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冶勒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大熊猫和扭角羚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其生态系统的保护区,位于小相岭山系,是小相岭大熊猫种群遗传基因交流的关键走廊地带和集中分布区,对现今最濒危的大熊猫野生种群-小相岭大熊猫野生种群的保护和生存延续,防止种群衰退和灭绝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该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2.
2月28日,国家林业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1864只,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375只,野生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258万公顷,潜在栖息地91万公顷,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17个市(州)、49个县(市、区)、196个乡镇。有大熊猫分布和栖息地分布的保护区数量增加到67处。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陈凤学在发布会上指出,当前,部分大熊猫局域种群面临生存风险,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圈养大熊猫种群间遗传交流不足,保护管理能力仍需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保护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实际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面临的种群脆弱、迁移廊道不稳定、栖息地质量不高和干扰频繁等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栖息地人工改造、廊道交流功能提升、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生态移民等对策措施,以期能逐步提升该区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和遗传多样性,扩大栖息地面积,为当地和相似区域大熊猫保护工作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所面临的威胁代表了野生动物保护的主要问题:栖息地丧失、退化和破碎化、偷猎、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护需求的冲突等。秦岭的大熊猫作为一个独立的种群,本身数量较少,由于区内活动范围的扩大和道路建设,又被分隔成几个小种群。虽然这里被誉为大熊猫的天然庇护所,但如果栖息地退化和破碎化的程度继续加深,使此处大熊猫的命运将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5.
长青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青保护区坚持在大熊猫栖息地开展保护科研一体化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及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实践证明:保护科研一体化对恢复已遭受破坏了的大熊猫栖息地生境,促进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改善和提高,了解和掌握以大熊猫为主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及其分布规律,及时救治伤病野生动物和防控森林病虫害,控制区内非法活动和人为干扰,增进周边社区群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性保护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存威胁因素与保护对策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熊猫16只左右,数量虽不多,但它们却是秦岭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缘。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的发现和种群数量的稳定,以及大熊猫栖息地不断得到保护,在动物地理演化分布上具有重要科学价值。本文分析了威胁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存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今后保护管理对策,为更有效保护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将行为研究理论运用到动物保护中是生物保护学的一个新发展方向,大熊猫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不断发展的同时,相关的行为知识也逐渐被应用在栖息地管理、种群动态监测、种群灭绝风险预测、圈养大熊猫饲养和繁殖、圈养大熊猫放归等大熊猫保护和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对大熊猫的保护有着积极意义。总结了大熊猫行为研究在保护管理实践中比较重要的应用,并对今后大熊猫的保护行为学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分布、保护及管理现状,对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主要威胁进行了剖析,以期为今后保护工作的开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地处四川凉山山系大熊猫种群的腹心区,区内大熊猫栖息地面积35 856 hm2[1],是凉山山系各大熊猫保护区的联系纽带。同时保护区所处的美姑县为凉山彝族聚居腹心区,长期以来,彝族村民形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全面了解凉山彝族地区大熊猫栖息地的干扰状况,对保护凉山山系大熊猫乃至四川和全国大熊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按照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监测技术规程,在保护区内均匀设置固定监测样线30条(总长度105.49 km,比例为0.29 km/100 hm2,海拔2 040 m~3 360 m),通过春季(4月~5月)和秋季(10月~11月)分别对大熊猫种群状况、伴生动物情况和人为干扰情况进行监测。本文随机选择2011年监测数据分析,找出美姑大风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干扰种类、特点、规律及对大熊猫栖息地影响程度,提出减少干扰的措施,从而为大熊猫保护管理提供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近几十年来,为加强对大熊猫种群和栖息地的保护,中国通过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野化放归、建设国家公园等措施,有效地开展大熊猫保护工作,为大熊猫及其同域物种建立一个完整、连续、广阔的“新家”。就地保护:拯救大熊猫栖息地就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在生物的原产地对生物及其栖息地开展保护。就地保护是遵循保护生物及其栖息地原真性、完整性的有效方式,这种方式的主要实施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中国长期坚持大熊猫就地保护和保护地网络建设工作。1963年,中国首次建立以大熊猫为主要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就地保护大熊猫的序幕由此开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