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究2010WS非洲狗尾草新品系在贵阳地区的优化栽培方案,采用田间试验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有机肥、氮肥、磷肥、刈割4种因子与草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运用DPS统计软件分析各因子的增产效应。结果:4因子对牧草产量影响的重要性为:有机肥﹥氮肥﹥刈割次数﹥磷肥。确定优化栽培方案为:有机肥年用量52 493 kg/hm2,氮肥年用量300.15 kg/hm2,磷肥年用量747.04 kg/hm2,年刈割3次。鲜草年产量最高可达143.24 t/hm2,达到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2012—2014年进行了黔金荞麦1号种子丰产栽培试验,以期为黔金荞麦1号种子规模化生产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设计方法,把影响种子生产较大的氮肥、磷肥、钾肥、密度作为试验因素,确定其施肥水平,利用DPS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氮肥60 kg/hm2、磷肥90 kg/hm2、钾肥110 kg/hm2,栽培密度控制株距×行距为60 cm×70 cm时,黔金荞麦1号粒多、籽粒饱满、种子产量为598.42 kg/hm2。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黔草4号鸭茅种子的最佳收获时期,试验研究了不同收获期对种子农艺性状和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月中旬播种,5月下旬收获种子的产量最高可达到31.3 kg/667 m2,种子饱满度提高6.3~13.3个百分点,成熟度好,发芽势在60%以上,发芽率在85%以上,为贵州南部黔草4号鸭茅种子的最适合收获期。  相似文献   

4.
威宁球茎草芦种子丰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8-2010年,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威宁球茎草芦(Phalaris tuberosa cv.Weining)主要栽培因子(播种量、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和种子产量)关系的数学模型。通过效应分析,得出各试验单因子对种子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播种量>氮肥>有机肥>磷肥>钾肥;试验双因子交互效应以播种量和氮肥、播种量和磷肥、氮肥和钾肥间效果较显著。寻优结果表明,在播种量为3.75 kg·hm-2、有机肥为7 500 kg·hm-2、尿素为450 kg·hm-2、磷肥为750 kg·hm-2和钾肥为450 kg·hm-2的组合条件下,其种子产量达449.50 kg·hm-2,可获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种期对黔草4号鸭茅鲜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黔草4号鸭茅在贵州气候条件下的最适宜播种期,开展了5个不同秋播期对其株高、鲜草产量、干鲜比和叶茎比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贵州中海拔地区尽量提早播种不仅可使刈割次数增加,还可以提高鲜草产量,且干鲜比和叶茎比均较高;黔草4号鸭茅的最佳播种期在9月中旬,其鲜草产量可达75 0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6.
闫景彩  陈金龙 《草业科学》2009,26(12):98-102
通过不同的施肥处理方案研究在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cv.Guimu 1的氮、磷、钾需要量及其最佳配比模式。结果表明,在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通过合理的氮、磷、钾配方施肥,能够达到良好的生产效果与效益。实测结果以N2P2K2(氮肥414 kg/hm2,磷肥138 kg/hm2,钾肥276 kg/hm2)试验组的产量最高[(256.81±1.18)t/hm2],与其他低水平试验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无肥处理相比,增产率达到16.6%。通过对各处理进行效应模型的配置与分析,得出田周地种植桂牧1号杂交象草的预测最高产量为259 t/hm2,对应施肥量为氮肥414621 kg/hm2、磷肥140 kg/hm2、钾肥204 kg/hm2;预测最佳经济产量为256 t/hm2,对应施肥量为氮肥414 kg/hm2、磷肥140 kg/hm2、钾肥172 kg/hm2。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肥施用量对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花黑麦草是一种喜水肥的牧草。通过在同等施用磷肥、钾肥的地块上施用不同用量氮肥的试验表明,在重庆市开县的自然条件下,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有效的纯氮用量为4kg/667m2,而每667m2用纯氮达6kg、8kg于种子收获不利。  相似文献   

8.
在广西桂林地区引进强桑1号栽植,对其性状进行跟踪观察,并开展密度、肥料用量等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以期为本地强桑1号的引进栽培提供技术依据。观察及研究结果表明:强桑1号在广西桂林栽植生长发育时期为3月12日—12月10日,全年桑叶生长期比沙2×伦109长10 d左右。在广西桂林地区栽培以规格0.9 m×0.7 m,即每667 m2栽1059株为宜。每667 m2强桑1号桑园施氮肥54.0 kg、磷肥21.6 kg、钾肥27.0 kg可获得较好的桑叶产量,示范区全年采摘桑叶5次,每667 m2桑园桑叶平均产量达3157.40 kg。  相似文献   

9.
多花黑麦草是一种喜水肥的牧草.通过在同等施用磷肥、钾肥的地块上施用不同用量氮肥的试验表明,在重庆市开县的自然条件下,多花黑麦草种子生产有效的纯氮用量为4 kg/667m2,而每667 m2用纯氮达6 kg、8 kg于种子收获不利.  相似文献   

10.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播种密度和氮磷钾肥对金荞麦鲜草产量的影响及其生产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适宜的播种密度和氮磷钾肥合理施用能显著提高金荞麦的鲜草产量,增产效果依次为:磷钾肥>播种密度>氮肥,磷钾肥和播种密度对金荞麦产量影响明显。综合各处理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金荞麦的高产栽培方案为:种植密度株行距40 cm×60 cm,氮肥10 kg/667 m2,磷肥15 kg/667 m2和钾肥21 kg/667 m2。  相似文献   

11.
以桂闽引象草为材料,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优化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水平下桂闽引象草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变化,以探讨施肥对桂闽引象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桂闽引象草通过合理的氮、磷、钾施肥配比,能够达到较好的生产效果,综合分析,组合N20P10K20的施肥效果最佳,即在N20kg/667m^2、P10kg/667m^2、K20kg/667m^2的施肥配比下,桂闽引象草年鲜草产量达11267.5kg/667m^2,折合干草产量为2520.7kg/667m^2,比对照(无肥处理)分别增产39.74%和46.30%,粗蛋白含量12.68%,比对照增加25.60%。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氮肥、磷肥、钾肥、有机肥等4种肥料进行4因素3水平正交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配比对8年生枳橙砧梨橙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4~21kg/亩尿素的施肥量和一定的氮、磷、钾比例,特别是有机肥混合施用,不仅能够提高梨橙的产量,而且能够改善果实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3.
通过田间试验,探讨氮、磷、钾配施对威宁球茎草芦生物学性状、鲜草产量及植株营养成份的影响,并筛选出适宜的氮、磷、钾肥用量。结果表明:施肥处理比不施肥处理,其株高、分蘖数和鲜草产量最大增幅分别为13.21%、18.32%和56.87%。鲜草产量平均增产1 345.31 kg/667 m2,提高了34.24%;粗蛋白质含量随氮、钾肥施用水平的增加而提高,其中,NPK+1/2N处理的粗蛋白质含量最高达14.83%,提高了38.2%;经济效益每667 m2收入增加186.65~790.25元,提高88.62%~375.15%。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进行了N、P、K有机肥4个因子对扁穗雀麦产草量影响的研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N肥用量在21.93~24.12kg/667m2、P肥用量在22.60~27.36kg/667m2、K肥用量在12.26~14kg/667m2、有机肥用量在2088.6~2319.2kg/667m2时,扁穗雀麦产量大于2200.00kg/667m2,为较适宜的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的不同密度和施肥量对其鲜草产量和牧草高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密度和施肥量条件下,贵草1号多花黑麦草的产量和生长高度有显著差异,当施基肥为有机肥1000kg/667m2+尿素10kg/667m2,行距为20cm时,贵草1号生长速度最快,平均高度最高,达到64.2cm,鲜草产量最高,达到3164kg/667m2。  相似文献   

16.
以热研2号柱花草为研究对象,采用“3414”肥料试验方案,研究不同氮、磷、钾肥的配比对热研2号柱花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施N 4 kg/667 m2,P2O5 8 kg/667 m2,K2O 8 kg/667 m2(处理6),鲜草产量最高,为3 997.6 kg/667 m2。通过三元二次肥料效益函数求得热研2号柱花草的最佳施肥量为:N 4.33 kg/667 m2,P2O5 3.93 kg/667 m2,K2O 3.75 kg/667 m2,最佳经济产量为3 862.5 kg/667 m2。热研2号柱花草营养成分中,有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在营养期高于初花期,粗纤维、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在营养期低于初花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沟壑区苜蓿生产力及养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沟壑区粮草轮作中苜蓿产草量及其养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苜蓿产草量一年生最低,为8 763 kg/hm2,3年生产草量达到最高,为12 020 kg/hm2,4年生产草量为9 665 kg/hm2,开始出现下降。1年生苜蓿对氮、磷、 钾的吸收量最低,分别为218 kg/hm2,11 kg/hm2,105 kg/hm2,3年生苜蓿对磷、钾的吸收量最高,分别为23 kg/hm2和185 kg/hm2,比1年生苜蓿吸磷量高109.1%、吸钾量高76.2%;而4年生苜蓿对氮的吸收量最高,为351 kg/hm2,比1年生苜蓿吸氮高61%。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逐年增加,有机质由15.60 g/kg增至18.26 g/kg,全氮由1.20 g/kg增至1.50 g/kg,碱解氮由64.74 mg/kg增至88.02 mg/kg;土壤全磷、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全磷由0.86 g/kg降至0.76 g/kg,速效磷由14.00 mg/kg降至9.27 mg/kg,速效钾由70.51 mg/kg降至54.35 mg/kg。建议在生产中施适量钾肥满足苜蓿高品质、高产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沙壤土碱草地上,施氮肥比施氮磷肥混施或施复合肥增产效果显著。而氮肥中又以施硝酸铵效果最好。667m2施硝酸铵10kg时增产甘草50.0kg,比对照增产76.8%,施肥时期以6月5日和6月20日效果较好,分别增产0.8%和72.3%。草地施肥不仅要考虑土壤、植被、产草量、肥料种类、施肥时期及牧草的生长发育阶段,还要注意水分条件,一般在降雨后或施肥后灌水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