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土壤中有效态镉、汞浸提剂和浸提条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不同浸提时间、土液比、浸提剂提取土壤中镉 (Cd)、汞 (Hg)量的影响 ,及各种条件下提取量与水稻吸收相关关系进行研究 ,选择在褐土上土液比 1∶5 ,浸提时间 6 0min ,1mol·L-1NH4 OAc浸提剂提取量表示土壤有效态Cd量较为合适 ;土液比 1∶10 ,浸提时间 30min ,1mol·L-1NH4 OAc浸提剂提取量表示土壤有效态Hg量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2.
熊金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0,(4)
用五种浸提剂提取红壤、黄褐土、砂姜黑土和灰潮土的有效态Mn,结果表明:其提取能力为1N NH_4OAc+0.2%对苯二酚>0.05MH_2SO_4+0.05MHCl>DTPA>HOAc+NH_4OAc、Mg(NO_3)_2,以1N HOAc+NH_4OAc浸提的土壤有效态Mn与作物体内Mn~(2+)浓度、摄锰量的相关性最好,对4种性质不同的土壤均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4.
5.
6.
不同提取剂对蔗田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提取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江西农业学报》2015,(8)
采用4种提取剂提取广西某受重金属污染的蔗田土壤中有效态Cu、Zn、Pb和Cd。结果表明:各提取剂对土壤有效态Cu、Zn、Pb和Cd的提取量顺序为HNO3HOAcCa Cl2Na NO3;土壤重金属Cu、Zn、Pb、Cd任意两个元素的提取率间呈现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8.
程晓东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2,21(3):215-217
利用微生态系统生物长期暴露试验,比较5种化学浸提剂对底泥重金属生物有效部分的浸提效果。结果表明,0.005mol·L-1DTPA+0.1mol·L-1TEA+0.01mol·L-1CaCl2,pH7.30是一种适合于食腐屑底栖动物的底泥重金属生物有效部分浸提剂;而0.005mol·L-1DTPA+1mol·L-1HN4HCO3,pH7.68则是一种适合于滤食性动物和水生根系植物的底泥重金属生物有效部分浸提剂。 相似文献
9.
对10个有代表性的不同土类样品分别用0.1molHCl和DTPA浸提剂联合提取有效性Cu,Zn,Fe,Mn。结果表明:Cu相近,0.1molHCl测Zn比DTPA结果高出二倍,测Fe没有相关性,而Mn却有很高正相关(0.98)。 相似文献
10.
11.
以红壤稻田和红壤旱地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土壤为材料,对长期施肥后土壤Cu、Zn、Pb和Cd的含量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常规农业管理条件下农田重金属污染提供更多可靠及有用信息。结果表明:红壤稻田土壤Cu、Zn、Pb含量分别为27.2~34.4、83.8~96.1、41.0~62.0 mg·kg~(-1),不同施肥处理土壤Cu、Zn、Pb含量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土壤Cd含量为0.49~1.04mg·kg~(-1),Cd含量均超过土壤环境二级标准。红壤旱地土壤Cu、Zn、Pb全量范围分别为34.6~88.3、79.4~173.7、56.7~81.1 mg·kg~(-1),其中施加有机肥处理的土壤Cu超过土壤环境二级标准,Cd为0.14~1.35 mg·kg~(-1),超标率为42.9%。通过红壤稻田和旱地各处理土壤Cd有效性比较,施用猪粪旱地(33.8%)高于稻田(23.9%),而施用化肥旱地土壤Cd有效性最高处理(NP 14.8%)低于稻田最低处理(NPK 31.2%)。从红壤稻田和红壤旱地长期施肥试验结果看出:长期施用化肥和稻草还田未见明显的重金属积累,但施用猪粪处理的土壤中Cd有显著积累。红壤稻田施用Ca肥可明显降低土壤Cd的有效性;施用猪粪在增加土壤Cd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旱地红壤Cd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植烟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的有效态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植烟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有效态平均含量分别为0.92、0.075、0.75、1.62、0.004、1.89、1.14、1.94 mg·kg-1;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属于中等变异,变异系数在48.97%~95.64%之间,其中尤以有效Hg和Pb变化最为明显,分别为95.64%和90.56%,元素分布极为不均。相关分析表明有效As、Cd、Ni、Pb、Zn与8种元素中大部分元素都呈现较高的相关性,是伴随污染较多的元素,而有效Cr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很弱;主成分分析反映了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受工业和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大气沉降污染影响较明显。通过分析有效态重金属与土壤pH和有机质的相关性发现,有效Cd、Pb与土壤pH呈极显著性负相关,有效Cr与pH呈显著性负相关;有效Cd、Pb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性正相关,有效As、Zn和Ni与有机质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技术研究——以土壤中铅和镉污染为例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在提出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为累积性污染评价和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两类的基础上,以土壤重金属全量测定值与土壤重金属背景的比值反映土壤累积性污染状况,而以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测定值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临界值的比值作为评价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的方法,制定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监测与评价技术规程,给出了以盆栽试验为基础,小区试验进行验证,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为依据,确定土壤重金属有效态临界值的方法,并将其制定成为耕地土壤重金属临界值技术规范。与目前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作物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和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对种植作物的适宜性。该方法的建立,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和我国目前推行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的实施,提出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分为累积性污染评价和适宜性评价两类。以土壤重金属全量测定值与土壤重金属背景值的比值反映土壤累积性污染状况,而以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测定值与有效态临界值的比值作为评价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适宜性的方法。为此,制定了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评价技术规程,给出了以盆栽实验为基础,小区实验进行验证,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为依据,确定土壤重金属有效态f临界值的方法,并将其制定成为耕地土壤重金属临界值制定技术规范。与目前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评价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作物可食部分重金属含量的关系。并对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对种植作物的适宜性做出科学的评价。该方法的建立,将对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禁产区划分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国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沼液对重金属有效性的影响因土壤pH的不同而存有差异。本文分别选取pH为3.62、7.23和7.85的酸、中、碱性三种土壤,施加大型猪场厌氧发酵后的沼液,研究不同用量下三种不同pH土壤中Pb、Cu和Zn有效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沼液低用量下(1 350 m~3/hm~2),三种土壤中Pb和Zn可交换态含量分别下降50.3%~78.9%和55.1%~76.0%(P 0.05),酸性和碱性土壤中Cu可交换态含量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87.7%和80.8%。Pb和Cu可交换态含量的下降对应二者可氧化态和残渣态含量的增加,但Zn可交换态含量下降对应其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含量的增加。相比较而言,沼液高用量下(2 700 m~3/hm~2),三种土壤中Pb和Cu可交换态含量均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31.0%~122.2%和84.6%~101.7%。Zn的可交换态含量在酸性土壤中增加14.3%,在碱性土壤中增加46.1%。因此,沼液施用对土壤Pb、Cu和Zn有效性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用量。低量沼液施用有助于降低重金属的有效性,但高量施用会增加重金属污染风险。土壤酸碱度差异产生的影响因重金属类型不同而存在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对石灰性紫色水稻土重金属累积及有效性的影响,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研究了8种不同施肥条件下[不施肥(CK)、氮肥(N)、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有机肥(M)、有机肥+氮肥(M+N)、有机肥+氮磷肥(M+NP)和有机肥+氮磷钾肥(M+NPK)]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全量及有效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氮磷、氮磷钾肥会降低土壤pH、CEC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改善土壤肥力,且与有机肥配施效果更优。长期施用化肥,土壤Fe、Mn、Cu、Zn、Pb和Cd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机肥及其与化肥配施后土壤Fe、Mn、Pb含量变化也不明显,Cd略有增加,Cu、Zn含量显著提高,但均低于我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风险筛选值(GB 15618—2018)。化肥对Cu、Zn、Pb和Cd的有效量影响不明显,磷肥可显著提高有效Fe含量,降低有效Mn含量,而有机肥提高Cu、Pb、Cd有效量,对其有活化效应。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有效量与理化性质、元素总量间的相关性因元素的不同而异。研究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及有机肥不会造成石灰性紫色水稻土重金属含量超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24,47(4):28-35
为探究根际促生菌对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有效性及其在小麦植株中的迁移和累积的影响,以镉(Cd)和砷(As)污染的农田土壤、巨大芽孢杆菌、‘济麦22'为供试材料,采用摇瓶培养、土壤培养及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巨大芽孢杆菌对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Cd、As有效性及其在土壤-小麦植株中的转运与累积特征。摇瓶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巨大芽孢杆菌可以钝化土壤中的Cd,与灭活菌液相比,巨大芽孢杆菌培养48 h可以显著降低土壤有效Cd含量,最大降幅为49.90%;胞外分泌物可以降低土壤As有效性,与对照相比,灭活菌液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砷含量,最大降幅为142.68%。尽管长期土壤培养试验结果显示,接种巨大芽孢杆菌对土壤中镉砷的有效性没有明显影响,但在土壤-苗期小麦生长体系中,植物根系分泌物与菌株代谢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调节了小麦根系对镉和砷的吸收和转运。巨大芽孢杆菌使小麦根系对Cd的富集能力显著降低了30.51%,并且巨大芽孢杆菌的灭活菌液与活菌处理使根际土壤As有效性显著降低了8.19%,小麦地上部对As的富集能力和由根向茎叶的转运能力分别显著降低了27.87%和41.18%。综上所述,巨大芽孢杆菌显著影响了复合污染土壤-苗期小麦体系中Cd和As的累积和转运,这对保障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小麦绿色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物炭对铜、铅、镉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玉米秸热解制备的生物炭施入铜、铅、镉复合污染土壤,通过土壤培养实验和小白菜盆栽实验,探究
热解温度(400、700益)和施加量(1%、2%、5%)对生物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加400益生物
炭(BC400)和700益生物炭(BC700)后土壤pH 分别增加0.14耀0.52 和0.27耀0.78。施加两种生物炭均可以使土壤重金
属形态钝化,降低小白菜对重金属的吸收;而且生物炭施加量越大,效果越明显。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降低的改良效
果顺序为BC700>BC400。在生物炭施加量相同的情况下,BC400 处理小白菜可食部干重大于BC700 处理。同时,相对
于施加量5%的BC700 处理,施加5%的BC400 能更明显地增加土壤微生物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19.
选取硅藻土、生物炭、沸石粉、石灰及其组合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它们对玉米(Zea mays)生长、玉米籽粒吸收Pb、Cd、As、Zn与土壤有效态Pb、Cd、As、Zn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石灰粉外,施用其他3种钝化剂及其组合均能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株高、叶面积和生物量,显著提高玉米产量。4种钝化剂及其组合可升高土壤的p H值和降低土壤中的有效态Pb、Cd、As、Zn含量,与CK处理相比,施用不同改良剂导致土壤有效态Pb降低6.82%~20.46%,有效态Cd降低12.76%~28.28%,有效态As降低26.89%~48.74%,和有效态Zn降低13.88%~28.95%,其中BZD(生物炭+沸石粉+硅藻土)处理降低效果最明显,BLD(生物炭+石灰粉+硅藻土)处理次之;4种钝化剂及其组合都能降低玉米籽粒对Pb、Cd、As、Zn的吸收,其中BZD处理能明显降低玉米籽粒中Pb、Cd、As、Zn含量,较对照分别降低47.71%、95.00%、90.90%、31.41%。在原位钝化修复镉-砷-锌复合污染农田土壤时,BDZ组合的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