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目的]了解宜州市蔗区甘蔗螟虫的发生动态,为有效防治甘蔗螟虫提供参考。[方法]在宜州市洛东乡、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定有代表性的蔗地作为测报点,共设3个,每个测报点设3个诱捕点,每个诱捕点进行条螟、二点螟和黄螟的性诱测报,调查螟蛾诱捕量。[结果]宜州市蔗区条螟占总诱蛾量的71.6%,二点螟占24.5%,黄螟占3.9%,2010~2012年螟虫始见日分别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下旬和4月上旬,盛蛾期出现在4和6月,2次盛蛾期中二点螟较条螟分别早7和20 d,2012年诱蛾量较2010、2011年明显突出。[结论]宜州市蔗区主要受条螟为害,二点螟次之,黄螟零星发现,条螟、二点螟交叉为害,性诱剂对发生于前期的第1、2代螟蛾测报效果明显,防治应于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重点喷药,2012年宜州蔗区条螟、二点螟暴发性突出,螟害严重。  相似文献   

2.
甘蔗二点螟是甘蔗的主要害虫。本地地处湘北蔗区,甘蔗二点螟每年发生3-4代,以第一代发生危害最重,如防治不好,造成的枯心率在5-20%,最高田块可达50%以上。二点螟在甘蔗上的发生危害比较复杂和特殊。一是发生盛期长,盛期内高峰多。这是由于二点螟主要在蔗蔸、种蔗茎内以幼虫越冬,甘蔗播种后,上部蔗茬、上面蔗蔸及地膜覆盖的种茎内的越冬幼虫由于温度较高发育进度快;而土壤下面的蔗蔸、下部蔗茬、套作甘蔗茎内的越冬幼虫由于温度低,发育进度慢。在本地,越冬代成虫发生盛期一般在4月25日至5月15日,长达20多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抗药性监测,摸清广西主要蔗区二点螟对防治农药的敏感性,以期为广西甘蔗二点螟的合理用药及抗性治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广西主要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当前主要防治农药克百威、特丁磷和毒死蜱及新推广农药氯虫苯甲酰胺的敏感性.[结果]甘蔗二点螟对不同农药的敏感性由强到弱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克百威>特丁磷>毒死蜱.不同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同一种农药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克百威以南宁种群的耐药性最强,特丁磷以来宾种群的耐药性最强,毒死蜱以百色种群的耐药性最强,氯虫苯甲酰胺对各地二点螟种群仍保持高度敏感,其致死中量为0.4177~0.6087μg/g.不同蔗区二点螟种群对农药反应的分散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氯虫苯甲酰胺>克百威>毒死蜱>特丁磷.[结论]甘蔗二点螟对克百威、毒死蜱和特丁磷已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氯虫苯甲酰胺仍然保持高度敏感,但二点螟对氯虫苯甲酰胺产生抗药性的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初步探索了广西北海市宿蔗区甘蔗螟蛾的发生规律。结果表明,在北海市宿根蔗生长期期间,甘蔗螟虫以条螟、黄螟为主,条螟是甘蔗生长期主要发生的甘蔗螟虫,条螟和黄螟存在明显的成虫盛发期。田间管理措施的不同可能会影响螟虫成虫盛发期,北海市宿蔗区螟蛾的防治关键期为2~7月。  相似文献   

5.
甘蔗螟虫主要有黄螟、条螟、二点螟、大螟等,条螟初孵幼虫群集于心叶取食,形成花叶,渐大后侵入蔗茎为害;大螟为害幼茎造成枯心苗;黄螟、二点螟侵入蔗茎为害会造成螟害节,影响生长,降低糖分,受伤部分易引起赤腐病菌侵入为害。本文总结了云南甘蔗螟虫的发生与危害状况,分别从螟虫种类、植期多样化、气候、环境变化等5方面分析螟害发生原因。并结合目前蔗区螟虫危害严重、暴发面广的特点,提出以化学防治为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甘蔗螟虫是我国为害甘蔗最普遍最严重的害虫,主要种类有条螟、黄螟、二点螟、大螟及白螟,因为蔗螟种类多,世代重叠,在防治上是有一定困难的。 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一九五三年在广东省开始展开系统的研究工作,通过了一系列的室內研究、田間防虫效能的测定、生产試驗及大面积表証示范,肯定了赤眼蜂防治蔗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甘蔗螟虫的发生及其药剂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来对福建省甘蔗螟虫发生期预报,蔗螟天敌种类及田间消长规律调查,药剂防治试验等研究结果,提出蔗螟药剂防治的重点是苗期二点螟,同时介绍几种杀虫剂防治蔗螟的效果和田间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广西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条螟卵优势寄生蜂种类及寄生情况,为保护本地优势自然天敌及人工释放控制蔗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采样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对广西3个代表性蔗区南宁市吴圩镇、崇左市濑湍镇和来宾市武宣县甘蔗条螟卵寄生蜂种类及优势种进行调查.[结果]3个蔗区条螟卵寄生蜂主要有螟黄赤眼蜂和黑卵蜂两种,其中,崇左市濑湍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2.11%和45.32%,螟黄赤眼蜂分别为19.72%和17.04%;南宁市吴圩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1.79%和2.40%,螟黄赤眼蜂分别为8.93%和6.29%;来宾市武宣县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13%和6.36%,螟黄赤眼蜂分别为43.59%和41.75%.[结论]黑卵蜂是崇左市濑湍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螟黄赤眼蜂是来宾市武宣县和南宁市吴圩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红尾白螟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的分布及危害程度,掌握其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为制定甘蔗红尾白螟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调查红尾白螟在广西甘蔗主产区(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南宁、河池、柳州)的分布,并定时定点调查甘蔗苗期、伸长期和成熟期红尾白螟发生程度.[结果]红尾白螟主要分布在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和南宁蔗区,其中以百色蔗区危害最重,年平均为害率为(9.00±2.797)%,其次为来宾、北海、崇左、南宁,为害率分别为(2.66±1.094)%、(1.94±0.923)%、(1.44±0.383)%和(0.80±0.283)%,各蔗区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甘蔗成熟期较苗期受红尾白螟危害重,百色蔗区苗期的红尾白螟为害率为(1.72±0.367)%,而成熟期达(20.00±5.088)%,极显著高于其他蔗区(P<0.01).[结论]甘蔗红尾白螟在广西百色、来宾、北海、崇左、南宁等蔗区均有分布,其中为害最重的是百色蔗区,且甘蔗成熟期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广西不同生态蔗区甘蔗条螟卵优势寄生蜂种类及寄生情况,为保护本地优势自然天敌及人工释放控制蔗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采样调查及室内饲养观察,对广西3个代表性蔗区南宁市吴圩镇、崇左市濑湍镇和来宾市武宣县甘蔗条螟卵寄生蜂种类及优势种进行调查.[结果]3个蔗区条螟卵寄生蜂主要有螟黄赤眼蜂和黑卵蜂两种,其中,崇左市濑湍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2.11%和45.32%,螟黄赤眼蜂分别为19.72%和17.04%;南宁市吴圩镇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1.79%和2.40%,螟黄赤眼蜂分别为8.93%和6.29%;来宾市武宣县蔗区黑卵蜂对条螟卵块和卵粒寄生率分别为5.13%和6.36%,螟黄赤眼蜂分别为43.59%和41.75%.[结论]黑卵蜂是崇左市濑湍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螟黄赤眼蜂是来宾市武宣县和南宁市吴圩镇甘蔗条螟卵寄生性优势天敌.  相似文献   

11.
甘蔗二点螟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发生及为害特点1.1 发生情况甘蔗二点螟(Chilotraca inluscatellus Snellen)属磷翅目螟蛾科。在本县一年发生五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在蔗头、蔗茎和残茎上越冬。第一代发生期4月上旬至6月上旬;第二代为5月中下旬至7月中旬;第三代为7月上中旬至8月下旬;第四代为8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第五代9月下旬至翌年3月。其中一、二、三代发生量大,一、二代发生期正值甘蔗苗期,为害严重。第一代为害主茎苗,第二代为害主茎苗、无效分蘖苗和蔗茎,造成枯心和螟害节;以后各代均为害蔗茎,造成螟害节。二点螟发生量大,占蔗螟发生量的75%以上,为甘蔗生长期的主要害虫。常年因二点螟为害造成枯心率为5%~8%,螟害节率为7%~23%,受害后蔗茎产量减少约3%~5%,糖分降低1%以上(绝对值),且降低了蔗糖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百色市右江区甘蔗红尾白螟发生情况,评估其对甘蔗株高、茎径等产量性状及蔗糖分的影响,并提出防控对策,为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当地甘蔗主栽品种新台糖22号为研究对象,在甘蔗成熟期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红尾白螟为害造成的死尾蔗率,同时测量甘蔗的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并用手持光学锤度计测定蔗茎中部蔗汁锤度.[结果]红尾白螟为害造成的死尾蔗率平均高达74.87%,株高平均下降34.65 cm,蔗茎单产下降21.23%;比较分析显示,健康蔗与死尾蔗的茎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但两者株高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锤度测定结果显示,死尾蔗的蔗汁锤度和折算后的蔗糖分均较健康蔗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两者分别下降1.45%和1.57%.[结论]红尾白螟的发生为害已扩散至百色市右江区,并上升为当地甘蔗的主要害虫;红尾白螟为害可导致甘蔗产量和蔗糖分下降.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地方标准甘蔗主要病虫发生时期及防治措施1主体内容及适应范围:甘蔗主要病虫发生时期和防治方法,适用于全省各蔗区。21、2月份是害虫的越冬期,重点防治粉蚧、绵蚜、蔗螟及地下害虫。2.1条螟、大螟:剥除叶鞘,清除残叶烧毁,杀死在甘蔗梢头和叶鞘内越冬的...  相似文献   

14.
螟黄赤眼蜂对甘蔗螟虫的控制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新植蔗田和宿根蔗田释放螟苏赤眼蜂控制甘蔗螟虫,以甘蔗被害节为调查指标,结果发现,螟黄赤眼蜂对黄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且在倒6-19节及全株的被害节率都明显低于对照,同时宿根蔗区又好于新植蔗糖区,在宿根蔗区对黄螟的防治效果尤其显著,全株的防效达到22.28%。  相似文献   

15.
甘蔗螟虫的形态特征、习性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贵州蔗区的主要螟虫(条螟、大螟、二点螟)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蔗螟的危害是影响我市甘蔗单产和糖分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少人认为蔗螟为害死了一条 (枯心苗 ) ,多出几条 (分蘖 ) ,对甘蔗影响不大 ,轻视了防治工作 ,加上多年来农田盲目施用化学农药 ,杀死许多天敌 ,使蔗螟的为害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粟灰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又称甘蔗二点螟、二点螟、谷子钻心虫等。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南方各玉米产区。北方称粟灰螟,主要危害粟、玉米、高粱、黍、薏米等;南方称甘蔗二点螟,主要危害甘蔗。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贵州甘蔗害虫种类及发生规律,采用五点取样法和“Z”字型取样法对贵州省甘蔗园害虫种类进行系统调查,并结合调查结果,以甘蔗绵蚜和条螟为对象,使用2%吡虫啉颗粒剂、3%克百威颗粒剂、90%杀虫单可湿性粉剂作为对照药剂,研究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对甘蔗绵蚜和条螟的田间防效及对甘蔗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省甘蔗产区主要害虫有7种,其中甘蔗绵蚜和条螟为蔗区害虫优势种群;0.5%吡虫啉·杀虫单缓释粒剂防治甘蔗绵蚜药后60 d的防效为79.09%~91.80%,防治甘蔗条螟药后70 d的防效为71.52%~83.04%,能提高甘蔗产量7.1%~14.4%;生产上推荐使用2.25~4.5 kg/hm2.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雷州半岛蔗区甘蔗螟虫发生为害的特点是蔗螟种类多,发生期长,整年交替为害,危害较为严重。防治对策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化学防治保护苗期,以生物防治控制后期,以人工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达到经济、安全、有效,简便地把蔗螟控制在经济许可水平之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1宿根甘蔗的重要意义和生产现状砍收地上部蔗茎后,以留在土壤中的地下部“蔗桩”(蔗头)所具有的侧芽(或蔗笋)萌发成长出新的一茬蔗株,称为宿根甘蔗(俗称“老头蔗”、“旧头蔗”)。由于它具有早生快发,提早成熟,省工省种苗,错开农时和耐旱耐涝等许多优点,因而成为甘蔗生产的主要栽培制度之一而存在,在甘蔗生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几年来,湛江市五县三区甘蔗种植面积达14-16万公顷,其中宿根甘蔗面积占45-50%,种好、管好宿根甘蔗,对夺取甘蔗大面积平衡增产,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热带、亚热带的海南蔗区、湛江蔗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