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全文在分析讨论棉田质量基础上,提出了全国主产棉区棉田面积扩大与保持稳定的4种主要途径——首先是向中低产转移以扩大面积;接着是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复种指数,以扩大与稳定面积;第三是主攻单产增加效益,增强棉花作物的竞争力;第四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棉田立体多熟制种植以提高周年全田总效益进而稳定面积。还对棉花高产再高产,中低产变高产的技术途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油茬棉特点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史少甫,代开平湖北天门市农业局431700近几年来,随着棉田前作结构的不断调整优化,油茬棉作为一种新的种植模式,在天门市面积逐年扩大到1万hm2以上,占棉田总面积的l/4强。因此研究油茬棉的特点及其高产栽培技术,对夺取油棉双...  相似文献   

3.
棉田高产高效模式贾保印,冯允才,侯奉元,董体学河南博爱县磨头乡棉办454492棉田高产高效模式是从1983年地膜覆盖开始的。由最初的小面积一年两熟,逐步发展为当前的大面积三熟、四熟,由单一地膜覆盖发展为加小拱棚双层覆盖。每公顷棉花1350kg,加上麦...  相似文献   

4.
1991年,我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进行了大面积的水改旱,当年就取得了显著成果,单产比上年增长41.7%,总产增长113.09%。随着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棉农科技水平的提高,水改旱棉田单产也在逐年上升,但不太平衡,高产棉田能达到2250kg·hm-2皮棉,而低的却只有900kg·hm-2左右,悬殊很大。为了平稳增产,我们培养了一批高产典型,以点带面,连片发展,促使我县棉花年年上台阶。现将武山镇西桥村一组沈剑南同志水改旱高产棉田进行剖析,总结经验,共同借鉴。1皮棉产量水改旱棉田面积0.2133hm2。96年12月15日前已交售籽棉1180kg,衣分…  相似文献   

5.
棉田套种冬瓜高产栽培技术①杨国喜江西省丰城市棉花生产办公室331100冬瓜是丰城市传统种植的经济作物,近几年来由于经济效益好,冬瓜栽培已开始转向棉田,实行棉田套种。目前,丰城市棉田套种冬瓜面积已达133.33hm2,特别是小港镇北港村23.33hm2...  相似文献   

6.
棉田间作套种既有利于稳定棉花面积,又有利于提高棉田经济效益。近年来,平湖市以棉田套种西甜瓜为主的间作套种发展较快,但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瓜棉套种由于瓜类成熟偏迟,瓜棉共生期长、生长矛盾突出,棉花不仅难高产,而且棉田中后期的防病治虫对瓜类污染大,影响其食用安全性,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从1996年起,平湖市开始试验示范棉田套种大棚瓜菜的“万元百公斤皮棉”高产高效间作套种模式,旨在利用大棚甜瓜的早熟高效和早春瓜棉共生期间的大棚增温保湿效应,促进棉花早播早栽早发育,延长其有效结铃期,实现增铃增…  相似文献   

7.
杨平华 《中国棉花》2001,28(7):36-37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潜江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棉连作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1 999年油后移栽棉面积仅 1 466.7hm2 ,占棉田面积 8.8% ,2 0 0 0年油后移栽棉面积发展到7333.3hm2 ,占棉田面积 41 .7% ,其中市属种植面积 580 0 hm2 ,占棉田面积 63%。从 2 0 0 0年起油棉连作将成为潜江市棉花的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增产机理1 .1棉花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补尝能力强特性棉花喜温好光 ,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 ,全生育期长 ,生长发育的可塑性强…  相似文献   

8.
沿江棉区棉花高产群体棉株成铃变化规律初探管信山,张丽华(江苏如东县农业局226400)棉株成铃分布的一般规律,与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关系较为密切,随着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单株成铃规律也有其特定的变化.本文根据高产棉田成熟期120株棉花株式图调查资料,通...  相似文献   

9.
高产棉田全程精细整枝六要陈德令,袁洪法,周玲娣(江苏省邳州市岱山农技推广站江苏省邳州市农业局)高产棉田是“爬坡攻尖”棉田,其整枝技术要力求精细,力争一株一枝争“贡献”、一节一铃创高产。根据多年栽培经验,高产棉田的全程整枝技术,要做到如下六要。1.要保...  相似文献   

10.
一、棉田套种绿豆的效果1、有利于扩大或稳定棉花种植面积。我区是粮棉高产区,粮棉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此,推广了棉田套种绿豆,在棉花单产不减少的情况下,不但增收绿豆,提高单位面积棉田的经济效益,而且能缓解粮棉争地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发展优化栽培模式 提高棉田经济效益李国灿,王谧湖北江陵县委棉办4341001棉田优化模式发展简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县棉田间作套种面积不断扩大。1991年前全县棉田优化栽培模式面积不过66.7公顷,1992年达到5066.7公顷,199...  相似文献   

12.
丘陵旱地棉花“矮密早”高产理论与基本技术探讨黄完基(江西农业大学农学系南昌梅岭330045)江西省红壤丘陵棉田遍布全省各地,面积约占全省棉田总面积50%左右,在全省棉花生产上占有重要地位。丘陵旱地棉花的种植密度,经历过由稀向密再稀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却...  相似文献   

13.
棉花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结构的单一,轮作倒茬困难。由于重茬时间长、品种更换和一些耕作制度的改变等原因,使农田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棉田杂草、病虫害仍对本地区棉田构成威胁,成为限制棉花优质、高产的制约因素。因此,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提高棉花质量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棉花生产情况陕西省植棉历史悠久 ,棉花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2 0世纪 5 0~ 70年代植棉面积 2 6.7万公顷左右 ,每公顷产量 30 0~ 375 kg,总产 1 0万吨左右 ,进入 80年代初期 ,进行了水地向旱地、西部向东部、低产向高产地区“三个集中”的第一次调整 ,到 80年代末 ,棉花面积调减到 8万公顷左右 ,单产75 0 kg左右。进入 90年代 ,又进行了棉田向最佳生态适宜区的第二次调整 ,棉田面积下降到 6.7万公顷以下。到 2 0 0 0年 ,全省棉田只有 3万公顷 ,单产上升到 90 0 kg。进入新世纪以来 ,适宜棉区棉田面积随着市场的变化虽有起伏 ,但基本…  相似文献   

15.
新疆阿拉尔滴灌棉田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滴灌棉田的栽培技术日趋成熟,农一师棉花产量比过去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一师棉花面积12万公顷,单产目标子棉每公顷6573kg。一些团场部分棉田每公顷子棉突破8250kg。究其高产原因,除了土壤肥力等基础条件好,还掌握了一些田间管理中的关键点,对产量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江汉平原棉田多熟套种模式①万家俊许宝林胡大坤路中秋湖北省仙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433000近年来,随着农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对棉田产出的希望值大幅度提高,各种棉田高产高效间套模式应运而生且初具规模。现择其要介绍如下。1蒜——菜——豆——棉模式1...  相似文献   

17.
我县位于长江下游,常年无霜期200天左右,降水量1037毫米左右,土质为沙壤土。全县46万亩耕地,三熟制面积大,复种指数高。棉田面积12万亩,属麦、棉轮作地区。为了粮棉双高产,1974年以来全面推行了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1979年全县亩产皮棉133斤。当年气候条件,7月下旬—8月中旬雨水少,有利于开花结桃,8月下旬有部分棉田开始脱力早衰,据统计,全县约有3万亩棉田早衰,占全县棉田面积的25%左右,早衰棉田一般比不早衰棉田每亩少收皮棉15—20斤,严重的地块甚至更多些。为了探索早衰的规律,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了14个生产队进行调查,调查面积350多亩,其中早衰面积占150.5亩。  相似文献   

18.
陈绪兰 《中国棉花》2013,(11):43-44
棉花是新疆库尔勒市的支柱产业,其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4万hm^2左右,占全市耕种面积的60%以上。由于植棉效益的相对稳定性、农业供需用水矛盾的突出性及棉花较好的抗逆性,当地植棉连作面积大,连作年限长,其中连作5年以上的棉田占全市植棉面积的90%以上,连作10年以上的棉田占70%,连作20年以上的棉田占40%。随着棉花连作年限的加长,棉田出现早衰严重、病害加重、土壤肥力下降、投入产出比失衡等情况。为此,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旱地棉花增产技术①唐薇董合忠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济南250100随着棉田种植制度的改革,我省旱地棉田的比重越来越大,目前已占全省总棉田面积的1/3左右。旱地棉田以潮土为主,土壤肥力中等,除少数岗坡地外,大都土层深厚,耕性和光热资源良好,适宜植棉。1...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棉田种植方式的不断改革和优化 ,本市棉花种植方式由麦套棉为主迅速向油后移栽棉转变 ,面积逐年扩大 ,棉田效益不断提高 ,优势十分明显。 2 0 0 3年油后移栽棉面积达到 1 8933hm2 ,占棉田面积 5 7%,油棉连作已成为主要种植方式。因此 ,研究油后移栽棉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对夺取油棉双高产至关重要。1油后移栽棉生育特点1 .1出苗快 ,成钵率高。油后移栽棉播期在 4月 1 0- 2 0日 ,与麦套棉相比 ,播种时间推迟 1 0~ 1 5天 ,播期气温提高 2℃左右 ,出苗速度快 1天左右 ,发病率低 1 0个百分点 ,营养钵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