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活性移山参是上海市药材公司参茸分公司与辽宁省新宾县参茸公司等联合开发的人参新产品.在上海中医学院专家对活性移山参、野山参和生晒参分析研究表明,活性移山参能与野山参相媲美.为什么会开发研制活性移山参呢?因为移山参是历史传统品种,由于其参味浓、功效大,形态近似野山参因此有很高的声誉,上海曾取名为“吉林人参”.随着销量大幅度上升,货源难以保证供应,特别是多种渠道自行采购以后,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现象屡屡发生,质量无法保证.为了保障消费者利益,作为主  相似文献   

2.
野山参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濒临灭绝的物种,但当今采挖野山参的行为无人制止并可获厚利。目前国内主产地长白长区的野山参资源已极其稀少。真正去放山的人(实际的采参人)也越来越少,纯正的国产野山参商品已十分罕见。但由于野山参价格越来越高,人工培育的山参(包括移山参和各种趴货)日益增多。国内对移山参、充山参和各种类似的山参,并没有统一或明确的定义,市场上普遍喜欢使用移山参的名义销售各种非正品山参,甚至一些长脖型的园参品种(如圆膀圆芦、竹节芦、草芦、线芦等)也常常充当移山参。目前,山参类药材的市场十分混乱。近年在上海俏销的“活性移山参”,由于价格在野山参与普通园参之间,又是高新技术产品,市场前景看好。但是,有此并不是真正的移山参。究竟什么是移山参?它和各种趴货之间的界限如何确定,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
山参内在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山参、移山参、山参原料货、趴货、池底参中,人参皂苷含量及薄层鉴别达到对山参的内在质量控制。方法:用薄层色谱法对山参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山参的人参皂苷Re、RR1进行含量测定。结果:30年以上的山参,人参皂苷Re RR1含量达到0.90%;山参原料货人参皂苷Re RR1含量达到0.31%;池底参人皂苷R RR1含量0.99%;移山参参皂苷Rr RR1含量达到0.4%。薄层鉴别:山参、移山参薄层图中除与对照品、对照药材有相同的斑点外,山参、移山参薄层前沿各有一个斑点,而人参对照药材薄层前沿没有些斑点。结论:本法简便易行,准确度高,可作为山参质挝控制用。  相似文献   

4.
论野山参和移山参的性状特征、变异与鉴别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索野山参和移山参的分类标准和鉴别性状。 方法:对植物来源、生长环境、生长年限、采收加工方法与药材性状特征的关系作原产地调查,收集样品并对比分析。 结果:野山参和移山参的药材性状是复杂多样的,但存在着规律性。植物的遗传因素(种子来源)、生长环境(小气候、土壤类型、土壤水分、坡向坡度和伴生植物等)、生长年限和采收加工的方法以及加工是否及时等都是影响药材性状的重要因素。除了伪品,野山参和移山参实际上都有许多自然的变异。另外,使用特殊的栽培方法获得到某些“山参趴货”、形态类似,种类复杂,应注意鉴别。 结论:a.野山参的形态变异复杂,以往文献对野山参的性状描述存在错漏,需要补充更正。b.移山参的概念应当澄清。它是指把野山参移栽于野生环境下,自然生长了许多年的野生山参。若把野山参移到栽培环境下,或把园参种子播种到野外,或把园参移栽到野外,都不是移山参。c.山参类药材种类很多,但依其来源和性状特征可以分类鉴别。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市场上出现大量移山参,有的充当野山参销售,鱼龙混杂,真伪难辨。野山参与园参是有质的区别,野山参历来被视为名贵滋补药材的珍品,其显著滋补强壮作用早已被世人公认。  相似文献   

6.
人参PanaxginsengC .A .Meyer商品种类很多 ,大体包括野山参、栽培的园参、高丽参等〔1〕。野山参是国家一级保护的涉临灭绝的物种 ,纯正的国产野山参十分罕见〔2〕。且由于野山参价格越来越高 ,林下栽参和采用特殊方法和技术进行人工培育的山参日益增多。由于国内对移山参、充山参和各种类似的山参 (趴货等 )并没有统一或明确的定义 ,市场上普遍喜欢使用移山参的名义销售各种非正品山参。目前 ,山参类药材市场的情况十分混乱。近年的“活性移山参” ,价格在野山参与普通园参之间 ,是高新技术产品。但是 ,这些所谓的移山…  相似文献   

7.
在东北移山参产地,地处长白山脉地貌,类型属于构造侵蚀的中低山区,这里峰峦重叠,树本参天,森林覆盖率高达70%,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造就了移山参所需的特殊生产环境.移山参的土壤构成主要以棕壤土类和暗棕壤土类,呈垂直分布.在移山参生长的小流域内,土壤基层为黄沙粘土,起到保持水分的功能,表层属林下富含腐殖质的黄砂土,适应了移山参的高龄生长的需要,也造就了移山参生长的特殊土壤条件.产地气候特征,属东亚季风气候,但因地形地貌影响,却形成  相似文献   

8.
一、栽培生长环境方面:一般生晒人参是在人工栽培的环境中生长五六年后采挖加工的品种,而移山参是将野山参的种子(幼苗)移到适应野山参生长的环境中,经自然生长十数年后采集起来的一种人参.二、加工工艺方法方面:一般人参的加工方法:或是高温蒸熏和高温干燥,或是自然干燥,这些加工方法在加工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内部结构,造成了部分有效成分的流失.自然干燥则在参体内细胞活力状态下进行,使有效成分分解变化太多.而活性移山参则采用了近代高科技活性加工技术一冷冻真空干燥加工而成,使移山参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生物活性和原有形态.各种有效成分不受破坏,保证了移山参的内在质量和鲜参一般.  相似文献   

9.
《人参研究》2006,18(2):3-3
有关市(州)、县(市)农委(农业、特产局、参办),人参生产、经营企业,有关科教单位:为改变人参商品分类的混乱局面,在召开多次研讨、座谈会的基础上,并充发征求了人参生产、销售、管理、科研、教学及销区等有关人员的意见,普遍认为:统一人参商品名称极其必要,对促进人参产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对生产者和消费者均有利的原则,决定统一对人参进行商品分类,把商品人参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园参三大类。1.野山参:在自然生态环境下,生长于林下20年以上的人参为野山参。2.移山参:经过移植的幼小野山参苗、园参苗、园参收获后遗留下并经…  相似文献   

10.
对人参两个栽培品种园参和移山参的内生真菌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新鲜园参和移山参根经酒精和次氯酸钠消毒后,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上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形态和孢子等形态特征,结合真菌的5.8S和ITS序列进行菌株鉴定。从人参中共计分离到内生真菌48株,园参中分离得到27株,移山参中分离到21株。通过形态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15株,分为14个分类单元,归属到8科9属12种。不同栽培品种的人参内生真菌形态各异,表现出了较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野山参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是濒临灭绝的物种 ,理应得到有效的保护。但当今采挖野山参的行为没有全面而有效的控制 ,只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野山参基本可以保护下来 ,导致目前野生资源贮量逐年减少 ,每年下山的野山参数量迅速递减 ,人工培育的山参日益增多。种种非正品山参充斥市场 ,良莠不齐 ,真假难辨 ,导致了市场的混乱。另外国内对移山参、充山参和各种类似的伪山参没有统一或明确的定义 ,市场上经营者喜欢用野山参或移山参的名义销售各种非正品山参 ,甚至一些长脖型的园参也常常充当移山参混入市场 ,进一步搅乱了山参市场的秩序。因此…  相似文献   

12.
前言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本标准于2007年7月首次发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移山参的术语、定义、技术要求、抽样、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储藏、运输。本标准适用于移山参的采收、加工、等级分类、收购、经营和技术鉴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  相似文献   

13.
市售药材西洋参 ,按大小、粗细 ,可分为长枝参、短枝参及统货三种规格。长枝参体长约在 8cm以上 ;短枝参根形短粗 ,体长在 2 .5~ 5cm之间。由于传统习惯等原因 ,短枝参在市场上的价格 ,显著高于长枝参 ,并且非常畅销。为探索出栽培技术措施对西洋参根形的影响 ,我们设计了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材料试验于 1 999~ 2 0 0 0年在文登市药材技术服务站良种繁育基地进行 ,床面宽1 4米 ,株行距 5cm× 5cm点播 ,每平方米约播种 40 0粒 ,于 1 999年 1 2月 9日播种。1 .2 方法试验分两组进行。第一组设浇水、实底、实底 +浇水、对照 ,4…  相似文献   

14.
方土福 《人参研究》2006,18(1):21-23,F0003
人参系列有许多种产品,移山参是其中一种,在山参市场流通已有400多年历史,就数量而言约占市场五成以上。可是各地中医药院校缺乏标准样品,对它少有研究,在中药材商品学上留有缺憾。2005年药典取消“山参”项,新增“林下参”项,所谓林下参,实指林下人工撒播园参种子,自然生长,让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长白山人参业空前大发展,到了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产大于销的问题,人参产业陷入低谷.参农赔本了,宜参资源浪费了,适合种植人参的地枯竭了,人参产业遭到严重的生态危机.历史是人民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的.在困境中,广大参农瞄准市场,自发地培植大货、园参移山栽培,尤其是承包山地在林下开始播种.  相似文献   

16.
曹志强  金慧 《人参研究》2002,14(3):26-27
人参用于医药保健已有 50 0 0多年的历史 ,广大消费者可以根据需要选购不同的人参品种 ,如 :红参、生晒参、糖参、大力参、活性参。在这些人参的商品中由于各自加工工艺的原因 ,在各自的加工炮制过程中人参有效成分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失和成分转变 ,因此鲜人参特有的全部营养成分并没有1 0 0 %的被人们所利用。鲜人参属鲜蔬品种 ,它在常温下不能长期贮藏。多年以来以鲜人参为主要原料的营养药膳、药材原料的享用者为数甚少。目前市场上普遍可以看到的保鲜人参品种 ,其质量存在很多问题 ,一是加工过程中人参皂苷等有效成分流失严重 ;二是在加工…  相似文献   

17.
论长白山人参主要品种类型栽种方式及其商品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长白山人参主要品种类型的栽种方式、总结其规范化种植的工艺流程、对各人参品种类型栽种方式、技术要点、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及其解决措施作了详细的研讨。强调指出人参的各种栽种方式必须实施GAP标准化管理才是最好的栽种方式。重点报告了人参主产区,最新最好的栽种方式。并对人参商品分类及野山参分等质量标准中的野山参、移山参的定义提出修改意见,为提高我国人参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保持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方土福 《人参研究》2008,20(1):16-17
林下山参是2005年药典中的新药名,它的生长特点:1、始终生长在森林中;2、毫无移动;3、年限短。掌握了生长特点才能在一系列的类似药材中准确无误地甄别林下山参。它和质优的野山参、芋变区别在年幼,性状色白、质嫩、体胖,很容易鉴别,因野山参、芋变数量稀少,这项鉴定实际意义不大。它和质劣的半野生人参区别在毫无移动,性状主根上部肩膀无纹或有浅纹,主根中部绝无跑纹。药典中相关描述有误。因半野生人参的数量十倍于林下山参,千方百计冒名林下山参上市出售,这项鉴定社会意义重大。中药教材编写应重视相类似药材的鉴别,才能形成鉴定技术。突出生长特点的教学,才能掌握关键的性状特征,才能化难为易。  相似文献   

19.
浅析野山参的市场现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历史回顾 野山参系五加科植物人参 Pan gin-eq C.A.Mcy.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小兴安岭、完达山脉、俄罗斯远东地区及朝鲜北部也有少量出产。它是亚洲特有的物种。 野山参在1980年以前,长白山地区产量相当丰富,那个时期农村和山区都是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化管理,参农不准随便上山采挖野山参。需要时,也只能集体有组织有领导的上山采挖,收获一律归集体所有,野山参由供销社和药材公司收购,由外贸医药保健品公司和药材公司经销。根据销量,制定收购计划,当时限制小山参下山,所以那个时期野山参还…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执行的人参标准规格是1980年8月17日由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国家物价局在吉林省集安县(现集安市)人参规格价格座谈会修订的国药联材字(84)第72号文件附件“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执行的,至今已达十年了。当时人参生产水平、加工水平还比较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