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国油茶林害虫和螨类及其天敌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中国各油茶产区油茶林的害虫和螨种类、分布、为害状况及其天敌种类资源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危害我国各油茶产区油茶林的害虫种类达323种,隶属于8目58科,螨类3科6种,其优势种包括鳞翅目、同翅目和鞘翅目在内的20多种。油茶林害虫和螨类在华中、华东丘陵区有9目57科304种;华南丘陵区有9目59科257种;西南高山区有9目56科241种;西北边缘区有7目24科45种。油茶林害虫和螨类对油茶的叶、芽梢、茎干、根、花和果实部位进行危害。其天敌种类有668种。华中、华东丘陵区有昆虫天敌10目51科338种,其余各类天敌86种;华南丘陵区有昆虫天敌6目30科176种,其余各类天敌23种;西南高山区有昆虫天敌9目45科287种,其余各类天敌41种;西北边缘区有昆虫天敌5目10科26种,其余各类天敌7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不同生境油茶林区油茶史氏叶蜂幼虫危害程度、同一种生境距林边不同距离油茶史氏叶蜂的危害程度,分析了油茶史氏叶蜂对油茶春梢发育、夏梢发育、花芽分化率、花芽数目、落果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史氏叶蜂对油茶的春梢发育、夏梢发育、花芽分化率、春梢上花芽数目、同期的落果率等有显著危害,且危害程度和林区的生态多样性相关;不同生境下,生态多样性越低,危害越严重;同一生境下,距混合林区距离越远,危害程度越重,说明保护油茶林区及周边生境的生态多样性,对防治和控制油茶史氏叶蜂是必要的。另外通过间接证据,提出了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和伯劳Lanius schach等食虫鸟类是油茶史氏叶蜂幼虫重要捕食性天敌的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3.
采用踏查及标准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江县油茶有害生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记录油茶有害生物52种,包括病害5种,虫害41种,有害植物4种,有害动物2种;平江县主要油茶有害生物种类为油茶炭疽病Glomerela cingulata、油茶软腐病Agaricodochium camelliae和茶籽象甲Curculio chinensis,3种有害生物共计发生面积9 705. 9 hm~2,均为轻中度发生,占全县油茶林面积26. 26%,主要分布在平江中部区域(童市、三墩、梅仙、安定等乡镇);利用调查数据对不同类型油茶林有害生物种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嫁接油茶林有害生物种类明显多于天然实生油茶林,油茶中幼林有害生物种类明显多于20-30年生油茶成熟林。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林农间作对油茶林病虫害的影响情况,从而确定病虫生态调控模式,在油茶幼林中分别间种金银花、大豆、花生3种作物,就不同间作模式对油茶林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调查与差异及回归分析。调查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对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烟煤病以及油茶尺蠖、油茶毒蛾等油茶主要病虫害都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3种间作处理的油茶林其油茶炭疽病的病情指数与纯林间的差异显著,其中,间作金银花处理的效果最好,防效达27.80%;3种间作处理的油茶林其油茶软腐病的病情指数与纯林间的差异不显著,防效都在10.00%左右;3种间作处理的油茶林其油茶烟煤病的病情指数与纯林间的差异也不显著,防效都在10.00%左右;间种花生、大豆的油茶林与其纯林的虫咬率间差异显著,防效分别为21.97%、20.33%。文中由此得出,3种间作模式对油茶主要病虫害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间作大豆是3种间作模式中最适用于调控油茶病虫害发生的间作模式,采用这种间作模式可以促进油茶幼林的生态调控,还可提高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油茶林的主要价值是茶油,为提高油茶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进一步提高油茶林的产量,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及其产量的影响,以提高科学管理程度,提升经济效益。在实验样地中,随机选取生长情况、立地条件相似的油茶林作为实验地,分别设置了3组实验林和对照林,统计油茶植株、地下植被和凋落物数量生物量,并计算产量。通过采用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人工林影响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实施中耕除草、施肥及复垦的抚育措施,能提高油茶林的生物量,且复垦措施更有助于生物量提高;实施嫁接换冠的抚育措施,不能提高人工林生物量,但果实生物量有所增加;三种抚育均能提高油茶林产量,产量提升效果依次为:嫁接换冠>中耕除草、施肥及复垦>中耕除草、施肥。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油茶主要病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取标准样地调查法对湖南省主要油茶产区(耒阳、常宁、浏阳)的不同类型油茶林的油茶病害进行了逐月调查。调查显示,危害湖南省油茶种植的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根腐病等7种主要病害,这些病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有明显的季节性。通过对苗圃地、新造林、幼林、成林、采穗圃、老林和低改林等不同类型油茶林的对比调查,总结了不同类型油茶林的病害发生特点,为及时准确防治油茶病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闽北山区7种主要森林类型中的活可燃物含水率和枯落物持水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和木荷的鲜叶和鲜枝同时具有较高的最大含水率,而不同树种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相差不大,以油茶林最高,毛竹林最小。不同树种鲜叶失水最快的是丹桂;其次为毛竹和青冈;失水最慢的为油茶和木荷。鲜枝失水最快的为毛竹;其次为油茶和青冈;失水最慢的为杉木和木荷。林下植被失水最快的是油茶林、马尾松林和毛竹林;杉木林和青冈林失水较慢。枯落物失水最快的是青冈林和杉木林;最低为油茶林和马尾松林。  相似文献   

8.
新植油茶林的培育和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油茶造林的园地、品种、种苗选择、整地、栽植、土肥水管理等技术措施总结新植油茶林培育技术;从高接换种、深翻垦复、科学施肥、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总结低产油茶林改造技术,旨在为油茶林的培育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戴榕 《绿色科技》2022,(1):194-197
结合中央财政对长汀县低产油茶林改造的扶持项目,针对长汀县本地小果油茶低产、低效的问题,调查分析了4种不同低改措施对小果油茶低产林的改造效果.结果表明:小果油茶低产林改造是提升小果油茶产量的必要技术措施,不同的改造技术措施比对照组产量增产约64.45%、53.88%、31.11% 和17.09%;而且增产效果与低改措施的...  相似文献   

10.
<正>油茶是一种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具有适应性强、经营成本低、收益大、用途广等特点,素有“炸不烂的油库”之美誉。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是一种优良的有机和绿色食用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因此,大力发展油茶能帮助山区林农尽快脱贫致富。近年来,霍山县在积极开发改造油茶低产林的同时,结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新建了一批油茶林。部分地区林农因未掌握油茶栽培技术,致使新造油茶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都很低。根据生产实践,栽培油茶须做到:  相似文献   

11.
《Southern Forests》2013,75(3):247-253
Genetic materials interact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specific ways, therefore their responses in wood need to be better understood. The present study sought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limatic conditions in Minas Gerais, Brazil on Eucalyptus grandis × Eucalyptus urophylla wood. Two six-year-old clones were cultivated in Belo Oriente, Ferros, Santa Bárbara, Itabira and Peçanha. Five trees from each clone were sampled from the base to top direction. Wood density, heartwood/sapwood ratio, vessels, fibres, and extractive and lignin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as well as their correl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Vessel diameters, heartwood/sapwood ratio, and extractive and lignin contents all increased due to higher water availability in Santa Bárbara and Itabira. In both genetic materials, the variables linked to growth and wood quality were related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相似文献   

12.
李敏 《沙棘》2004,17(4):17-22
沙棘通过为其他物种提供养分和栖息地,链接了生态链上的其他(树草、禽兽、虫菌等)物种,使种植区域内消失的物种得以重现和发展,在半干旱生态系统中的一定条件下,扮演了关键种的角色,发挥了关键环节的作用,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除非在极端条件下,沙棘一般不会形成顶级群落(纯林),而只形成“过渡性群落”,为植被演替提供条件。发展沙棘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广概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发展沙棘与推广其他树种(柠条、杨、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存在显著的优势,沙棘在半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今后应当在大力推广的同时,注重改良品种,营造混交林,继续研究如何提高种植区农民对沙棘的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松树寄生线虫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松树寄生线虫有40个已知种和一些未定种,这些种分属于3目9科17属,该文从线虫分布和寄主两个方面列出名录.  相似文献   

14.
锰在植物体内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从锰胁迫对植物的影响、锰在植物的光合作用、氟化还原和多种酶活化中的作用及锰与其它元素的关系等方面综述了锰在植物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为植物锰营养研究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世界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推动,古老的农业正由传统的经验型逐步进入了现代化科学生产阶段。作为农业生产重要组分的果树生产同样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技术变革,给我国果树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些变革主要包括品种、育苗、改土、施肥、浇水、改制、修剪、植保、管理、流通等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公路边坡生态防护植物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东北公路边坡的气候特点和土壤条件,对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用植物选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适用于东北地区公路边坡的草本植物、灌木树种和藤本植物,对东北地区公路边坡的生态防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应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的应用做一归类,主要包括在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监测、森林信息提取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无人机在我国林业上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位于都市城近郊村镇的园林苗圃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普遍面临转型升级。发掘苗圃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景观功能,从中寻找激发苗木企业活力的机会不失为一条可行途径。本文以地处北京顺义区近郊的苗圃为例,以提升苗圃景观价值、发挥游憩功能为导向,吸纳农村劳动力,通过重新规划,体现生态理念,注重园林形态美、色彩美、意境美的营造,旨在为都市观光型苗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论述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安全健康意识提高,食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更加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样品预处理研究进展及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并简单分析介绍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