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二点委夜蛾形态特征 二点委夜蛾是近年在隆尧县夏玉米上新发生的害虫,属鳞翅目的夜蛾类害虫.成虫体长1 ~1.2cm,灰褐或黄褐色.前翅上有两个黑点,外缘黑点外侧还紧邻一个小白点;卵多散产,或几个卵产在一起,馒头状,宽0.50mm,高0.4mm左右,上有纵脊.初产乳白色,后变黄白色,快孵化时暗褐色;幼虫主要为6个龄期,少数为5龄,甚至7龄.老熟幼虫体长1.4~2.0cm,灰褐色或深褐色,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形"的深褐色斑纹,重要特征是腹部上两条褐色亚背线到胸节消失.气门黑色,气门上线黑褐色,气门线白色.幼虫受惊扰缩成"C"字型;蛹黄褐色,老熟幼虫入土或与麦秸或麦糠做一丝质土茧,在茧内化蛹,为被蛹.少数蛹没有被土茧包被,为裸蛹.该虫主要对夏玉米苗期生长危害极大,轻则缺苗断垄,重则田间整片整片死苗.  相似文献   

2.
徐梅 《新农村》2013,(8):26-26
二点委夜蛾是鲁南地区2011年新发生的一种害虫,由于其侵害部位及幼虫形态与小地老虎相近,许多农民把二点委夜蛾误认为"地老虎"。其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幼虫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  相似文献   

3.
商水县地处平原地带,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玉米是商水县的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67 万hm^2左右。二点委夜蛾是商水县玉米田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为害可使玉米田出现大面积缺苗,造成严重减产,尤其是2020 年,该害虫大面积出现,全县玉米受害面积近0.6 万hm^2,因此,二点委夜蛾的防治尤为重要,笔者现把二点委夜蛾的发生与防治介绍如下:一、形态特征二点委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卵形状如馒头,上有纵脊,初产黄绿色,后期成土黄色,直径不到1 mm,一般卵产在麦秸基部,单头雌蛾可产数百粒卵,繁殖量较大。幼虫体长1.4~1.8 cm,黄灰色或黑褐色,头部褐色,各体节背面前缘有1 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幼虫受惊会缩成“C”字形,并具假死状。  相似文献   

4.
正二点委夜蛾是鲁南地区2011年新发生的一种害虫,由于其侵害部位及幼虫形态与小地老虎相近,许多农民把二点委夜蛾误称为"地老虎"。其老熟幼虫体长20毫米左右,体色灰黄色,头部褐色,幼虫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各体节有一个倒三角的深褐色斑纹,腹部背面有两条褐色背侧线,到胸节消失。蛹长10毫米左右,化蛹初期淡黄褐色,逐渐变为褐  相似文献   

5.
<正>一、玉米螟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1玉米螟的形态特征玉米螟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幼虫、蛹、成虫、卵。1.1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0-30mm,黄白色,体背有3条褐色的纵线。1.2蛹体长12-14mm,红褐色,腹部第1-7节背面有横皱,第5-7各节前缘有突边板,臀黑褐色。上有钩刺5-8个。1.3成虫体长10-15mm,翅展20-40mm。雄:前  相似文献   

6.
一、玉米螟玉米螟又名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1玉米螟的形态特征玉米螟属于完全变态昆虫,幼虫、蛹、成虫、卵。1.1幼虫共5龄,末龄幼虫体长20-30mm,黄白色,体背有3条褐色的纵线。1.2蛹体长12-14mm,红褐色,腹部第1-7节背面有横皱,第5-7各节前缘有突边板,臀黑褐色。上有钩刺5-8个1.3成虫体长10-15mm,翅展20-40mm。雄:前翅黄褐色,有两条褐色的横线,两线间有2个暗斑,近外缘有一褐色横带。雌:前翅淡黄褐色,后翅线纹模糊或消失。2危害特征玉米螟以第一代幼虫蛀茎危害为主,  相似文献   

7.
优质高效柞蚕三元杂交种 88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历经 10年选育成功的高饲料效率柞蚕三元杂交种 882, 是 “ 九五 “ 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取得的重大成果,已于 1999年 9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特征特性卵扁椭圆形,栗褐色,卵壳乳白色,每克卵数 110粒,孵化率 97%.幼虫蚁蚕头壳红褐色,蚕体黑色,体背橄榄黄绿色,体侧鹦鹉绿色,气门上线佛手黄色,气门下线疣状突起晴山蓝色,臀板可可棕色.龄期经过:春蚕 50~ 53天,秋蚕 43~ 45天.成虫雌蛾岩石棕色,雄蛾山鸡褐色.茧象牙黄色.蛹黑褐色间有黄褐色.饲料效率比对照品种高出 18% 以上 .……  相似文献   

8.
一、番茄早疫病 叶上病斑初现深褐或黑褐色小斑,后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央灰褐色,有同心轮纹,潮湿时上生黑霉.茎上病斑多在分枝处发生,灰褐色,稍凹陷,轮纹不明显.果实上病斑多在蒂部和裂缝处发生,病斑褐色或黑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稍凹陷,病斑上均有同心轮纹和黑色霉层.  相似文献   

9.
一、形态仓双环猎蝽Peregrinator biannulipes Montrouzier在分类上属于半翅目,猎蝽科。国内只在福建长乐县及广东广州市、海南岛、中山县发现。成虫体呈深棕褐色,体上多毛。前翅黑色,缺楔片;革片黄褐色,中央有一纵行条纹,并有二个暗褐色大斑。触角近末端处及各足的腿节各有黑褐色环纹一圈。雄成虫体长6.4毫米,雌成虫体长6.9毫米。雌雄成虫的臭腺均开口于腹部第1节的背面。当成虫受惊后,即放出令人头昏的臭味。若虫虽有臭腺,但受惊后並不放出臭味。卵呈椭圆形,亮深褐色,端部有一卵帽。若虫体形似成虫。  相似文献   

10.
白腰文鸟的习性和笼养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白腰文鸟[Lonchura striata(Linnaeus)]是文鸟科(Ploceidae)文鸟属(Lonchura)观赏鸟类,其雌、雄成鸟羽色相似,上体红褐色或暗沙褐色,具白色羽干纹,腰白色,故有白腰文鸟之称,尾上覆羽栗褐色;额、喙基周围、眼先、颏、喉、胸黑褐色,颈侧和上胸栗色,具浅  相似文献   

11.
1柿星尺蠖 1.1形态特征 1.1.1成虫。体长25Inrn左右,翅展70~75mm,一般雄蛾较雌蛾体型小。头部黄色,复眼及触角黑褐色。前胸背面黄色,胸背有4个黑斑。前后翅均为白色,上面分布许多黑褐色斑点,以外缘部分较密。腹部金黄色,背面每节两侧各有1个灰褐色斑纹。  相似文献   

12.
1.植物学特征该品种属中华猕猴桃。老枝深褐色,1年生枝淡棕红色或青褐色,皮孔细而密。芽苞突起,芽裸露。叶片近圆形或扁圆形,先端多有短尖,基部心形,正面深绿色,光滑无毛,背面淡绿色,密被短毛。纵径13~19厘  相似文献   

13.
1986年1月在浙江杭州临安县玲珑区丘陵山地捕获一只秃鹫Aegypius monachus L.,体重约10kg。现将形态特征及量衡度记录如下,供编志参考。 体羽几为乌褐色,飞羽和尾为浓褐色,羽轴坚硬。额、顶、枕部被综褐色绒羽,耳羽部灰白色。颈部、胸、腹羽较淡。尾羽基部灰褐而具宽阔黑褐色横斑,尾下覆羽略带灰白色。嘴端黑褐,蜡膜绿灰。眼褐色。脚和趾铅灰肉色,爪黑。量衡度(单位mm)为:  相似文献   

14.
<正>1大豆炭疽病1.1症状识别从苗期至成熟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茎及荚,也为害叶片或叶柄。茎部染病初生褐色病斑,其上密布呈不规则排列的黑色小点。荚染病小黑点呈轮纹状排列,病荚不能正常发育。苗期子叶染病现黑褐色病斑,边缘略浅,病斑扩展后常出现开裂或凹陷;病斑可从子叶扩展到幼茎上,致病部以上枯死。叶片染病边缘深褐色,内部浅褐色。叶柄染病病斑褐色,不规则。  相似文献   

15.
一、萝卜细菌性黑斑病 1.病害诊断。该病主要危害萝卜叶片,病斑最初大量出现在叶背面,为不规则形、水浸状或油浸状斑点,绿色至褐色,直径很小,斑点多发生在气孔处,因受叶脉限制表现为角斑。后逐渐变为具有光泽的褐色或黑褐色不规则形或多边形病斑,  相似文献   

16.
<正>光害是指极度强烈的太阳光直接照射在柑橘叶片(特别是没老化的叶片)的背面或枝条上引起的一种伤害。症状与危害光害的表现症状:在叶背覆盖一层褐色至深褐色的胶状物。光害的危害:枝条受强光创伤的伤口,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受各种病原菌的侵染,从而导致流胶或引起其他病害,继而引起树势衰弱、落叶落果;叶片背面受强光伤害后,叶片中  相似文献   

17.
蜱又称壁虱、扁虱,寄生于猫的体表,是猫的一种外寄生虫病。1病原寄生于毛体表的蜱主要有血红扁头蜱、变异革蜱、安氏革蜱等。虫体多为褐色或深褐色,长卵圆形,背腹扁平,头胸腹融为一体,雄虫背面为盾板覆盖,而雌虫、  相似文献   

18.
长白茶蔗(Ribes Komarovii Pojark.)为虎儿草科茶蔗子属落叶灌木,株高1.5~2m。其枝灰色,小枝暗灰褐色,无毛;皮条状剥离,幼枝棕褐色至红褐色,无毛、无刺。芽长卵圆形,长5-8mm,先端锐尖,具数枚褐色或棕褐色鳞片;叶质厚,近革质,宽卵圆形或近圆形,长2-6cm、宽2-5cm,基部截形或圆状楔形,掌状3裂,中裂片较大,先端急尖,侧裂片较中裂片小,边缘有齿牙,表面绿色,无毛,背面沿叶脉疏生腺质刺毛,叶柄长5-20mm,有腺毛,秋天叶片为桔红色。花单性,雌、  相似文献   

19.
1 症状 受害植株上部叶色深,下部褪绿,叶片由下向上萎蔫、脱叶直至死亡。植株多从茎基部开始发病,植株木质化以前,茎基部明显缢缩,形褐色至黑褐色病斑,上部多从枝权处发病,形成褐色至深褐色病斑。果实多在蒂部首先发病,病斑水渍状扩展形,向果面和果柄发展,病果可干缩而不脱落,潮湿天气病果可产生稀疏白色霉层。  相似文献   

20.
烟草蛙眼病是烟叶成熟采收期普遍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 1、症状 蛙眼病主要发生在大田期的成株叶片上,苗期也有发病.病斑比赤星病稍小,圆形,褐色、茶色或污灰色,直径2~15mm,中央为白色,边缘窄狭,深褐色,形如青蛙眼球,故名"蛙眼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