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庄浪县川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以先玉335为对照,对引进的5个耐密型玉米新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锦华150综合经济性状优良,抗旱性强,折合产量为11 902.95 kg/hm2,较当地主栽品种先玉335增产23.25%,可作为主栽品种在试区推广种植;农华101生育期适中,经济性状好,抗旱性强,折合产量10 404.56 kg/hm2,较当地主栽品种先玉335增产0.49%,可在试区示范种植;先玉335经济性状好,抗旱性强,折合产量为10 354.05 kg/hm2,可继续种植。  相似文献   

2.
在靖远县沿黄灌区对引进的10个玉米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穴播栽培条件下,以金北玉518折合产量最高,为17 200.0 kg/ 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2.6%;DH518次之,为16 762.5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9.8%;正泰101 居第3位,为16 252.5 kg/ 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6.4%;武科606、金穗12号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分别增产5.7%、1.6%。综合考虑认为,金北玉518、DH518、正泰101、武科606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高,可进入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3.
在全膜覆盖双垄沟播栽培条件下,在清水县旱作农业区对引进的13个玉米新品种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3个玉米新品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均能正常成熟。其中以金科2号折合产量最高,为 10 969.7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6.77%;宝单918次之,折合产量为10 909.1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6.13%;伟隆105、中种8号、巡天1102、高玉811折合产量较高,分别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14.84%、14.19%、 12.90%、10.32%。这6个品种综合性状良好,抗病、抗逆性强、丰产及适应性好,建议在清水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甘肃自育优良玉米新品种较匮乏、外引玉米新品种对甘肃的生态条件较难适应且退化严重的问题,张掖市博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采用重离子辐照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现代育种方法,以自育自交系BT0521为母本、自育自交系057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了高产高淀粉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丰玉3号。2012 — 2013年参加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新品种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5 621.0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2.7%。其中2012年平均折合产量16 536.0 kg/hm2,较对照品种郑单958增产5.4%;2013年平均折合产量14 706.0 kg/hm2,较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2.3%。2014年参加甘肃省玉米中晚熟高密组新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6 122.0 kg/hm2,比对照品种先玉335增产7.8%。丰玉3号在甘肃省张掖市春播生育期132 d,株高273 cm,穗长21.0 cm,穗粗5.2 cm,出籽率88.8%,千粒重347.7 g。容重734.2 g/L。丰玉3号籽粒(干基)含粗淀粉766.0 g/kg、粗蛋白89.7 g/kg、赖氨酸3.1 g/kg、粗脂肪36.9 g/kg,属高淀粉玉米品种。该品种高抗茎基腐病和瘤黑粉病,抗大斑病,中抗丝黑穗病,感矮花叶病和红叶病。适宜在甘肃、新疆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适宜在高海拔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对引进8个玉米新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鲁星619折合产量最高,为10 838.07 kg/hm2,较对照品种胜玉902增产52.80%;五谷703折合产量为10 392.99 kg/hm2,较对照品种胜玉902增产46.53%。这2个品种在当地均能正常成熟,经济性状表现良好,适宜在旱作区同类生态区域推广种植。TW72和金穗306生育期适中,也有较好的丰产性,较对照品种胜玉902分别增产30.91%、24.97%,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作为搭配品种在高海拔旱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适宜在天水市种植的籽用大麻品种(系),以当地主栽品种清水大麻为对照,对引进大麻品种(系)的生育期、主要性状、产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出苗期基本相同。不同品种(系)种子折合产量有较大差异,沁源6号最高,达1 076.82 kg/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41.17%;固原1号次之,为895.40 kg /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17.39%,其余品种(系)均表现为减产。纤维折合产量沁源6号最高,达316.30 kg/ 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0.18%,其余品种(系)均低于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原茎折合产量固原1号最高,达1 057.78 kg/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39.39%;其次是沁源6号,为902.22 kg/hm2,比对照品种清水大麻增产18.89%。从主要性状和产量综合分析,沁源6号和固原1号表现较佳,适宜在天水市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适宜天水市旱作区种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解决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品种单一、抗病、优质专用品种相对缺乏及产量水平相对低下等问题。以当地主栽马铃薯品种陇薯6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1个马铃薯品种(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SS-35折合产量最高,为35 704.0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增产15.23%;京张薯1号、陇薯20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4 784.40、34 340.8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薯6号分别增产12.26%、10.83%。这3个马铃薯品种(系)综合性状优良、商品薯率较高,较抗病毒病和环腐病,块茎晚疫病发病较轻,适宜在天水市旱作区及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8.
对白银市早熟马铃薯产区引进的13个中早熟马铃薯新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冀张薯12号折合产量48 927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10 782 kg/hm2,增产率28.27%;FY折合产量46 558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13 kg/hm2,增产率22.06%;陇薯4号折合产量46 554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新1号增产8 409 kg/hm2,增产率22.05%。这3个品种均表现商品薯率较高、品质优良,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灵台县对11个冬小麦品种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运旱115综合性状优良,折合产量5 974.51 kg/hm2,较对照品种陇原935增产562.22 kg/hm2,增产率10.39%,适合在灵台县推广种植。京冬17折合产量5 719.64 kg/hm2,较对照品种陇原935增产307.35 kg/hm2,增产率5.68%,适合灵台县高肥力地块种植。百旱207、甘冬sp折合产量分别为5 472.26、5 457.2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原935分别增产1.11%、0.83%,适合灵台县中高肥力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10.
在灵台县旱作栽培条件下,以榆黍1号为对照,对引进的4个糯性糜子新品种(系)进行了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品种(系)以内黍8号折合产量最高,折合产量达31 66.8 kg/hm2,较对照品种榆黍1号增产940 kg/hm2,增产42.2%,且生育期短,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植株性状优良,可以作为灵台县糯性糜子的主栽品种推广。其次是晋黍7号,折合产量为2 930 kg/hm2,较对照增产31.4%;雁黍7号、雁黍11号产量较低,分别为2 520、2 330 kg/hm2,分别较对照增产13.0%、4.4%,可以作为搭配品种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会宁县旱作区种植的藜麦品种,促进藜麦产业的发展。以藜麦新品种陇藜2号为对照品种,对引进的10个藜麦品种(系)在会宁旱作区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当地旱作区栽培条件下,参试藜麦品种(系)均能正常成熟,折合产量为2 341.7~3 091.7 kg/hm2,其中以18-19的折合产量最高,为3 091.7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藜2号增产13.80%;其次是YY32,折合产量为3 008.3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藜2号增产10.73%。这2个品系综合性状表现优异,株高适中,果穗紧凑,单株重量较大,增产潜力较大。综合考虑会宁旱作区的生产需要,认为18-19和YY32适宜在会宁县旱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适宜临夏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青贮玉米品种,促进旱作生态区青贮玉米产业发展,在临夏县川塬灌区覆膜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13个青贮玉米新品种进行试验观察。结果表明,生物产量高于对照品种豫玉22号的品种共8个,其中铁研53、京九青贮16、大京九26较高,分别为123 297.8、121 464.4、119 172.6 kg/hm2,较对照品种豫玉22号分别增产14.47%、12.77%、10.64%;屯玉168、陇青贮1号、瑞青贮616、金穗1915、大唐8号分别为118 714.3、117 339.2、114 130.7、110 005.5、108 638.8 kg/hm2,较对照品种豫玉22号分别增产10.21%、8.94%、5.96%、2.13%、0.86%。依据青贮玉米品质分级标准,佳玉1017达到一级;屯玉168、陇青贮1号、金穗1915、京科627、登海3721、瑞青贮616达到二级。综合产量和品质因素,屯玉168、陇青贮1号、金穗1915、京九青贮16、大京九26、瑞青贮616适宜在临夏地区推广种植,铁研53作为高生物产量、佳玉1017作为高饲用品质推荐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筛选出适宜当地种植的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推进临洮县玉米生产向粮改饲方向调整。以先玉335为对照,对12个玉米品种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陇单703、5291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均较高,干物质产量分别为20.04、17.70 t/hm2,鲜草产量分别为60.16、59.64 t/hm2,籽粒产量分别为16.08、17.74 t/hm2;青贮营养品质也较优,粗蛋白含量分别为99.4、85.9 g/kg,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408.3、430.5 g/kg,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为238.8、247.0 g/kg,淀粉含量分别为353.0、359.1 g/kg,均达到国际一级品种要求。以上2个品种可作为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临洮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陇中旱作区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为筛选出陇中旱作区优质抗旱的淀粉加工型和全粉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以陇薯3号为对照品种,在陇中旱作区对引进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种植的8个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进行筛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陇薯16号、陇薯17号、甘农薯9号这3个品种生育期长(120~125 d),为晚熟或中晚熟品种;出苗率高,植株生长旺盛,主茎数多,大中薯率均高于80%;薯形为圆形或长卵圆形、薯皮光滑、芽眼浅、食味优(蒸煮食味综合评分分别为7.00、7.50、6.63分);干物质含量高,分别为253.0、243.2、249.0 g/kg,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3号增加6.0、-3.8、2.0 g/kg;还原糖含量分别为2.70、1.40、1.10 g/kg;折合产量分别为29 670、30 855、31 055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陇薯3号增产5.62%、9.84%、10.56%,可作为陇中旱作区全粉加工型品种推广种植。由于陇薯16号淀粉含量高达232.0 g/kg,也可作为陇中旱作区优质的高淀粉加工型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不同藜麦品种(系)在寒旱山区的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不同藜麦品种在寒旱山区的适应性与丰产性,筛选出适宜种植的优良藜麦品种。以陇藜1号、陇藜4号为对照,对引进的8个藜麦品种(系)在天祝县松山镇进行种植试验。结果表明,8个藜麦品种(系)均能成熟,折合产量为1 529.02~3 391.76 kg/hm2,其中LYLM-5折合产量最高,为3 391.76 kg/hm2,较对照品种陇黎1号、陇黎4号分别增产13.79%、20.98%;青藜4号、蒙藜4号折合产量较高,分别为3 313.53、3 255.10 kg/hm2,较对照品种陇黎1号分别增产11.16%、9.20%,较对照品种陇黎4号分别增产18.19%、16.11%;黑藜1号、GSQ-9的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最差。综合评价认为,LYLM-5、蒙藜4号适宜在天祝县松山镇范围内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合陇东旱塬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玉米品种,于2019年在甘肃庆阳对12个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和抗逆性(倒伏率、对茎腐病的抗性)等进行了田间比较。结果表明,供试12个玉米品种在当地均可正常成熟,生育期为128~143 d。产量以先玉1321最高,为15 400.5 kg/hm2;新玉108次之,为14 785.5 kg/hm2;兴贮88居第3位,为14 448.0 kg/hm2。在抗逆性方面,九圣禾2468、新玉108、陕单650、迪卡519、松科106、兴贮88倒伏率均为0,表现出良好的抗倒伏性;九圣禾2468、新玉108和陇单9号对茎腐病表现出良好的抗性。从农艺性状和抗性等综合考虑,新玉108、九圣禾2468和兴贮88表现最佳,适宜在陇东旱塬区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多年玉米秸秆全量深翻还田试验,探究吉林省中部黑土区春玉米氮肥适宜用量及群体氮素累积与分配特征。  【方法】  本试验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进行,为双因素田间试验。主因素为施氮水平,分别为0 (N0)、60 (N60)、120 (N120)、180 (N180)、240 (N240)、300 (N300)、360 (N360) kg/hm2;副因素为品种,分别为富民985 (Fumin 985)和翔玉211 (Xiangyu 211)。测定不同生育时期玉米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吸氮量及产量构成。  【结果】  增施氮肥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年份、处理、品种对产量的影响具有明显的交互作用。N0处理的产量随着年限的增加而逐年递减,2018年和2019年相比于2017年产量分别降低10.9%和26.2%;各处理间差异也逐渐增大,2017年N180处理比N0处理产量增加23.2%,到2019年N180处理比N0处理产量增加55.1%;品种间比较,2017—2019年翔玉211产量均高于富民985产量,并且翔玉211适宜施氮量略高于富民985适宜施氮量。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施氮水平的提高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不同氮肥处理的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均于吐丝期至乳熟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N180处理的茎、叶、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最高;不同施氮水平下,花后氮积累量分配比例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不同施氮水平下,秸秆理论带入全氮养分量差异明显,且不同施氮水平的氮还田量随着秸秆还田年限的增加而逐渐上升,2017年,N300处理下氮还田量最高,为68.9 kg/hm2,较N0、N360处理分别增加155.0%、15.2%;2019年,N240处理下氮还田量最高,为109.9 kg/hm2,较N0、N360处理分别增加156.7%、33.4%。本研究以2017和2019年数据拟合方程,计算得出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后玉米最佳经济产量为13028 kg/hm2,适宜氮肥用量为162 kg/hm2。  【结论】  在吉林中部黑土区,多年连续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条件下,虽然年际条件、品种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氮肥依然是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适宜的氮肥用量有利于提高吐丝至乳熟期玉米的干物质积累。本试验条件下保持产量水平12~13 t/hm2的氮肥适宜用量为160~16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