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整地方式及抚育措施对北美红杉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云南屏边县进行的不同整地方式及不同抚育措施对北美红杉幼林树高、地径生长影响的试验表明,带状整地和全垦松土抚育对北美红杉幼林(3年生)树高、地径生长有利,其他整地方式及抚育措施对生长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不同整地方式及抚育措施对秃杉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福建德化葛坑国有林场进行的不同整地方式及不同抚育措施对秃杉幼林树高、地径生长影响的试验表明,带状整地和6月份穴状抚育,9月份全垦抚育对秃杉幼林树高、胸径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3.
湿地松人工林造林整地与抚育方式效应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年生湿地松人工林造林整地与抚育试验观测结果表明:整地规格对湿地松幼林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抚育方式对湿地松幼林成活率有极显著影响,以穴状和带状抚育幼林成活率最高,为92.15%,而对照仅为82.17%。整地规格、抚育方式及二因子的交互作用对湿地松胸径、树高生长量没有显著影响,通过对整地、抚育方式湿地松生长量分析,结合经济评价,丘岗地湿地松造林以中穴整地、穴状和带状抚育为宜。幼林抚育能明显提高林地肥力,并且抚育强度越大,林地肥力恢复与提高越快;抚育能减少林地被种类、多度及盖度。  相似文献   

4.
对2 a生麻栗坡含笑幼林进行不同抚育技术措施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清除杂灌和松土处理对麻栗坡含笑生长的效果最好,其幼林树高、胸径、地径等生长指标分别比对照增长20.5%、58.2%和41.1%。割除杂灌处理效果次之,树高、胸径、地径等生长指标分别增长4.5%、16.6%和17.4%。合理的抚育技术措施处理对促进林木生长和加速幼林郁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抚育方式对马尾松幼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马尾松幼林抚育的低投入方式,在龙里林场设置了不同抚育方式试验地。5年的试验结果表明,抚育方式的不同对马尾松幼林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无明显影响。但造林后如果抚育措施太粗放,对幼林的树高增长率有一定影响。在保证幼林正常生长的情况下,为节约用工,减少投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在与本试验点灌草覆盖相似的地区,马尾松幼林的抚育可采用每年全面确灌割草2次,连续进行3年的方式,每年抚育的时间,第一次宜在  相似文献   

6.
杉木幼林抚育技术的综合评价和决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全面分析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生长、群体结构、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水土流失和抚育成本的影响基础上,运用灰色局势决策理论对不同抚育技术进行多目标决策,结果表明: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并促进杉木幼林的生长;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地径结构;全垦抚育的成本最大,不抚育最小,块状抚育居中;块状抚育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的林分结构和林地植被物种多样性的提高。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块状抚育是南方林区较好的杉木幼林抚育方式,它既能有效地减少林地植被对杉木的竞争,保持杉木的正常生长,又能降低抚育成本和保持地力及物种多样性。这对今后指导杉木幼林抚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析不同幼林抚育措施对10年生马尾松林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造林保存率、单株材积及样地蓄积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幼林抚育管理措施对马尾松造林成林及林分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高标准的幼林抚育措施能显著促进马尾松的生长,提高林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进行不同立地质量条件和不同整地方式、造林类型、抚育方法等措施对山地大苗造林树高和冠幅生长的影响试验,计算不同试验设计植株的树高和冠幅的连年生长率.经试验因子对植株的树高和冠幅生长影响偏相关(双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质量条件和不同整地方式、抚育措施对山地大苗造林树高生长都有显著性影响;施肥对山地大苗造林冠幅...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幼林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整地方式对杉木幼林高和胸径生长影响不大;表土回穴与否对杉木高径生长影响显著;施肥处理对杉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牛坡荒山采用穴状整地、全垦整地2种不同整地方式和施肥与不施肥2种施肥处理进行试验发现,不同的整地方式及施肥处理对杉幼林生长影响较大。其中全垦整地施肥对杉木幼林树高、胸径的生长与穴状整地施肥、穴状整地不施肥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穴状整地不施肥与穴状整地施肥对杉木幼树树高的生长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杉木幼树胸径的生长无显著性差异。全垦整地造林后第二年进行施肥,对杉木幼树树高及胸径的生长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穴状整地造林后第二年进行施肥,对杉木幼树树高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对胸径生长的促进效果不明显。结果表明:全垦整地施肥处理效果最好,且与穴状整地施肥、穴状整地不施肥2种造林方式相比,全垦整地施肥对杉木幼林生长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抚育措施对侧柏人工幼龄林生长的影响,对北京郊区山地不同立地条件下的侧柏人工幼林进行了不同强度抚育试验。结果表明:抚育1年后对侧柏幼林生长影响不显著,5年后影响显著,其中,在阳坡薄土条件下,中度抚育措施侧柏树高、胸径、单株蓄积生长量最大;在阳坡厚土条件下,强度抚育措施侧柏树高、胸径、单株蓄积生长量最大;在阴坡厚土条件下,随着抚育强度逐渐增加,侧柏各指标生长量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2.
在劳动力短缺和造林抚育费用不断走高的情况下,探索黑地膜覆盖对闽楠人工幼林生长及抑制杂草生长的影响,为提高闽楠人工造林成效,以及降低造林后人工管护成本提供直接参考。用1年生闽楠裸根切杆苗进行黑地膜覆盖造林,3年后对树高、地径和树冠进行了单株调查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黑地膜覆盖对幼林后期地径生长有促进作用,但能抑制树高生长;可以有效减少人工除草等生产管护成本,有利于提高幼林生长质量,对幼林生长前期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不同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及群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幼林抚育技术对杉木幼林生长和群体结构的影响进行定位研究 ,结果表明 :抚育技术对杉木保存率和生长有较大的影响。块状抚育和全垦抚育可提高杉木的保存率 ,而不抚育的杉木保存率则最低。树高和抽梢高基本上表现出块状抚育 >全垦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 ,并且在后期更为明显 ;地径则基本上表现出全垦抚育 >块状抚育 >带状抚育 >劈草抚育 >不抚育。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抚育技术对地径的影响大于树高。多重比较表明 :除了不抚育外 ,其他 4种抚育技术均能有效地促进杉木生长 ,它们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异。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和劈草抚育的总单株生物量分别为不抚育的 3 4 6、3 4 0、3 15和 1 11倍 ;块状抚育、全垦抚育、带状抚育、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根 茎比分别为 0 1992、0 193 1、0 1673、0 3 5 75和 0 2 680。这可能是劈草抚育和不抚育的杉木对地下营养空间激烈竞争的一种适应现象。抚育技术对杉木群体树高和地径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尤其是对地径结构  相似文献   

14.
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湿地松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湖南攸县设置了反映湿地松人工林造林各主要技术环节的试验林体系,以研究不同造林技术措施对湿地松幼林生长的影响。经对试验林固定样地进行连续7年定期、定位观测及统计分析表明:在湿地松人工造林的各项主要技术措施中,立地选择、良种选择和造林密度是影响幼林生长的最重要因素,幼林抚育对湿地松幼林生长有较明显影响,而整地方式与规格对幼林生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湖北林业科技》2015,(4):14-16
选择油桐+红薯、油桐+黄豆和油桐+玉米不同套种模式,研究了不同桐粮套种模式,对油桐幼林树高、地径、分枝数、分枝长度和分枝粗度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套种模式间对油桐幼林的树高、地径、分枝数、分枝长度和分枝粗度等生长性状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油桐+玉米套种模式更能促进油桐幼林生长,尤其是对油桐的树高及分枝长度两个生长性状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幼林抚育对杉木人工用材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不同幼林抚育方式对杉木人工用材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林抚育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比立地条件大,随着幼林抚育强度的加大,生长量也逐渐增加,加强幼林抚育是确保用材林速生丰产的关键技术措施,特别是在立地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加强抚育尤为重要;采用适宜的幼林抚育方式,不但能明显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产力,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能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在滇南热带地区造林地进行林农间作对幼林生长的影响,文章选择了6个热带亚热带速生造林树种,定植于景谷益智乡斗母信村造林地上,对每一树种分别采用林农间作管理和一般管理(每年进行两次砍草和铲塘)的两种方式进行幼林管理;定植后3 a时测定保存率、地径、树高、冠幅生长量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林农间作方式管理造林林地平均可以提高保存率10%,加快地径生长1.98~4.30倍,加快树高生长1.89~4.51倍,使造林地提前1~3 a达到郁闭,而使造林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减少林地抚育的年限和抚育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不同抚育措施对木荷次生天然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不同抚育措施对木荷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抚育措施处理的木荷林分平均地径生长量之间、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以试验处理二(抚育+4月施复合肥50g/株1次)的效果较好,其林木地径与树高生长量都明显大于对照处理,平均地径生长量比对照大75.9%,平均树高生长量比对照大64.5%.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山地造林的云南沉香幼林进行追肥试验,观测幼林木的树高、地径生长量,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云南沉香幼林的抚育管理时,雨季初期进行追肥能显著的促进云南沉香幼林的树高、地径生长;追肥时,肥种以N肥或NPK肥为主,追肥量在100g~150g,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2000~2002年,在云南红河州屏边县对北美红杉幼林的施肥效应、合理施肥量及施肥配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施用N肥、P1对北关红杉幼林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施用R,R对北关红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K肥肥效不明显。(2)施用N肥(44.4kg/11m^2),树高、地径分别比对照提高22.9%,31.7%(2001年);23.6%,22.0%(2002年);施用P,(22.2kg/hm2),分别提高15.1%,9.2%(2001年);11.1%,10.7%(2002年)。(3)N,P,K配合施用效果显著,2001年用NP2K2处理,树高、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97.8%,100.3%;2002年用NP2K2处理,则增加78.5%。6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