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泽州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最南端,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半湿润易旱地区。年日平均气温11.5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达628毫米,年无霜期为180天左右。农业种植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以谷子等小杂粮为辅,种植模式为一年两作模式和一年一作模式。基于较优越的农业自然条件和较高的农业发展水平,泽州县被确立为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国家级商品粮基地县和全省十个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县之一。  相似文献   

2.
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是发展油菜生产的重要措施。针对现有农业推广模式进行分析和研究,指出其存在分工不明确、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对接差等问题,提出利用传统推广模式各自的优势,构建一种新型的推广模式,即政府+高校+企业+推广站+农户五位一体化模式,为油菜生产机械化进程提供技术和理论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在给出代建制定义和分析比较代建制与国际上主要建设管理模式异同的基础上,对国内典型的代建制试点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重庆模式和上海模式的实践效果是相对好的。然后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结合水利建设项目专业技术复杂、公益性强和社会涉及面广的特点, 对水利建设项目代建制模式进行了分析设计,提出了2种典型模式和2种具体操作模式,认为在现阶段为保证水利建设项目代建制的顺利实施,应该成立一事业单位性质的代建单位,即水利工程建管中心。  相似文献   

4.
目前,传统农技推广模式难以满足时代发展要求。由此,各农技推广单位必须要资源整合、方法创新、思路革新,设计一套崭新的农技推广模式。以此为出发点,从推广目标、推广对象、推广内容、推广方法四个方面,就创新农技推广模式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5.
袁虹  刘萍 《农业工程》2020,10(6):41-45
稻渔共作模式是一种继承传统农业中遵循自然协调、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理念并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指导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但缺乏稻田生态理论研究及新的生态管理技术,且基础设施不足,与种养技术匹配设施缺乏。工程设施技术属于稻渔共作模式配套技术,决定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潜力。目前工程设备设施在稻渔共作模式中的应用普及程度低,尚未开发出与稻渔共作模式特点相匹配的专用设备。结合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历史和水平,对配套工程设施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寻找玉米创高产种植的新途径,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增产增收,笔者在去年采取了玉米2:空和清种两种种植方式的产量对比试验。通过试验,使我们掌握了第一手的试验数据,而且发现了一种玉米高产种植模式,即2:空种植模式,此种模式很好的填补了玉米种植的单一种植,是一项种植方法的巨大突破,现将有关试验方法和调查结果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7.
泛河北区域,包括整个河北省、北京和天津市,玉米是泛河北区域第一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4280万亩。该区域玉米种植主要有3种类型,一年两熟平作区域,需要争抢农时,春播与夏播混杂;两年三熟区域,一年熟积温有余,一年两熟积温不足,春播和小麦套种模式;一年一熟区域,主要采取春播秋收模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夏季高温对日光温室叶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对土壤+遮阳网、基质+遮阳网、基质+遮阳网+湿帘3种越夏种植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分析其对温室温湿度、叶菜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初步表明:一年中最热的一天,室外白天(早8:00~15:30)平均温度为32.5 ℃时,土壤+遮阳网、基质+遮阳网种植模式室内白天平均温度分别比基质+遮阳网+湿帘种植模式温度高7.1 ℃、6.4 ℃。同时,室内白天平均相对湿度,基质+遮阳网比土壤+遮阳网种植模式低,基质+遮阳网+湿帘种植模式平均相对湿度最高。结合产量及效益可知,京研快菜、京水菜在基质+遮阳网+湿帘模式下产量最高,春油1号在基质+遮阳网模式下种植产量最高,3种叶菜在基质+遮阳网+湿帘种植方式下种植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9.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直流伺服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针对电动转向系统原有单一控制方式的不足,根据直流脉宽调制伺服系统工作原理,提出了一种带有助力和阻尼两种模式的综合控制方式。通过对两种模式分别进行分析计算,提出了一种针对占空比和控制模式的修正方法。台架性能试验验证表明,采用这种伺服控制方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快速回正时的平稳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凤县于2007年—2009年期间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项目,摸索出一种新的保护性耕作种植模式,即冬小麦-夏黄豆-冬小麦(一年两熟)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效益。通过总结分析,找出制约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国内外山地果园栽培模式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出一种集雨水高效利用、果园充分机械化作业为一体的省力化栽培模式,以进一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赵坚 《江苏农机与农艺》2001,(2):32-32,F003
国有企业融资模式的选择必须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应该说就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看,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各有其优缺点。国有企业在选择时既要充分运用较熟悉的,较易于监控企业和管理人员的间接融资模式,也应大力发展能更快、更有效地利用居民闲滞资金的直接融资模式,进而形成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世界融资模式潮流的中国特色的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链已经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现代农业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西安需要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模式化发展,以提升西安农业竞争力,提升西安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从西安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剖析了西安现代农业产业链模式化发展存在的主要困境,探索西安现代农业产业链模式对策。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山西吕梁地区实施雨水集蓄工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总结了成功的4种模式:①屋顶庭院双层面立体高效集蓄雨水模式;②就地集雨灌溉模式;③以路面、果园空地为集雨场兴建的“一井两园”模式;④以小流域为单元,四荒地为集雨场的雨水集流工程生态建设模式。在总结4种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今后要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技术研究和加强管理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2个灌水水平下(I1:高水,I2:低水)以不同滴灌带间距(A1:1m,A2:0.5m)与覆膜方式(M1:全膜覆盖,M2:半膜覆盖)进行2a田间试验,结合作物产量、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产投比筛选适宜的膜下滴灌模式,并利用产量水分敏感系数(ky)确定最优的膜下滴灌模式。结果表明:在低频灌溉模式下,部分覆膜处理的蒸腾(ET)高于全覆膜处理,而产量和WUE低于全覆膜处理。尽管滴灌带间距对ET的影响不明显,然而在高水处理下,“一管单行”作物的产量与WUE高于“一管双行”。高频灌溉模式下,作物产量及WUE对灌溉量、覆膜方式、滴灌带间距的响应呈现耦合性。低频灌溉条件下,ky对灌溉量及滴灌带间距的响应均不显著,而部分覆盖处理WUE低,ky高,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敏感。高频灌溉条件下,覆膜方式、灌溉量以及滴灌带间距均对ky 产生影响。高频灌溉条件下,ky能对经WUE筛选出的膜下滴灌处理进行进一步的优选。基于ky的结果,结合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产投比,建议在高频灌溉条件下采取“全膜低水+一管双行”模式或“半膜高水+一管单行”模式,在低频灌溉条件下采取全膜高水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二、实施机械化立体种养加模式的几点建议(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在决定实施机械化立体种养加某一模式之前,应充分评估本地区滩涂耕地资源的自身条件以及内在特点,并以此作为选择、实施何种模式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科学的规划,确定实施的重点和步骤。然后根据本地区经济条件、人员素质、基础设施等情况,采取分期分批实施的策略,从而达到充分发挥模式最佳功能的目的。(二)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在眼前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生矛盾时,要牢固地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彻底杜绝以牺牲环境的手段来…  相似文献   

17.
肖军委 《广东农机》2010,(10):52-55
农机推广作为联系农业机械化科研成果、农机生产者和农民群众三者之间的桥梁,对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阐述了“九华农机推广模式”提出的背景出和具体内容。该模式作为一种综合型的农机推广模式,通过采取~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了农机推广力度,积极推动当地农业机械化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燕  武彦生 《农业工程》2018,8(1):50-52
随着城市对人居环境和能源要求的提出,构建更具生态化的都市,从而提高城市利用空间和农业生产效率成为重点。在分析传统都市农业存在的问题和都市农业垂直模式的重要性前提下,提出一种都市农业垂直建筑模式。以实际的设计案例作为研究背景,对某建筑+都市农业技术进行全面设计,并就其体现出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为当前都市农业中垂直建筑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一、技术原理 垄作沟灌节水栽培技术是有别于传统栽培技术的一项全新栽培技术。它革新了传统的耕作及灌溉方式,将传统的大田平作栽培模式改为起垄栽培模式,扩大了土壤表面积,提高了苗期地温。该技术是在田间起垄开沟,根据缓坡地和平地的不同,垄宽为30~50cm,垄上种3~4行小麦,沟深15~20cm,  相似文献   

20.
根据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信息中心(CTIC)最新报告显示,2002年,免耕种植模式在美国的应用面积达到2228万hm^2,超过留茬耕作模式而成为美国应用最广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CTTC的《2002年全美农作物秸秆残茬处理情况调查》是对美国耕作模式应用情况两年一次的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