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家禽肌胃糜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胃糜烂是指家禽肌胃角质层及其肌层的炎症、糜烂、溃疡,甚至肌胃穿孔的总称。临床上以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似睡,呕吐物色黑为特征。由于肌胃的损害以角质层明显而严重,因而也有肌胃角质层炎之称。该病多发生于肉用仔鸡,其它禽类也可发病。 1研究简史及流行病学   1930年,人们发现 (板仓智敏, 1982)孵出不久的雏鸡发生肌胃糜烂,但对其病因并不清楚。 30年代后,营养学家对该病进行了研究,曾发现用不含维生素 K的饲料可试验性地产生肌胃糜烂。后又经过几年并通过不同试验的连续研究,试图鉴定出一种仔鸡肌胃糜烂因子来预防之,但…  相似文献   

2.
本县喂肉鸡逐年增多,年饲养量达300万只,为了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饲料配方中常加进口鱼粉8—12%。即或是购买县饲料公司的配合料,喂时也常再加2—4%的进口鱼粉。喂后常引起鸡的发病和死亡,特别是3—4周龄的雏鸡较多,死亡率在3—4%左右、慢性病例生长停滞,发病严重的鸡场发病率可达30—40%。病鸡精神不振,吃食减少,全身羽毛逆立,垂头,嗜眠,鸡冠苍白,偶见病鸡或死亡鸡从口腔或鼻腔流出暗黑色液体。剖检时可见嗉囊呈黑色,肌肉苍白,口腔、腺胃、肌胃、十二指肠直到泄殖腔常有暗黑色液体,肌胃常贮满黑色液体。腺胃松弛无弹性,肌胃壁薄,砂粒少,肌胃角质层有米粒  相似文献   

3.
奶牛真胃移位发病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真胃移位是指真胃由正常位置移到瘤胃和网胃的外侧与肋骨之间。随着奶牛产奶水平的提高,近几年真胃移位发病呈上升趋势。经对2002年饲养成母牛3487头统计,全年真胃移位发病共计166头,年发病率4.8%。手术治疗成功148头,失败18头,手术成功率89.2%。现对发病情况作简要分析。1发病牛胎次分析在166例的发病牛当中,其中一胎牛71例,占发病总数的42.8%,二胎牛36例,占发病总数的21.7%。一、二胎牛发病占发病总数的64.5%(表1)。真胃移位的发生往往与牛围产期的饲养、饲喂方式密切相关。一胎、二胎牛多发真胃移位,需要对其围产期的饲养特别是怀孕后期…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在河北,山东,东北,腺肌胃炎发病严重,加上鸡舍简陋,环境温差大,后期和流感,大肠杆菌,气囊炎混合感染,死淘严重。本人根据各大现场病例总结了本病的特点变化,今和大家共同探讨。1分类腺胃炎主要有:1腺胃肿大如球为主,肌内金糜烂轻的;2腺胃稍肿或不肿,增大平软,肌胃糜烂严重的;3腺胃肿大如球,肌内金糜烂轻的。2名字的由来传染性腺胃炎实质上是网状内皮增生症。网状内皮增生症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肿瘤性传染病,以贫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出肉鸡患传染性腺胃炎时诱发肌胃炎的发病机理,本试验通过对发病肉鸡腺胃、肌胃组织形态学的观察,酸度对肌胃类角质膜重量的影响研究,发现肉鸡患传染性腺胃炎时,腺胃固有层复管泡状腺的腺上皮细胞以立方形为主,使腺胃分泌胃酸功能增强,引起胃液中酸度增高,加速了肌胃类角质膜的溶解;肌胃腺导管中的黏液凝固,堵塞导管,使肌胃腺分泌物不能及时运转到肌胃黏膜表面,同时,肌胃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出现核裂解、核浓缩、核溶解,使肌胃腺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降低,减少了黏液的分泌量,引起肌胃类角质膜生成障碍。在肌胃类角质膜溶解增快、形成障碍的情况下,引起肌胃类角质膜溃疡、糜烂,严重的引起肌胃上皮溃疡,甚至肌胃穿孔。  相似文献   

6.
近期许多地区的鸡群出现了以采食量低,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粪便过料等外观症状以及腺胃肿大如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流行病,发病鸡群病死率可达30%~50%,  相似文献   

7.
孙跃猛 《畜牧与兽医》2002,34(11):44-44
发病情况 :江苏某养殖户饲养 2 4日龄艾维茵肉鸡 5 0 0余只 ,发病后笔者赶到时已死亡 3 0 0余只。死鸡两腿朝天 ,死亡率 60 %左右。病鸡全群萎靡 ,打堆、脖子伸长 ,伏卧于网上。据饲养户叙述 ,前几天鸡群表现良好 ,分别于 7日龄、 2 1日龄接种新城疫Ⅳ系苗 ,14日龄接种法氏囊疫苗 ,2 3日龄时鸡群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 ,诊断为慢性呼吸道病。投服支原净 ,当晚鸡即出现死亡 ,死鸡皆为体质良好的鸡。临死前惊叫、奔走、突然向上窜起 ,跌下死亡 ,极象猝死症。剖检变化 :剖检鸡 5只 ,可见胸肌呈条纹状出血 (5 /5 ) ;腿肌出血 (4 /5 ) ;腺胃肌胃出血…  相似文献   

8.
鸡肌胃溃疡病也叫肌胃糜烂、肌胃腐蚀症或黑色呕吐病.是由劣质鱼粉中含有肌胃糜烂素或称糜烂因子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不同年龄的鸡群均可发生,但多发生1~5月龄之间,死亡率为0~5%.实践证明,日粮中鱼粉达10%以上时,可发生本病.鱼粉含量越多,发病率越高,鱼粉颗粒越细,发病越严重.现将我地区一例此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养鸡业中流行普遍、表现突出和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其病原为双股RNA病毒的成员IBDV。只有血清Ⅰ型才能引起鸡发病,其特征性病变是法氏囊和肾脏的病变、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呈条带出血。本病的危害不仅在于引起发病死亡,而且容易造成免疫抑制,由于法氏囊是中枢免疫器官.所以能造成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使鸡群生长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受阻,  相似文献   

10.
肌胃糜烂常发生于肉用雏鸡 ,该病以肌胃类角质膜疏松、脆弱、坏死、出血、糜烂为特征 ,重症可导致肌胃穿孔。鱼粉中含有组胺 ,日粮中组胺达 0 4 %就有可能发生肌胃糜烂。本病死亡率较低 ,但严重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及成年后的生产性能 ,常继发其它疾病 ,给养鸡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现将某鸡场发生本病报告如下 :发病情况 城郊某鸡场饲养肉鸡 150 0只 ,饲喂自己配制的雏鸡料 ,在 2 5日龄时 ,畜主为提高蛋白质含量促进鸡群生长 ,将日粮中鱼粉含量由 5%提高到10 % ,饲喂 8天开始发病 ,发病率在 85%以上 ,死亡率在 7% ,养鸡户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  相似文献   

11.
从2002年11月至今,笔者在3年多的时间内共诊断出610头奶牛真胃变位,直接判定淘汰42头,完成568例真胃变位手术,从发病原因、诊断、手术路径、固定方法、术后护理和预防本病等方面做了分析。1病例分析在手术治疗的568例奶牛真胃变位中,初产奶牛发病493头,占总发病数的86.8%;2~4胎  相似文献   

12.
鸡腺胃炎,它是一种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肌胃炎主要侵害肉鸡的肌胃,从而影响鸡的采食量和消化、吸收生产性能.该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后期多因器官衰竭而死亡.现该病在肉鸡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针对自己的临床实践,从温度、湿度、免疫、代谢等各方面谈一下自己对肉鸡腺、肌胃炎发病原因的一些看法及所采取治疗方法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3.
陈宝铜 《北方牧业》2006,(20):20-20
<正> 1 发病情况天津市宝坻区某养殖户饲养的7000只海兰褐蛋鸡在55日龄时出现呼噜症状,发病率35%,死亡率较低,约1%左右。据其介绍,连用三天泰乐菌素,但效果不明显。2 临床症状大群采食量下降,个别鸡精神沉郁、乍毛、呆立、不食,似畏寒状,且排黄白色稀粪,眼结膜潮红,流眼泪,体温稍高,病鸡甩鼻、咳嗽,发病严重的鸡有扬头、伸颈、张口喘息等呼吸困难症状。3 剖检变化鼻腔有黏液,喉头微红,气管环轻微出血,胸气囊内蓄积大量的黄白色干酪样物质,腹气囊内浑浊,肾微肿,输尿管内有少量黄白色尿酸盐沉淀,泄殖腔内蓄积黄绿色泡沫样稀粪,黏膜条纹状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肿大,回肠黏膜表面有凸出的岛屿状溃疡灶,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腺胃乳头水肿,积有脓性分泌物,肌胃内容物呈胆汁色。4 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份以来,山东省潍坊市的许多地区都出现了一种以鸡采食量低、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粪便过料等为主要外观症状;以腺胃肿大如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腺胃乳头消失,肌胃糜烂为主要剖检特征的流行病,经临床诊断为鸡的腺胃炎及肌胃糜烂。发病鸡群病死率高,且病程长、死淘率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肌胃糜烂病     
肌胃糜烂病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鸡肌胃角质膜糜烂,溃疡的一种消化道疾病,是一种与哺乳动物和人的胃肠溃疡出血相类似的非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肉鸡,其次是蛋鸡和鸭。发病年龄为2~2.5周龄,临诊特征为食欲减少,精神倦怠,严重病例呕吐黑色物质,贫血消瘦,因而又称为"黑色呕吐病"。  相似文献   

16.
<正>禽的肌胃糜烂又称禽的肌胃溃疡,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鸡的一种消化道病,主要发生于肉种鸡,肉鸡,其次为蛋鸡和鸭。发病年龄多在2周龄到3月龄。死亡率为10%~30%。1病因本病病因是一种称之为肌胃糜烂素的物质,主要存在于变质鱼粉中,多数学者认为,日粮中鱼粉的比例超过15%就可能发生肌胃糜烂。维生素B12缺乏也可导致肌胃糜烂。  相似文献   

17.
鸡肌胃溃疡病也叫肌胃糜烂、肌胃腐蚀症、黑色呕吐病等,是由于劣质鱼粉中含有肌胃糜烂素,或称糜烂因子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1 诊断方法 1.1 大多数研究认为,从鸡发病的病因和临床症状可以初步确诊。此病多在鸡群喂鱼粉10天后发病,病鸡表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有的鸡呕吐黑色物,或从口流出黑色液体,严重贫血,消瘦,可初步确诊。  相似文献   

18.
腺胃炎及肌胃糜烂是一种以鸡生长不良、消瘦、整齐度差,腺胃肿大如乳白色球状,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禽病,发病鸡群病死率可达30%~50%,并且病程长,死淘率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肌胃炎又被称做肌胃糜烂和肌胃角质膜炎,是仔鸡的一种常见消化道疾病,可发生于不同藏鸡品种的肉鸡和蛋鸡,肉鸡的发病率较高,但地区之间表现症状差异较大。特征是肌胃角质膜和腺胃黏膜呈现溃疡以至坏死,角质膜与其下的组织分离。健禽角质膜的自然磨伤可自行恢复,病禽则无此能力。1临床症状多数发病于3~5日龄,发病率为10%~20%。病鸡羽毛松乱,精神沉郁,厌食,倒提时口中流出黑色  相似文献   

20.
本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患鸡主要发病症状是腹泻、颤抖、极度虚弱。病理变化是法氏囊肿大、出血,肾肿大,有尿酸盐沉积,腿肌和胸肌出血。腺胃和肌胃交界处的条状出血为特征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