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甜菜专用肥与品种密度试验简报王世林(黑龙江省富裕县化工总厂)甜菜专用肥是根据甜菜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及微量元素的需求量而组配的多营养肥料。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经多年筛选于1986年研制出了“甜菜专用肥1号”配方,为探讨该专用肥在不同甜菜品种和同一品种...  相似文献   

2.
[目的]施锌可提高和改善春小麦的营养品质。[方法]该试验以春小麦品种“永良四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以种肥、叶面喷施、种肥+叶面喷施3种施锌方式下,富锌小麦专用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及籽粒和面粉中锌等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以3种方式施用富锌小麦专用肥,都可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籽粒和麸皮中锌含量,对促进面粉中锌、铁、镁含量的提高和麸皮中磷、镁含量的降低也都有较大作用。[结论]施用富锌小麦专用肥对提高和改善小麦营养品质有良好作用,可达到富锌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专用肥对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何萍  金继运 《玉米科学》2007,15(5):117-12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专用肥配方及其施用技术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3号专用肥玉米的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最高,其施肥技术为100kg口肥配合500kg底肥施用;施用5号专用肥玉米的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和经济效益次之;施用1号专用肥的产量和效益最低。因此,本试验条件下推荐选用3号玉米专用肥并以100kg口肥和500kg底肥配合施用,玉米能获得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4.
茶叶专用肥配方选优试验结果表明,1号、2号茶叶专用肥配方施用后对茶叶鲜叶产量,茶园收益等方面的影响均优于习惯性施肥,大田示范推广测产点测产结果显示,施茶叶专用肥的收益高于习惯性施肥茶园。  相似文献   

5.
“大龙”牌水稻专用肥为红兴隆科研所肥料室根据多年测土施肥、配方施肥的科研成果与黑龙江省“大龙”化肥厂联合生产的 ,氮、磷、钾总含量 45 % ,并含除稗草、多年生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的除草剂 ,是施肥与抗病、除草三合一的颗粒肥。1 997年、 1 998年试验、示范增产显著 ,1 999年为进一步验证该肥的应用效果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 ,特进行了该肥的大面积对比试验。1 试验材料与方法1 1 试验材料供试品种为垦稻 8号 ,“大龙”牌水稻专用肥 3 0 0kg。1 2 试验方法试验地为 8队 1 2号地 ,面积 0 8hm2 ,不设重复 ,以常规施肥做对照…  相似文献   

6.
鄂玉笋1号(原代号“玉笋01”)是湖北省农科院农业现代化研究所1992年育成的玉米笋专用品种,组合为B8801×P8810,1996年由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定名。该品种具有植株矮、根系发达、抗倒伏、耐密植等优点,单株平均产笋4.5个以上,出笋迅速(5天内出齐)、笋形适中,笋长8.9cm ,笋粗1.2cm,长∶粗=7.3∶1,笋尖发育正常,笋路排列整齐。在湖北省及华中地区适合春、夏、秋播。栽培技术上要搞好计划种植、合理密植、增施专用肥、彻底去雄、及时采收加工上市等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以中浙优8号、野香优3号、桂育9号、桂禾丰、Y两优1号、昌两优8号等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宽窄行和等行距两种栽植方式,以控释肥作基肥一次性施肥,对适合稻鱼系统的水稻品种进行筛选。结果表明,Y两优1号和中浙优8号的产量高,可分别作为双季稻稻鱼系统早季中偏晚和晚熟品种种植,桂育9号生育期、株高、产量、叶面积指数各方面表现适中,可作为稻鱼系统中熟品种种植。栽植方式对各水稻品种的分蘖、株高、产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宽窄行栽植能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适合稻鱼系统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8.
花生新型专用肥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闽南地区的土壤养分状况,结合花生作物的营养特点,研制开发出几种新型花生专用肥品种。田间试验表明,5#和6#花生专用肥品种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经2年3个地市的5个试验点验证,施用5#肥比当地习惯地用肥增产6.6%-31.9%,比俄罗斯产复合肥增产4.3%-10.1%;6#肥分别增产4.0%-27.9%和4.3%-6.8%。  相似文献   

9.
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和茶叶生产技术的进步,茶园施肥方法和肥料品种不断更新,茶树施用专用肥已是势在必行。几年来中国茶叶进出口公司茶叶研究所在研制试验和示范推广茶树专用肥中,积极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化服务。 1.组织试验网络为了研制茶树专用肥,自1973年开始,曾组织了“全国茶树复合肥试验网”,分别在浙、皖、湘、闽、赣、粤、蜀、黔等省开展茶树复合肥的试验,探讨了茶树复合肥的适宜形态、要素配比等问题。80年代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珍红1号、汕油27号和庐黑1号3个花生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生长性状和经济产量,得出了同一品种或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性状差异.试验结果表明,AnM和覆膜栽培方式均能促进花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提高经济性状;庐黑1号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均强于珍红1号和汕油27号,其产量在覆膜栽培下也最高,但在普通露地时最低,这是由于露地下庐黑1号的出仁率、饱满指数和经济系数太低所致.覆膜可大大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1.
"高菜-早稻-晚稻"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经两年试验示范,“高菜-早稻-晚稻”种植模式能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粮食产量,是提高种植效益的经粮双丰收的高产高效模式。本文完善和总结了此模式的相应的高产高效配套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香1号”是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成的 ,是当前粮食市场正走俏的特种优质稻 ,1998年已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1999年被江西粮食、物价部门确定为优质优价首推品种。该品种与我地推广的优质品种R4015和鹰优晚1号相比 ,表现为米质更优 ,产量高且稳 ,收购价高 ,市场潜力大。是开拓我市粮食市场、减少粮食积压 ,调整和优化我市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好品种。为探讨该品种在红壤稻田的适应性和丰产性 ,我们进行了该品种的高产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探讨 ,为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依据。一、试验结果与分析1.不同播种期试…  相似文献   

13.
杂交粳稻常优1号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常优1号原名常优99-1,是由江苏省常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BT型晚粳不育系武运粳7号A与R254配组于1998年育成的中熟杂交晚粳稻新组合。2002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0年、2001年 ,在苏州、常熟、昆山多点试制种13hm2,平均单产2.25t/hm2,高产田块达到3.0t/hm2 ,试验小区最高单产达到3.75t/hm2。2002年常优1号制种面积迅速扩大到53.3hm2。一、亲本的特征特性母本武运粳7号A属BT型晚粳不育系 ,由BT型不育系矮A与武运粳7号经连续回交转育而成。分蘖…  相似文献   

14.
大中88-91是我场通过辐射选育的饲料大麦新品种,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耐肥抗倒、抗寒、蛋白质含量较高等特点.一般单产6 000~7 000kg/hm2,产量潜力7 500kg/hm2以上.高产栽培应在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主攻足穗、大穗,提高粒重,充分发挥其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稻米及其副产品生产功能食品和高蛋白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先进的生物发酵和生物酶工程,以稻米为原料可以开发高蛋白米粉、高γ-氨基丁酸米糠粉和大米肽等功能性产品,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可以开发优良畜禽饲料,从而显著提高稻米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6.
辽星2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了高产水稻新品种辽星2号的选育经过及特征特性,并提出了其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隆阳区2008至2010年,连续承担部、省、市水稻高产创建8片,通过实施良种与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配套运用,取得显著效益,一季产量超750 kg/667 m2,经农业部、云南省农业厅组织专家验收,单片产量754.2~801.2 kg/667 m2,比非项目区增48.4~105.6 kg,增幅6.9%~15.8%。同时降低生产成本30~40元/667 m2,增产值200元/667 m2以上。  相似文献   

18.
鲁花11号是莱阳农学院以花28为母本,534-211为父本,杂种F1代经激光诱变育成。该品种品质优良高产稳产,抗旱耐旱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稳定性好,是近10年来推广面积大、经济效益高的高产优质大花生新品种。系统总结和研究表明,鲁花11号的丰产性状与高产效应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9.
鉴定和筛选高蛋白大麦种质资源为育种者利用 ,提高饲用和食用大麦的营养品质是国内外大麦育种关注的热点。作者对“八五”、“九五”期间初鉴的 170余份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进行多点种植鉴定 ,从中选出 4 0份进行 2年多点重复鉴定和遗传稳定性分析 ,选出一批比Hiproly遗传稳定、性状比较优异的高蛋白种质。  相似文献   

20.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000m,大部分耕地分布在海拔2400~3200m的高寒阴湿区,气候寒冷湿润,无霜期短,自然条件差。青稞以其早熟、耐寒、耐瘠,抗逆性强等优异种性成为甘南州高海拔地区种植的优势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67万hm^2左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州各类农作物之首,是甘南州第一大粮食作物,是广大藏族同胞的主要食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