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牛流行热病的防治宋文慧(甘肃省徽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742300)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当地群众谓之“麻脚风”,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流行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10月),发病急,传播快,但多为良性经过。以突然高热、咳嗽、流鼻和消...  相似文献   

2.
艾小庄村暴发牛流行热的调查与治疗李延海牛保根张山林耿二强(平顶山市畜牧局动检站·467000)牛流行热(Bovineephemeralfever)又称暂时热、三日热,是牛流行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3~7d。我市辖区叶县艾小庄村1996年9...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流行特征的调查姚龙涛,费三弟,吴建华,祝连兴(上海市奉贤县畜牧兽医站)牛流行热是一种在夏秋季节呈周期性流行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水牛极少发病。据记载[1],上海地区首次流行牛流行热为1938年8月,以后1949年7月、195...  相似文献   

4.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过去称为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99年8月,该病在我镇水口寨村耕牛中流行,用抗生素治疗几乎无效,后采用中西兽药结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村共存养耕牛37头,其中黄牛18头,于1999年8月15~19日相继11头耕牛发病,发病率为29.7%。染病牛均为黄牛,且为青壮年,7岁以上和哺乳犊牛未见感染。因未及时治疗已死亡1头。2临床表现发病急,来势猛。病初患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刍微弱,打喷嚏,流清鼻液…  相似文献   

5.
奶牛流行热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一般发生于夏季或夏秋之交,潜伏期一般为3~5天。流行热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1流行病学牛流行热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蚊和库蠓是牛流行热的媒介昆虫。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吸血昆虫的叮咬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又称牛流行性感冒、暂时热、三日热。牛流行热的病原为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病毒粒子长130~220nm、宽60~80nm。本病毒耐旱不耐热,能抵抗反复冻融,在37℃下24~48h灭活;对紫外线照射、乙醚、氯仿和胰酶等均敏感;在pH值2.5的条件下6min均能灭活。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通过某些节肢动物或吸血昆虫叮咬散播,呈局部流  相似文献   

7.
<正>牛流行热又称流行性感冒、三日热,其病原主要是牛流行热病毒,其传染性较强,如不及时治疗,极易导致全群感染,给养殖户带来巨大损失。1流行病学牛流行热可感染黄牛、水牛以及奶牛等众多品种牛,尤其是3~5岁的牛发病率更高,水牛及牛犊发病率较低。牛流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一般发生于夏季或夏秋之交.潜伏期一般为3~5天。流行热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9.
合肥地区1995年奶牛流行热流行特点及对策安徽省保健奶牛场(合肥230031)刘士喜,叶定生,姚智深奶牛流行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属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类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安徽省1995年7—11月份从北向南黄牛、奶牛相继发生流行热,合肥地...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身体健壮者发病3 d后好转.本病广泛流行于亚、非和大洋洲,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侵害对象是奶牛和黄牛,以3~5岁多发,1~2岁和6~8岁次之,犊牛和九岁以上老龄牛较少发病,其中孕牛和高产奶牛最易感.牛流行热病毒是一种有囊膜RNA病毒,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故其多发于夏秋闷热多雨期.此外,本病的流行有较明显的周期性,以3~5年和5~8年流行一次.  相似文献   

11.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流行特点: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和较强的季节性,发病率高,病死率低.1968~2000年本地区发生7次牛流行热,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400多例,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牛流行热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病原为牛流行热病毒,根据临床症状和表现形式,分为呼吸型、运动型和消化型。据调查,近几年牛流行热在闽北地区普遍发生,即使通过疫苗免疫也有零星散发。该病临床上以发热、呼吸急促、目赤流泪、口中流涎、鼻流泡沫状黏液为特征。部分牛只后肢跛行、卧地不起,一般2~3 d就可恢复,临床也称“三日热”。该文主要报道闽北地区牛流行热的流行特点、诊断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是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高热和呼吸促迫、流泪、流涎、流鼻汁以及四肢关节疼痛而引起的跛行。由于本病常为良性经过,大部分病牛2~3日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  相似文献   

14.
牛流行热的流行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7月~10月调查了牛流行热在宝鸡市陈仓区某养牛小区的发病、流行情况,通过采取加强消毒,实行牛流行热疫苗紧急接种未发病牛群等措施,控制了本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5.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与牛感冒症状相似,俗称“牛流感”,多呈良性经过,大部分2~3日即可恢复正常,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但易引起大群发病,少数病牛会死亡或瘫痪而淘汰,给养牛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牛流行热是由库蠓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热性传染病,以高热、流泪、泡沫样流涎、鼻漏、后躯活动不灵活、跛行为特征的疾病。1989年8月,我县西南岗地区4个乡镇相继发生牛流行热,利用中草药防治该病,疗效显著。1流行特点本病多发于牛,以3~5岁壮年牛、黄牛、乳牛  相似文献   

17.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呼吸促迫,流泪和消化器官的严重卡他炎症及运动障碍。感染该病的大部分病牛经2~3d即恢复正常,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该病发病快,传播迅速,但多为良性经过。过去曾将该病误认为是流行性感冒。该病能引起牛大群发病,发病率高,传染性较强,明显降低乳牛的产乳量,直接影响到养牛业的经济效益。本文介绍了牛流行热的病原、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以期为牛流行热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是指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全身性的传染病,俗称“撮脚瘟”。该病多为良性经过,大部分牛经2~3天便可恢复正常,故又叫暂时热或三日热。因其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易给养殖户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养牛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牛流行热病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文就牛流行热病的病学特征、临床症状做了介绍,并对一例瘫痪型牛流行热的诊治做了总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 ,尤以 3~ 5岁的黄牛易感。传播速度快 ,若不及时诊治 ,则可引起流产、死亡等。1 发病情况  2 0 0 2年 7月 ,衢州市衢江区 4个乡镇突然发生牛病 ,临床表现为高热 40℃以上 ,精神萎顿 ,病牛咳嗽、呼吸急促、流诞、食欲废绝、反刍停止。有的四肢关节肿痛、呈现跛行。据 1个乡镇的调查 ,41头病牛全部为黄牛 ,其中 3~ 4岁的 3 6头 (占 90 %) ,经临床诊断为牛流行热。2 预防措施 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平时加强饲养管理 ,增强体质 ;流行季节来临前接种牛流行热疫苗。发现疫情后 ,尽快做好封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