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豆根际促生菌Sneb207对不同种类线虫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豆根瘤中分离到1株根际促生菌Sneb207,经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室内测定结果表明:其发酵产物对豆苗生长促生效果显著,发酵液灭菌后仍具有促生活性,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用该菌发酵液测定了对各种线虫的作用,结果表明毒力作用具有差异,大小顺序分别为大豆胞囊线虫、北方根结线虫、水稻干尖线虫和腐烂茎线虫.不同浓度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与无菌水对照处理有显著差异.说明细菌菌株Sneb207是控制大豆胞囊线虫病且促进大豆生长的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2.
抗大豆胞囊线虫的根际促生菌的筛选及其鉴定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根际促生菌sneb207、sneb482,其火菌发酵液对豆种包衣后施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重病田.35 d后调杳结果表明:sneb207、sneb482灭菌发酵液对大豆茁期生长有促进作用.从5个大豆生理指标上与对照进行比较发现,均表现明显差异,证明菌株sneb207、sneb482为良好的根际促生菌(PGPR).对大豆胞囊形成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重复中均保持稳定的抗病能力且发病越重地块抗病效果越佳.说明促生菌株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抗病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经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试验测定及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两菌株均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相似文献   

3.
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促生菌生长条件及促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刚  钟鹏  王建丽  徐伟慧  莫继先 《大豆科学》2012,31(2):270-273,277
通过摇瓶和盆栽试验,研究了东北黑土区大豆根际3株优势促生菌(FN,PD和SB)的生长条件和对大豆的促生效应。结果表明:3株大豆促生菌的最适温度均为25℃;FN在pH值5.0~9.0范围内生物量变化不大,PD和SB的最适pH值为5.0;1.0 g.L-1MnSO4对FN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D受MnSO4抑制明显,MnSO4能够显著促进SB的生长;MgSO4能够加快FN的生长,PD和SB均在MgSO4浓度为1.0 g.L-1时生物量最大;FN和PD的生长最适盐分浓度均为1.0 g.L-1,SB的生物量与盐分浓度正相关;不同的菌剂对大豆的株高、茎粗、根干重、根鲜重、植株干重、植株鲜重和根冠比均有一定促进作用,FN+PD+SB处理对大豆的促生效果最好,3种菌株对大豆的促生效果中存在协同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阐明野生大豆根际促生菌(PGPR)的生物学活性作用,分别采用滤纸片法、水培、沙培或盆栽的方法,测定植物幼苗的生长量(株高、根长、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干重)、叶绿素的含量及大豆的结瘤情况。探究2株PGPR(DB17、DB58)的生防作用及对水稻、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B17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菌活性,其中对甜瓜枯萎菌的抑菌率可达37.10%;2株野生大豆PGPR菌株对水稻幼苗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可使幼苗总叶绿素含量提高29%~79%;2株野生大豆PGPR菌株可以提高大豆根瘤质量;DB58和混菌(DB17+DB58)可显著促进大豆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香蕉根际促生菌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是一类具有促进作物生长并增加产量的作用,兼有抑制植物病原菌、根际有害微生物的根际微生物,作为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的重要资源库,PGPR相关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着重从PGPR的概念演变、功能机制、研究手段及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在分析香蕉根际促生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香蕉PGPR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提出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与大豆抗大豆胞囊线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小种的抗病品种Hartwig和小粒黑豆,感病品种辽豆15和中黄28分别接种线虫,检测大豆根系中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表达量对大豆抗胞囊线虫的抗性.经过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大豆胞囊线虫的抗感品种的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表达量明显高于未接种的品种,各个品种的STI表达量也不同.说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参与抗病过程.但是各个品种的变化趋势并不相同,表明抵御线虫的抗病作用机制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优良的玉米根际促生菌,以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玉米根际土壤为材料,共分离纯化并鉴定出82株根际促生菌。82株细菌分别属于农杆菌属(Agrobacterium)、芽孢杆菌属(Bacillu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河生雷勒特氏菌(Lelliottia)、巨大普里斯特氏菌属(Priesti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其中有48株解磷菌、12株解钾菌、13株自生固氮菌和9株联合固氮菌。通过促生能力测定,筛选出26株能力较强的菌株,验证其对玉米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对玉米幼苗均有一定的促生效果,菌株P24处理过的玉米幼苗株高可达到对照的1.18倍;菌株P46处理过的玉米幼苗鲜重可达到对照的1.45倍;P48处理的根长达到对照的4.45倍;ZN4处理的根尖数可达到对照的3.84倍;P48处理的分叉数可达到对照的4.38倍。综合分析玉米幼苗生长的这5种指标后发现,P23、P33、P46、ZN11、P24和P43这6株菌的综合促生能力最强,显著增加玉米幼苗的所有指标,具有较强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
SSR标记技术及其在大豆抗胞囊线虫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病是给世界大豆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的重要病害之一,发现和利用新的抗线虫基因并转到丰产品种中可以有效地控制这种病害.SSR标记为分子辅助选育抗胞囊线虫的新品种和抗性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阐述了SSR的原理和方法,概括介绍了其在大豆抗胞囊线虫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植物根际促生菌及其在克服连作障碍中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作障碍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为解决这一难题展现了诱人的前景.PGPR作为最具防病潜力与应用价值的一类生防菌,不仅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加作物的产量,还能提高防病能力.本文介绍PGPR的相关定义、优良菌株筛选及商业化产品等背景,分析PGPR的作用机制,包括直接促生作用和间接生防作用,并探讨其在解决植物连作障碍上的潜力,旨在为PGPR菌剂的推广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小黑豆抗源和具有优良农艺性状黄豆品种为试材,利用43个随机引物对其总DNA进行扩增,其中15个引物没有扩增产物,28个引物在供试品种的DNA扩增中产生多态性,11个引物产生特异性片段,将不同品种产生的特异性片段与品种抗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进行综合分析,表明不同品种产生的特异性片段可能与该品种抗胞囊线虫的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抗坏血酸揭示小粒黑豆对胞囊线虫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小粒黑豆(ZDD1412)和辽豆10为试材,温室盆栽条件下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以未接种作对照,接种后7、14、21、28和35 d取样,测定大豆根内抗坏血酸含量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浓度抗坏血酸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和二龄幼虫抑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病品...  相似文献   

12.
拮抗大豆胞囊线虫根瘤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传统筛选生防根瘤菌的方法进行了改良,建立一种新的生防根瘤菌筛选体系—半根瘤法。利用此法结合根瘤菌回接结瘤鉴定,从全国7个省市土样诱集到的根瘤中,筛选出23株根瘤菌。分别测定其菌悬液、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的作用。结果表明:处理48 h后,5株根瘤菌菌悬液及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J2具有较高击倒率,分别为Snb21、Snb53、Snb92、Snb166和Snb711;处理72 h后,菌株Snb166和Snb711对大豆胞囊线虫J2具有较高致死活性,其中Snb166发酵液72 h处理J2致死率最高,达到84.27%。  相似文献   

13.
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抗感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品种灰皮支黑豆(ZDD2315)和辽豆15为材料,室内人工接种大豆胞囊线虫,接种后5、10、15、20、25、30 d取样,测定抗感品种接种与未接种根内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初步明确灰皮支黑豆抗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大豆受大豆胞囊线虫侵染后,抗病品种灰皮支黑豆根内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含量低于感病品种辽豆15,而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感病品种辽豆15.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既能诱导大豆抗寒又能抗胞囊线虫的细菌,将室内初筛诱导大豆抗寒的14株细菌菌株发酵液对大豆进行种子包衣后播种于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大豆胞囊线虫重病田,然后调查大豆苗期生长以及胞囊线虫发生情况,并对表现优秀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Sneb69、Sneb82、Sneb179和Sneb218发酵液对大豆苗期生长有明显...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胞囊线虫群体的发生分布及致病性分化情况,同时也为我国大豆胞囊线虫防治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大豆胞囊线虫种群监测工作,对2012-2014年国家大豆产业体系的29个大豆试验站所辖150个示范县进行大豆胞囊线虫的种群密度检测,并在国际统一的鉴别寄主上进行生理小种鉴定。明确了大豆胞囊线虫在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发生分布,总检出率达69.4%。并对其中11个群体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生理小种5个,即1、2、3、4和14号生理小种。其中安徽宿州、甘肃镇原、内蒙古赤峰、陕西延安和宁夏银川的鉴定此前未见报道。2012-2014年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发生比较严重,平均胞囊量高达99个·L~(-1),我国大豆胞囊线虫致病性分化并无明显变化,鉴定结果中1、3和4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较高,为72.7%。  相似文献   

16.
大豆胞囊线虫主要寄生真菌对大豆耕作系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洁  许艳丽  姚钦 《大豆科学》2016,(3):461-467
大豆长期连作以后,随着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的增多,胞囊线虫天敌也在不断积累,逐步形成大豆胞囊线虫抑制性土壤。真菌作为主要因子,在抑制性土壤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讨大豆长期连作对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的影响,以大豆22年定位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分离和鉴定了22年大豆连作、3年大豆连作和22年大豆轮作(小麦-玉米-大豆)土壤和土壤中大豆胞囊线虫不同虫态寄生真菌。结果表明:大豆经过22年连作后,厚垣轮枝菌(Verticillium chlamydosporia)和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分离数量高于3年连作和22年轮作,其中厚垣轮枝菌的数量最高,每克土中含有1.5×104株,胞囊、卵和J2上分别分离到14,18和8株,显著高于3年连作和轮作。研究结果证明了大豆经过长期连作后,土壤中积累了大豆胞囊线虫寄生真菌,而厚垣轮枝菌可能是抑制性土壤中的主要寄生真菌。  相似文献   

17.
五寨黑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是东北大豆产区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生理小种,五寨黑豆对包括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在内的7个生理小种具有高抗性。以黑龙江省主栽品种合丰35为母本,与五寨黑豆进行杂交,通过鉴定F_2、F_3代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研究了五寨黑豆对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在以合丰35为遗传背景下,五寨黑豆对SCN 3号生理小种的抗、感分离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中1∶3的分离比例,表明五寨黑豆对SCN 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是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8.
哈茨木霉抗多菌灵突变株对大豆菌核病的诱导抗性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接种菌核病菌后不同时间大豆植株抗逆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了土壤中施用拮抗真菌哈茨木霉菌及其抗多菌灵突变株对植株抗逆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哈茨木霉突变菌株的处理对SOD酶的诱导出现较早,在接种4 h后酶活开始增强,而接种后36 h相比对照可提高67%以上;接种72 h后POD酶活比对照提高27.3%;而MDA含量与对照相比,却始终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表明哈茨木霉菌抗多菌灵突变株的应用具有诱导植株抗逆酶活性提高及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