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48块标准地不同森林类型的优势木高与林分平均直径材料,建立了平均直径与优势木树高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了直接在航空象片上判优势木高估计林分直径的经验,经19个小班的试验表明:利用航片判读优势木高估计林分直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白桦低产林改造效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根河林业局角刀木林场1991年、1992年等带皆伐白桦营造的落叶松人工林和保留带中,设立6块0.04hm2标准地(更新改造的落叶松林带和保留对照的白桦林带各3块)。通过主要林分因子调查和解析木(每块标准地选择1株解析木)分析,从林分质量、出材量和经济、生态方面对白桦低产林改造效益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更新改造后30 a生的林分平均胸径约为未改造林分的4倍,林分平均高差异不大,而林分蓄积量提高约11倍,木材产品质量明显改善,林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提高,低产林改造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利用48块标准地不同森林类型的优势木树高与林分平均直径材料,建立了平均直径与优势木树高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了直接在航空象片上判读优势木树高估计林分直径的试验,经19个小班的试验表明:利用航片判读优势木高估计林分直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西南地区云南松林分生长规律,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568块固定样地的云南松林分调查数据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云南松林分平均树高、林分断面积、林分立地指数、林分蓄积量因子与林分平均年龄、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林分公顷株数等的关系,建立了云南松林分断面积生长和林分收获预估模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应用于西南地区云南松林的经营管理和收获预估。  相似文献   

5.
在腾冲县中和乡、北海乡等地设置30块秃杉人工林标准地,在每木检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不同密度指标与林分树高、胸径生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密度与优势木平均高相关不紧密,与林分平均胸径相关紧密,即林分密度越大,其林分平均胸径越小,林分平均胸径要求达到大径级材时,林分密度应控制在1 000株/hm2以内。  相似文献   

6.
不同立地因子对杉木蓄积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立地因子对林分蓄积量的影响。于湖南省衡山县、桃源县、苏仙区、金洞区、遂宁县、新邵县、泸溪县、岳阳县等8处不同地区中布设了26块杉木中龄林标准地,调查了每块标准地的地貌类型、海拔、坡度、坡位、坡向等立地因子以及年龄、郁闭度、林分优势平均高、林分平均胸径等测树因子,采用统计之林软件中数量化方法Ⅰ模块分析了上述因子对公顷蓄积量的影响显著性程度,找出对杉木林分蓄积量有影响的主导立地因子及不同立地因子对蓄积量的影响显著性差异。建立了湖南省杉木人工林林分蓄积量预估模型,为科学营林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吉林省汪清县臭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利用172块小班数据、178块复位样地数据及96株解析木数据,依据臭松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臭松基准年龄时优势木平均高及单位面积林分蓄积,建立了汪清臭松天然次生林立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共划分36个立地类型,确定了立地类型对应的地位指数以及各龄阶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的理论值;系统将立地质量等级分为好(Ⅰ)、中(Ⅱ)、差(Ⅲ)3个等级。立地质量好(Ⅰ)的地段,海拔较高、土层较厚、坡度平缓且多为阴坡,林分结构完整,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高,立地质量中(Ⅱ)的地段是抚育经营的重点,以保持林分稳定,促进进展演替;立地质量差(Ⅲ)的地段,海拔较低、土层较薄、坡度大且处于阳坡、林相差、类型复杂,林分单位面积林分蓄积量低,是保护恢复的重点,立地质量综合评价系统的建立的利于臭松次生林科学经营。  相似文献   

8.
前言曾报导林分中三株最高树的平均高与蓄积量的相关关系,比优势树种的平均高与蓄积量的相关关系更为紧密。在实际应用上,曾在编制航空象片立木材积表时,在象片样地内量测三株最高树的象片观测值,作为一个自变量用复回归分析法建立回归方程。至于这个理论在森林地面样地调查作业方面,以及有关这方面的实验数据,却没有看到更多的报导。  相似文献   

9.
林分调查因子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材料来源本文选用小兴安岭南坡的23块白桦标准地材料,来研究林分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平均高、疏密度、单位面积断面积、和蓄积量的结构。标准地中包括有幼、中、近三种龄组,且幼龄标准地面积大于0.1公顷,中龄林标准地面积大于0.5公顷,近熟林标准地面积大于1公顷。林分中白桦的比重占七成以上,疏密度从0.4到0.85。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云冷杉阔叶混交林为对象,比较混交林优势高的估计方法,为混交林立地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在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沟岭林场,调查53块云冷杉阔叶混交林样地,样地为圆形,面积600 m^2。在每个样地实测6株针阔叶树种优势木的树高和年龄,并采用针叶树的优势高、阔叶树的优势高、算术平均优势高、加权平均优势高4种方法估计林分优势高,通过不同优势高的相关分析、与林分年龄、蓄积量、生产力和密度的关系进行比较。[结果]4种方法得到的林分优势高有显著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434~0.980之间;但单用针叶或阔叶树得到的优势高与二者平均高的差别较大,算术及加权平均方法的结果非常接近;4种方法得到的林分优势高与林分蓄积量具有中等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358~0.577之间,以断面积加权林分优势高最大,但与林分生产力无显著的相关性;林分优势高受到林分密度的显著影响,与年龄的关系很弱。[结论]对于云冷杉阔叶异龄混交林,4种林分优势高都不能反映立地生产力,需要更多的验证和发展新的立地质量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1.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童书振  罗云伍 《林业科学》2000,36(Z1):86-89
杉木林密度间伐试验历经18年的定位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1)同一立地指数级,不同初植密度的林分,当某一密度的林分经间伐后同另一个密度基本相同未间伐的林分比较,两者优势木高、平均木高无明显差异;两者胸径差异明显,即间伐的林分小于未间伐的林分;两者立木蓄积,间伐的低于未间伐的;间伐林分部蓄积量(立木蓄积+间伐蓄积)高于未间伐的蓄积。初植密度不同的林分,间伐后与未间 林分的总蓄积量百分比,其比值,初植  相似文献   

12.
依据40块标准地资料对太行山阳坡、半阳坡刺槐林分花量与林龄,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高、林分优势木平均高、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每公顷蓄积、林分总生物量、林分干量、林分枝量、林分叶量、林分根量等1l个林分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花量与诸林分因子间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筛选出影响林分花量的主要因子,并建立了林分花量的多元回归估测模型。林分花量生长动态完全符合logistic运动规律,其速生点为8.01年,速生期为4.39~11.63年,林分生长后期的花量动态与其它组分量动态存在显著差异,此结论对蜜源林的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思茅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茅松是云南珍贵速生树种之一,是良好的人工造林乡土树种,本文通过五十四块标准地三株优势木调查材料和二十株优势木解析材料,分析,编制了思茅松人工林地位指数表,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林上层高导向曲线方程选择对数方程为好;用标准地材料与  相似文献   

14.
基于广东省59 块针阔混交异龄林一类固定样地实测数据,采用7 种方法计算林分优势高,对7 种计算方法获取的林分优势高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差异分析,并建立了林分优势高和林分平均高的线性模型。结果表明,针阔混交异龄林的7 种林分优势高间的相关系数均超过0.9;根据差异性分析结果和调查、计算简单的原则,确定不分树种取最大3 株优势高的算术平均作为针阔混交异龄林的林分优势高;林分优势高与林分平均高之间的关系方程为Y= 0.948 9X+4.133 7, 决定系数R2 为0.656 3,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应用半峰宽原理探讨天然阔叶林不同林层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第一林层的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密度、蓄积量与林分密度之间相关关系显著,林分的合理密度经加权确定其范围为0.48~0.88,即合理密度在0.48Nmax~0.88Nmax之间,并可求其合理密度下的蓄积量;第二、三林层的林分平均胸径与林分密度相关关系不显著。林分各林层的合理密度为科学经营天然阔叶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林业实用技术》2021,(6):89-91
根据林龄和已经采取的抚育间伐次数,选择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中龄林小班2个,通过布设样地来调查树高、胸径、林木数量等林分因子,分析间伐次数与林分密度的关系以及对蓄积量和径阶的影响。随着间伐次数的增加,林分密度减小,同时林分的平均径、平均高和单株蓄积量增加,且随间伐次数的增多,增加量越大;其中单株蓄积量的变化最为明显,间伐增加1次可提高37.95%,增加2次可提高76.35%。基于抚育间伐而实施的密度控制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日本落叶松的生长、提高了单株蓄积量和林分中大径木的数量,是培育日本落叶松大径木林最为核心的技术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标准地调查、树干解析等方法对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乡大坪村8年生的萌芽杉木纯林及萌芽杉木、杂交马褂木混交林的树高、胸径、蓄积量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萌芽杉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杉木纯林高12.8%、10.7%、35.0%、34.4%和11.4%;混交林杂交马褂木的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林分蓄积量和优势木树高分别比杉木纯林的人工实生杉木高67.6%、61.5%、323.1%、319.6%和77.6%;混交林的林分总蓄积比杉木纯林高103.4%;混交林林分地上部分总生物量比杉木纯林高85.9%;混交林杂交马褂木与萌芽杉木除在4~6m高度处存在种间竞争外,其他空间分布合理,有效提高了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广南县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的编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杉木人工林立木密度对优势木平均高、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林分平均直径等生长因子的规律,于2003~2005年在广南县14个乡镇,设置20m×30m的杉木人工林样地215块,在实测胸径和树高的基础上进行资料整理,并编制了杉木人工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经检验,其等树高线精度为97.8%,等直径线精度为98.8%。  相似文献   

19.
在森林调查过程中,正确确定林分平均直径,是提高调查精度的重要环节。因为林分平均直径是确定树高、年龄、蓄积量及计算材种出材量等因子的重要依据。林分结构有其本身固有的规律性。就其直径来讲,在一个林分中,从最小直径、平均直径到最大直径,也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根据我们几年来在实际森林调查工作中的经验,通过近二百块标  相似文献   

20.
利用解析木编制云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过程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在管涔林区收集的云杉43株,落叶松24株平均木的解析木,结合云杉、落叶松的固定复查标地材料编制了管涔林区的主要用材树种云杉、落叶松的生长过程表。通过对树高单株材积和蓄积量的检验,认为符合该地区林分的实际生长过程,在本地区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