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3 毫秒
1.
雹灾后棉花氮素吸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雹灾后施氮配合中耕对棉花氮素吸收、利用和棉花--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蕾期遭受雹灾的情况下,施氮配合中耕的处理灾后3日开始吸收肥料氮,单纯施用氮肥处理灾后6日才开始吸收肥料氮。中耕处理的棉株单株氮素积累量高,且吸收肥料的比率增加。中耕还明显提高籽棉和根系中肥料氮的分配率,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稻田脲酶抑制剂对^15N—尿素去向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苇  卢婉芳 《核农学报》1997,11(3):151-156
尿素施入稻田后迅速水解成NH^+4,两天后水层HN^+4-N含量即达峰值,混施脲酶抵制剂后,峰值可推迟1天,峰高降低,^15N示踪试验表明:PPD和NHPT两种抑制剂能明显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亦提高水稻对尿素氮的利用率,减少损失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产效果,尤其是在高氮水平下,效果更加明显,而HQ则较差。稻草的施用对水稻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降低了水稻对肥料氮素的吸收,但能能提高肥料氮素在土壤中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烤烟对氮素的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田中设置盆栽试验,采用^15N示踪法对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的烤烟的氮素吸收、肥料氮素的利用和土壤AN值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烤烟全生育期吸收的氮素主要来自于土壤可利用性氮。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烤烟对肥料氮的吸收量增加,对土壤氮的吸收量减少,土壤对肥料氮素的固定和氮肥损失量增加。AN值有随氮素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趋势,但以处理4的(67.5kg氮素/hn^2)最小。肥料中的氮素利用率以处理4最高  相似文献   

4.
西洋参对不同氮源N的吸收利用和在体内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土壤栽培和水培养条件下,利用^15N示踪法研究了1、3、4年生西洋参吸收利用NH4^+和NO3^-及其在植株体内的分布。结果表明:水培条件下西洋参从芽苞萌动到叶片展开即可吸收肥料N,并表现出喜铵现象,两种栽培条件下,植株对NH4^+的吸收量比对NO3^-的吸收可高出1倍以上,而且此时肥料N在茎叶中的分布高于在根中的分布;在根生长时期,植株对两种形态的肥料N均能很好地吸收利用,此时肥料N在根中的分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3种施氮水平(适宜施氮量N10∶150kgN·ha-1,低于适宜施氮量的50%N05∶75kgN·ha-1,高于适宜施氮量的50%N15∶225kgN·ha-1)对灌溉冬小麦氮素利用、去向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灌溉条件下,3种施氮水平(N05,N10,N15)的冬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分别为385%、323%和224%,以N05水平为最高。N10施氮水平获得了最高的作物产量(680×103kg籽粒·ha-1,147×103kg生物量·ha-1),N05水平同N10水平相比,在产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而N15水平因施氮过量造成籽粒产量明显下降,与不施肥相比,差异不显著。在深层条施(5~8mm)条件下,仍有302%~367%的化学氮素通过各种途径而损失。在N15水平中,施用氮素的46%仍存在于0~50cm土层中,远远高于其它两种施肥水平。土壤残留态的无机氮素含量以N15施氮水平为最高  相似文献   

6.
应用^15N示踪法对旱地冬小麦施肥与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芳  于振文 《土壤肥料》1997,(2):30-31,38
在半湿润易旱区的旱地条件下,应用^15N示踪法进行了冬小麦施肥与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和有机肥可显著增加小麦的吸氮量,但氮素化肥用量过多会影响小麦对土壤氮的吸收;有机肥与氮素化肥配合施用,较多地运行籽粒,有利于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文中还分析了亩产500kg 旱地小麦高产高效的施氮量。  相似文献   

7.
长期不同施肥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小麦(辽春9号)为试验材料,应用同位素^15N示踪方法,采用棕壤定位试验14年后不同施肥处理的土壤,研究作物对氮的吸收及产氮的去向,结果表明,在长期单施化肥的土壤中,植株吸收氮量以NPK〉NP〉N,CK;在长期施有机肥化和化肥的处理中,吸氮量以及M1NPK〉M1NP〉M1N〉M1。不同时期作物吸氮量与产量均呈明显正相关(r=0.94~0.99),单施氮肥处理氮肥利用率只有6.2%,其它施肥处理氮  相似文献   

8.
不同杂交水稻吸氮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应用^15N示踪技术探讨了两系亚种间杂交稻PE037×0248和三系杂交组合汕优63对氮素的吸收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个组合对氮素的吸收匀以中期最高,前期次之,后期最少。两吸氮速率高峰均在移栽后30d,两条杂交稻为4.72kgN.hm^-2.d^-1,三系杂交稻为4.80kgN.hm^2.d^-1。  相似文献   

9.
水稻氨基酸态氮营养效应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吴良欢  陶勤南 《土壤学报》2000,37(4):464-473
在^15无菌水培试验条件下水稻氨基酸态氮和铵态氮的营养效应及其氮营养贡献,氨基酸态氮的同化机理等问题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等氮量(10mg/L)无菌水培51天后,甘氨酸态氮(Gly-N)单施或与硫酸铵态氮(NH4^+-N)配施处理的干物重、吸氮量均大于硫酸铵态氮单施处理;Gly-N对水稻干物重及吸氮量的促进作用大于NH4^+-N;Gly-N与NH4^+-N配施条件下,以吸氮总量为基础计算的Gly-N氮营养贡献率可达55.66%。采用Gly-N培养的籼、粳稻整株谷草转氨酸GOT、谷丙转氨酶GPT及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大于NH4^+-N,且根中GOT和GPT活性、叶中GDH活性明显高于相同部位NH4^+-N培养的水稻。水稻GOT、GPT及GDH活性受对应底物谷氨酸(Glu)营养的促进。  相似文献   

10.
稻草和尿素配施时水稻对肥料氮和土壤氮的吸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稻草和尿素配施时水稻对肥料和土壤氮的吸收。结果表明,稻草单施导致土壤速效氮的生物固定,氮素供应不足是影响水稻分蘖成穗的限制因子,稻草配合尿素施用,明显改善肥料氮和土壤氮的供应,既有利于当季水稻增产,也有利于培养土壤肥力,还有利于后茬物作产量的提高 。  相似文献   

11.
小麦平衡配套施肥中氮素运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大营  李勇 《土壤肥料》1999,(1):42-43,32
在小麦平衡配套施肥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素运筹对氮肥的实际利用率及小麦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氮肥以60%作基肥,20%作壮蘖肥,20%作拔节孕穗肥施用时肥料效益最高,小麦全生育期技术合理施氮量为210-240kg/hm^2纯氮,施氮量在240kg/hm^2纯氮时小麦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施硼对花生吸收硼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在河北省南部黄河故道较贫瘠的砂地下,以田间试验和15^N微区试验相结合方法,研究了硼对花生吸收硼和氮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硼能促进花生对硼的吸收;2.施硼也能促进花生对氮的吸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3.过量硼会抑制花生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以5年生金丝小枣树为试材,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时期施用氮肥条件下肥料氮的平衡及其效应,据此确定最佳施氮期为7月上旬。  相似文献   

14.
冬小麦氮肥深浅追施对氮素利用率和磷钾吸收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深浅追施的碳铵、硫铵、尿素在碳酸盐土壤中的损失和冬小麦对氮、磷、钾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分配。结果表明,肥料氮素利用率和损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碳铵浅追,虽立即浇水,氮素损失率仍达40%以上;碳铵深施有利于作物对磷素的吸收。冬小麦所吸收的氮磷富集于籽粒中,而所吸收的钾素绝大多数分配于茎叶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一种通过地下滴灌管施用N^15肥料的新型装置。将叶用莴苣植于未施肥并设有地下滴灌装置的小区内(4.06×53.34m),此区含4条南北向的田块。设置六个小区(1.02×2.00m),在小区内将N^15注射装置与地下滴灌管连接起来。不同氮水平(71-176kg·ha^-1)处理各重复三次,在生长季将含N^151.60和1.15atom%的尿素分五次分别施入低氮区和高氮区。然后在小区内或靠近小  相似文献   

16.
番茄反夏栽培的营养特点及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在阳山县江英乡和清新县石湖镇460m以上的石灰岩山区进行。试验得出,(1)番茄反夏栽培的营养特点:高产番茄养分吸收量远比低产番茄高,高产番茄吸氮216.45kg/hm^2,吸磷40.20kg/hm^2,吸钾390.15kg/km^2,吸收氮、磷、钾比例为1:0.19:1.80;(2)各生育期氮、磷、钾吸收规律:苗期吸收少,随生产期的推进而提高,尤其是番茄开花之后其提高的速度更快;(3)施肥技  相似文献   

17.
不同供氮方式和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和氮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6  
2005年5月至9月在云南玉溪采用田间试验和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传统施肥和优化施肥2个施氮水平对烤烟生长和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N.120.kg/hm2的烟株在打顶以后以吸收土壤氮为主;施N52.5.kg/hm2的烟株在团棵期以后以吸收土壤氮为主,该施氮量能够保证烟株从移栽至打顶(即移栽后60.d)阶段的生长需要。但与施N.120.kg/hm2相比,植株氮素营养略有不足,烟株各部位及整株的干物重和氮素积累量略有降低;各时期干物重的分配比例没有区别。另外,打顶期和成熟期,两施氮处理植株所吸收的肥料氮绝对量差异达显著水平,施氮量越高,吸收量也越大。同时,施氮量越多,各个时期各部位和整株中肥料氮的比例越大,且均在团棵期达到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施氮越多,下降幅度越小。两处理植株都呈现肥料氮比例随叶位上升而减少的规律,施氮量越高,部位间差异越小。  相似文献   

18.
^15N追踪结果显示,熟化土(A)和低肥力土(C)有机、无机肥料配施的氮的残留特征均为随配施有机成分和土壤肥力水平的变化而变化。肥力制约残留水平,肥料氮总平衡影响残留率-利用率-损失率的关系;配施有机肥是造成氮残留差异的基本因素,相关分析表明,总残留主体为有机肥氮,残留率随有机肥C/N和木质素含量的增减而增减;影响无机肥氮残留的相关因素较复杂。有机氮残留量占总残留量的百分数与无机氮残留量占总残留量  相似文献   

19.
桑树体内氮、磷分布及品种间营养效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供氮水平条件下,供试的48个桑树品种叶、条、根中氮、磷分布、营养效率及所施氮肥的利用率差异表明,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叶、条、根中全氮含量及其累积量极显著增加,全磷含量极显著降低;磷素累积量除叶片无显著差异外,根和枝条中均极显著增加。从整个植株氮、磷浓度分布看,全氮含量为叶片根枝条;全磷含量为根叶枝条。从整个植株根、枝、叶氮、磷累积情况看,氮素累积量及无氮处理的磷素累积量为叶片根枝条;施氮处理,根、枝条、叶片中磷素累积量相差不大。施氮处理比无氮处理氮、磷运转效率及氮素经济利用效率均极显著降低,而磷素经济利用效率极显著提高。不同桑树品种氮、磷吸收累积量、营养效率、氮肥利用率差异很大。只有氮肥利用率高且植株吸收的肥料氮大部分分配在叶片中、而仅极少部分用于根和枝条建造的桑树品种,才能够更经济有效地利用氮素。  相似文献   

20.
冀北高原草甸栗钙土春小麦中化肥氮去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冀北高原张北县的草甸栗钙土上,采用^15N质量平衡法和微气象学技术,对春小麦中氮肥的去向,以及氨挥发进行了田间原位观测。试验中的氮肥用量为N4.83kg/亩,1/3作基肥、2/3作追肥。基肥随播种施入,追肥于拔节期撤施,随即灌水。结果表明,小麦回收、土壤残留和损失的肥料氮各占施入氮量的37.8%-48.3%、33.8%-40.4%和14.3%-25.4%。其中,尿素作基肥与作追肥的处理之间,其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