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内蒙古翁牛特栗钙土的持水保水特性及供水特征进行了研究,表明:栗钙土土粒较粗,孔性较强,剖面质地较轻且分布均一;土壤持水保水性能较强且剖面层次差异不大,土壤水分移动性能强,释水能力强,抗旱性差,精耕细作,疏松表层,保持水土,充分接纳雨水就地入渗增大土壤水库贮水,可有效地改善农田土壤和作物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站,从1979年起,对锡林河流域的栗钙土,进行了多学科的长期定位研究,研究结果揭示了栗钙土的分类与环境问的关系,以及在中纬度温带地区,以大针茅(StiPa grandis)草原为主要植被条件下,物质的积累、分解、淋溶、转移及淀积的一些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栗钙土的发生及性状之间的密切关系,本文讨论了对于物质运动、植物生物量形成有重要作用的土壤水、营养元素的动态过程,同时探讨了生物因素(土壤、动物、微生物、土壤酶)的类型、数量、季节性的和垂直的分布规律,以及它们与各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而阐述了生物因素对物质转化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于保护及合理利用土壤资源,防止土壤侵蚀沙化,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市敖汉旗地处农牧交错带,土壤类型丰富,且人工造林面积较大,各类型土壤不同人工林的碳收支情况有很大差异。本试验在敖汉旗6种类型土壤上各选取3块样地,在所有样方内按"S"型选取5个采样点,以此来研究敖汉旗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6种类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为褐土最大,风沙土最小。由于土壤自身性质与坡度和坡位的相互影响,褐土、栗钙土、棕壤的有机碳密度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褐土、栗钙土、棕壤有机碳密度均为北坡最大,南坡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坡位、坡面和坡度3因素中坡面不作为主成分保留,经回归分析,褐土、栗钙土、棕壤的有机碳密度在P0.05显著水平下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5.662 40+1.722 06X_1-0.061 54X_2(R~2=0.853 5)(褐土);Y=24.890 95-3.437 45X_1-0.002 12X_2(R~2=0.899 5)(栗钙土);Y=19.112 05-0.090 72_X1-0.018 44X_2(R~2=0.794 4)(棕壤)。  相似文献   

4.
青海高寒区土壤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青海高寒区4种主要土壤类型为观测对象,利用ASD手扶式波谱辐射仪测定其土壤剖面光谱反射率,结合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种类型土壤的光谱反射率表现为流动风沙土>半固定风沙土>淡栗钙土>暗栗钙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光谱反射率在375 nm波段、575 nm波段和775 nm波段附近有较好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高寒半干旱区低产农田培肥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冀西北坝上高寒半干旱中低产旱地农田为对象,研究了该区域主要农作物-春小麦,莜麦,马铃薯的高产方法,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培肥改造技术,客土培肥改造技术和聚垄集肥覆膜土壤改造技术,不仅能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大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WUE),而且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其中,有机无机肥配施使坡梁栗钙土莜麦增产209.4%-390.3%,旱滩草甸栗钙土春小麦增产79%-98.5%,坡梁栗钙土客土120-240t/hm^2培肥使莜麦增产10.8-26.6%,与施用有机肥15-30t/hm^2效果相当,聚垄+N120P90K90K60+M22500+覆膜使马铃薯产量实现翻番,经济效益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乌兰察布高原的地带性土壤府殖质的地理分布规律:(碱溶性腐殖质可提取的部分)以深厚黑色土为最高:80-87%;向北过渡至栗钙土、棕钙土明显降低在20%左右,HA/FA亦是以深厚黑色土最高:土层中部达2以上;栗钙土1-1.5;至棕钙土0.6-1,并且表层最高,下部土层减少<1;山地土壤HA/FA最高层在A1层:1-1.3左右,向下锐减。光密度特性E4:E6:深厚黑色土最小<4;草原土壤在4-5;山地土壤:>5。土壤C/N也反映了土壤类型之间差异:深厚黑色土:表层低:6-7,下层高:12-13;草原土壤多在9-10;山地土壤则较大11-13。通过对土壤以上各化学指标分析研究,明确了土壤类型的划分依据,对本区土壤分类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艾比湖流域5种土壤类型的酶活性和理化性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艾比湖流域为研究区,研究了荒漠5种类型土壤(黑钙土、栗钙土、棕漠土、灰漠土和灰钙土)的4种酶(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和理化性质(0~15、15~30 cm和30~50 cm土层),并分析土壤酶活性与理化性质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 黑钙土和栗钙土的土壤理化性质优于其他土壤类型;各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土壤含水率和总盐表现为递减,土壤pH、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则表现为递增。② 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酶活性间存在分异,除黑钙土外,其他类型土壤的酶活性在土壤剖面上递减规律不明显。③ 土壤酶活性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④ 干旱区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个别土壤酶活性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与总盐和速效磷相关性不显著。⑤ 不同土壤类型酶活性和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表现不一,影响不同土壤类型酶活性的主要理化因子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高寒半干旱区旱滩地农田施肥与培肥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冀西北高寒半干旱区土壤瘠薄缺氮少磷特点,于1992年-1994年在旱滩地草甸栗钙土上进行了有机无机培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后可使土壤总腐殖碳,胡敏酸及其消光系数,富啡酸值增加,土壤酶活性增强,养分状况显著改善,促进了〉0.05mm微团聚体的形成,土壤团聚度和结构系数增高,土壤理化生物学性状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土壤与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本着综合性、广泛性、一致性的原则,依据地形、土属、植物群丛组把锡林河流域草地地境划分为:中丘—砂壤质碳酸盐黑钙土—线叶菊、大针茅旱生杂类草地境;中丘—中厚层黑钙土—羊草、杂类草地境;低丘—砂壤质暗栗钙土—大针茅、旱生杂类草地境;缓坡—厚层暗栗钙土—羊草、大针茅地境;平地-壤质栗钙土-大针茅地境;河漫滩-腐殖质沼泽土—苔草地境;阳坡—紧砂土—山杏、羊柴地境;阴坡—紧砂土—稠李、漏斗叶绣线菊地境;丘间低地—沙栗土—大针茅、糙隐子草地境等9个地境,并对每个地境的植被、土壤和地形特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
祁连山及河西走廊西段土壤和土地适宜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祁连山和河西走廊西段的土壤为研究对象 ,应用遥感资料以及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方法 ,将研究区的土壤母质划分为残积、坡积、洪积、冲积、红土、冰渍、湖积 7类 ;该区土壤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和经向分布规律 ,土壤类型从祁连山区到酒泉盆地形成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亚高山草甸土、栗钙土、亚高山草原土、风沙土、棕漠土、潮土、灌漠土、盐土、沼泽土等 13个土类和 32个亚土类 ,并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基本特征 ;结合该区土地利用的现状 ,提出了该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将该区土地适宜性划分为宜农、宜林和宜牧 3种类型 ;对不同适宜性土地的等级及分布等特征进行了评价 ,并对该区土地资源特征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土壤盐碱化及其防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新疆是一个远离海洋的内陆盆地,气候干燥炎热,平原地区普遍分布着盐碱土。其中耕地土壤盐碱化的危害,是造成新疆农业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发挥新疆资源优势条件出发,根据干旱地区灌溉农业的特点,提出了全面掌握灌区水盐运动规律,因地制宜地运用农、水、林、牧等综合措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绿洲灌淤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灌淤土的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对绿洲灌淤土的形成及分类系统进行了探付,并阐述了灌淤土不同亚类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下游土地荒漠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范围相当广阔,计有200多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0%以上。在这样广阔的土地上,自然资源正在不断开发利用,工农业生产随之突飞猛进,社会、经济日益繁荣,出现了一派蓬勃发展的景象。但由于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人们认识自然规律不够,未能注意到流域生态系统特点 因之,出现了较严重的土地荒漠化问题,给国计民生带来一些不利后果,需要引起重视和采取有力对策,加以防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把农业自然资源作为一个由热、水、光、土、生物等众多因素组成的物质系统(笔者称之为“农业自然资源综合体”),强调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和注重诸资源因子的整体功能与综合效应,从理论上较充分地探讨了农业自然资源综合地域类型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5.
锡林河流域土壤持水特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干旱区的8个典型的土壤类型研究了土壤技术水性与土壤性状的关系,对锡林河流域主要土壤类型的持水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水分循环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流动的重要推动力。气候条件,尤其是降水及其分配情况,基本上决定了某一区域的水文特征。而地形对水分进行了重新再分配,形成了局部范围内的差异。土壤的水分状况正是上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也是评价土壤水分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由于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能流物流的中枢。其自身的理化性状对水分进行了调整,可以增强或减弱水分的效益,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水分的各种土壤性状中土壤持水特性占有重要位置。土壤持水力是各种基质作用于水分的结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大多为非淋溶型,或季节淋溶型。土壤水分运动主要为基质吸力所控制,因此讨论土壤持水性质尤为重要。几年来我国土壤工作者在这方面作了不少的工作。目前的研究多是测定土壤吸力与含水量的关系,制成水分特征曲线,并对曲线进行数学处理,进而揭示各种内在关系。我们选择了锡林河流域内几种土类壤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吸力段所释放出的水分数量,是土壤水分有效性不同的重要原因,也对了解植物生态型的形成,群落结构与分布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的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河上游多民族经济开发区是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中综合开发重点地区之一。本文分析了该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指出了目前面临的城市大气污染、局部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盐渍化、矿产资源的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边发展经济,边治理环境”的生态环境战略和搞好环境规划,合理工业布局;调整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治理污染源,净化水环境;发展生态农、林业、保护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等生态环境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RC/INFO的空间分析与统计分析功能,从海拔、坡度、土壤以及土地利用四个方面,对藏东横断山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来讲,三江河谷地带水蚀较强;山体中部以微度侵蚀为主,而森林采伐迹地土壤侵蚀严重;海拔4500m以上地带,冻融侵蚀严重。(2)不同的海拔与坡度等级下,4000-5000m与25°-35°土壤侵蚀最强。(3)水力侵蚀主要发生在褐土与灰褐土土壤类型,冻融侵蚀主要发生在寒冻土、黑毡土以及草毡土土壤类型。(4)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草地和林地,低覆盖草地上冻融侵蚀尤为严重。通过土壤侵蚀分布特征的研究,为土壤侵蚀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番茄青枯病抑病土壤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表明,宜春市番茄青枯病抑病土壤(白泥土)作用的主导因素是该类土壤碳酸钙含量高和土壤pH值偏碱,同时,与该类土壤粘腻以及对番茄青枯病的田间蔓延的阻抑作用也有密切的关系,而与土壤中其他微生物无关。研究还表明,白泥土和碳酸钙能抑制番茄青枯病菌及诱导番茄抗青枯病。  相似文献   

19.
发菜生态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分布在荒漠草原上的食用蓝藻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的生态特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着眼于发菜对干旱、严酷气温以及贫瘠的碱性钙质土壤的适应性。文章推测了发菜正常生活要求干湿交替条件与过湿环境不利于生长的原因;还分析了土壤含量高CaCO_3,具高碱性条件对藻体胶质的形成,积累以及原植体形态建成的作用。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发菜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干旱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扼要论述了中国干旱土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诊断层与诊断特征及诊断指标,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干旱土的分类系统及其分布,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干旱土的土壤区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