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年春末夏初,蜜蜂发展到顶峰时期必然会产生“分蜂热”,这已形成规律。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凡起分蜂热的蜂群,工蜂出勤大大减少,蜂王产卵骤降,蜂王身体缩小,巢门前“呆蜂”增多,呈“怠工”状态。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王会带领一半左右的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防止自然分蜂,首先要探索和掌握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机理,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实践证明,蜂群产生自然分蜂的原因:一是群势过于强大;二是巢内闷热;三是哺育蜂过剩;四是巢内储存的粉、蜜过足;五是蜂王衰老,释放的“蜂王物质”减少;六是外界蜜粉源充裕,蜂群分出去不会…  相似文献   

2.
黄坚 《中国蜂业》2005,56(6):15
一、自然分蜂的危害每年春末夏初,蜂群发展到强盛时候,就会出现自然分蜂.然而,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一定的损失.事实证明:凡起了分蜂热的蜂群,必然会改变群内稳定有序的状态,使群体协调功能丧失,出现工蜂采集积极性骤然下降,出勤蜂大大减少,呈"怠工"状态,许多工蜂呆在巢门口和箱壁两侧结成"胡子蜂";蜂王腹部收缩,体形变小,产卵量大减;王浆框上吐浆蜂稀少,蜂王浆产量骤降.此时如果不采取针对性措施,蜂群必然在某个晴好天气日发生分蜂.结果,分蜂群群势必大大削弱,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一)春季定地、小转地蜂群的饲养管理,依次为双王同巢,防治疫病,组织生产群,更换老蜂王,防止盗蜂.转地外省的大转地蜂群,其饲养管理依次为分批加继箱,防止蜜粉压卵圈,育王分蜂,预防自然分蜂,准备转地,注意蜂群途中安全,预防工蜂偏集,调整群势,取蜜采浆,追花夺蜜,再次准备转运.  相似文献   

4.
《中国蜂业》2016,(5):34-35
正养蜂人都知道蜂群产生分蜂热对蜂群管理和生产会产生一定影响,蜂群产生分蜂情绪是蜜蜂生物学特性。实际生产中发现凡是产生分蜂热的蜂群有几个不同特点:(1)群势强;(2)群内子脾多,蜂多于脾,饲料足;(3)箱体容积小;(4)蜂王产卵能力下降或很少产卵,哺育过剩,出现大量自然王台;(5)采集蜂减少,巢门口有大量工蜂聚集、怠工;(6)产生分蜂热的蜂群90%是优秀的老王群,无疾病,发展快;(7)当年新王正  相似文献   

5.
正1.蜂群在做分蜂准备,工蜂不爱出巢蜂群起分蜂热会导致工蜂不出巢,蜂王减少产卵或停产,群内哺育负担减轻,工蜂等待分家。此时要检查巢脾下部有无王台,若王台封盖,说明很快会发生自然分蜂。一般新王群三四个月内不会发生分蜂。  相似文献   

6.
1解除分蜂热现在饲养中蜂的蜂场大都利用自然王台培育新蜂王,蜂群越冬后经过2个多月的春繁,群势壮大,蜂群内拥挤,工蜂在巢脾下部边角造出大片雄蜂房和数个王台,蜂王产子减少,工蜂采集力下降,促成分蜂热。此时正是产蜜和蜂群繁殖的黄金季节,如果让蜂群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蜂蜜减产,蜂群增殖停滞不前。笔者近年来采取以下措施:在分蜂季节首先选一两群有分蜂热的强群,把群内的老王带2脾蜂提出另放1只空箱内饲养,接着把全场有分蜂热的蜂群中造有王台的巢脾带蜂提入准备好的无王群内,待新王出房再提出组织交尾群。这样处理可立即解除分蜂…  相似文献   

7.
分蜂是蜂群的季节性行为,当外界蜜粉源充足,在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善的情况下,蜂群就会自然分蜂。产卵王会带着一部分工蜂飞离原巢,在新地点营造蜂巢,这是第一次分蜂。而留在旧巢的蜂  相似文献   

8.
黄坚 《蜜蜂杂志》1991,(4):14-14
如何防止自然分蜂,笔者原先采用常规办法,效果不佳。经过多年探索,后来才认识到自然分蜂的根本原因是:群势强大,蜂群拥挤,箱内空间小,尤其是哺育蜂过剩,这就必然产生分蜂意念。因此必须在蜂群产生分蜂意念之前,采取措施,争取主动,避免损失。近年来由于措施得当,基本上防止了自然分蜂。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接上期)三、解决分蜂热的办法分蜂热应以防为主。在蜂群还没有产生分蜂热之前,根据季节、群势和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期等情况,采用上述预防分蜂热的措施,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蜂群已经产生分蜂热之后,再采用上述预防分蜂热的措施,就不那么理想了。怎样判断某一群蜂已经产生分蜂热?巢脾上出现10—20个封盖王台,破坏后工蜂还继续造王台,说明这一群蜂已经产生分蜂热。对于这样的蜂群,可以采用解决分蜂热的办法:  相似文献   

10.
每年春末夏初,蜜蜂发展到顶峰时期,必然会产生自然分蜂热,这已形成规律。自然分峰会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凡起分蜂热的蜂群,工蜂出勤大大减少,蜂王产卵骤降,王体缩小,巢门前呆蜂增多,呈“怠工”状态。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王会带领一半左右的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  相似文献   

11.
七、自然分蜂利用与预防中蜂爱分蜂,大多在大流蜜时发生,不但影响本群的采集,而且影响周边蜂群的采集,要尽量预防和控制大流蜜时自然分蜂发生。大流蜜之前起台的蜂群,利用自然分蜂的成熟王台逼迫其分蜂。例如,5框足蜂及以上的蜂群直接放成熟王台,第二、三天,工蜂逼迫蜂王飞出,收捕后的分蜂群除放1张子脾,其余加空脾或巢础,工蜂采集积极,原群采集效果也会很好。在大流蜜初期,已有进蜜的蜂群,将群内蜂蜜全部取出,有王台的全部清除,消除分蜂意念,防止分蜂。  相似文献   

12.
在养蜂生产中 ,自然分蜂是经常发生的 ,一箱两箱 ,检查容易 ,十箱八箱也不算难 ;对于 1个一两百群蜂的蜂场 ,若不知分蜂群是从哪群飞出的 ,查找起来就麻烦一些。众所周知 ,虽然蜂群分蜂的时间和结成蜂团的地方是由工蜂所决定 ,但结团后必须以蜂王为核心。如果蜂王不在 ,工蜂即使结成团 ,一段时间后还会散开各自飞回原群。根据这一特性 ,可在收捕回的分蜂群中寻找蜂王 ,找到后装入笼中 ,十几分钟后工蜂发现无王 ,便纷纷飞回原群 ,并有部分工蜂在巢门口发出信号。这时我们可根据工蜂飞去的方向观察 ,即可找到是哪群发生的自然分蜂怎样查找分蜂…  相似文献   

13.
每年春末夏初,蜜蜂发展到顶峰时期必然会产生"分蜂热",这已形成规律.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凡起分蜂热的蜂群,工蜂出勤大大减少,蜂王产卵骤降,蜂王身体缩小,巢门前"呆蜂"增多,呈"怠工"状态.此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蜂王会带领一半左右的工蜂,飞离原巢,另建新巢.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5,(7):27-29
<正>蜜蜂在蜜粉源丰富、气候适宜、蜂群强盛时,原群蜂王与一半以上的工蜂以及部分雄蜂飞离原巢,另择新居的群体活动,称为自然分蜂,简称分蜂。分蜂能扩大蜜蜂群体,是蜂群自然增殖的惟一方式。分蜂活动可使蜂群数量增加和分布区域扩大,促进蜜蜂种群繁荣。但是,分蜂对养蜂生产影响很大。在分蜂准备期间蜂群呈怠工状态,减少采集、造脾和育虫,限制蜂王产卵,蜂群的这种"怠工"状态在蜂学术语中称为分蜂热。如果分蜂发生,将使原群的群势损失一  相似文献   

15.
廖子俊 《中国蜂业》2022,(3):16-17+20
<正>自然分蜂是蜜蜂群体繁衍的本能,简称分蜂。它是蜜蜂的一种特殊繁殖方式,蜂王产卵,工蜂哺育,不断增加蜜蜂的数量。蜂群分蜂前,先要培育一些雄蜂,接着筑造王台,哺育新蜂王。当新蜂王快要羽化时,一部分蜜蜂便簇拥着老蜂王飞离蜂巢,把旧巢留给新蜂王和剩下的蜜蜂。原来的一群蜂成了两群,增加的蜂群用来补偿由于饥饿、病害、敌害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损失,保证种族的繁衍生存。自然分蜂通常发生在春夏两季蜜源充足、蜂强子多的时期,南方的秋季也有部分蜂群可发生自然分蜂。不同蜂种的分蜂特性有强有弱,同一蜂种的不同蜂群也存在差异。这就是说,在分蜂的多发季节,只有部分蜂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还有些蜂群只出现过分蜂倾向。  相似文献   

16.
方俊海 《中国蜂业》2002,53(5):21-21
众所周知 ,中蜂蜂王产卵量不如意蜂蜂王。单王群中蜂在短期内很难养成强群。如果双王同箱饲养 ,会加快繁殖 ,但会给管理带来许多不便 ,我从自己饲养的 1群中蜂自然交替群 (即母女同巢 )得到启发 ,发现母女同巢群与单王群在饲养管理上有差别 ,于是利用蜂群自然交替的生物学特性 ,近几年来 ,我饲养的蜂群都是母女同巢群。现将我饲养母女同巢群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与蜂友们共同探讨。  一、母女同巢群的优势首先 ,母女同巢群有两只产卵王 ,容易在相对较短时间内繁殖成壮群 ,并且母女同巢群由于巢内卵虫多 ,所需饲料多 ,哺育蜂负担重 ,工蜂工…  相似文献   

17.
每年春夏季节,蜂群发展到一定的群势,成批繁育雄蜂后,便开始建造自然王台,这时蜂群里的一切活动,都为分蜂作准备:蜂王积极产卵,工蜂积极采集。当王台封盖后,外出的侦察蜂选择“新居”等工作就绪,工蜂便消极怠工,聚集在巢门等处“闹情绪”,蜂王产卵急剧下降直至停产,腹部迅速收缩,当内外条件具备时,从上午到下午,均会有分蜂发生。但是,有的蜂群虽群势很壮,也有自然王台,但并不发生分蜂,这可能是由内外因素决定的。笔者对于分蜂,有个由不认识到认识的过程。开始认为蜂群发生分蜂就是坏事:一是不能养成强群;二是蜂群集中飞出,低空盘旋闹得四邻…  相似文献   

18.
杨朝环 《蜜蜂杂志》1998,(10):16-18
1自然分蜂的形成及表现蜂王产卵和工蜂哺育幼虫只是使蜂群中的蜜蜂数量增多,但是蜂群数的增殖是以分蜂的途径来实现的。蜂王和一部分工蜂飞离原群,到新的地方组建新蜂群,将原巢留给已经羽化或即将羽化出房的新蜂王和一部分工蜂;一群蜂有时分出一群,有时一群会分出两...  相似文献   

19.
多王群打破了蜜蜂一群一王的自然生活规律,使多只蜂王不用任何隔离而共同生活在一起。多王群消失了分蜂习性,能够培养强大的群势,从而提高蜂群的力量。早春,当我们强迫蜂王交替,使蜂群变成双王同巢之后,常把老王提出来组成多王群。在组织多王群时,为解决单王生活习惯的工蜂拒绝多王诱入和蜂王中存在单处习惯而引起最初共处时的互不相容的矛盾,我们采取了用失王刺激以幼蜂引渡和蜂  相似文献   

20.
中蜂容易产生分蜂热,有分蜂热的蜂群,即使采取控制措施,分蜂意念也很难消失。因此,饲养中蜂要预防分蜂热,而不要等到产生分蜂热以后再去处理。预防分蜂热就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始终保持蜂王产卵量在群势要求的范围,我的具体措施是:1.选种育王:优良的产卵新蜂王对预防分蜂热有很大作用,因此,要选产卵力强、分蜂性弱的蜂群做种群育王。为了育出优质蜂王,应采用复式移虫育王,切忌急造王台育王。在春季,可提早补助几个蜂群,促使这些蜂群产生分蜂热用自然王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