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业》2021,(11)
正为了掌握有关蔬菜品种在七星关区夏秋反季节栽培较适宜的播种期,我们进行了相关蔬菜品种不同播种期试验。试验表明,在本区夏秋反季节栽培蔬菜播种期愈早,同种蔬菜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愈高。现将有关试验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3个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春小麦品种分别进行了不同播种期不同收获期的田间试验,并对其产量,容重,蛋白质含量等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熟制的春小麦品种最佳播种期不同,早熟品种可适当晚播,中晚熟品种应尽量早播,不同收获期对春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无论是早熟品种,还是中晚熟品种最佳收获期均为完熟期,掌握春小麦品种的最佳播种期和收获期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浙蒲9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育成的高品质、中短棒、耐热瓠瓜新一代杂交种。通过不同播种期试验,以明确不同播种期浙蒲9号的品种特性和种植适应性。结果显示,3月下旬至7月下旬播种,浙蒲9号均表现为生长势较旺、耐热性较强、商品性好、连续坐果能力强,每667 m2产量可达3 000 kg以上。表明该品种适宜在杭州及周边地区春季和夏秋季设施种植。  相似文献   

4.
选择热粳优35(粳杂)、甬优1540(籼粳杂交)、扬两优6号(籼杂,对照品种)3种水稻,考察不同播种期对其秧苗素质、生育进程、产量的影响,比较粳稻和籼稻的差别,探索在京山县适宜种植的粳稻品种和最佳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所设定的3个高产播种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内,籼粳杂交品种甬优1540的产量高于对照品种籼杂扬两优6号和粳杂品种热粳优35。以产量为考察指标,适宜在京山县种植的粳稻品种为甬优1540(籼粳杂交),其适宜播种期为4月25日至5月15日。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小麦新品种"华麦5号"在上海市崇明区的生态适应性,特进行了不同播种期、不同播种密度对"华麦5号"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崇明区当前的土壤条件下,"华麦5号"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呈下降的趋势,适宜播种期应在11月5日之前,适宜播种密度为每667m~2基本苗数14万苗。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与播期对直播晚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连作晚稻直播栽培不同品种、不同播种期的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合湖南省洞庭湖平原区连作晚稻直播栽培的品种有两优287、株两优30、株两优08等品种(组合),晚稻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适宜播种期应控制在7月9-15日,如播种过迟,不利于晚稻安全齐穗,显著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7.
对引进的6个黄瓜品种进行早春大棚栽培比较试验,对生育期、果实性状、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D19、中农31和津育535等3个品种适应性强、前期产量高、综合抗病性强,适宜在济宁地区早春大棚内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科技》2015,(19):111-112
为解决舟山市黑油筒早春先期抽薹问题,对常见栽培的5个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黑叶五月慢抽薹时间晚,耐抽薹性好,产量最高,适合舟山市早春大颗菜生产;舟山黑油筒有一定的耐抽薹性,播种期对抽薹早晚影响较大,10月下旬播种可延长产品供应期。  相似文献   

9.
江苏直播稻区域适应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个不同播种期条件下,笔者对3个类型4个水稻品种的区域适应性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直播稻品种和播种期对产量影响显著。随播种期的延迟,直播稻营养生长期明显缩短,高峰苗减少,叶龄减少,叶面积指数降低,使群体生产量减少,最终影响产量。江苏中部以"连粳6号"和"徐稻3号"作为直播稻产量较高,其中"连粳6号"对播期更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昭阳区北闸镇早春马铃薯种植的最佳播种期及生长期覆膜与不覆膜的效果,特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北闸镇种植早春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能促进马铃薯提早成熟和增加产量,在覆膜条件下适当早播产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夏芝麻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郑芝98N09芝麻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夏芝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有较大影响,夏芝麻适宜的播种期为6月上旬;适宜种植密度为30万~37.5万株/hm2,这样可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择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较强的水稻品种,对15个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生育期、产量、抗病性、产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北种玉1号是红兴隆地区的玉米主栽品种。在玉米种植中,不同播种期对其生长发育和最终产量影响极大。基于此,本研究以北种玉1号为试验试材,分5个播种期播种,探究不同播种期对北种玉1号产量的影响,以确定该地北种玉1号的最佳播期,为实现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北种玉1号在适宜播种期内(5月中旬左右)产量达到最大,过早或过晚播种产量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在秋季生产条件下,探讨不同的播种期对超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影响:通过不同播种期各品种产量的多重比较,在福建适当迟播,可以提高产量;通过不同品种在不同播种期的产量情况的多重比较,在试验设计的5个播种期中,早熟品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不断提高;中、晚熟品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后略微减少;(2)品质影响:播种期对果皮厚度和含糖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水分含量和皮渣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晚播可以提高水分的含量,从而延长采收期,秋植超甜玉米最适采收期平均可以达8d,长于春播的2~4d  相似文献   

15.
播种期的安排是水稻生产十分重要的措施.通过对引进的2个巴西旱稻品种(Iapar-9和Tangara)不同播种期的生态适应性研究,探讨了巴西旱稻的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Iapar-9和Tangara在长沙地区的适宜播种期为5月10日左右,此时期播种产量最高;2个巴西旱稻品种不同播种期处理LAI和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变化总的趋势是齐穗期最大,随后逐渐减小;不同播种期处理齐穗期前根系活力差异不显著,齐穗期后根系活力随播种期的延迟而降低,且差异显著;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低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杂交稻中迟熟品种适宜播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4个杂交稻品种进行不同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晚,发叶快,分蘖发生快;同一品种播种期早,生育期延长;播种期晚,生育期缩短;经济性状有随播种期推迟而下降的趋势;产量随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在贵州地区适宜的播种期应为4月4日。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通过2个年份4个不同播种期的对比结果显示,不同年份试验结果相同,漳豌1号10月中旬播种采收早且采收期最长,产量最高,随着播种期的延后,采收期缩短,产量也逐渐下降;在适合播种期内单荚特征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8.
以7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氮肥水平对小麦生态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构成等会受到氮肥水平的影响,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的产量对氮肥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9.
按照品种试验程序对16个各地推荐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产量比较及抗逆性、适应性鉴定。结果显示:2个对照产量最高,产量最高品种为济麦22,为576.57 kg/亩;鉴定出有突出特点的品系2个。本试验小麦生育期间气候条件主要特点是底墒足,越冬平稳,早春低温,后期持续高温干旱,时有大风阵雨袭击。该试验中各品种平均表现:播种期适宜,出苗齐全,冬前群体大,越冬好,亩成穗达到38.1万,穗粒数36粒,千粒重40.6 g,株高74.3 cm,低于当地品种;倒伏面积达到50%,产量为517.26 kg/亩,属于当地中高产水平;白粉病、赤霉病重,叶锈病有所发生,参试品种抗病性、抗倒性、熟性差异较大。籽粒性状整体较好,角质率高,容重高,有光泽。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适宜早春设施栽培黄瓜新品种,解决品种单一匮乏的问题。引进7个黄瓜新品种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从新品种生育期、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产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金胚98和中农26两个品种产量高、适应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其中金胚98高产,商品性好,中农26结瓜密,瓜柄短。在武汉地区早春设施栽培中,可以示范推广这2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