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种业》2013,(Z1):59-59
记者从近日在江西召开的全国超级稻工作会议上获悉:我国自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以来,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在新品种选育、育种材料创新、配套栽培技术集成、高产攻关、成果奖励等方面硕果累累。选育水稻品种多。围绕"理想株型塑造与强优势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共育成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早稻、晚稻或单季稻品种69个,比上年增加10个。其中,10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比去年增加2个。楚粳28号、Q优8号等9个品种通过年农业部超级稻品种确认。  相似文献   

2.
<正>楚粳系列品种是云南省滇中温暖稻区粳稻主栽品种,属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选育的常规水稻,目前已选育40余个品种,在滇中及毗邻的四川、黔西适宜稻区种植。其中楚粳27号、楚粳28号已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本文从温室杂交、加代,大田"系圃"选育2个方面介绍楚粳系列常规水稻的选育过程。1配套基础设施先进的温室系统是育种必备的基础设施。温室面积一般在600m2最佳,温室自动化程度对育种效率取  相似文献   

3.
王德生 《中国种业》2009,(10):70-70
辽星1号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于1994年以辽粳454为母本、沈农90-17作父本,采取籼粳杂交、基因重组、优势利用和穿梭育种等方法精心育成的具有籼粳两个亚种血缘及其20多个亲本材料优良基因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自2006年以来.该品种已被第五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和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分别评为金奖大米和优质农产品:被农业部确定为超级稻示范推广品种和农业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4.
《种业导刊》2013,(5):39-39
在近日公布的2013年农业部超级稻确认品种通知中,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早39"、"天优华占"、"中9优8012"三个品种,被农业部新确认为2013年超级稻品种。截至2013年2月,水稻所共有13个品种被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据介绍,"中早39"生育期为109.7天,适宜江  相似文献   

5.
<正>楚粳28号是云南省楚雄州农科所用楚粳26号作母本与96Y-6作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超级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审稻200722号;2010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070368.4;201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12010;2012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是继云南省首个超级稻楚粳27号之后的第2个超级稻新品种;同年通过云南省科技成果鉴定,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高原超级粳稻育种研究国际先进水平,现成为云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为促进楚粳28号无公害种植生产发展,满足市场对安全稻米产品的需求,提高农民种稻效益,按照国家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6.
贾良 《中国种业》2017,(4):73-74
甬优538是宁波市种子公司育成的单季籼粳杂交稻,2013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4年至今一直是浙江省主导品种,2015年被农业部确认为籼粳杂交超级稻推广品种。该品种2014-2016年在嘉兴市秀洲区推广种植,表现为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抗倒性好,丰产性好。现已成为秀洲区杂交稻第一当家品种。  相似文献   

7.
《种子世界》2013,(9):57-58
我国自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科技行动以来,超级稻研究与推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在新品种选育、育种材料创新、配套栽培技术集成、高产攻关、成果奖励等方面硕果累累。选育水稻品种多。围绕“理想株型塑造与强优势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共育成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的早稻、晚稻或单季稻品种69个,比2012年增加1O个。其中,10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比2012年增加2个。楚粳28号、Q优8号等9个品种通过2013年农业部超级稻品种确认。  相似文献   

8.
施肥量对2个超级稻品种叶片SPAD值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超级稻品种‘松粳9 号’和‘松粳15’叶片SPAD 值的变化规律,明确叶片SPAD 值与产量性状的关系,以超级稻‘松粳9 号’和‘松粳15’为材料,通过田间小区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肥力条件下超级稻‘松粳9 号’和‘松粳15’上部4 个叶片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SPAD 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施肥量的增加,2 个超级稻品种叶片SPAD 值呈逐步增加的趋势,施肥量越高增加的幅度越小。在整个调查期内,‘松粳15’叶片SPAD 值明显高于‘松粳9 号’。2 个超级稻品种叶片SPAD 值与每穴穗数、每穗粒数、公顷产量呈正相关,与结实率、千粒重呈负相关,与每穗粒数、结实率相关性更为紧密,相关性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不同秧龄与栽培密度对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甬优6号系浙江省宁波市农科院用甬粳2号A与K264806配组育成的籼粳杂交组合,2006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邵武市种子管理站于2006年引进该组合进行中稻和晚稻多点试种,发现该组合分蘖力偏弱,秧龄过长对产量影响较大。为了进一步掌握该组合的高产栽培技术,笔者于2011年研究了不同秧龄(播种期)与栽培密度对超级稻甬优6号产量的影响,旨在为该组合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稻18号是河南省新乡市农科院利用多品种复合杂交聚合有利基因技术,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母本是来自江苏的含有抗条纹叶枯病基因的高产粳稻品种盐粳334-6,父本是天津早熟品种津星1号和沿黄当家品种豫粳6号的杂交F1材料,新稻18号充分整合了来自不同生态区品种的有利基因,在生产上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强、米质较好等优点.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目前,该品种是黄淮稻区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已取代豫粳6号成为沿黄的当家品种,在生产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松粳9号超级稻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5年1月通过了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经多年的试验推广,该品种具有优质、熟期适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且产量表现突出,产量达到了寒地早粳的超级稻水平,2005年推广面积超过6.7万hm^2。  相似文献   

12.
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松粳6号和超级稻松粳9号两个寒地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插秧密度对寒地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插秧密度对两品种千粒重影响相对较小,而对每穴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大.在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地区,松粳6号和超级稻松粳9号的最适插秧行株距为30cm×13.3cm和30cm×16.7cm.  相似文献   

13.
松粳1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五常水稻研究所1999年以松97-98为母本,东农V4为父本,杂交后代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07年参加所内产量鉴定,决选后暂定名松06-308,2008~2009年参加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晚熟组区域试验,2010年进入生产试验,同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松粳15。2012年9月24日通过农业部专家组的现场鉴评和验收,2013年2月15日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  相似文献   

14.
武运粳24号(原名泰粳394)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农垦57/桂花黄//9746(早熟株)复合杂交育成的一个早熟晚粳新品种。2010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1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1 种植表现1.1 好种1.1.1 不同种植方式均可获得理想产量适合各种稻种方式,生育期149~153d。作直播稻产量9 300kg/hm2,作机插稻产量稳定在10 500kg/hm2左右。1.1.2 具有较强的抗倒伏能力该品种基部节间较短,茎秆粗壮,坚韧有弹性。  相似文献   

15.
沈阳农业大学育成两个品种——优质广适型超级稻“沈农6014”和优质超级稻新品种“沈农606”,测定结果表明, 这两个超级稻品种,实际亩产量分别达到810.6kg和821.23kg。黑龙江农科院育成超级稻新品种“龙粳14号”,测产结果表明,平均产量达到亩产710kg,填补了黑龙江省超级稻品种的空白。 (中国农业信息网)  相似文献   

16.
Ⅲ优98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与中国种子集团公司、日本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合作研究育成的杂交中粳新组合。2002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并获国家品种专利。经国家专家组在安徽全椒县实地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产量10635kg/hm^2。因此突出的产量和品质表现,2003年以来被列为安徽省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主导品种、首批国家超级稻品种之一和农业部入户种子工程项目的优质超高产品种。于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17.
超级稻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1年与2012年于水培池种植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两系杂交籼稻)和扬粳4038 (粳稻)及常规高产品种扬稻6号(籼稻)和扬辐粳8号(粳稻),观察各生育期根系形态生理特征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常规高产品种相比,超级稻品种具有强大的产量潜力,其高产潜力主要得益于较多的每穗颖花数与较大的总库容量(单位地面积颖花量)。超级稻品种在整个生育期较大的根量、生育早中期较高的单株根系氧化力、根系总吸收表面积与活跃吸收表面积及根系中较高的玉米素与玉米素核苷含量是其产量库容大和产量高的重要原因。超级稻存在着结实率较低的问题,这可能与其在灌浆期根系活性下降较快有关。提高超级稻灌浆期根系活性,是提高其结实率、促进其产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超级稻品种龙粳31具有高产、早熟、优质、抗病、耐冷等特点,2011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介绍了它的品种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农科院育成的常规稻桂农占、玉香油占、华新占3个品种,前两个已被农业部指定为超级稻;后者经广东省2004年、2005年早造区试,产量比对照种平均增产率超8%,达广适型超级稻标准。这3个品种都已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超级稻品种集团。它们在汕头市试验、示范中表现尤其突出,因此,成为本市“十一五”重点发展品种和超级稻主导品种。  相似文献   

20.
以粳型超级稻常规品种南粳44和杂交品种常优1号为材料,在机械插秧条件下,研究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对粳型超级稻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粘滞谱(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两个品种的稻米加工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淀粉RVA谱3个曲线峰值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对淀粉RVA谱其他特征参数的影响因不同品种而异;常优1号的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对氮肥施用量的反应较南粳44表现敏感,增加施氮量使杂交粳稻外观品质变差。随施氮量的增加,两个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精米蛋白质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和淀粉RVA谱曲线峰值(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和冷胶黏度)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增施氮肥在提高粳型超级稻加工和营养品质的同时,降低了稻米食味品质,并使稻米淀粉粘性变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