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麻早花     
黄麻开花是限制黄麻纤维产量的一个因子。黄麻一开花,就导致茎杆分叉,麻茎停止伸长,表明黄麻开花期在黄麻栽培中十分重要。我们在本文将对黄麻早花的一些重要原因进行讨论。开花的生理开花是高等植物的固有特征,但在科学上,高等植物的开花机制至今尚没完全明瞭。迄今已有许多人企图通过改变环境条件,并与激素应用相结合来揭开开花的过程。伊凡斯,一位有名望的科学家将这些研究归纳如下: (1)光敏色素的作用;(2)自生激素平衡的  相似文献   

2.
黄麻杂交技术,是黄麻杂交育种和杂优利用研究的基本手段。然而至今在这方面的工作报道不多。现将我们1984年的观察研究结果简要报道如下。一、关于黄麻开花与结实习性了解黄麻开花与结实习性,是黄麻杂交工作的前提。为精确地观察黄麻开花、结实动态,我们于始花期挑选了若干株圆  相似文献   

3.
黄麻纤维产自黄麻属的两个种,印圆果种黄麻和长果种黄麻,鉴于黄麻纤维获自其茎皮,故纤维产量与株高正相关,在两个种中,株高的发育随始蕾而中止;故早开花是一种不受欢迎的特性,作为一种短日照植物(Kundu等,1957),  相似文献   

4.
黄麻纤维产自黄麻属的两个种,即圆果种黄麻和长果种黄麻。鉴于黄麻纤维获自其茎皮,故纤维产量与株高走相关。在两个种中,株高的发育随始蕾而中止;故早开花是一种不受欢迎的特性,作为一种短日照植物(Kundu等,1957),其在短光周期下开花极早,故该作物在冬季将不形成纤维。甚至在正常生长季节(3~4月播种,8~9月收割)中,改变播种期亦将导致早开花(Joseph等,1978)。故期望有较长花前生  相似文献   

5.
黄麻可利用的遗传变异十分有限,农民栽培单一品种D15已有几十年。20年前利用这一品种开始诱变有种工作获得的突变体Atompat-38和Atmpat-36虽作为品种推广,同时由Mu等Saha和Mia诱导产生的多数突变体具叶状托叶,不正常叶特性,茎秆矮和提早开花等特性。黄麻纤维是从茎的韧皮部提取的。株高、茎基部直径、韧皮部单位面积纤维束的面积是构成黄麻产量的主要因素。相对长的营养生长期可以增加株高和茎粗,对获得高产的纤维是必要的。在开花阶段收获的纤维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早熟突变类型缩短了营养生长期,因此,植株变细而矮,从而降低…  相似文献   

6.
长江流域是我国长、圆果种黄麻重要产区之一,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革,栽培技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圆果种黄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在当地能留种的圆果种黄麻品种因产量较低,一般单产干皮仅600斤左右,不能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7.
陈祥云 《中国麻作》1984,(3):15-16,18
纵观有关黄麻丰产经验总结或高产规律研究报告,无不提及麻田的通风透光问题。看来,通风透光与黄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那末,通风透光与黄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究竟有什么内在的关系?本文从碳素营养及群体光合性状特点两个角度,分析讨论通风透光在黄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黄麻种子一播全苗、壮苗是获得丰产的重要基础。为此,在十分重视提高黄麻种子质量的基础上,生产上还必须满足种子发芽出苗生理要求的良好外界条件。什么是高质量的黄麻种子?它又要求什么样的内外在条件才能发芽出苗呢?  相似文献   

9.
生产实验证明:气象条件是农作物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它对黄麻产量的作用和影响,迄今尚未见有分析报导。为了认识气象条件(温度、日照、降雨量)与黄麻产量的关系,以便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黄麻生产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就197l—1979年气象条件对黄麻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黄麻死苗是我国南方麻区生产上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自七十年代以来,浙江、广东二个主产区曾先后遭受威胁性很大的死苗。1973年浙江省40余万亩黄麻翻种重播面积达10来万亩。黄麻死苗给生产上造成严重的损失。因此弄清黄麻死苗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止措施,是夺取黄麻大面积高产稳产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恢复黄麻生产 开发黄麻新产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麻在我国具有近千年种植历史,尽管作为传统包装材料使用正居于次要地位,但由于黄麻纤维具有优质、可降解特性,我国麻纺科技人员及企业正在开发新产品,如高支黄麻纱、布;黄麻/棉、黄麻/化纤、黄麻/羊毛、黄麻/丝等混纺高档产品,以及汽车、装饰等产业用品。许多企业正呼吁恢复我国黄麻种植,以减少对孟加拉进口黄麻的依赖。  相似文献   

12.
黄麻长果种新品种——“宽叶长果”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麻是麻纺工业的重要原料,纤维品质比红麻优良,其中长果种黄麻的纤维品质又较圆果种黄麻好。但是,近几年来,长果种由于原有推广品种退化严重,抗逆性减弱,生产面积日趋缩小,满足不了麻纺工业对优质黄麻的要求。为此,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长果种新品种,促进长果种黄麻生产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黄麻是韧皮纤维作物。单株的纤维含量和纤维重是决定黄麻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找出简便测定单株纤维含量和纤维重的方法,加快育种工作,我们研究了黄麻单株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重的关系相单株不同部位纤维重与整株纤维重的关系,证明长、园果种黄麻的株高、茎粗、皮厚、茎重与单株的纤维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黄麻单株纤维产量的选择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国麻作》1984,(1):49-49
国际黄麻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于1984年1月9日在达卡举行。会议宣布国际黄麻组织正式成立。国际黄麻理事会是国际黄麻组织的最高执行构机,包括中国在内的五个黄麻生产国和十九个黄麻消费国的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5.
黄麻和红麻均是重要的韧皮纤维作物。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属锦葵科(Malvaceae)木槿属(Hibiscus)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又名洋麻,槿麻。具有适应性广、抗环境胁迫能力强、耐早、耐贫瘠、耐盐碱、病虫害较少、易栽培、纤维和生物产量高等特点。1908年引入中国,上世纪80年代已基本取代黄麻成为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麻类作物,种植面积曾达100万公顷。黄麻属椴树科(Tiliaceae)黄麻属(Corchorus)一年生韧皮纤维作物,又名络麻,绿麻。在黄麻属的几十个种中,具栽培价值的是长果种黄麻(Corchorus Olitorius L.)和圆果种黄麻(Corchorus Capsularis L.)。  相似文献   

16.
陆富倩 《中国麻作》1984,(1):22-22,20
稻田种植黄麻在新会县已有悠久的历史。而利用稻田排灌沟边土地种植黄麻是1973年以后发展起来的。我国主产黄麻的广东、浙江等省。都是人多地少、稻麻有争地矛盾,但在这些省内种植黄麻的地区,地势平坦,水沟纵横,水沟两边的土地都可以种植黄麻,如按沟边面积四百丈长相当于一亩麻田计算,  相似文献   

17.
国果种黄麻(CorchoruscapsularisL.)和长果种黄麻(C.olitoriusL.)的种子产量,受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的共同制约。因为在最大限度增加种子产量上,播种期和施氮量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本研究旨在探明这些因素对国果种和长果种黄麻优良品种种子产量的影响。五个圆果种黄麻品种为:“JRC7447”,“JRC4444”,“D154”,“JRC321”和“JRCZ12”。五个长果种黄麻品种是:“JRO620”,“JRO524”,“JRO632”,“JRO878”和“JRO7835”。均于1989年雨季,在MohanPur地区按4个不同日期播种,以种类分作两个裂区…  相似文献   

18.
黄麻与水分     
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中消耗最多的,最重要的原料与介质,是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员。植物的生长与发育都离不开水,没有水植物就不能生活。黄麻当然也不例外。我们了解黄麻与水分的关系,掌握黄麻的需水规律,给土壤提供最优的水分条件,是黄麻充分和全面发育的首要因素。但有关黄麻水分生理的研究报导很少,作者在研究黄麻高产规律时,对麻株各器官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叶面的蒸腾强度,以及黄麻高产群体对水分的反应等问题作了一些观测研究,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同学者在栽培种黄麻品种产量和其它性状遗传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现在可以使更明确的育种和选择步骤公式化了。为了更好地了解黄麻产量和其它重要遗传性状遗传的最新知识,下面对这些研究做一个概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20.
我区现有耕地169452亩,平均每人不足7分地,人多地少,经济作物以麻、薄荷为主,占耕地面积的52.4%。1974年以来,广大干部和群众为探索高产新途径,进行了玉米与红麻黄麻套种,元麦—黄麻—晚稻、元麦—早稻套黄麻、元麦—黄麻—红萝卜、元麦—黄麻—薄荷等几种不同形式的种植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