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由于该病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死亡率、发育迟缓和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本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文章从血清型、诊断方法、疫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畜禽业》2021,(5)
鸭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疾病,鸭疫里默氏杆菌(R.anatiestifer, R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非孢子形成的杆状细菌,属于黄杆菌科里默氏菌属,可引起雏鸭、鹅和火鸡的严重浆膜炎、败血症和渗出性疾病~([1])。在自然条件下,2~8周龄雏鸭最易受感染,在污染鸭群中感染率达90%以上,死亡率为50%~80%,可引起患病鸭只表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病理变化~([2])。该病的发生和流行是由于雏鸭养殖密度过高,空气循环不良,地面潮湿,卫生条件差,饲料蛋白质含量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等应激因素引起,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或皮肤伤口感染。无明显季节性,但春秋季节多发~([3])。  相似文献   

3.
王付平 《畜禽业》2011,(4):42-43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鸭细菌病。由于该病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死亡率、发育迟缓和淘汰率增加,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深入研究,以便预防和控制、乃至最终消灭本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文章从血清型、诊断方法、疫苗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鸭疫里默氏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畜禽业》2017,(12):9-10
在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研究过程中,研究对象主要是具有明显输卵管炎的病死鸭中挑选的有疑似鸭疫里默氏菌的死鸭。并且使用细菌分离的方法从死鸭脑中分离出3株细菌。经过对这3株细菌进行形态鉴定、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以及细菌16S rRNA的PCR的鉴定后,基本可以证明被分离出的3株细菌是血清型1型鸭疫里默氏菌,这种病菌具有较高的致病性,然后根据不同的形态特征和致病性对这3种病菌进行分类,经过进一步的检测试验发现,这3株病菌对先锋霉素、氧哌嗪青霉素以及美满霉素有较高的敏感反应。对致麻鸭输卵管炎的鸭疫里默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和实验观察,有利于完善对鸭疫里默氏菌的研究资料,有助于鸭养殖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鸭常见病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鸭疫里默氏杆菌病 本病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特征病变为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1~8周龄鸭易感,尤以2~3周龄的小鸭多见,白鸭、水鸭、番鸭均可感染三病,从现场调查看,麻鸭对本病似乎不易感.本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受饲养管理和各种应激因素影响变化很大,有的感染鸭群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到75%.由于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复杂,且无交叉保护,造成使用疫苗预防的效果不稳定.很多鸭场使用药物防治,但大大增加了饲养成本,同时从效果看亦不理想.近年来,本病在我省广泛存在,危害十分严重,尤其是养鸭时间较长的鸭场几乎场难以根治,平均损失鸭达20%左右,成为鸭病中头号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程 《畜禽业》2024,(3):26-30
为明确规模化鸭场病因,开展了鸭疫里默氏菌的分离和鉴定。通过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经细菌分离鉴定及PCR特异性扩增、产物测序鉴定方法,明确从规模化鸭场分离得到的细菌为鸭疫里默氏菌。检测结果为鸭场制定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了参考,对及时治疗病鸭、防止疾病传播、减少养鸭场的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感染率可达90%以上、死亡率达10%~75%左右,急性型病例l~2d内死亡,病程较长者8~10d死亡。在一般情况下,主要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尤以2~3周龄雏鸭最易感,8周龄以上的鸭很少发病。成年鸭罕见发病,但可带菌,成为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陈文新 《畜禽业》2012,(4):70-71
<正>鸭疫里氏杆菌病由鸭疫里氏杆菌引起的,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雏鸭,以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为特征,是严重危害雏鸭的一种传染病。随着养鸭业的迅猛发展和禽产品贸易的扩大,鸭疫里氏杆菌病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且易发难治,已经成为制约  相似文献   

9.
卢宗训 《畜禽业》2007,(7):15-16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感染引起的以危害幼龄鸭为主的一种急性、接触性、细菌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症状为下痢、瘫痪、咳嗽、运动障碍,解剖病变以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为主。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6,(4)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多发生于1~8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症状。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以及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关节炎为特征。死亡率为5%~70%,甚至高达95%以上。耐过的鸭生长迟缓、增重减  相似文献   

11.
<正>鸭疫里氏杆菌,曾用名鸭疫巴氏杆菌、鸭传染性桨膜炎,是主要感染于雏鸭的传染病。本病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主要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脑膜炎等。1流行病学调查本病主要发生于2~4周龄的雏鸭,  相似文献   

12.
不少鸭场和农户散养的鸭群,常在2~3周龄发病,死亡率较高.我们从养殖户送检的病鸭和死鸭的肝脏、心血、脑等部位分离出了两种可疑细菌.经病理剖检、接种专用培养基、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确诊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感染.经动物试验证实了分离菌的致病性,并对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魏敏 《畜禽业》2006,(6):48-4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由于本病的高发率和死亡率,是当前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疫病之一,现将花桥乡一例麻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魏敏 《畜禽业》2006,(3):48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由于本病的高发率和死亡率,是当前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最主要疫病之一,现将花桥乡一例麻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马基寿 《畜禽业》2013,(6):62-63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巴氏杆菌病、新鸭病或鸭败血病,是由鸭疫巴氏杆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一种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关节炎。主要发生在1~8周龄的鸭,尤以2~3周龄的小鸭最易感,本病在感染群中发病率极高,有时可达90%以上。死亡率5%~80%不等。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低温阴雨、潮湿寒冷季节严重。能引起雏鸭的大批死亡,所以给广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4,(6)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也叫鸭疫里默氏杆菌病,以前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小鸭的一种接触性、急性和慢性败血症,是引起28周龄小鸭的主要传染病之一,也是当前养鸭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隆昌县正大力发展养鸭业,笔者就该病如何诊断、如何防治谈谈体会。1如何诊断1.1临诊症状  相似文献   

17.
我国对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德兵  崔恒敏 《畜禽业》2002,(8):X008-X009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鹅、火鸡和各种其它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疾病,主要以神经症状和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为特征.是养鸭业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畜禽业》2014,(8)
<正>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称鸭败血症、鸭传染性浆膜炎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是鸭的一种重要常发病,虽然,人们通过采取一系列综合防御措施,来降低鸭疫的发展和流行。但由于细菌耐药菌性的出现和多种疫病的混合感染以及防疫措施不到位,至今鸭疫未能得到根除,且常有发生,并有不断扩大或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通过流  相似文献   

19.
蒋立  胡茂 《畜禽业》2008,(4):78-79
<正>骡鸭具有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及肥肝性能好等优良特点,但初春与初冬时节,其雏鸭成活率较低,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致死。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一旦发病成片流行,很难扑灭并持续存在;同时,交叉  相似文献   

20.
潍坊地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症状及治疗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的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于1~7周龄小鸭,呈急性或败血性经过。近几年潍坊地区养鸭户迅速增加,饲养规模也逐渐扩大,但由于许多新养殖户对鸭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等技术掌握较少,因而导致部分鸭场经常发生该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