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青川县境内,地处岷山山系龙门山脉摩天岭南麓,总面积4万公顷,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A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系全国51个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生境分析对物种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运用Maxent模型分析了48个华北豹地理分布点位和环境变量数据,对山西铁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华北豹生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华北豹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为:距村庄距离、坡度、距河流距离;生境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保护区西部,占总面积的45%.  相似文献   

3.
在祖国东北部中、俄、朝三国的交界处,有一块气候温和湿润、河流水系发达、有大片原始植被的南北向狭长地带: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克罗维亚、巴斯维亚、波罗斯维克等三个保护区接壤,西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庆兴、雄基郡相望,北与黑龙江绥阳林业局相连,总面积108,700公顷。这就是我国第一个以国际濒危物种、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东北虎、豹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艰难起步1998年中、俄、美三国专家联合考察表明,珲春一带有东北虎3只~5只、豹2只~4只,是我国野生东北虎、豹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霸王岭睑虎的栖息地状况、分布情况、种群数量等进行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霸王岭睑虎仅分布于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内的东一、东六和雅加三个地点,其分布海拔介于500~800m之间;霸王岭睑虎的种群数量极小,主要原因为栖息地的破碎化;最后提出了保护霸王岭睑虎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杓鹬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杓鹬是一种濒危鸟类,通过对其种群及生境调查,发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小杓鹬在迁徒路线上的第一个重要的集中停歇地,种群数量超过世界总数量的17%,在该地区停留约40天。小杓鹬偏受低矮草地生境,农业开发已越来越对其栖息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白颈长尾雉是中国特有鸟种,在江西九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多个山地保护区都有分布,其中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它们最重要的集中栖息地。白颈长尾雉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华东和华南地区,为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种类。在江西,官山、武夷山、九岭山、庐山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有白颈长尾雉分布。它们听觉敏锐,胆小机警,在野外很难  相似文献   

7.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87年建立,1988年5月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10月成立管理局,局址在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牛保是以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秦岭山脉东段,横跨秦岭主脊南北坡,地处柞水、宁陕、长安三县(区)交界处,沿秦岭主脊呈东西狭长分布。  相似文献   

8.
<正>蒙古野驴曾广泛分布于亚洲中部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地区,是开阔景观生境中最具代表性物种,如今集中分布于准噶尔盆地的卡拉麦里山和内蒙古中部的乌拉特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卡拉麦里是我国蒙古野驴种群数量最大和最集中分布的地区,常有数十甚至成百的野驴集群活动,完全适应荒漠草原严酷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9.
正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东段,陕西省长安、柞水、宁陕三县交界处。总面积16520公顷,是西安市和陕南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地,是中国唯一以保护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羚牛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它的建立使秦岭自然保护区群向东延伸了90公里,对加强秦岭生物多样性的全面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  相似文献   

10.
全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正式启动后,经过8年的努力,我省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计划,得到了有效实施。在加强和完善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又新建了长青国家级保护区和周至老县城2个以保护大熊猫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并加强了4个大熊猫主要栖息地县的机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能源植物麻疯树闽东南引种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福建省南安市进行麻疯树引种育苗,并开展不同海拔和不同立地条件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平均为81%,造林成活率达92.8%,试验林在冬霜期间没有受冻害,生长良好。当年生试验林9~10月份有少量植株开花结果,单株结果数最多达40粒,至12月份已陆续成熟,初试见效,可为中试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示范。  相似文献   

12.
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福建省顺昌埔上国有林场和邵武故县国有林场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建立技术和管理技术措施。通过4 a的实施,埔上国有林场和故县国有林场分别建成了面积为7 hm2和8 hm2的马尾松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埔上国有林场建园的103个无性系嫁接后2.5 a平均抽高达184.8 cm,平均嫁接保存率达73.03%,长势良好;故县国有林场建园的97个无性系嫁接后1 a平均抽高达60.9 cm,平均嫁接保存率达94.0%,长势良好。文中还对今后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红外相机监测的汪清自然保护区东北豹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东北豹是分布最北、种群数量最小的豹亚种,濒危等级为“极危”。分析采用相机监测技术得到的汪清保护区内东北豹种群数量和分布情况的长期动态,为这一濒危物种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秋-2017年秋,在汪清保护区内东北豹主要分布区以每3km×3km网格1对的密度布设相机。采用相对丰富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ices,RAI)计算东北豹相对丰富度,以99%核密度等值线定义东北豹分布区,在Extract Compare软件中进行个体识别。在CAPTURE软件中对有效监测期的数据进行闭合种群检验、适宜模型评估和种群数量估计。以8 km为半径,在相机布设处向周边外延绘制缓冲区作为有效监测面积,评估东北豹种群密度。【结果】在9个监测季,东北豹RAI指数波动在0.34~2.12之间。2013年秋季东北豹分布区为201km^2, 2017年秋季分布区为992 km 2。共识别东北豹个体9只,其中成年雌性和雄性各3只、幼崽2只、性别不明个体1只。在种群数量低的情况下,CAPTURE闭合种群检验效力并不强,检验结果总体偏低。Mh模型(假设拍摄率有个体差异)选择标准得分在2015春、2015秋、2016秋、2017春4个监测季最高,在其他5个监测季得分仅次于M 0(假设拍摄率一致)。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显示,Mb(假设捕获前后拍摄率有差异)、Mt(假设不同时段拍摄率有差异)模型评估捕获率与M0模型无显著差异。研究期间东北豹种群密度波动在0.12~0.88只·(100 km 2)^-1 ,种群总捕获率整体较高,但2017年春季拍摄个体仅占种群评估数量的0.43。【结论】受地理因素和猎物丰富度变化影响,东北豹时空分布具有异质性。CAPTURE闭合种群检验对小样本检验效力不强。M h假设是进行东北豹种群数量评估的适宜模型,“拍摄羞怯反应”会导致种群密度评估结果偏高。  相似文献   

14.
四川苏铁在福建的分布生长生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延生  邹军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2):50-54,58
对福建产四川苏铁作了较广泛的调查,摸清了四川苏铁的分布范围、生长状况、生境条件以及雌雄性比例失调现状。四川苏铁分布有3个重点地区:南部以永泰县为重点,闽东以罗源、连江县为重点,北部较集中于沙溪干流两侧山地,以永安市贡川镇为中心,这个区域古树最多,最集中的是沙县淘金山。近期人工栽培的也在上述3个区域,闽南达漳州、厦门一带。已调查到少量雄性植株,1998年开的雄球花长57cm,径粗13cm;用永泰产种子培育成一株10年生实生幼树。四川苏铁的雄性比例极低,不到1%。人工繁殖四川苏铁,大都是从雌株上分蘖培育而成。我们认为,如果贵州苏铁就是四川苏铁,则福建是四川苏铁的原产地之一;如果贵州苏铁是独立的植物,则福建是四川苏铁的原产地。  相似文献   

15.
以8年生板栗实生树,采用武夷山的魁栗品种为接穗,在福建南平市延平区太平镇进行板栗的高接研究,945个接穗研究表明,砧木0~5cm粗,芽萌动后,采用插皮接,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对美德维斯维克公司火炬松第3代优良种源的10个家系在福建省永安市引种3 a的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MWV-439家系综合表现最好,引种第3年平均保存率达到87%,平均胸径为6.5 cm,平均树高为431 cm;白蚂蚁是危害火炬松第3代种源家系保存率的主要虫害。  相似文献   

17.
周新年 《森林工程》1996,12(4):28-32
本文对福建省贮木场的发展历史进行扼要回顾,分析和评述了木材市场开放后福建省贮木场的现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两个根本转变,对贮木场的发展出路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广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的哺乳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哺乳动物有18种,隶属于5目9科14属,其中,有3种保护物种,即小灵猫(Viverricula indica)、豹猫(Prionailurus benglensis)和黄鼬(Mustela sibirica)。综合分析表明,红树林哺乳动物区系存在多种起源和演化途径。针对红树林哺乳动物的主要致危因素,本文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9.
发展福建竹文化旅游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周小华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126-128,133
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 ,作为生态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竹文化旅游更成为 2 1世纪的时尚。为推动福建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本文根据福建省发展竹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条件 ,提出发掘利用福建竹文化旅游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以福建省北部为研究对象,收集杉木成过熟林小班1 342个,选取小班154个,采用林地期望价法计算各小班的地租,根据立地质量等级不同,用各地类中地租最大值与该地类平均地租的比值,确定闽北用材林林地标准地租基于平均地租的上浮比例。结果表明:闽北用材林林地的标准地租是基于平均地租上浮30%基础上确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