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提高效益稳定蚕桑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桥镇是临安市首个蚕桑生产基地大镇,养蚕、产茧均占全市的近30%.由于近两年多来蚕茧形势受围内外市场经济的影响,起伏波动较大,导致经营户效益低下,直接影响了蚕农对培桑养蚕的积极性,据统计,毁挖桑约67 hm2,荒芜200 hm2,现有桑园缺乏管理,青、壮年弃桑外出,2008年全镇发展、改造老桑园33.3 hm2,2007和2006年分别是82.5和88.8hm2,是前6年平均的6成,为最少的一年.2009年春期发种3000余张,比2008年同期减5802张,比2007年同期减6800张,同比减193.4%和226.6%,养蚕户2000余户,比2008年减少1800余户,部分农户有桑也不养蚕.笔者通过调查,认为蚕农反响最大的也是影响、制约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受全球金融风暴等的影响,2008年以来,宿豫区的蚕桑产业可谓受到重创,许多蚕农纷纷毁桑种粮,桑园面积大幅减少,全区现有桑园面积不足1333.3hm2,仅是宿豫蚕桑业历史上最高峰时面积的10%。目前全国各条战线都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应用到蚕桑领域就是如何巩固传统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3.
王爱玲 《蚕桑通报》2004,35(4):44-45
宿豫蚕桑业历史悠久,历来是农民增收的骨干产业,对外经贸的创汇支柱,乡镇企业的税利大户.宿豫历史上蚕桑生产最高潮时是1994~1995年,桑园面积达13333.3 hm2,年发种量达30.9万张,但自1995年以来,桑园面积逐渐减少,至2003年,桑园面积减至4800 hm2,减少了64%,年发种量13.9万张,减少了55.3%.特别是2004年春茧上市后,一些农户不想培桑养蚕,有的已经开始挖桑或变相毁桑.蚕农为何逐渐丧失对栽桑养蚕的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蚕桑生产和其它农作物特别是大宗粮食作物生产相比,有较大的风险性,加上市场因素,使得蚕桑生产经济效益的优势不再明显.因此如何降低蚕桑生产风险,确保蚕桑稳产高产,应该是蚕桑科技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我省茧丝绸行业陷入了疲软呆滞的艰难困境。1995年全省整个茧丝绸行业全面亏损,部分茧丝绸生产企业已被迫转产停产。农村蚕桑生产由于茧价急剧大幅度下跌,致使蚕农无法承受,对蚕桑生产的前景信心动摇,普遍放松了蚕桑生产管理,不少蚕区出现了挖桑改种的情况,不但残缺低产的老桑园在劫难逃,有的刚投产不久的丰产新桑园也难免于难。据扬州市1995年10月中旬统计,全市毁桑、抛荒面积已超过10%。  相似文献   

5.
冬闲桑园间作榨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营  仝斌 《四川蚕业》2009,37(1):41-42
2006年茧丝市场大幅波动以来,茧丝价格逐步走低,茧丝市场进入低谷期。尤其是2008年9月份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厂丝、干茧市场价格急剧下跌,鲜茧收购价格接近10年来最低水平,蚕农经济收入受到很大影响,一些地区出现毁桑和桑园弃管现象,蚕桑产业发展面l临严峻挑战。为保持我县蚕桑生产稳定发展,睢宁县一方面积极引导蚕农理性对待茧丝市场波动,积极宣传“毁桑容易栽桑难”;另一方面加强桑园综合利用,组织桑园合理间作、复合经营和蚕桑、茧丝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提高蚕桑综合生产力,促进蚕农增收。  相似文献   

6.
1蚕桑基本概况1.1蚕桑生产 在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的1995年.贵池区蚕桑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桑同面积达到:3800hm2,年发种量突破1万张,年产蚕茧325t。1996~1997年的蚕桑低潮造成了大面积毁桑现象的发生.虽经近几年的恢复性发展,全区桑园面积仍只有440hm2、其中100hm2为低产桑同、110hm2为荒芜桑园。2001年冬以来,共调进桑苗70万株,新发展桑园67hm2。2001年共养蚕4600张,产鲜茧164t。2002年发放春蚕种2700张,比上年春季增加200张,增长8%。  相似文献   

7.
<正> 九十年代初,叙永蚕桑生产发展较快,1995年产茧量终于突破万担关,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丝绸行业不景气,价格跌幅较大,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挖桑毁桑现象不断发生,导致1996年叙永北面蚕区的桑树减少30.6%,良桑减少10.3%,桑园减少31.6%;发种下降44.3%,产茧下降51.9%。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东台市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和宣传引导,严格考核奖惩、推广桑园套种和蚕室套养等综合措施,实现了桑禽互补、种养并举,有效地拓展了蚕农增收空间,有效地遏制了毁桑现象,稳定了蚕农信心,避免再次出现类似1995年大面积毁桑情况的发生,促进了蚕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桑园养鸡的发展前景及技术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青 《蚕桑通报》2012,43(3):58-59
蚕桑产业在桐乡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桐乡农业经济的支柱。但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蚕桑产业逐渐萎缩。2011年全市实际投产桑园面积为8537hm2,饲养蚕种25.8万张,全年蚕茧产量2.37万t,产值4.36亿元,平均产值3400元/667m2。为了进一步加快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桑园经济效益,增加蚕农收入,近年来我市探索发展桑园养鸡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桑园养鸡是一种对桑园进行立体开发的模式,能有效利用桑园的剩余空间,实现"以叶养蚕、以园养鸡、以鸡肥桑"的桑园循环综合利用目标,成为促进蚕桑产业发展和提高蚕农收入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实施桑园冬闲套种提高蚕桑整体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盛忠  斯玉英 《蚕桑通报》2010,41(4):29-29,44
<正>河桥镇是临安市第一蚕桑大镇,2007年桑园面积达800hm2,饲养蚕种达2.4万张,产量1100多吨,各占全市总量的28%左右。由于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随着茧价下跌和生产成本大幅上涨,蚕农的养蚕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据统计毁挖桑约70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