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谷胱甘肽提高月季切花失水胁迫耐性与GR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确定了切花月季‘Samantha’预处理采用的谷胱甘肽(GSH) 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丁胱亚磺酰胺〔L-buthione (S, R) sulfoximine, BSO〕适宜浓度, 探讨了GSH和BSO预处理对花朵水势、花瓣中MDA含量、GSH含量以及GR活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失水胁迫对照处理相比较, 2 mmol/L GSH预处理明显提高了月季切花瓶插期间花朵水势, 显著降低了花瓣中MDA含量, 有效提高了花瓣中GSH含量和GR活性。2 mmol/L BSO预处理获得了理想的反证结果。结果说明, GSH对切花月季‘Samantha’失水胁迫耐性的改善与花瓣中GR活性的提高相联系。  相似文献   

2.
抗坏血酸提高月季切花失水胁迫耐性与增加APX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Samantha’品种为试材, 确定了适宜的抗坏血酸(AsA) 预处理浓度, 探讨了AsA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抑制剂(对氨基酚, β-aminophenol) 预处理对花瓣中相对电导率、AsA含量以及APX活性的影响。与未经失水胁迫的切花月季相比较, 失水胁迫处理抑制切花的开放进程, 缩短了瓶插寿命。AsA 1 000 mg·L - 1预处理可有效地改善花朵的开放状况, 显著降低花瓣中相对电导率的增加, 明显提高花瓣中AsA的含量和APX活性。500 mg·L - 1 β-aminophenol预处理则起到相反的效应。结果说明,AsA对‘Samantha’月季切花失水胁迫耐性的改善与花瓣中APX活性的提高相联系。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草莓叶片SOD和AsA-GSH循环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罗娅  汤浩茹  张勇 《园艺学报》2007,34(6):1405-1410
以草莓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低温胁迫对草莓离体叶片抗坏血酸、脱氢抗坏血酸含量和SOD以及抗坏血酸 -谷胱甘肽(AsA-GSH)循环中4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导致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上升,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下降;同时使还原态抗坏血酸含量下降而脱氢抗坏血酸含量上升。随着低温处理时间延长,过多活性氧不能被防御体系有效清除,植物受到伤害。试验结果还表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具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抗坏血酸的能力,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是AsA-GSH循环再生抗坏血酸的主要酶。  相似文献   

4.
刘灿玉  王允  张逸  曹逼力  徐坤 《园艺学报》2015,42(11):2215-2222
以‘莱芜大姜’为试材,采用污灌方式研究不同水平铅(Pb)胁迫(土壤Pb 含量分别为0、150、450 和1 350 mg · kg-1)对姜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随Pb 胁迫水平的升高及胁迫时间的延长,姜叶片中生成速率和H2O2 含量显著升高,但过度Pb 胁迫则使其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则持续增加。Pb 胁迫40 d 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等抗氧化酶活性随Pb 胁迫水平的升高显著增强,还原型抗坏血酸(AsA)、总抗坏血酸(AsA + DHA)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谷胱甘肽(GSH + GSSG)等抗氧化物质含量显著升高,AsA/DHA、GSH/GSSG 比值显著增加;随胁迫时间的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及抗氧化物质含量则多以150 mg · kg-1 的轻度Pb 胁迫的较高,过度的Pb 胁迫则使其显著降低,表明AsA-GSH 循环遭受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5.
月季切花采后花瓣内肽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以切花月季耐失水胁迫品种‘萨蔓莎’和中度耐失水胁迫品种‘贝拉米’为试材,研究了采后开花衰老进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内肽酶活性和种类的变化。结果表明,两品种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内肽酶活性在开花衰老进程中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在量上差异非常明显。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萨蔓莎’低于‘贝拉米’;pH6时,内肽酶活性‘萨蔓莎’低于‘贝拉米’,pH10时相反。两品种花瓣中都存在巯基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切花月季的失水胁迫耐性可能与其内肽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切花月季‘萨蔓莎’和‘加布里拉’失水胁迫耐性的差异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不同失水胁迫条件下的研究结果表明: 切花月季耐失水胁迫品种‘萨蔓莎’和不耐失水胁迫品种‘加布里拉’的瓶插寿命缩短百分比、鲜样质量损失率、相对电导率、花朵乙烯生成量都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叶片、花朵水势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下降, 萨蔓莎的变化幅度比加布里拉小。中度失水胁迫的叶片和花瓣SOD、POD 活性高于轻度和重度胁迫。两个品种的叶片气孔阻力没有明显区别。瓶插期间,相同失水胁迫时间, 萨蔓莎复水恢复能力比加布里拉强。讨论了月季切花上述参数与失水胁迫耐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低温胁迫对甜樱桃子房和花柱AsA-GSH循环的影响,以及外源ALA对低温伤害的缓解机理,以甜樱桃'红玛瑙'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浓度ALA对低温胁迫下甜樱桃子房和花柱AsA-GSH循环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喷施适量的‘ALA可有效降低低温胁迫下甜樱桃子房和花柱中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提高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降低氧化型抗坏血酸(DHA)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提高AsA-GSH循环中相关酶的活性。其中以浓度为50 mg/L的ALA作用效果最好,75 mg/L的ALA作用效果次之。为进一步明确ALA缓解甜樱桃花器官低温伤害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失水胁迫对切花月季‘贝拉米’ 内肽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中度耐失水胁迫切花月季品种‘贝拉米’(Rosa hybrida ‘Belami’)为试材,在室温条件下进行30 h失水胁迫处理后复水并瓶插,研究花瓣中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以及内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失水胁迫提高了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复水后处理花瓣仍高于对照;失水胁迫提高了内肽酶活性,复水后,在碱性条件下仍高于对照,在酸性条件下却低于对照。失水胁迫可能启动了新型内肽酶种类。  相似文献   

9.
切花月季失水胁迫耐性差异与内肽酶活性的关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选用切花月季耐失水胁迫品种‘Samantha’和中度耐失水胁迫品种‘Belami’, 采用带枝花和离枝花两种形式, 在22~25℃、RH 30%~50%、80μE·m - 2 ·s- 1荧光灯照光条件下进行了0~60 h的失水胁迫处理。结果显示: ①失水胁迫中花枝弯颈率的增加, ‘Samantha’快于‘Belami’, 同一品种带枝花快于离枝花, 但复水后恢复率的降低前者慢于后者, 同一品种带枝花慢于离枝花。胁迫过程中, 带枝花、离枝花都出现了恢复率快速降低的拐点, 前者晚于后者。对应于花枝复水恢复率快速降低的拐点, 水势值同一品种的带枝花、离枝花基本相同。②两品种花瓣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是带枝花、离枝花快速上升的转折点与其相应的复水率迅速降低拐点相吻合。③胁迫诱导的花瓣内肽酶活性上升, ‘Samantha’明显晚于‘Belami’, 同一品种带枝花早于离枝花。两品种带枝花和离枝花花瓣内肽酶活性诱导上升的转折点与其相应的复水恢复率迅速降低拐点相一致。④胁迫诱导引起的花瓣中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均是‘Samantha’显著低于‘Belami’。由此推测, 切花月季品种间失水胁迫耐性差异可能与胁迫对花瓣中金属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活性诱导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以‘津春4号’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灌根的方法研究了外源褪黑素(MT)对硝酸盐胁迫下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MT在设施蔬菜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硝酸盐胁迫处理后,黄瓜幼苗叶片中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及活性均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在硝酸盐胁迫3 d时,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胁迫6 d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在胁迫9 d时均达最高,之后又逐渐下降;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活性则持续降低。MT处理可有效抑制硝酸盐胁迫条件下黄瓜幼苗中  的产生速率及H2O2和MDA的积累,提高AsA和GSH含量及活性,增强SOD、POD、CAT、APX、MDHAR、DHAR、GR活性,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及干物质积累。这些结果说明,MT可减缓硝酸盐胁迫的危害,提高黄瓜幼苗对硝酸盐的耐性,且100 μmol · L-1 MT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CaCl2对月季切花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用CaCl2处理月季切花可以延长瓶插寿命2-4d,CaCl2延缓切花衰老的生理效应表现为增强切花的保水能力;减少蛋白质降解;提高SOD、CAT、POD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维持膜结构的相对稳定性,其中以1.5?Cl2处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已构建的月季分裂泛素酵母双杂文库,以月季乙烯受体蛋白RhETR3为诱饵,筛选能够与RhETR3结合的互作蛋白。经酵母回转验证共得到26个阳性克隆。在候选蛋白中发现一个TspO/MBR蛋白家族的成员,命名为RhTSPO1。通过RACE分离了RhTSPO1基因全长,共777 bp,开放阅读框(ORF)为579 bp,编码192个氨基酸。在酵母中,利用酵母生长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β-gal)验证了RhETR3和RhTSPO1之间确实存在互作。将RhETR3-GFP和RhTSPO1-mCherry融合蛋白共转入烟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RhTSPO1和RhETR3蛋白共同定位于内质网上。月季花朵自然开放过程中,RhTSPO1在花瓣中的表达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与开放和衰老过程紧密联系,表明RhTSPO1可能参与了花朵开放过程。本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受体蛋白水平的互作调节可能也参与月季花朵开放和衰老的调节。  相似文献   

14.
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了蜂蜜保鲜剂对月季切花生理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和5%蜂蜜保鲜剂处理增加了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对SOD活性和O2?生成速率影响不大,并且加速了MDA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增加,加重了切花的水分胁迫。因此,蜂蜜保鲜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切花衰老过程中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燕妮’,月季切花品种,花橙粉色,淡香,单株年产切花量约20枝。‘绿野’和‘哈雷彗星’,庭院绿化月季品种,生长势旺盛,花期长,抗逆性强。‘绿野’花重瓣,浅黄转浅绿色,盘状;‘哈雷彗星’花重瓣,复色,初放时为金黄色,日晒后产生红晕。  相似文献   

16.
Following homogenisation and centrifugation of rose petals (cultivar ‘Sonia’), amylolytic activity was found in the supernatant fraction and associated with the particulate matter, especially the starch granules. The latter activity was released into solution by treatment with non-ionic detergent. The activity in the supernatant fract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during the ageing of cut flowers, but the particulate activity increased. The release of activity from the starch-containing fraction was achieved more quickly with material isolated from stored roses than from fresh flowers. Properties of the enzyme derived from the starch fraction suggest that it is different to the soluble enzyme. The possible role of amylase in rose petal senescenc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