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和机械化收获关键限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品种布局、土壤耕作与施肥、气候、机械及土地流转5个方面入手,通过文献查阅、实地调查、委托调查、专家访谈、农户访谈、电话咨询等方式相结合,以吉林省为主要调查区域,并将其划分东、中、西部,对限制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高效和机械化收获的关键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充分结合目前东北地区春玉米种植与收获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具体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助推东北春玉米密植高产高效与全程机械化采收进程。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晋北春小麦单料生产效率低,面积下滑的实际,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可利用的优势,阐述了春小麦套种春玉米,春玉米套种向日葵,春小麦复种大白菜和春玉米复种心里美萝卜等四种立体种植模式的内容,技术要点,经济效益和适宜地区。这对晋北盆地春麦区实施耕作改制和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晋北春小麦单料生产效益低、面积下滑的实际,结合当地自然资源条件可利用的优势,阐述了春小麦套种春玉米、春玉米套种向日葵、春小麦复种大白菜和春玉米复种心里美萝卜等四种立体种植模式的内容、技术要点、经济效益及适宜地区。这对晋北盆地春麦区实施耕作改制和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寒地玉米制种综合配套生产技术是多项技术的有机结合,它的核心技术是覆膜和挂茬晾晒.它是靠覆膜点播机的应用得以推行,靠生物降解膜的应用减少土地污染.靠增加基肥施量和增加叶面追肥遍数保障玉米各生育时期营养充分供应.宽窄行点播使得植株群体分布更加均匀合理,加大了种植密度,从而提高产量.该项技术在宁安农场推广应用四年,无论是正常年份还是大灾之年都很好地保证了玉米种子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徐晓红  郭庆海 《玉米科学》2018,26(3):160-165,172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吉林省西部不同兼业水平的玉米种植农户的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并识别环境因素对兼业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明确不同兼业水平农户的玉米生产效率的真实情况,揭示影响玉米生产效率的因素,提高吉林省兼业农户玉米生产效率并丰富相关研究成果。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对不同兼业水平农户的玉米生产效率结果有所影响,其中户主年龄、耕地的地块数和家庭劳动力数量这3个变量均是玉米生产效率的不利因素,户主受教育程度是玉米生产效率的有利因素。调整后综合技术效率的排序为纯农业户Ⅱ兼农户非农业户Ⅰ兼农户。  相似文献   

6.
潘春玲  钱多  胡岳明  陈迪 《玉米科学》2024,32(2):183-190
利用辽宁省352份玉米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测度玉米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农户采纳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分析服务主体异质性的影响差异。研究表明,被调查区域玉米种植户技术效率分布主要集中在0.6~0.8和0.8~1.0,均值为0.71;采纳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从组织化服务主体和从同一服务主体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均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从加大农业生产性服务推广力度、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建设和引导通过多种形式整合土地资源等方面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7.
张清学  李佳辰  周慧秋 《玉米科学》2021,29(5):178-183,190
当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诸多挑战,持续提升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有利于释放生产潜力、提升玉米产量。以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测度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使用技术效率损失模型确定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样本农户玉米生产平均技术效率0.878 7,在6.67 hm2以内经营规模与技术效率呈倒"U"型关系,是否转入农地经营对技术效率有负向影响;农户劳动力规模、全年总收入等6个因素对技术效率有正向影响,化肥和除草剂投入量对技术效率近乎无影响。提出引导农户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化肥除草剂减量化施用和强化对农业的支持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两阶段双重自助抽样DEA方法研究农业产业化地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72.6%的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值处于无效区间,在影响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中,农户投资规模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负效应,表明农户玉米生产投资已进入无效率区间,进一步提高投资规模,已不能提升农户玉米生产技术效率。此外,政府给予玉米种植补贴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20 0 0年 8月 1 6日 ,由农业部科教司主持的重点项目“大豆密植高产品种及栽培技术”鉴定会在黑龙江省黑河市召开。鉴定委员们在听取项目主持人报告 ,审查项目资料 ,观看项目录相之后 ,经过认真地讨论一致认为 :一、该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改造 ,将美国矮秆、平作密植栽培技术嫁接到我国固有耕作制上 ,形成了“大垅窄行密植”、“小垅窄行密植”、“一作窄行密植”三种模式。既吸收了引进技术的长处 ,又继承了我国固有耕作制的优点 ,使这项技术更适合我国的生产实际。二、增产效果显著 ,经济效益明显。三种栽培模式平均增产 2 3 6% ,…  相似文献   

10.
条带深松耕作方式对密植夏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海鹏  丁在松  马玮  李从锋  赵明 《玉米科学》2015,23(6):71-75,83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2011年在河南新乡设置耕作方式与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研究条带深松耕作方式对不同密度夏玉米群体产量性能的调控效应,明确条带深松耕作方式下夏玉米产量性能特征。结果表明,条带深松耕作方式下,夏玉米获得最高产量的最适密度为9.0×104株/hm2左右,较常规耕作方式下增加16.9%,平均增产10.9%。进一步分析高密度(9.0~10.5)×104株/hm2群体下夏玉米产量性能参数,条带深松耕作方式分别增加收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干物质积累量、群体平均叶面积指数、平均净同化率、产量/平均叶面积指数比值分别为9.7%~10.5%、6.5%~8.2%、7.0%~7.7%、9.1%~12.4%、6.7%~9.2%、7.2%~9.1%、3.6%~17.1%。条带深松耕作方式通过产量性能参数的共效差异补偿机制实现密植夏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1.
侯梁宇  王克如  韩冬生  李少昆 《玉米科学》2020,28(1):132-136,141
从种植品种、种植密度与种植方式、机械化作业和收储烘干等环节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71团场玉米生产技术的发展进行调研。分析表明,71团场位于西北灌溉玉米区,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和统一作业管理,以密植增产为基础、子粒收获为核心、绿色防控与秸秆还田为保障构建的玉米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实现了高产和高效的协同提高与绿色可持续生产。经农业农村部专家指导组田间测产验收,2012年、2014年和2017年连续创造16701 kg/hm^2、18414 kg/hm^2和18447 kg/hm^2的全国玉米大面积(700 hm^2)高产纪录,净利润在15000元/hm^2以上,为现代玉米生产树立了成功的模式和样板。  相似文献   

12.
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龙江省318户农户调研样本,采用DEA-PSM方法测算单项及组合型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免耕单项技术服务外,其他单项和组合型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都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效率水平在8%~16%。不同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单项技术服务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对玉米生产效率提升作用最突出;两项技术服务组合中,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技术服务组合对效率提升作用高于其他组合;三项技术服务组合对玉米生产效率提升最为显著。基于此,提出应根据不同玉米产中生产技术社会化服务内容建设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单产较高的粮食作物,高产潜力很大。其产量因子效应的充分发挥,除由本身各器官遗传基因决定外,更主要是受满足其生理生长需要的外界条件的影响。其中未充分利用有效的热量资源、密植额度不适、肥料投入少且不合理、土壤供肥保肥能力差等限制因素的矛盾更为突出,制约了玉米产量的提高。本项研究从玉米系统形态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了高产玉米适宜的密植额度范围,供生产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4.
早春地膜双季青贮玉米物质生产及其资源生产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两熟农业区畜牧业发展对青贮玉米需求不断增加,在两熟热量限制的北京地区建立了双季青贮玉米的新型生产技术模式,通过采取早春季节的地膜覆盖技术研究了双季青贮玉米物质生产与资源生产效率。结果表明,早春地膜栽培技术提高了青贮玉米鲜产量15.6%,物质生产提高29.9%;早春季节地膜在当季提高温度生产率、光照生产效率、水分生产效率均达30%以上,全年平均在15%左右。早春地膜是提高双季青贮玉米高产高效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中国玉米种植业技术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园  李波  郝艳睿 《玉米科学》2019,27(4):181-188
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利用我国15个玉米主产区的2007~2016年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分类测算玉米种植技术效率、时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我国玉米主产区省份的生产种植技术效率水平较高,且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在玉米种植业中,增加劳动力的投入与直接物资与服务投入、提高种植规模达到适度规模水平对玉米产量的增加具有正向效应,传统玉米种植大省技术效率优势并不显著,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玉米生产种植技术效率存在区域差异,但差距逐渐缩小,具有趋同的趋势。技术进步在玉米种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现有投入要素增加以及对现有技术的推广扩散来提高生产效率的空间已经不大,玉米生产必须要转换新的增长动能,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提升生产经营规模,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应加强农业灾害的监测预警等工作。  相似文献   

16.
美国玉米生产技术特点与启示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玉米品种熟期选择、农事操作及玉米生育进程、土壤耕作类型与整地、灌溉与施肥、绿色覆盖作物及精准农业技术等方面介绍美国玉米生产的技术特点,并比较分析中美玉米生产的气候条件、生育进程差异,提出高产与高效协同发展、简化农事操作、推进子粒收获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农户随机抽样调查和统计资料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对黄土高原南部塬区典型旱作塬区长武县的农业生产和农户春玉米生产养分资源投入和生产效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近15年来,长武县主要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基本稳定,化肥施用总量显著降低。春玉米种植面积在2008、2009年增加显著,分别较前一年增加9.4%和17.2%,2009年以后变化较小。春玉米生产以平作覆半膜栽培为主,平均产量水平在6.4~8.4 t/hm~2,不同年际间波动较大,年均最高产量较最低产量增加31.6%,约75%的春玉米产量都处在中等及偏低以下水平。农户春玉米年平均N、P2O5和K2O平均投入量分别为375、150、75 kg/hm~2,存在氮肥施用量过大问题,57.1%春玉米种植户过量施氮,氮肥利用效率总体较低。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加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力度,普及玉米综合利用技术,有力地支持了石门县马头羊等支柱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了全县玉米产业的优化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稳步提高了山区玉米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9.
钟鑫  张忠明  王琛  吴敬学 《玉米科学》2016,24(1):166-172
采取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超越对数面板模型,对2000~2013年中国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3大优势区玉米种植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生物化学型和机械型两种技术的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3大核心优势区玉米技术效率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两个优势区的技术效率要明显高于西南优势区;3大区域生物化学型技术利用效率均高于机械型技术,不同区域变动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哈尔滨周边6个县(市)13个村的大豆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得出该区域大豆农户急需的前5位大豆生产技术类型,分别是新品种、新农药、新肥料、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和高产技术;前10位的具体技术措施,分别是高产品种、高产与优质兼顾品种、优质品种、复合肥、抗重迎茬技术、化学农药、病虫害精准防治、病虫害精准预报、农药减施技术、栽培模式。在分析农户大豆生产技术需求优先序列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我省大豆生产技术应用水平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