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斌 《西北园艺》2003,(1):15-15
近两年,我们在商州区白杨店镇试验示范的地膜甘蓝、西瓜、大白菜间套高效栽培模式,茬口衔接紧凑,效益相当可观。平均667m~2产甘蓝2000kg,西瓜4300kg,大白菜5200kg,全年产值4940元,扣除地膜、化肥、种子等费用640元外,净收益4300元。该模式相对设施栽培来说,投资少、效益高、技术简单,适于在各地推广。具体技术如下:1 栽培模式 3月上中旬在空地按90cm行距起垄覆膜,及时移栽甘蓝,株距30~35cm;4月中旬左右每隔两行甘蓝起一西瓜垄,垄距180cm,将西瓜种子按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我们在商州区白杨店镇试验示范的地膜甘蓝、西瓜、大白菜间套高效栽培模式,茬口衔接紧凑,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3.
西瓜———大白菜种植模式自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在我区直镇兴起 ,近几年来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不断扩大示范 ,目前全区推广面积达 4 0 0余公顷 ,每 667m2 产西瓜 375 0kg、早熟大白菜 30 0 0kg或晚熟大白菜 5 0 0 0kg ,667m2 效益在 2 80 0元左右 ,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现将这一模式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 西瓜栽培技术1.1 品种选择 可选择金龙、巨龙、香港小龙王、金欣等品种 ,其中金欣品质较好。1.2 育苗移栽 清明前后直播于麦田内留用空地处 ,播后盖地膜 ,以利出苗早、全、齐。畦面以东西向为宜 ,行距 4 5m ,株距 0 5…  相似文献   

4.
福泉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黔南州北部,属中高海拔、低纬度温凉季风气候区,适宜辣椒和春季大白菜生产,产品市场前景良好.因常年春季阴雨多,倒春寒发生频繁,夏季伏旱严重,种植辣椒和春季大白菜大都推广地膜覆盖栽培,种植成本高,产业规模发展受限,市场供应严重不足.近两年我们选用杂交辣椒和早熟大白菜新品种,开展了辣椒套作大白菜一膜二熟栽培模式的试验示范与推广,2010-2011年该模式在福泉市藜山、凤山、陆坪、地松、龙昌等蔬菜主产区推广面积达2 000 hm2.该模式平均每667m2产量辣椒2 200 kg,产值5 500元,净收入4 900元;春季大白菜产量2 100 kg,产值2 520元,净收入2 200元.每667m2辣椒套作大白菜累计产值8 020元,净收入7 100元,比地膜单作辣椒增收2 200元,比地膜单作大白菜增收2 6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辣椒套作大白菜一膜二熟栽培模式采用一次覆膜套作两熟蔬菜的栽培技术,实行作物生育期长短搭配,不仅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而且节约地膜、肥料、农药、人工等投入,真正实现节本、省工、增产、增效、增收,适宜在同类型地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5.
高寒地区露地蔬菜生产一般1年只能栽培一茬,成本高,效益低。根据满洲里市的气候条件,摸索出一套早甘蓝与秋白菜复种栽培技术,667 m2早甘蓝产量4 000 kg、产值5 000元,667 m2大白菜产量4 000 kg、产值3 000元,两茬均获得了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6.
秋冬莴笋-早春西瓜-中熟水稻高效种植模式,是江苏省响水县近几年来在发展高效农业中总结出的一种高效栽培模式,共示范推广8.5 hm2,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并有效地控制了大棚连作障碍的发生.该模式667 m2平均收获秋冬莴笋3 000 kg,产值4 000元;早春西瓜4 000kg,产值6 400元;中熟水稻550 kg,产值900元.除去生产成本3 000元左右(竹木结构大棚1 300元、秋冬莴笋400元、早春西瓜650元、中熟水稻600元),一年三茬共获纯利逾8 000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高寒地区棚室蔬菜生产的发展倍受重视,棚菜面积逐年扩大.针对棚菜生产效益较低的实际情况,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出大棚油豆角间种早甘蓝这一成功栽培模式,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早甘蓝平均667 m2(平方米)产量5000~6000kg(公斤),油豆角平均667m2(平方米)产3 500~4000 kg(公斤),667 m2(平方米)收入8000多元.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8.
地膜甜瓜套种大豆是安达市在推广农作物复套种过程中,新探索出的一种栽培模式。3年多的试验证明,该套栽培技术667m^2(平方米)产甜瓜1400kg(公斤),大豆180kg(公斤),667m^2(平方米)产值达到2300元以上。具体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西瓜周年生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凤玲 《中国蔬菜》2007,1(1):46-47
河北省西瓜常年种植面积逾10万hm2,上市期集中在5~7月,常常出现局部地区西瓜过剩的现象,一方面影响瓜农效益,另一方面在生产淡季难以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为此,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对西瓜周年生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开发与探讨,把地膜、小拱棚双膜覆盖、大棚和日光温室4种栽培模式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排开茬口,实现西瓜周年生产,四季供应。2002~2005年在石家庄、保定和衡水累计推广9.3万hm2,平均每667m2产量3247.6kg,比前3a(年)平均增产487.14kg,新增纯效益430元,投入产出比1∶4.74。14种模式搭配,实现周年生产地膜覆盖栽培:种子直播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大棚樱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我们于1998开始在濮阳市农业高新技术试验区进行中国樱桃塑料大棚保护地栽培试验.大棚樱桃于1998年春定植,1999年挂果,2000年每667 m2(平方米)产500 kg(公斤),3月底成熟上市,较露地提早成熟40 d(天),市场价60元/kg(公斤),产值达到3万元.2001年每667 m2(平方米)产1 000 kg(公斤),市场价40元/kg(公斤),产值达到4万元,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1.
北方川塬灌区土地肥沃,光热、劳动力资源充足,灌溉便利,发展高产高效立体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目前,地膜玉米已成为该区的主栽作物,但单种玉米土地利用率不高,一年一熟且产值低,农民摆脱不了贫困的现状。甘肃省临夏州农业科学院在属北方川塬灌区的临夏州东乡县河滩乡和临夏市城关镇试验示范地膜玉米套种甘蓝、甘蓝收后复种食用菌的种植模式,使每667 m2 地膜玉米产量达到800 kg,甘蓝产量2 500 kg, 食用菌产量1 500kg 以上,合计每667 m2 产值超过7 100 元,除去用工费用1 512 元,肥料农药费用300 元,种子、甘蓝苗、棉籽壳、菌种等费用1 500 元,合计每667 m2 纯收入3 248 元,达到单种玉米(820 元)的4 倍以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河北省唐山市为有效实行农民增收,研究与推广了以甘蓝-甜椒-玉米-香菜、甘蓝-西瓜-玉米一白菜等四种四收和西瓜-玉米-甘蓝、土豆-玉米-香菜等为代表的一年三种三收、四种四收高效栽培模式,年产值5000~6500元,效益4000~5500元,较传统栽培模式(一年玉米-小麦两茬和一年玉米一茬),每年每667m^2增效3000-4000元,是传统栽培模式效益的6—10倍。  相似文献   

13.
香菇是一种十分名贵的人工栽培食用菌.传统上香菇是在棚室内栽培,1999~200年,我们在露地进行玉米套种香菇栽培,利用玉米高大的植株为香菇遮阴降温,又改善了玉米的通风透光条件,香菇667m2(平方米)产3 250kg(公斤),效益7 580元,玉米667m2(平方米)产186.3kg(公斤),效益48.5元;合计667 m2(平方米)效益7 648.50元.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可观,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孟繁民  李玉华 《中国园艺文摘》2009,25(6):152-152,160
地膜洋葱套种秋季菜如大白菜、萝卜等作物,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按洋葱每667m^2产4500kg,每667m^2效益为3150元,扣除成本1500元,每667m^2纯收入1650元;间种的白菜每667m^2产1500kg,每667m^2效益300元,每667m^2纯收入200元,总纯收入1850元。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栽培密度、氮、磷、钾四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甘蓝产量与四因素的耦合回归数学模型;分析了四因素对甘蓝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氮>密度>钾>磷;密度×氮、氮×钾交互效应显著;筛选出667 m2(平方米)产量≥4 800kg(公斤)的四因素最佳组合为密度2 431~2 475株,N20.3 kg~21.4 kg(公斤),P2O56.7 kg~7.3 kg(公斤),K2O15.5 kg~16.8 kg(公斤).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种菜收益,我们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了一套西瓜、辣椒套种栽培模式。辣椒与西瓜套种对西瓜产量及品质影响不大,但每667m2能多收青椒4000~5000kg(或红辣椒3500kg),667m2增收2000~2500元,667m2效益可达5000多元。  相似文献   

17.
杨茂元 《蔬菜》2013,(12):46-48
采用移动式保护地设施,通过科学合理的茬口安排和高效栽培模式应用,实现春提早大白菜一夏甘蓝一秋延迟大白菜一年三熟,一般667m^2耕地年蔬菜总产量25000~25500kg,总产值17050~1901D0元,纯收益13000~16000元。  相似文献   

18.
近儿年我们在蔬菜生产中应用了地膜甘蓝菜豆-辣椒-秋延黄瓜高效套作栽培模式,茬口衔接紧凑,一年四熟,平均667m^2。产甘蓝2000kg、菜豆2100kg、辣椒1300kg、秋黄瓜2800kg,投资少、效益高,而且技术简单易操作。  相似文献   

19.
湖北地区荸荠常年种植面积4 000 hm^2左右,为提高种植效益,广大农户摸索出了多种荸荠轮作栽培模式,经济效益十分显著,667 m^2利润在5 500元以上,其中早藕—荸荠、西瓜—荸荠、地膜花生—荸荠3种模式利润较高,在6 700元/667 m^2以上,但早藕—荸荠模式需较多劳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南方大棚基质栽培经济效益,笔者这几年一直在探索大棚基质栽培新的高效栽培模式,经过两年的实践,总结出的春礼品西瓜-秋黄瓜-越冬辣椒商品化育苗,667 m2产值1.6万元(其中礼品西瓜4 000元、黄瓜4 000元、辣椒苗8 000元),667 m2净收入约1.24万元(其中礼品西瓜3 000元、辣椒6 200元、黄瓜3 200元),经济效益高.该模式还较好地解决了南方大棚冬季因低温选择栽培作物难,管理难度大,冬棚利用率低的问题.现将栽培技术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