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塔里木油田某地区储层为裂缝溶洞发育地层,采用分支井技术有利于增大井眼与油藏的接触面积,提高泄油效率和油井原油产量。在分析和研究该地区油藏具体特点、井身结构特点以及分支井类型的具体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分支井类型优选原则,优选出适合于开发该地区古潜山油藏的分支井类型为双反向分支井和多底三分支井。  相似文献   

2.
为高效开发大庆油田中高渗透油藏、薄层、低渗透油藏及稠油油藏,针对国内外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技术特点,简化施工过程,减少施工难度,增大井眼尺寸,改进完井技术,通过现场试验,形成一套成熟的超短半径侧钻水平井钻、完井工艺技术,并通过油田开发实践,完善油藏选井、选层、选完井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不同类型油藏中能够有效提高油井产量和水井吸水指数.  相似文献   

3.
由于海上断块油藏地质构造、油水系统等的复杂性,综合调整对策研究成为重点.南海西部A油田属于断块砂岩油藏,具有初期产能高、产量递减快、注水效果差异明显、各断块采出程度差异大等开发特点.对该油田进行开发指标效果评价,从"注好水""注够水""精细注水""有效注水"的角度,筛选确定了水质达标率、能量保持水平、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水驱状况、含水上升率、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7项评价指标,表征注水工作在油藏、工艺、生产的系统性特点,客观反映海上水驱砂岩油藏的开发水平.然后对海上断块油田提出了增产措施和建议:建立定量地质知识库,采用针对性的工艺技术,加深对断块破碎程度的认识;及时补充地层能量,抑制地层脱气,注水时地层压力不能低于饱和压力;采用低部位注水、高部位采油的三角形井网,并考虑进行气水交替注入的注水方式;合理的井网密度等.这些措施可以更加有效地对海上复杂断块油田进行开发调整.该研究对同类型的海上断块油藏综合调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下侏罗统延安组油藏是盆地内主要的勘探开发目的层,在盆地分布范围很广,从盆地西缘的断裂带附近到陕西省安塞县以东均有发现。延安组油藏埋藏浅,成藏规模小,砂体与构造的良好匹配是成藏的控制因素。这类油藏在志丹油田数量众多(古甘陕古河道两侧附近),由于其埋藏浅、物性相对较好,边底水能量较为充足,利用边底水天然能量开发,采收率可以达到20%~30%。通过对志丹油田延安组小油藏地质及开发特征的认识,分析了一个小油藏2067井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2砂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及开发潜力,提出了综合治理对策,利用水平井产能预测公式计算得出,水平井稳产期后日产油11.4t,2067井区日产油可达30t,预测采收率可达25.5%,为志丹油田众多延安组小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安塞油田油水井人工裂缝方向单一,裂缝长度是动态变化的,且具有规律性,对油田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裂缝动态变化特征对油田开发技术政策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试井资料分析计算出注水井动态裂缝延伸速度和采油井动态裂缝闭合速度,并阐述了动态裂缝的变化对井网部署和单井产量有着决定性作用。认为井网与裂缝进行匹配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油藏潜力。周期性重复压裂,可以不断延长采油井人工裂缝长度,提高单井产量,改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渤南区域河流相油田构造破碎、流体系统复杂、油藏类型多样,现有资料难以准确刻画储层展布,储层认识不清楚、储量难以落实这一难题,提出利用反褶积试井技术来确定油藏边界,落实储量,深化油藏研究。结果表明,反褶积试井技术在渤南复杂油气田未动用储量的落实中成果显著,为井间连通性的识别提供了新方法,在深化油藏研究中具有指导作用,为油田的下步开发提供策略,为渤海复杂油气田的高效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热采实践。通过不断的技术攻关,现场探索试验,完善配套工艺,逐步发展形成了适合八面河油田薄层稠油油藏的热采工艺技术。该技术以优化注汽参数和选井选层为核心,以热采防砂、油层保护等为关键,突破了稠油油藏热采开发的筛选极限,提高了开发效果,对提高其他稠油油藏采收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154区块富县组油藏位于胡尖山油田中西部,目前1口井试注,需要进行高效开采技术政策研究。应用油藏工程理论分析、矿场数理学统计和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对油藏进行评价和分析,论证油藏注水开发合理技术政策,建议采用菱形反九点井网+边部不规则井网部署井网、200~300m井距、单井产能1.49~2t/d、合理生产压力5~7MPa、单井日配注量18m3、合理注采比0.9~1.0等技术政策界限进行开发。设计注水开发方案3套,推荐按合理技术政策指导注水方案进行开发,根据实际油水运动调整单井配注。  相似文献   

9.
阿尔油田属低渗透砂砾岩油藏,通过对该油藏开发特征的系统分析,找出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储层的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等地质因素是其开发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同时部分井组注采比不合理以及分注井配注合格率低等开发因素也是造成目前开发现状的重要原因。针对存在问题开展合理注水技术政策研究,采取不同井区精细注水,配合相应的油水井措施,使阿尔油田产量快速递减及含水快速上升趋势得到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0.
佟颖 《长江大学学报》2008,5(4):167-169
针对孤东油田七区中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挖潜难度增加的情况,应用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注采井网调整的可行性以及调整方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孤东油田七区中后续水驱阶段通过水井抽稀、油井局部加密的方式进行井网调整,可提高采收率1.68%,有效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红河油田是鄂南致密砂岩油藏的主要区块,针对该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钻井周期长、机械钻速慢、生产成本高等问题,采取相应的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技术,包括三级井身结构优化技术(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和套管安全下入技术)以及二级井身结构优化技术(完井方式和配套技术的优化)。现场施工表明,实施水平井井身结构优化技术后,钻井周期明显缩短,生产成本下降,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在实际生产中,天然能量开发强边水重油油藏表现出不同于普通边水油藏及热采稠油油藏的开发规律。因此,利用油藏工程方法等手段对哥伦比亚C油田的开发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体能量是影响该类油藏开发特征的主要因素;油田中低含水期含水率上升快,高含水期是主要产油期;受原油重度影响,油井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含水率突升、产油量突降;随着含水率上升,油田的采液指数上升,高含水期可通过提液增加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13.
番禺油田上部油藏属于海相砂岩稠油油藏,下部油藏属于海相砂岩稀油油藏,早期开发策略为开采下部的稀油油藏为主、兼顾上部稠油油藏。随着地质油藏认识的不断更新,油田储量规模的不断增大,实施了以开发上部稠油油藏为主的调整项目。针对调整项目实施完毕后,稠油油藏开采井数大幅增加,单井液量、含水上升快,FPSO(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油处理能力、海管混输能力一定程度受限等问题,综合考虑油藏、井筒、地面设施之间的制约关系,提出了地质油藏特点认识—动态分析—动态指标预测—管网一体化研究—产液结构优化方案—近期措施建议—实施效果评价的一体化研究流程,对稠油油藏在生产水平井进行了产液结构优化研究,找到了油藏提液的潜力,得到了油藏合理的提液时机(含水率80%左右)及幅度(20%左右),通过多方法、多因素相结合系统的研究,优化了油田及单井的生产方案,跟踪评价近期实施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提液效果。  相似文献   

14.
NB35-2油田北区为渤海典型的注水开发稠油油藏,由于原油黏度大,随着不断开发,该油田出现含水上升速度快、层间动用不均衡、存在大量低产低效井及关停井等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通过对动静态资料分析,结合剩余油分布规律开展精细注水研究、弱凝胶调驱研究,旨在改善注水井吸水剖面,控制高渗层注入水突进,增加中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减缓油田含水上升速度;同时利用新的钻完井技术——大曲率中短半径侧钻,对NB35-2油田低产井及关井进行侧钻研究,实现投入成本降低,产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通过多种技术方法成功应用,NB35-2油田增加可采储量43.58×104 m3,提高采收率2.2%。在低油价寒冬下为海上稠油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喇萨杏油田在层系井网重组过程中,应用多学科油藏研究和层系井网优化技术,确定了分类油层层系井网调整的技术经济界限,形成“层系细分、井网独立、井距优化、匹配调整”的层系井网重组方式。2008年以来在多个区块开展不同形式的层系井网重组试验,实施后改善了区块开发效果、水驱采收率得到提高,为特高含水期砂岩油田的层系井网重组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孤岛油田南区是被断层复杂化的稠油疏松砂岩油藏,主要特点是断层多、油层发育差、出砂严重、停产、低液井多。为提高注聚效果,综合运用了构造精细解析技术、储层构型研究技术、储层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干扰试井分析技术对油藏进行再研究认识;在此基础上,调整完善注采关系,加大低液井治理力度,强化提液引效,控制窜聚,使二类注聚油藏取得了一类油藏的注聚效果。  相似文献   

17.
LC油藏是我国西部新投入开发的砂砾岩油田,开发过程中出水现象普遍,已经成为制约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油井控水是该油藏开发的技术难题之一。在油藏生产动态资料分析基础上,研究认为该油藏单井出水来源主要有4类,根据各种资料采用逐步排除法建立了出水来源多因素综合识别模式,利用该模式并结合生产数据开展了单井产水类型及变化特征研究,根据不同类型井的出水状况,通过深入分析出水机理和油藏出水分布规律,提出有效措施进行分类控水,现场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水平井压裂技术是特低渗透油田开发非常有效的一项开采技术,该技术通过多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但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难题。以延长石油特低渗油藏的薛平1井为例,重点介绍了降破压技术、覆膜石舅砂和连续混配供液技术在该井的应用,并结合油藏实际效果,分析了这3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前景。  相似文献   

19.
低渗透油藏目前在水驱过程中出现了含水高、采油速度低和注入水利用率不高等情况。以乾安油田为例,针对这些问题,对该油藏水驱油特征和渗流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油田高含水期采收率不高进行了理论分析;对该油藏开采特征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开采对策,对有效开发同类低渗透油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考虑储层渗透率、断块面积、断块长宽比以及地层倾角等地质因素,建立了68个不同的概念地质模型,设计了420个数值模拟方案,系统研究了特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合理的注采井网形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渗透率较低,宜采用五点井网;渗透率较高,断块面积较大,宜采用反七点井网;窄条带状断块长宽比越大,反七点井网越适宜;渗透率越大,地层倾角越大,底部注水开发效果越好。在海拉尔油田典型断块的应用结果表明:窄陡断块,宜采用底部注水方式,特低渗透宽缓断块,宜采用反七点井网,开发效果均较好。该研究对特低渗透复杂断块油藏注采井网优化和井网部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