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试验研究了安全杀菌剂二氧化氯对土壤中香蕉 枯萎病菌的杀灭效果,并测定了其对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强力消毒灵和多菌灵,二氧化氯处理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香蕉枯萎病菌,二氧化氯浓度越高,对病菌的杀灭效果越好,当浓度达到400mg/l以上时消毒处理土壤24h就能完全杀灭土壤中高达105cfu/cm3的香蕉枯萎病菌,并且处理浓度低于500mg/l时,对香蕉幼苗的生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病害,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木霉菌是一类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容易分离培养,对多种植物病原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笔者从海南儋州、乐东、文昌等地147份土样中分离出245株木霉,通过对峙试验筛选出对香蕉枯萎病菌有较好拮抗效果木霉菌10株,抑菌率在63.1%~84.7%,并对其进行了体外拮抗作用的测定;最后还测定了无菌土中木霉与病原菌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木霉对香蕉枯萎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据《园艺学报》2017年第4期《抗香蕉枯萎病菌的卢娜林瑞链霉菌的分离及防效鉴定》(作者周登博等)报道,为获得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对海南多年连茬的健康香蕉园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并以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等9种病原菌为靶标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含药介质法、薄层层析法等对拮抗菌的抑菌活性进行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巴西蕉为材料,研究香蕉配方肥在海南玄武岩砖红壤上应用效果,以期探索出促进香蕉生长的配方肥配方及施肥方案。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肥的施用提高了香蕉株高和茎粗,增加了香蕉产量,每公顷增产20.9%,每梳果指数、果长、单果重、果实Vc含量、糖度、可溶性蛋白、糖酸比等都有所提高;配方肥施用处理中,香蕉N、P、K的利用率分别提高了17.37%、13.90%和3.65%,肥料贡献率提高了14.48%,肥料农学利用率提高了8.69kg/kg;每公顷的施肥成本节省了2352.75元,纯收入增加了36.60%。  相似文献   

5.
据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蜂胶是一种天然广谱抗菌剂,也是强抗氧化剂,对动植物致病性真菌、细菌和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利用蜂胶防治农作物及家畜病害无污染、无残留,堪称农业生产天然的绿色“抗生素”。其使用方法如下:1.防治农作物病源性危害将蜂胶用95%乙醇提取,其提取物对稻瘟病菌、稻白叶枯病菌、棉花枯萎病菌、棉花黄萎病菌、玉米茎腐病菌、蚕豆枯萎病菌、蚕豆茎基萎蔫病菌、辣椒萎蔫病菌、黄曲霉素、黑色葡萄伏穗霉菌和10多种微生物都具有强力抑制作用。蜂胶的质量分数为0.2%~2%的蜂胶乙醇液对各种真菌的生长都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尤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减施化肥和配施氨基酸有机肥提高香蕉生长、产量、品质及改善土壤质量,为海南省香蕉产业减肥增效、改善土壤环境提供思路。以“南天黄”香蕉为试材,以农户施肥为对照(CK),设置2个处理:配方肥(减施化肥29%)和氨基酸配方肥(减施化肥36%)。分析各处理对香蕉生长、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户施肥相比,配方肥处理的香蕉产量增加13%,果实维生素C提升25%,土壤碱解氮减少13%;氨基酸配方肥处理的香蕉产量增加30%,孕蕾期株高和假茎围均增加20%,果实维生素C提升32%,土壤pH增加0.6,碱解氮减少36%,速效磷增加50%。因此,减施化肥36%+氨基酸有机肥是适合海南省香蕉产业的减肥增效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据《热带作物学报》2021年第6期《适宜与香蕉轮作防控枯萎病的蔬菜品种初步筛选》(作者曾莉莎等)报道,为筛选适合与香蕉轮作的蔬菜品种,探索轮作防病的机理,在25个蔬菜品种接种香蕉枯萎病菌4号生理小种(Foc 4)后,调查Foc4对不同种蔬菜的致病性,测定不同时期蔬菜根际土壤中香蕉枯萎病菌的数量;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李果腐病菌、桃枝枯病菌和蓝莓枝枯病菌的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1种杀菌剂对上述3种拟茎点霉病菌(Phomopsis sp.)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40%氟硅唑WP、40%咪鲜胺EW和12.5%腈菌唑EC等3种药剂对蓝莓枝枯病菌、桃枝枯病菌和李果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均小于1μg/mL。其中40%氟硅唑WP对桃枝枯病菌和李果腐病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0.02和0.13 μg/mL;40%咪鲜胺EW对蓝莓枝枯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66 μg/mL。本研究结果为这3种病害的田间防治药剂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i05菌株分离自感染白僵病致死的桑天牛幼虫僵体。测试分析白僵菌Bi05菌株对植物病原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茎点霉(Phoma sp.)、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funera)、杨树腐烂病菌(Valsa sordida Nits)、曲霉(Aspergillus ruber)、油松枯梢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拮抗作用,探究该菌株是否具有防治害虫和植物病害的双重生防功效。在平板对峙培养试验中,白僵菌Bi05菌株对除油松枯梢病菌之外的其余5种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茎点霉、拟盘多毛孢菌、杨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均在50%以上;在白僵菌Bi05菌株孢子悬浮液的抑菌试验中,显示浓度为108m L-1的孢子悬浮液对6种病原菌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优于平板对峙培养;在Bi05菌株发酵液的抑菌试验中,培养7 d时对茎点霉、拟盘多毛孢菌、杨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30.67%、41.38%、46.80%。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白僵菌Bi05菌株对茎点霉、拟盘多毛孢菌、杨树腐烂病菌有较明显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25%丙环唑乳油1000倍液与清水分别作为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5%氨基寡糖素水剂、20%异噻菌胺悬浮剂、禾之壮有机水溶肥3种诱抗剂不同浓度处理对香蕉褐缘灰斑病的诱导抗病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诱抗剂各浓度处理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对香蕉褐缘灰斑病均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其中5%氨基寡糖素水剂以浓度为600倍液时诱导效果最好,第3次药后7 d达69.19%;20%异噻菌胺悬浮剂以浓度为4000倍液时诱导效果最好,第3次药后7 d达69.49%;禾之壮有机水溶肥以浓度为600倍液时诱导效果最好,第3次药后7 d达66.91%。在各自的最佳处理浓度下,供试诱抗剂各处理4次调查平均诱导效果相当,分别为51.52%,50.85%和50.65%,且在第3次药后28 d时,诱导效果下降率仍均略低于对照药剂,持效期与之相当,28 d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特点,掌握其基因编码规律,以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基因组的13303条高置信蛋白的编码信息为数据来源,借助CodonW等软件对蛋白质的每个氨基酸编码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获得了UCC和CCC等8个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第三个碱基为C的密码子具有更高的选择性。进一步统计分析了mRNA的编码区长度,发现密码子使用偏好性随着编码区的延长而降低,较长编码区的基因对密码子的使用无显著的偏好性。本文分析了4号生理小种的密码子偏好性,为通过密码子优化来降低外源基因在香蕉中的表达,为提高香蕉抗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枯萎病严重影响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评估香蕉种质资源对云南枯萎病菌株TR4的抗性,遴选和储备抗病种质资源,为香蕉种质资源多样性在云南地区的利用、抗病种质资源和抗病基因的应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引进的11份香蕉种质资源为材料,在温室内接种不同浓度的云南枯萎病菌野生型菌株TR4(15-1),球茎解剖调查和病情指数分析,将香蕉种质资源分为免疫,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六个等级。结合已报道香蕉种质资源对其他TR4菌株的抗病性评估,遴选对云南菌株TR4(15-1)抗性较好的香蕉种质资源。在接种常规浓度(1×106孢子数/mL)TR4(15-1)条件下,Kazirakwe,Igitsiri,Mbwazirume,Inkira,Akpakpak,Pahang是云南菌株TR4(15-1)的抗病种质资源,接种20天的病情指数范围是20.31-29.27;GCTCV-119和Gros Michel为中抗种质资源;Baxi Jiao,Banksii和Ibwi是感病种质资源。在高浓度(1×108孢子数/mL)TR4(15-1)侵染下,常规浓度筛选到的6份抗病种质资源仍然表现为抗病,但GCTCV-119,Gros Michel,Baxi Jiao,Banksii和Ibwi均划分为感病种质资源。结合不同浓度病原菌侵染的病害调查分析,11份香蕉种质资源对云南菌株TR4(15-1)的抗性存在明显的差异,抗TR4(15-1)的强度依次为:Kazirakwe> Inkira>Pahang> Akpakpak> Igitsiri> Mbwazirume。本研究遴选到6份香蕉种质资源(Kazirakwe,Inkira,Pahang,Akpakpak,Igitsiri,Mbwazirume)对云南菌株TR4(15-1)具有较好的抗病性,为广谱性抗病资源。研究结果为云南产区香蕉抗病资源的储备、抗病种质的利用、保障云南香蕉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chsV基因在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香蕉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l号生理小种和4号生理小种之间的致病力差异的关系。采用PCR和RT-PCR方法扩增了2个生理小种的chsV基因,测序后对该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编码的蛋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个生理小种chsV基因不存在内含子,开放阅读框均为726bp,核苷酸同源性为99.6%,编码24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相同。根据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编码蛋白没有信号肽,分子量为26346.8u,pI为6.18。2个生理小种寄主选择性差异与chsV基因并无明显对应关系,这为进一步研究chsV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在大田条件下,设常规施肥(CK)、常规施肥+生物刺激素(YC)、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B)和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生物刺激素(YCB)4个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生物刺激素对香蕉园土壤改良和枯萎病防治的影响。结果表明,YCB处理较B处理显著提高pH、有机质含、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相比于YC处理,YCB处理细菌数和放线菌数分别增加167.9%和21.1%,真菌数和尖孢镰刀菌数分别降低21.3%和90.8%;相比于B处理,YCB处理细菌数和放线菌数分别增加31.3%和22.0%,尖孢镰刀菌数降低89.0%。与YC处理和B处理相比,YCB处理显著降低香蕉黄叶率和发病率。YCB处理经济收获率较B处理增加22.1%,可溶性糖显著增加11.1%。相关分析显示,YCB处理通过对土壤pH的调节及土壤有机质提升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进而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从岷山红三叶根际分离出高效溶磷菌,并对其分泌生长激素、拮抗病原菌特性进行测定,筛选出优良促生菌6株,根瘤菌1株,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复合菌肥,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复合菌肥对岷山红三叶产量、品质及异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筛选的优良促生菌和根瘤菌研制的复合微生物菌肥符合《微生物肥料》标准(NY227-94)。75%化肥+PGPR菌肥处理使岷山红三叶干草总产量较CK增加4.76%,同时,该处理可提高红三叶粗蛋白、粗灰分、钙、磷含量,降低中、酸性洗涤纤维含量;50%化肥+PGPR菌肥处理对岷山红三叶的总干草产量、营养品质以及4种异黄酮的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两种真菌病害病原的抑制作用及其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钼蓝比色法、乙炔还原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分离自5种植物根际的19株细菌溶磷、固氮和分泌生长素特性;用平板对峙生长法测定了19株细菌对黄瓜枯萎病菌和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结合菌株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其中8株优良细菌。结果表明,菌株Bacillus subtilis LM4-3固氮酶活性较高[244.88 nmol C2H4/(mL·h)];菌株B. subtilis LHS11-1溶磷能力较强(205.77 mg/L);菌株PGRS-3分泌IAA能力较好(40.78 μg/mL)。5株菌株能够有效拮抗黄瓜枯萎病菌,其中B. subtilis FX2-1抑菌活性较强(活菌抑制率69.07%,发酵液抑制率51.73%)。7株菌株能够有效拮抗小麦根腐病菌,其中B. subtilis FX2-1抑菌活性较强(活菌抑制率 78.17%),B. subtilis LHS11-1发酵液抑制率高达81.52%。其他具有较好促生或拮抗上述两种病原真菌的菌株经鉴定,分别属于蜡样芽孢杆菌(B. cereus,菌株XX1)、短小芽孢杆菌(B. pumilus,菌株F1-4和LX22)、简单芽孢杆菌(B. simplex,菌株XX6)和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XX5)。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缓释肥料棒对香蕉的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缓释肥料棒在香蕉上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设置了常规施肥(CT)、缓释肥料棒(F1)、缓释肥料棒减施20%(F2)和不施肥处理(CK)4个处理,分析了各处理对香蕉株高、茎围、叶片数、养分积累量、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1处理的总叶片数较CT处理显著提升6.55%,氮素积累量较CT处理提高了2.36%; F2处理磷、钾的积累量较CT处理显著提高了14.13%,24.40%。与CT处理相比,缓释肥料棒处理能显著增加单株产量16.9%~17.63%,香蕉可食率较CT处理显著提高了6.46%~10.06%,但对香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Vc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综合考虑香蕉生长发育、养分积累、产量、品质以及施肥次数,缓释肥料棒减施20%为供试条件下最优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