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本溪望溪公园景观分区植物材料的调查,分别进行植物群落景观和植物单体景观评价,结果表明:(1)植物景观等级:观叶树种(秋季景观)常绿树种(冬季景观)观花、果树种一般树种。(2)纪念区树木种类丰富,但树木个体数量偏少;安静休息区树木个体总数较多,分布较密,但种类偏少。根据评价结果结合本溪地区现实情况和望溪公园各个分区现状,进行景点植物选择配置,构成望溪公园植物景观配置优化模式:观花灌木景观模式、常绿植物景观模式、观果植物景观模式、色叶植物景观模式、疏林草地景观(刺槐)模式、混交树群景观模式等,形成丰富多彩、相对稳定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2.
玄武湖公园植物配置现状分析及管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改善现有玄武湖植物景观,营造更有特色的植物景观,选取玄武湖公园内5个代表性景点,对其植物群落进行调查,记录树种种名、株数、高度、胸径等数据参数,运用植物群落学原理,统计出各景点树种投影盖度、综合优势比、多样性指数及群落相似性系数。对玄武湖植物群落景观进行分析,总结出玄武湖植物造景优缺点,并从群落结构稳定性、乡土树种选用、季相景观营造等方面提出养护管理对策,可为配置具有特色的城市植物群落景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黄帝陵风景区陵园区主要景点的植物景观进行了规划设计,提出了植物景观主要树种的选择,分析了植物造景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生态型山地公园植物规划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欣  杨宇萩  罗言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875-7877,7893
以四川省简阳市鳌山公园的生态型山地公园规划为研究案例,分析了地形现状、植被现状,具体分析了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对现状植被进行评价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在保留现状乡土植物的基础上,为再造鳌山生态林带,优化鳌山公园绿化景观而进行植物规划与生态廊道设计。植物造景规划在讲究适地适树和生态前提下,采用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3种不同的植物带分区,规则式主要分布在文化体验区,采用植物的对植、群植等形式规则种植;自然式则横贯公园南北,以四季的季相变化为主题,体现自然的亲和力;混合式主要分布在休闲度假区,以水为线串联各个孤立的景点。生态廊道的设计应该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多元化原则,注重于山脉廊道体系和道路、河流型生态廊道的建设。选取并介绍了几种造林推荐树种,以利于植被恢复和边坡绿化。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型山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对公园植物多样性进行评价,以秦皇岛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以生态效应、视觉效应和社会效应为评价要素的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并结合群落植物景观特征,对秦皇岛市公园的15个样地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秦皇岛公园绿地景观质量水平为中上等,以后需要在公园树种选择、植物配置、公园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梁巧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6):1018-1019
留槎洲公园规划设计主要采用乡土树种为主,布置多物种的植物群落,以植物景观分区与功能分区相结合的形式,力求建成景观丰富,环境小品自然古朴,体现龙泉地域及文化特征,富有生活情趣的新型园林空间。  相似文献   

7.
李晶  樊国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92-3794
根据生态恢复原则,研究了云南省个旧市硔湖公园的设计,将公园分为山地景观区、滨水休闲区、滨水游览区、中央草坪区、历史回顾区、青少年活动区、老年人活动区7个功能分区,并探讨了种植树种的选择,该设计可使锡矿采空区转变为富有地标特色的城市综合公园。  相似文献   

8.
通过实地调查福州市金牛山公园植物应用现状,从植物造景角度分析了某些节点的植物景观效果,并对金牛山公园树种的选择与配置,乔木、灌木、草本和攀援植物等在金牛山公园的绿化配置情况进行评述。分析了金牛山公园植物配置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SBE法的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阳市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园林植物进行调查。根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特点,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SBE)法,对湿地景观区域、主题植物展示区域、入口广场区域的植物景观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美景度值与植物配置形式、观赏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湿地区域景观评价主题植物展示区域景观评价入口广场区域景观评价;不同受测群体间对于景观美景度评价方面具有较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沈阳北陵公园植物景观属于北方园林,由于多种原因,对北方园林的研究远不如江南私家园林深入,对植物景观空间的研究更是滞后于对其它园林要素的研究。现以沈阳北陵公园植物景观为例,探索植物景观空间营造的思路、途径和相关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是湿地公园必不可少的造景要素,笔者根据湿地公园功能分区特点,从规划方面对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区及恢复区、湿地缓冲区及湿地展示区、游憩活动区、服务设施区等不同功能区域植物景观的营造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植物实际所处环境状况,将湿地公园划分为水面、堤岸、浮岛、园林建筑周边、陆生、园路等生境类型,探讨了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最终以求达到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生态与景观效益兼具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植物物候相的周期性更替引起植物外貌的显著季节性变化,是植物景观规划过程中可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规划者根据不同植物季相变化的独特之处,将植物造景的空间性与时间性相统一,从而再现植物配植的自然之美。本文根据北京百旺公园、百望山森林公园及通州区的奥体公园、生态公园、西海子公园等地植物配植的调查结果,分析了园林植物景观季相变化的特点,对其栽植的树种资源进行分类总结,并对代表性群落的生态效益与人文效益进行分析,在植物景观配置与应用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可以对今后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城区内公园的调查,选择母亲公园和阿吉奈公园2个典型城市公园,以生长稳定的植物为前提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绿化景观评价结果,得出建议增大乡土植物的选择范围,做好树种引进栽培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松柏—绚秋园为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专类园,种植设计坚持生态、功能、美学的基本原则,运用植物造景手法营造植物景观和组织空间,在绚秋园种植设计上强调秋叶秋果的季相景观,在松柏园种植设计上强调树形姿态、冬枝劲秀的植物景观和夏荫的功能作用,营造专类园特色景观。植物选择以裸子植物为主要树种,大量采用洛阳本地植物树种,最大限度收集相关植物种类,以不同的科属植物分门别类在不同的植物分区,做科普标识,并适当引进部分边缘树种进行引种驯化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园林绿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在对银川市绿化树种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现状和发展需要,对能满足当地园林绿化要求的植物种类与品种做出了选择,并针对银川市唐徕公园的植物配置和改善银川市植物景观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西安长乐公园植物景观现状与景观改造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长乐公园植物景观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存在问题,结合总体改造规划,提出该公园植物景观改造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针对各功能分区做出相应的改造对策,以期为其他城市公园相关植物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艳红 《乡村科技》2024,(1):106-111
滨河公园作为城市绿色公共开放空间,极具活力和特色。为全面了解洛阳市洛宁县滨河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并进一步优化,在该公园北岸城区段进行实地调研,对公园内的植物配植和生长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园植物景观中应用植物39科62属69种,其中乔木类29种,灌木类22种,地被类18种;发现该公园存在常绿植物数量偏少、乡土树种种类不足、植物群落景观单调及养护管理不善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增加常绿树种数量、合理使用乡土树种、优化植物群落景观和开展低成本养护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指导城市公园建设及改造,以长春公园内的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在全园初步勘查的基础上,按公园的功能分区情况,对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设置样地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长春公园内共有植物191种,隶属于62科135属,其中常用种类63种,以落叶乔木、花灌木、宿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花卉为主。结合公园植物景观现状,对长春公园植物的应用组成、观赏特征、来源特点、配置模式和景观丰富程度进行了分析,并对植物景观的营造特点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虎牙关水上公园建设是湖北省荆门市2007年最重要的规划项目。在基于公园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坚持因地制宜、注重生态效益、选择乡土植物、强调季相变化、营造园林意境的植物造景原则,对虎牙关水上公园各功能区进行了详细的植物配植,并对配植的效果进行了分析。通过植物造景,提高了虎牙关水上公园景观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顺峰山公园林下植被景观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林下立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结合生态与景观效果,对顺峰山公园植被进行改造,并丰富林分上层林木种类,形成生态与艺术统一的公园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