然落果率分别是1.98%、2.38%。  相似文献   

14.
为了深入挖掘灵芝优越的保健功效,本研究以灵芝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发酵菌株、优化发酵和调制工艺,经接受性检测,确定灵芝醋饮料加工工艺,切片灵芝按固水比1:100加水,100℃下煮制浸提2h。过滤;每100毫升滤液添加蔗糖16g,调配pH4.0,接种迪发酵母菌O.20g,32℃下发酵144h;发酵液接种沪酿1.01醋酸茵0.2g,120r·min^-1、320C恒温发酵14d,抽滤获得灵芝醋酸发酵液;将灵芝醋酸发酵液和浸提液按1:1混合,每100毫升添加蔗糖7g、葡萄糖0.6g、食盐0.04g调配成灵芝醋饮料,然后包装灭菌,开发出一款具有灵芝独特风味的新型保健灵芝醋饮料。  相似文献   

15.
对匍匐型与气生型5个蘑菇菌株进行粪草发酵料室内床式栽培比较试验,经菌丝生长、子实体性状观察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气生型Ag2号、Ag3号菌株及匍匐型1号菌株品质好、产量较高,分别达11.30 kg.m-2、10.60 kg.m-2、9.80 kg.m-2,适合于甘肃中西部地区栽培生产。而Ag4号、Ag5号菌株产量低、品质差,不适合该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柳江县蔗区2008年元月13日至2月5日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的极端天气造成的甘蔗受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全县未砍收的15300hm^2甘蔗全部受到冻害,其中叶片干枯、生长点和侧芽被冻死,蔗茎组织严重变质的甘蔗有2100hm^2,叶片大部分干枯,生长点和侧芽严重冻伤,蔗茎内组织大部分变质,且有轻微酒味的有8600hm^2;生长点和侧芽受冻伤,但茎内组织没有明显变质的有4700hm^2。在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的甘蔗品种耐寒性有很大的差别,新台糖22号耐寒性表现比较差,而桂糖21号、桂糖98/296等品种的耐寒性表现较强。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单一接种法和复合接种法对从国内外搜集的126份甜瓜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枯萎病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单一接种条件下,枯萎病抗性评价结果为高抗种质7份,抗病种质42份,中抗种质61份,感病种质15份,高感种质1份;白粉病抗性评价结果为高抗种质9份,抗病种质42份,中抗种质72份,感病种质3份。复合接种条件下,筛选出甜瓜双抗种质1份,种质名称为PI164331,引自印度。通过两种接种方法相关性分析可知,复合接种鉴定结果与单一接种鉴定结果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涂布平板法从植物和土壤中共分离得到301株细菌,其中从羊蹄甲、芦荟和香蕉皮等植物中分离到内生细菌86株,从土壤中分离到细菌215株。以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污染菌木霉,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等4种共8株木霉菌株以及蘑菇(Agaricus bisporus)、香菇(Lentinul aedodes)等14种不同食用菌为实验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木霉有拮抗作用而对食用菌拮抗性弱甚至无拮抗作用的细菌75株。采用传统分类法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中作用效果最好的5株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5株细菌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 subtilis。在实验中还发现,从羊蹄甲、芦荟和香蕉皮等植物中更容易分离到木霉拮抗菌。  相似文献   

19.
玫瑰自然杂交后代数量分类及SCoT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  于晓艳  丰震  赵明远  齐宇  赵兰勇 《园艺学报》2015,42(6):1195-1204
利用数量分类和SCoT分子标记两种方法对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进行分类、遗传多样性研究。数量分类将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分为5类:第一类包括Z1、Z15等20个样品,主要特征为花色粉色至深粉,重瓣花,花萼不反卷,花梗刺着生均匀;第二类包括Z10、Z17等6个样品,主要特征为花色紫红,单瓣花,花萼反卷,花梗刺分布均匀;第三类包括Z12、Z38等12个样品,主要特征为花色浅粉至粉,重瓣花,花萼不反卷,花梗刺着生位置多为中下部;Z11和Z34分别为第四类和第五类,主要区别特征为花色,分别为浅黄和白色。SCoT分子标记筛选出的20条引物共扩增出426条带,多态性条带379条,多态性比例为88.97%。选用UPMGA法对供试样本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分为5类,与数量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数量分类和SCoT分子标记方法对本项研究适宜可行,40个玫瑰自然杂交后代遗传多样性表现丰富,亲本来源的多样性使得玫瑰的分类体系与之前研究结果相比增加了2个类系。本研究为科学利用玫瑰自然杂交后代和培育玫瑰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蝴蝶兰若干品种(系)的染色体数和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庄东红  曲莹  许大熊  李军  陈志玲 《园艺学报》2007,34(5):1257-1262
 采用酶解去壁法,对蝴蝶兰属(Phalaenopsis )38个品种(系)进行了染色体观察计数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蝴蝶兰的5个品种中有3个四倍体(2n=4x=76),2个三倍体(2n=3x=57);20个外引品系中有14个四倍体,1个三倍体和5个非整倍体;13个自育品系包括10个四倍体和3个非整倍体。均未见二倍体。不同品种(系)的染色体长度和形态相差较大,存在核型多样性;有21个品种(系)的染色体组全部由小染色体(长度2.5 μm左右)组成,17个品种或品系除了含小染色体外还含有大染色体(长度为5~9.5 μm),染色体大小组成与花色有一定相关性。本文对不同蝴蝶兰品种(系)的染色体倍性、染色体形态及其育性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