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施钾时期和施钾量对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用高淀粉品种先行5号和低淀粉品种豫玉22为试材,研究了钾肥的不同施用时期和施用量对不同淀粉含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钾时期和施钾量对高淀粉玉米品种先行5号和低淀粉玉米品种豫玉22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较小,各处理间差异不明显;至收获期,先行5号和豫玉22分别以大喇叭口期追施450 kg/hm2和基施225 kg/hm2钾肥处理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施钾不利于高淀粉玉米支链淀粉和总淀粉的积累,但基施450 kg/hm2对增加其直链淀粉含量有一定作用;大喇叭口期追施对低淀粉玉米淀粉品质的改良效果好于基施。施钾能提高两品种的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且对先行5号来说,基施的效果优于大口期追施,而豫玉22则相反;施钾可以提高先行5号的醇溶蛋白含量,降低豫玉22的醇溶蛋白含量;不同时期施钾对高、低淀粉玉米籽粒谷蛋白含量的影响较小,两品种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玉米品质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选择方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三重测交法对东农 2号玉米改良群体的 12个品质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及选择预期遗传进度的分析。结果表明 ,提高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以直接选择为好 ,但是单纯地提高粗蛋白含量并不能改善蛋白质品质 ;对清蛋白与谷醇蛋白含量比的直接选择较易奏效 ,是改善玉米蛋白质品质的可行途径。提高玉米的总淀粉含量以直接选择为好 ,根据籽粒容重进行间接选择也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单纯提高总淀粉含量的同时可能会引起支链淀粉含量的提高 ;提高玉米的粗脂肪含量以直接选择为好 ,通过增加胚 /胚乳重进行间接选择也可能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豆分离蛋白-玉米淀粉-谷朊粉共混体系热转变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蛋白质和淀粉的热转变特性对食品加工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系统研究蛋白质-淀粉共混体系的热转变特性,优化热加工参数,控制食品质量和节能。【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玉米淀粉和小麦谷朊粉为研究对象,采用差式扫描量热技术,在20—130℃,水分含量为30%—70%,升温速率为10℃·min-1条件下,测定大豆分离蛋白-玉米淀粉、大豆分离蛋白-谷朊粉、谷朊粉-玉米淀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玉米淀粉-谷朊粉混合体系在0—100%比例范围时的热转变特性。【结果】随着水分含量从30%增加至70%,大豆分离蛋白11 S亚基的热转变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分别从105.17℃降至94.80℃,从113.75℃降至99.49℃;峰宽从20.72℃降低至10.59℃,焓变从2.79 J·g-1增加至6.18 J·g-1;玉米淀粉的热转变焓值从3.62 J·g-1增至14.14 J·g-1。谷朊粉则无热转变现象。增加水分含量促进了蛋白质和淀粉分子链的运动性是大豆蛋白热转变温度降低,焓值升高,玉米淀粉热转变焓值升高的主要原因。当物料含水率为50%,相对于单一体系,大豆分离蛋白-玉米淀粉混合体系中大豆蛋白11S亚基的热转变焓值显著降低,平均降低1.41 J·g-1;混合体系中玉米淀粉的热转变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显著升高,分别平均升高14℃和13℃。大豆分离蛋白-谷朊粉混合体系仅显示大豆分离蛋白的热转变,11S亚基热转变的焓值呈降低的趋势,与未添加谷朊粉相比,平均降低了2.40 J·g-1。谷朊粉-玉米淀粉混合体系仅显示玉米淀粉的热转变,与未添加谷朊粉相比,玉米淀粉热转变的峰值温度和峰宽显著升高,平均增加12℃。大豆分离蛋白-玉米淀粉-谷朊粉混合体系中,当玉米淀粉和谷朊粉等比例增加时,大豆蛋白11S亚基与未添加玉米淀粉和谷朊粉相比,其热转变起始温度、峰值温度、焓值和峰宽均显著降低,分别平均降低4℃、5℃、1.64 J·g-1和3℃。当固定大豆分离蛋白含量为40%,和添加40%谷朊粉相比,添加40%玉米淀粉的11S亚基热转变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均显著降低了3℃。蛋白质与淀粉竞争水分可能是导致混合体系中淀粉热转变温度升高的主要原因,而玉米淀粉和谷朊粉分子的空间位阻是导致大豆蛋白11S亚基热转变焓值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添加玉米淀粉或谷朊粉能降低大豆蛋白热转变焓,添加大豆分离蛋白或谷朊粉能增加玉米淀粉热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4.
淀粉包被剂对肉牛玉米淀粉保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淀粉包被剂对玉米淀粉保护的效果。试验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 ,4头杂交肉牛均供给 1 2倍维持的羊草 ,结果表明 :淀粉包被剂处理玉米淀粉与未处理玉米淀粉相比 ,瘤胃液TVFA浓度和丙酸摩尔比下降 ,乙酸摩尔比提高 ;DM、OM、NDF和ADF消化率有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 (P <0 0 1或P <0 0 5 ) ,HC消化率极显著下降 (P <0 0 1 ) ,沉积N量 (g/d)和RN/DN增加 ,淀粉消化率无差异 ;DE、ME、NEg、Kf、体蛋白和体脂肪沉积量均有极显著的提高 (P <0 0 1 ) ;血糖、血液中生长激素、总蛋白、肌酐和甘油三酯有所提高 ,血液尿素氮浓度有所下降。本研究充分说明了增加小肠中可消化淀粉的数量有利于肉牛N沉积、能量沉积和Kf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春玉米籽粒可溶性糖积累规律及其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以高淀粉玉米(四单19)、普通玉米(东农250)、优质蛋白玉米(丰禾10号)为材料,研究氮素用量对春玉米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中蔗糖含量在吐丝后先增加后降低,果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淀粉含量在籽粒灌浆过程中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品质育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综合阐述了我国玉米营养品质育种和特用玉米品质育种,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甜玉米、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爆裂玉米、青饲青贮玉米、笋玉米等,育种研究进展和育种技术情况,认为要通过提高玉米的综合利用能力来拉动玉米的生产,提高玉米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5个不同类型玉米杂交种(高油、高淀粉、优质蛋白及普通玉米)成熟过程中,籽粒不同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及积累特点的研究显示:不同类型玉米籽粒的干物质以及淀粉、粗蛋白和脂肪的积累均符合"S"形曲线;在授粉20~50 d内淀粉积累较快,30~50 d内蛋白质、脂肪积累较快;在籽粒生长过程中,淀粉和脂肪积累均呈抛物线变化,而蛋白质含量变化可以用方程Y=X/(-A+BX)表示。籽粒发育过程中,高油及优质蛋白玉米籽粒含水量降低较慢,是影响两类玉米品种的推广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用玉米皮制取饲料酵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霞 《饲料博览》1999,11(6):38-39
配合饲料原料中,最紧缺的是饲料蛋白,特别是动物性蛋白。开发饲料蛋白具有很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厂利用玉米制淀粉糖中筛分出来的玉米皮制取单细胞蛋白(主要是饲料酵母),效果较好。1玉米皮制饲料酵母工艺流程1.1玉米皮的水解将湿法加工淀粉中被筛分出来的玉米...  相似文献   

9.
重离子辐照对玉米自交系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剂量12C6+辐照4个玉米自交系,对M3代稳定变异株系籽粒进行粗蛋白及蛋白质组分、赖氨酸、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的测定和比较,并分析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玉米株系A20和B20的粗蛋白含量、A10和A15的赖氨酸含量、B30和C30的粗脂肪含量、B15和B20的粗淀粉含量与各自对照相比都有显著提高(P0.05);辐照后蛋白质各组分含量的变化较复杂;辐照后得到4个高赖氨酸株系、5个高脂肪株系和1个高淀粉株系;.相关分析表明,除谷蛋白与蛋白各组分及粗脂肪、粗淀粉与粗脂肪及球蛋白、赖氨酸与清蛋白及球蛋白和粗脂肪间均呈负相关外,其余性状间两两均呈正相关,且醇溶蛋白和粗蛋白含量对赖氨酸、粗脂肪、粗淀粉的关系中表现一致,说明重离子辐照对玉米自交系营养品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粉质玉米鲁单50和角质玉米农大108种苗转化过程的生理特性变化的比较研究表明:粉质玉米的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始终略高于角质玉米,粉质玉米的蛋白水解酶活性、脂肪水解酶活性及ATP含量在整个种苗转化过程中始终高于角质玉米农大108。粉质玉米的α-淀粉酶活性高于角质玉米,而β-淀粉酶则低于角质玉米。  相似文献   

11.
王纯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131-9132
在介绍玉米淀粉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工艺过程中的水资源利用问题进行探讨。在玉米淀粉的生产过程中,采用水环流工艺可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提高玉米中淀粉的回收率和商品淀粉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特用玉米分类,概述优质蛋白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糯玉米、甜玉米以及爆裂玉米的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一、主要类型及品种(一)高赖氨酸玉米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普通玉米在0.3%左右,用高赖氨酸玉米喂猪、鸡,比喂普通玉米的日增重提高30%以上。主要推广品种有中单9409、农大81、农大107。其中中单9409是主导品种。(二)高淀粉玉米高淀粉玉米的淀粉含量在75%以上,普通玉米的淀粉含量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14.
玉米粗淀粉加酶挤压参数对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淀粉是制作淀粉糖浆的主要原料之一,为探求玉米粗淀粉通过加酶挤压使玉米淀粉糖浆的DE和出品率增加、过滤速度加快、糖化时间缩短的原因,通过试验,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安排试验,研究挤压蒸煮参数(套筒温度、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膨化中加酶量)对玉米粗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规律,得出通过挤压蒸煮技术可以使玉米粗淀粉中的抗性淀粉降低约4.5%,从而提高淀粉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复配淀粉(玉米淀粉、磷酸酯淀粉、羟丙基淀粉、交联淀粉)、复配蛋白(大豆分离蛋白、谷氨酰胺酶改性蛋白、大豆水解蛋白)和复配胶(卡拉胶、海藻酸钠)对火腿肠品质特性的影响,对火腿肠的产率、质构品质和感官品质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配料的最佳配比为复配淀粉6.0%,复配蛋白3.0%,复配胶0.6%。结果表明:淀粉及大豆蛋白经过适当的改性处理能改善其应用性质,通过试验组配研制出的复合配料可以起到增强凝胶、粘结肌肉纤维和提高保水性等作用,合理使用复合配料可以改善火腿肠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陕西玉米生产现状和问题,认为提高单产和改善品质是发展玉米生产的两大任务,发展优质专用玉米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畜牧业和促进玉米深加工的需要;发展优质专用玉米的基本原则是大力发展优质蛋白玉米,积极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有计划地发展高油和高淀粉玉米,适当发展甜玉米、糯玉米、爆粒等特种玉米.  相似文献   

17.
发展优质专用玉米 提高玉米经济优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分析陕西玉米生产现状和问题,认为提高单产和改善品质是发展玉米生产的两大任务,发展优质专用玉米是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畜牧业和促进玉米深加工的需要;发展优质专用玉米的基本原则是大力发展优质蛋白玉米,积极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有计划地发展高油和高淀粉玉米,适当发展甜玉米,糯玉米,爆粒等特种玉米。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地区玉米材料籽粒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红外分析仪,对山西17份、陕西28份、甘肃17份、河北25份等四个地区玉米育种材料的蛋白质、淀粉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以及百粒重的测定,结果表明:玉米品质不仅与材料本身有关,而且与地区有一定的相关性.甘肃地区玉米品种的淀粉平均含量为最高,达到了74.87%.在选择高淀粉玉米的亲本或自交系的培育上应从甘肃玉米材料中选取.而山西地区玉米材料的蛋白质平均含量都比其它省份高.百粒重与蛋白质、淀粉含量均呈正相关,表明提高蛋白质与淀粉的含量可以提高籽粒的百粒重.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素用量对高淀粉玉米(四单19)、普通玉米(东农250)、优质蛋白玉米(丰禾10)子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在吐丝后不断增加。各品种总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四单19和丰禾10支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品种间以四单19表现最好。四单19直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丰禾10直链淀粉含量随氮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子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在吐丝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玉米蛋白粉是玉米淀粉湿法生产的副产物。文中介绍了玉米蛋白粉的组成及营养价值,综述了玉米蛋白粉深加工的新方法和新工艺,包括玉米醇溶蛋白和玉米黄色素的提取、玉米抗氧化肽的制备以及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