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肌胃糜烂又称肌胃溃疡,以肌胃黏膜糜烂或形成较深的溃疡和出血为特征。随着肉仔鸡业的发展,由于饲料中添加高比例的鱼粉,肌胃糜烂的发生和流行也在增加,成为肉仔  相似文献   

2.
鸡肌胃糜烂     
鸡肌胃糜烂(gizzard erosion)是肌胃类角质膜丧失糖衣(glycocalyx)的保护作用,出现与哺乳动物和人的胃肠溃疡和出血相类似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为食欲减少,精神倦怠,呕吐黑色物,严重贫血和消瘦。肉眼病变特征为肌胃糜烂和溃疡,腺胃、肌胃和肠道含有黑褐色的物质  相似文献   

3.
肌胃溃疡病又称为肌胃腐蚀症,特征为病鸡吐黑色物,肌胃角质膜糜烂。  相似文献   

4.
家禽肌胃糜烂是近年来普遍引起重视的一种疾病,是禽的一种与哺乳动物和人的胃肠溃疡出血相类似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和5月龄以下的蛋用鸡,呈散发性发生,成年鸡往往零散单个发生。临床特征为病鸡呕吐黑色物,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 一、肌胃糜烂的原因:引起肌胃糜烂的原因是饲料中鱼粉质量低劣或数量过多。鱼粉中一般都含有一  相似文献   

5.
肉鸡肌胃糜烂的诊治王志荣(山东省莱西市兽医院266600)肉鸡肌胃糜烂又称肌胃溃疡病,以肌胃粘膜糜烂、溃疡和出血为其特征,该病是由于饲喂劣质鱼粉造成的,值得引起肉鸡饲养者的重视。我市某肉鸡专业户饲养的2000多只肉鸡因采用劣质鱼粉喂鸡二十几天后,引起...  相似文献   

6.
鸡肌胃糜烂症亦称肌胃腐蚀症、肌胃溃疡、黑色呕吐病、黑胃病,多发生于雏鸡,其特征是肌胃粘膜损伤,病变由轻度的表层糜烂到广泛的溃疡形成和出血,可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控制鱼粉加工中肌胃糜烂素的含量,本试验以鲭鱼为原料,分别在不同的组胺含量、温度、pH、干燥时间等条件下制得鱼粉,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得每种鱼粉中的肌胃糜烂素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组胺添加量的增加,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成正比增加,在组胺含量为6.00 g/kg时,生成肌胃糜烂素最多时为4.51 g/kg;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成波动变化,在最短加热时间1 h时生成的肌胃糜烂素最少为2.97 g/kg,在加热时间为2 h时生成的肌胃糜烂素最多为4.03 g/kg;随着干燥温度的增加,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先增加后减少,在130℃时,生成的肌胃糜烂素最多为3.37 g/kg;随着pH的增加,肌胃糜烂素的生成量先增加后减少,在pH 6.5处生成的肌胃糜烂素最多,达到0.21 g/kg。  相似文献   

8.
家禽肌胃糜烂又称肌胃溃疡病,以肌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为特征,该病是由于饲喂劣质鱼粉造成的,值得引起肉鸡饲养户的重视。我镇海南村杨某于2004年8月饲养1800多只AA肉鸡,因采用劣质鱼粉喂鸡,20天后引起肌胃糜烂,先后死亡百余只,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家禽肌胃糜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胃糜烂是指家禽肌胃角质层及其肌层的炎症、糜烂、溃疡,甚至肌胃穿孔的总称。临床上以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似睡,呕吐物色黑为特征。由于肌胃的损害以角质层明显而严重,因而也有肌胃角质层炎之称。该病多发生于肉用仔鸡,其它禽类也可发病。 1研究简史及流行病学   1930年,人们发现 (板仓智敏, 1982)孵出不久的雏鸡发生肌胃糜烂,但对其病因并不清楚。 30年代后,营养学家对该病进行了研究,曾发现用不含维生素 K的饲料可试验性地产生肌胃糜烂。后又经过几年并通过不同试验的连续研究,试图鉴定出一种仔鸡肌胃糜烂因子来预防之,但…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考察甜叶菊对肌胃糜烂病症雏鸡肌胃的解毒效果。选取8只4日龄雏鸡分成3组。肌胃糜烂素组雏鸡每天饲喂10 mg/kg肌胃糜烂素,甜叶菊+肌胃糜烂素组雏鸡每天饲喂10 mg/kg肌胃糜烂素+2 000 mg/kg甜叶菊提取物,空白对照组雏鸡正常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7 d。结果表明:肌胃糜烂素组雏鸡体重增长速度较慢,并有死亡现象,甜叶菊+肌胃糜烂素组雏鸡体重增长速度优于肌胃糜烂素组。肌胃糜烂素组雏鸡腺胃肿大,有红色斑点,肝脏颜色变浅且易碎,胃液增多,pH值降至2.3,胃黏膜糜烂。甜叶菊+肌胃糜烂素组雏鸡的腺胃糜烂程度比肌胃糜烂素组有所减轻,平均胃液量相比空白对照组增加了53.3μL,比肌胃糜烂素组降低了43.3μL;而胃液pH值相比空白对照组降低了0.6,比肌胃糜烂素组增加了0.7。甜叶菊+肌胃糜烂素组雏鸡胃蛋白酶活性、肌胃糜烂素含量均低于肌胃糜烂素组。研究表明,肌胃糜烂素对雏鸡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促使雏鸡肌胃出现糜烂,而甜叶菊对雏鸡的肌胃糜烂病症具有一定的解毒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肌胃糜烂又称为肌胃溃疡,以肌胃粘膜糜烂或形成较深的溃疡和出血为特征。随着肉仔鸡业的发展,由于饲料中添加高比例的鱼粉,肌胃糜烂的发生和流行也在增加,其死亡率也越来越高,成为肉仔鸡业发展中的一大障碍。潍坊市郊区许多养鸡专业户的鸡也发生该病,经过改善饲养管理及治疗,效果甚佳。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鸡肌胃角质膜糜烂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一种胃溃疡、出血性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10~25日龄肉仔鸡,其次为蛋鸡雏,临床特征为食欲减少,精神沉郁、贫血、消瘦。1肌胃角质膜炎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3.
家禽传染性腺肌胃炎以家禽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等外观症状、腺胃肿大,或腺胃乳头扁平甚至消失,腺胃黏膜出血溃疡、脱落、肌胃内和黏膜面火山口样溃疡、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  相似文献   

14.
腺胃炎及肌胃糜烂是一种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如乳白色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禽病,发病鸡群病死率可达30%~50%,并且病程长,死淘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雏鸡肌胃糜烂在全世界许多地区的肉用仔鸡群中现象普遍,是造成雏鸡体重减轻,降低饲料转化率以及死亡率提高的主要原因。雏鸡肌胃糜烂轻则肌胃表面糜烂,重则扩大溃疡面、出血、直至死亡。一、雏鸡肌胃糜烂发生概况在本世纪的50年代,肌胃糜烂首先是在刚孵出的小鸡中发现的,随后营养学家在试验日粮维生素K的缺乏的情况下观察到类似的现象。在新英格兰的商品鸡群中也出现了严重的雏鸡肌胃糜烂。于是有关肌胃糜烂的各种看法纷纷提出,认为肌胃糜烂是胆汁  相似文献   

16.
鸡肌胃糜烂(gizzard erosion GE)是肌胃类角质膜丧失糖衣的功能,出现与哺乳动物和人的胃溃疡和出血相类似的一种疾病。临床特征为患鸡精神萎顿,呕吐黑色样物,肉眼可见肌胃糜烂溃疡。随着养鸡业的发展,该病的发生也较普遍,且往往与饲喂以鱼粉等原料为主要蛋白来源的日粮相关。临床见于各种年龄的鸡  相似文献   

17.
腺胃炎及肌胃糜烂是一种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如乳白色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禽病,发病鸡群病死率可达30%~50%,并且病程长,死淘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王会 《中国家禽》2012,34(1):55
1 肌胃糜烂的原因引起肌胃糜烂的原因很复杂.一般认为饲料的鱼粉中含有的"肌胃糜烂素"是导致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谓"肌胃糜烂素"是对鱼粉中导致肌胃糜烂、溃疡的成分的统称.鱼蛋白中含有的氨基酸,在细菌的作用下形成各种组织胺,这些组织胺通过H2受体作用于胃黏膜而使胃酸分泌亢进,从而造成肌胃的糜烂和溃疡;鱼粉加工过程中高温使其过量游离组氨酸与酪蛋白结合形成组氨酸的酪蛋白混合物,这种混合物可破坏肌胃黏膜表面的类角素保护层,使砂囊腺的分泌紊乱,从而导致肌胃糜烂和溃疡的发生.流出的血液在胃酸的作用下变成黑色,与胃内容物夹杂,使上行至嗉囊内容物和下行的腹泻物均呈现黑褐色.  相似文献   

19.
鸡肌胃角质膜糜烂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一种胃溃疡、出血性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10~25日龄的肉仔鸡,其次为蛋雏鸡。临床特征为食欲减少、精神沉郁、贫血、消瘦。  相似文献   

20.
<正>禽的肌胃糜烂又称禽的肌胃溃疡,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鸡的一种消化道病,主要发生于肉种鸡,肉鸡,其次为蛋鸡和鸭。发病年龄多在2周龄到3月龄。死亡率为10%~30%。1病因本病病因是一种称之为肌胃糜烂素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变质鱼粉中,多数学者认为,日粮中鱼粉的比例超过15%就可能发生肌胃糜烂。维生素B12缺乏也可导致肌胃糜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