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陕西关中典型土壤——塿土进行了连续25年的定位施肥试验。通过对25年来不同施肥小区土壤肥力差异的分析研究表明,多年连续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以及作物产量,即单施化肥或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容量及其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又以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长期不均衡施肥对紫色土肥力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均衡施肥对紫色土土壤肥力、肥料利用率和养分平衡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11年不施肥,耕层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降低,施用化肥的各个处理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稳中有升,其中以NPK均衡施用增幅最大。所有施磷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与试验前相比都有大幅度提高;无论施钾与否,土壤缓效钾含量均比试验前降低,稻草还田土壤缓效钾下降最少。不均衡施肥降低了肥料利用率和肥料的增产效果。每季施N.150kg/hm2,维持了土壤氮素肥力;每季施P2O560~75.kg/hm2,磷素都有赢余;除秸秆还田处理钾素有盈余外,其余各处理钾都亏缺。  相似文献   

3.
高瑞  吕家珑  田福忠 《土壤通报》2006,37(4):824-826
对25年连续不同施肥小区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产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年连续施肥,可以明显提高塿土中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的含量,增加作物产量,即单施化肥或有机一无机肥料配合施用,都可以增强土壤养分容量及其供应强度,有利于培肥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其中又以有机一无机肥料配合施用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半干旱区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本文通过15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了等氮等磷条件下不同肥料种类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用化肥与施用各种有机肥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以施用化肥处理产量最高,全年产量为6508.5kg/hm2;2、各施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土壤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的增加;3、高碳类有机肥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及腐殖质结合形态有较好的效果;4、对土壤酶活性影响较大,尤其是提高了土壤中蔗糖酶和脲酶的活性,绿肥表现最佳;5、对土壤水分类型及孔隙组成也有一定的影响,提高了土壤水分含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状;6、增加了土壤团聚体的含量,促进了微团聚体的形成,提高了团聚度和团聚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连续 8年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燕山山麓平原高产粮区褐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土养分贮备及转化潜力较低 ,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 ,促进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改善 ,增强土壤酶群体活性 ,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和微团聚体组成 ,较单施常量化肥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在配施同量化肥条件下 ,不同有机肥 (物 )料培肥增产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通过连续 8年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燕山山麓平原高产粮区褐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褐土养分贮备及转化潜力较低 ,采用有机肥 (物 )料配施化肥 ,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 ,促进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改善 ,增强土壤酶群体活性 ,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和微团聚体组成 ,较单施常量化肥具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但在配施同量化肥条件下 ,不同有机肥 (物 )料培肥增产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续8年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燕山山麓平原高产粮区褐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褐土 养分贮备及转化潜力较低灌水采用有机肥(物)料配施化肥,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分含量,促进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腐殖质结合形态、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含量,促进有机无机复合状况和腐殖质结合形态、腐殖质组成及其性质的改善,增强土壤酶群体活性,改善土壤水分及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及土壤磷素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在潮棕壤上连续进行18年的定位试验, 研究了不同施肥制度对作物产量和土壤磷素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处理相比, 施用磷肥有明显的增产和稳产作用.不施磷肥处理, 土壤磷素收支赤字,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均明显下降, 且土壤磷收支的盈亏值与土壤速效磷的增减量呈显著直线相关; 施磷肥处理, 土壤磷素收支盈余, 18年间耕层土壤全磷含量均明显提高, 提高幅度为0.02~0.04 g·kg-1, 土壤速效磷含量亦明显增加, 特别是在试验的后几年, 土壤速效磷含量似有加速上升的趋势.施氮肥对玉米有明显增产作用, 施磷钾肥对玉米增产作用不明显; 大豆则相反, 施氮肥增产作用不明显, 施磷钾肥有显著增产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对城市边缘区不同作物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开封市为例,探讨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城市边缘区不同作物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受施肥处理影响明显,其中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在化肥处理中均受到抑制,在有机肥中却得到大幅提升,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与之正好相反;在混施处理中各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以脲酶活性增强尤为突出。土壤酶活性在各作物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差异不显著。土壤各酶之间及酶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城市边缘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生物肥力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坡耕地长期施肥对作物产量及吸N,P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旱地不同施肥对土壤肥力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Long-term fertility experiment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tool for investigat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cropping systems. Therefore, a long-term (18-year) fertilizati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Changwu County, Shaanxi Province, China, to ascertain the effect of the long-term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manure on wheat yield and soil fertility in the Loess Plateau, so as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sustainable land management. The experiment consisted of nine fertilizer treatments with three replicates arranged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1) CK (no fertilizer); 2) N (N 120 kg ha-1); 3) P (P 26.2 kg ha-1); 4) NP (N 120, P 26.2 kg ha-1-2); 5) M (manure 75 t ha-1); 6) NM (N 120 kg ha-1, manure 75 t ha-1); 7) PM (P 26.2 kg ha-1, manure 75 t ha-1); 8) NPM (N 120 , P 26.2 kg ha-1, manure 75 t ha-1); and 9) fallow (no fertilizer, no crop). N fertilizer was applied in the form of urea and P was applied as calcium super phosphat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recipitation had a large effect on the response of wheat yield to fertilization. Manure (M), NP, PM, NM, and NPM treatmen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 0.05) average yield. In the NP, PM, NM and NPM treatments, the percentage increases in yield due to fertilization were highest in normal years, and lowest in the drought years. Long-term P application enhanced soil available P markedly, and manure applications contributed more to soil fertility than chemical fertilizers alone. Chemical fertilizers applied together with manure distinctly improved soil fertility. The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soil nutrient concentration changed mainly in the 0--60 cm layers and fertilization and planting only slightly affected soil nutrients below the 100 cm layers.  相似文献   

12.
不同施肥模式对赤红壤旱地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长期定位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赤红壤旱地花生一甘薯轮作制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5年定位试验表明,平衡施肥平均产量最高,花生和甘薯比常规施肥增产13.1%~13.5%,净增收提高14.0%;氮磷钾对花生和甘薯的增产率逐年提高,但花生和甘薯分别对缺磷和缺钾较敏感.年际间产量变化趋势表明,常规施肥对花生和甘薯产量的变异系数大于平衡施肥;不施肥区和氮磷钾缺素区的产量均呈现逐年下降,但缺氮对花生产量的敏感性大于甘薯,甘薯缺磷或缺钾对产量的敏感性高于花生.平衡施肥的氮磷钾利用率平均分别为40.9%、17.7%和24.2%;缺素区的土壤供肥量比不施肥区提高了近1倍;土壤有机质都有所提高,施用氮肥都使土壤酸度有所增加;不施肥区和氮磷钾缺素区都使相应的土壤速效养分明显下降;常规施肥使土壤有效磷下降22.5%,碱解氮和速效钾则基本维持不变,但平衡施肥使土壤有效磷含量基本不变,碱解氮和速效钾则分别提高26.2%和38.4%.  相似文献   

13.
施肥对不同品种苜蓿生产力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生长7年的3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P配施和单施K肥对苜蓿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不同施肥对不同品种的生产力影响效果不同。N30P120处理巨人201+Z和牧歌401+Z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产41.1%和74.8%;单施K60处理,路宝比对照增产了76.7%。种植苜蓿可以提高土壤氮的有效性,生长7年的苜蓿根系固氮在土壤仍有累积。种植苜蓿,不施肥处理土壤全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而土壤全磷和全钾略有下降。随磷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N30P120处理土壤速效磷增加11.45~41.7 mg/kg;单施钾肥,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了3.71~4.41 mg/kg,全钾含量增加了0.06~1.69 mg/kg。  相似文献   

14.
施肥对水旱轮作作物产量、氮素吸收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09年,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优化施肥、单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和习惯施肥对水旱轮作体系下水稻和春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都能提高水稻和春小麦的子粒和秸秆产量.同等养分供应下,优化施肥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佳,其次是有机无机配施.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和春小麦地上部总吸氮量都有显著影响,水稻当季氮肥利用率为10.4%~37.0%,春小麦为11.7% ~ 35.9%.施用有机肥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全氮、C/N比和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提高.水旱轮作下土壤干湿交替也有利于土壤有效养分的提高.综合考虑作物增产、氮肥利用率和土壤培肥等因素,本试验水旱轮作体系下,有机无机配施是最佳的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5.
长期不同施肥下紫色土综合肥力演变及作物产量响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了综合评价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紫色土肥力的变化趋势,寻求既能提高土壤肥力又能获得高产的紫色土科学施肥模式,该文以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长期定位试验数据为基础,运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 a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肥力发生了不同的变化趋势,长期不施肥(对照)与偏施化肥氮肥、氮钾肥土壤综合肥力指数(integrated fertility index,IFI)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平衡施肥的氮磷钾、氮磷钾+牛粪、1.5倍氮磷钾+秸秆还田、氮磷钾+秸秆还田处理的IFI指数随着时间的变化有一定的波动,但相对于试验前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各平衡施肥处理年均IFI值比对照分别提高34.5%,36.8%,52.3%,50.1%;通过IFI指数与各养分指标之间相关分析发现,土壤有机质、全磷、速效磷含量对紫色土土壤肥力的贡献较大;20 a产量变化趋势表明,平衡施肥产量明显高于偏施肥处理,其中长期秸秆还田配施NPK肥,增产效果最佳;相对产量与IFI指数呈S型曲线关系,紫色土IFI指数维持在1.63~2.01之间,可以实现相对最高产量;作物产量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二者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应用改良的内梅罗指数法计算的综合肥力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土壤肥力状况。长期平衡施肥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其中氮磷钾化肥配合秸秆还田是维持土壤肥力、实现作物高产的最佳培肥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设三季秸秆还田、三季秸秆+冬绿肥还田、三季栏肥还田、冬绿肥还田及主施化肥为对照等5个处理,研究了山区旱地多熟间套作不同培肥方法的培肥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各种培肥方法的培肥效果依次为三季栏肥还田〉三季秸秆〉冬绿肥还田〉三季秸秆还田〉冬绿肥还田〉对照。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施肥和玉米产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根据1988~2006年东北黑土地区12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结果,统计分析了黑土区耕地施肥量、施肥结构和玉米产量的变化,阐明了黑土区19年玉米产量的演变趋势及施肥效果,为黑土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耕作19年后,黑土区肥料总施用量(氮磷钾养分量)明显下降,从1988年的年均500 kg/hm~2下降到2006年的91 kg/hm~2.其中有机肥总养分量下降更明显,从1988年的269 kg/hm~2降至2006年的零投入;化肥总养分多年施用量变化不明显,年平均为247 kg/hm~2.不同监测点不施肥的玉米产量(基础地力)有较大的差异,基础地力高的土壤其相应的玉米施肥处理产量也较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1988~1996年,黑土地区玉米增产率呈增加趋势,而基础地力贡献率由1988年的79%下降到1996年的42%;1997后变化不大,基础地力贡献率平均为63%.东北黑土地区较高的基础地力保证了玉米的高产和稳产,而施肥量的减少,特别是有机肥用量的减少降低了施肥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