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Chao)属鳞翅目、毒蛾科、柏毒蛾属。蜀柏毒蛾危害柏木、桧柏、侧柏、千头柏等柏科树种,是我县柏木林中的主要食叶害虫。为了掌握蜀柏毒蛾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1981年至1984年,我们在央溪公社化林大队设立固定观察点,开展了室内室外的饲养工作,并在央溪、化林、江口等地设点进行了  相似文献   

2.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是近年来我省柏木林区发生和危害十分严重的食叶性害虫。为了探索一条柏木林区蜀柏毒蛾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解决蜀柏毒蛾防治(主要是化学防治)与桑蚕业的冲突,1989年我们在金堂采集、分离到1株蜀柏毒蛾病毒新毒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所鉴定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a Nunclear PolyedrosisVrius简称PoNPV)。为了研究该病毒的开发利用价值,1990年进行了PoNPV毒力的生物测定。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是我省柏木林区的严重食叶害虫,发生面积高达200多万亩,给川中农区林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目前主要以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为主,化学防治虽然对抗灾有较大的作用,但却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缺陷;如污染环境、易使目标害虫产生抗性、杀伤天敌,特别是影响桑蚕业的发展。因此,采用生物防治主要是病毒防治蜀柏毒蛾尤为重要和必要。1989~1991年我们对蜀柏毒蛾的活体增殖技术进行了探讨,研究出了3种增殖技术,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生产奠定基础。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ia Chao)是四川省森林第一大食叶害虫,近年来每年都以较大面积的发生,严重威胁长江中上游柏木(Cupressus funebris Endl.)防护林的建设成果.用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Parocneria orientia Nulc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PoNPV)防治蜀柏毒蛾危害是我省蜀柏毒蛾生物防治的主要手段,但由于PoNPV产量的限制,使我省蜀柏毒蛾生物防治的发展受到制约.荧光增白剂Tinopal LPW、VBL、灭幼脲等作为增效剂可显著提高昆虫病毒的毒力,达到增效的作用~([1-5]),但利用荧光增白剂VBL、灭幼脲和敌百虫作为蜀柏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增效剂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5.
苦参碱乳油防治蜀柏毒蛾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遂宁市森林害虫以蜀柏毒蛾为主,年发生面积在3.3万hm2左右。长期使用单一药物防治,易产生抗药性。本文进行了新型环保药剂苦参碱乳油杀虫剂防治蜀柏毒蛾试验研究,为广泛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型烟雾剂防治蜀柏毒蛾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遂宁市森林害虫以蜀柏毒蛾为主,年发生面积在3.33万公顷左右。由于多数林分林龄为15年~25年。树高5米~10米,郁闭度0.5~0.9,采取常规喷雾防治非常困难。现用新型烟雾剂进行了防治蜀柏毒蛾的试验研究。以期为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危害情况和寄主柏毒蛾 Parocneria furvia(Leech)属鳞翅目毒蛾科。一九八三年四月,在我县庙塘大芦公社发生危害。当时未引起重视,其后逐渐蔓延,由零星而成片,四月下旬,扩散到全县18个公社,发生面积137,718亩,成灾面积27756亩。危害树种有柏木、侧柏、云南冲天柏,而以柏木和云南冲天柏最为严重。柏毒蛾以幼虫取食针叶,被害严重植株片叶不留,甚至嫩枝和枝皮也被啃食,造成枝梢干枯,个别严重株  相似文献   

8.
蜀柏毒蛾幼虫调查抽样方法及种群面积大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柏木林中,对聚集型分布的蜀柏毒蛾幼虫种群密度采用分层抽样(30株)效果较好,其所取均数与真实密度均数较为接近。以调查路线最为方便。蜀柏毒蛾2-3龄幼虫的调查大致为13-15d株柏木,其个体在种群内的分布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9.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o俗称小柏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主要危害柏木Cupressusfunebris Fmdi。侧柏Platycladus orienalis(L.) Franco、桧柏Sabina Chinensis(L.)。在我国分布于四川、浙江、湖北等省。 蜀柏毒蛾1年发生两代,以第2代幼虫或卵越冬。幼虫共6龄,4龄开始逐进入暴食期。越冬代幼虫对林木的鳞叶、嫩枝危害最严重。在防治生产中应重抓越冬代,在一个世代中,应重抓4龄前幼虫期防治,才能有效地保护林木,把灾害消灭在发生之前。蜀柏蛾成虫具强趋光性,成虫期灯光诱杀,可以控制下一代虫口数量。因此作好发生期的测报工作,对指导防治具重要意义。为使测报工作逐渐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特拟定本预测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侧柏毒蛾的无公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ya (Leech),属鳞翅目,毒蛾科。在辽宁、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江苏、浙江、四川、湖南等省均有分布。2003年在山西省灵石县侧柏毒蛾大面积危害侧柏树,面积达5.55万亩,有虫株率达95%以上,50%以上的侧柏林已出现枯黄现象,最严重的每株有1200余头,树木针叶全被吃光。其中重度为0.7万亩,中度为0.8万亩,轻度为4.05万亩。通过3年对该虫的监测研究和大面积防治,虫口密度迅速  相似文献   

11.
<正> 桧麦蛾属鳞翅目麦蛾科,主要危害柏科植物,1997年在苏州农田林网主栽树种蜀桧柏上大面积发生危害,植株受害率达50%,平均虫口密度达22.7头/株,最高达52头/株,给林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从1998年开始,对其生物学特性和防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杨毒蛾(Stilpnotia candida)是辽西地区杨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阜新市南部乡镇不断有杨毒蛾大面积发生,且危害十分严重,幼虫期最高虫口密度可达500头/株以上,平均虫口亦达321头/株,为探讨毒绳防治杨毒蛾效果,于2006年春将防治松毛虫的毒绳试杀杨毒蛾幼虫的应用示范试验,现累计施用近1.33万hm2杨树林,试验杀虫效果达90%以上,是一种比较理想经济的防治方法。除杨毒蛾外,毒绳防治方法尚可供具有上下树习性的森林害虫防治时参考借鉴,可进一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 enta分布我国云、贵、川等省,主要危害柏树,1979年四川省苍溪县普遍受其危害,在虫口密度大的柏木林地内发现蜀柏毒蛾幼虫自然感病死亡.用罹病死亡虫尸捣碎,用无菌水稀释,将配制成病毒液涂于清洁柏枝鲜鳞叶上,作健康幼虫取食的饵料,获得大批浸染致病幼虫尸,经武汉大学病毒研究所分离,是一种颗粒体病毒,这种病毒的颗粒体形态,呈椭圆形,两端钝园,较规则一致,但也可见到不少畸形CV(颗粒体),  相似文献   

14.
落叶松伊腾后丝叶蜂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两省。是落叶松叶部危险性害虫,危害期为6~9月份。主要危害10~30年生的落叶松。该虫蔓延速度较快,危害较重。1985年海林林业局发生面积为300亩,至1986年第3代幼虫发生面积达15万亩,其中严重受害的有67000亩,虫口密度最高达21000条/株;平均虫口密度为6026条/株,伊腾后丝叶蜂幼虫危害盛期正是落叶松生长旺季,严重受害的林分,远看似火烧一片枯黄,使落叶松的生长发育严重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5.
蜀柏毒蛾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蜀柏毒蛾是西充县主要的森林害虫,活动猖獗,危害严重,平均年发生面积在6700 hm2左右.通过多年的实地调查和防治试验,掌握了其发生规律,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这套可行的综合防治技术,供各地在防治蜀柏毒蛾的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 松茸毒蛾(Dasychira axutha Collenette)属鳞翅目毒蛾科,是大口林场马尾松林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1984年前,常与马尾松毛虫混同发生,但不成灾;1984年以来,多次大面积严重危害,1985年5000亩松林针叶被食光,最高虫口密度达709条/株,平均虫口为301条/株;1989年第一代发生15000亩,虫口密度最高达1000条/株,该虫严重影响了马尾松的生长。为了掌握该虫在大口材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便有效地控制其危害,1985年始,我们对松茸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刚竹毒蛾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刚竹毒蛾(Pantana phrllosta chrsae)为鳞翅目毒蛾科竹毒蛾属的害虫。1976年曾在福建省瓯县大发生危害面积达41,000多亩。它主要分布于房道、吉阳等7个公社22个大队,虫口密度一般在800—1,000头,多者达6000头。危害轻者影响毛竹生长,翌年出笋量减少,严重者竹叶全被食光,致使毛竹成片枯死。1976年建瓯县被害致死毛竹100多万根,给群众生活和  相似文献   

18.
去年下半年,在我区桂东、桂南及桂中普遍发生松茸毒蛾的危害。据不完全的统计,危害面积达80多万亩,其中较严重的约18万亩。虫口密度较大,株平均100条以上,最高达5000余条。部分松林针叶被吃光,如不及早进行防治,将会造成严重的损失。松茸毒蛾是松林的大害虫,在桂北一年发生2—3代,在桂南发生3—4代,以蛹  相似文献   

19.
2012年6月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应用M-18B型飞机超低容量喷洒木烟碱微囊水悬剂防治模毒蛾,防治面积首次达0.82万hm2。结果表明,木烟碱能有效控制模毒蛾对落叶松林的危害,药后10 d虫口减退率94.8%以上,药后1 a虫口密度在5头/株以下,防治效果在90%以上,防治成本大幅下降,具有高效持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根据蜀柏毒蛾的空间格局参数及株内分布规律,参照Morris(1960)的标准和Iwao(1971)的模型,对蜀柏毒蛾种群样本单元进行选择,确定以株为样本单元,并选择平行线式,Z字形式、棋盘式取样方法,列出了允许误差D=0.05,0.10,0.20,0.50时和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表。依照Kuno(1969)模型建立了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