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鹤壁市数字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鹤壁市为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市,所辖淇滨区为全国数字乡村示范地区,围绕构建平台、打造场景、创新应用为目标,实现农业农村数字化全覆盖应用,按照"3个1+N"的架构进行规划建设,加快推进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田、园区、村庄、产业等方面的应用,坚持建设与应用并举,依托已有网络体系和资源,通过新建和改造提升现有数字村庄、数字大田、数字园区、数字政务的应用场景,做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广,全面推进数字化在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农业管理、农业服务中的全面应用,实现生产数据化、管理智能化、经营网络化、追溯全程化、作业无人化、服务数字化。  相似文献   

2.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数字乡村战略,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发展主线,聚焦数字技术与玉米产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玉米产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服务便捷化水平,用数字化引领整合现代农业发展要素,把吉林玉米经济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3.
陈雨  陈晖涛 《世界农业》2023,(12):66-74
数字乡村建设是提升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中国在推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涉农创新投入不足、农业产业数字化水平较低、数字乡村建设环境有待优化的问题。日本信息化建设起步早,通过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本国的农业农村数字化水平,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如重视乡村基础信息建设、完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采取多方合作发展模式、优化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及增强农业农村吸引力。鉴于此,本文对日本数字乡村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提出中国数字乡村建设要通过持续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全国农业农村统一信息服务平台、不断优化数字乡村建设环境、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改进农业农村宣传工作,来逐步实现中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安徽农业科学》2019,(24):259-261
江苏是"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先行者,这为推动江苏数字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在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村网格化社会治理和形成农村电商产业集群方面面临着一些困境。应围绕建立以提质增效为目的的数字化农业生产体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农业经营体系,建立以农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立以精准化为目标的数字化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大力推动江苏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江苏吴江区全面加快数字乡村建设,为首批江苏省数字乡村试点地区,2018年、2021年先后两次获评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先进县,数字乡村“吴江样板”成为江苏全省优秀案例,引领带动全省数字乡村建设。吴江区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乡村振兴的驱动作用,通过创新打造“三个一”,即农业农村数字化“一张图”、农业发展数字化“一条链”和乡村治理数字化“一盘棋”,全面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数字乡村发展新高地。因地制宜打造“江村”乡村振兴品牌,走出了一条片区联动、组团发展、城乡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产业数字化的高速发展加快数字智能化向农业农村方向融合,数字农业已经成为新时期北京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系统研讨数字农业发展现状和北京都市农业特点,提出"十四五"时期北京数字农业建设思路和重点,认为数字农业建设要契合都市现代农业的产业基础和乡村发展的实际需求,重点开展数字种业、"两田一园"精准农业,以及智能设施蔬菜、农产品透明供应链、休闲农业信息化、农村智能信息服务、农业农村大数据等领域的数字化建设,加快实施数字农业建设工程、启动数字农业创新重大专项、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推进数字农业政策创设。最后,对未来北京都市农业数字化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是全国数字经济的先行地,全国乡村振兴的样板.根据《2020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水平评价报告》显示,2019年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为36%,浙江省数字农业农村发展总体水平为68.8%,居全国第一.浙江省通过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以及服务数字化等举措,建设出一批数字乡村的典型示范区,为全国各地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笔者实地走访德清县城市大脑、新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五四村、安吉县红庙村、笔架山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桐乡市缘缘食用花卉专业合作社和现代农业创新服务中心,调研了德清县数字乡村指挥调度中心、水木蔬菜工厂、德清县数字乡村一张图、五四村数字乡村治理平台、红庙村数字乡村平台、安吉县白茶产业互联网项目、杭白菊全产业链系统、桐乡市数字三农平台等总结了浙江省数字乡村建设发展的经验,以期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衡阳数字经济对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影响,通过建立数字经济和农村农业现代化指标的方法,分析数字经济对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生产质量,促进农业结构优化;优化农村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发展乡村文明;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带动乡村共同富裕。为使衡阳市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发展,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培养优秀数字化专业人才,推动农业数字化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乡村振兴过程中,数字化技术赋能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数字化带来的新发展模式推动了农民增收、农村数字化转型升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开启城乡融合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乡村数字建设配套机制不健全、乡村数字基础建设不完善、乡村数字化应用人才短缺等问题。基于此,进一步完善乡村数字建设配套机制、健全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乡村数字化应用人才队伍建设是解决我国数字乡村建设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1月23日,"2021中国数字乡村产业高峰论坛"以"线上"直播平台+"线下"杭州会场的形式召开。论坛由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和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牵头,会同中国知网、数字乡村建设创新联盟与浙江省之江数字乡村研究院(筹)共同主办,论坛主题是"为中国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一级巡视员姜长才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11.
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十四五”时期是山西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数字乡村建设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当前山西省数字乡村建设面临建设资金缺乏、部门统筹协调难度大、农业数字化转型困难、数字化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乡村智治体系尚未形成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尚处于持续性的探索阶段。基于此,应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架构大数据平台,实现数据资源汇聚共享;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推进农村电商提档升级;培育数字农业农村人才、构建乡村智治体系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形成多方主体协同共建格局,从而全方位推动山西省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2020年8月13日,云南省农业农村信息与宣传中心主持召开"云南农业大数据高原特色农产品线上线下精品展示中心建设"(线上工程)项目专家评审验收会。专家组提出了完善意见并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近年来,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互联网+"行动和省委、省政府"数字云南"建设的决策部署,以加快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为主线,以农业大数据应用与推广中心建设、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省级平台建设、网络运行安全为重点,扎实工作,努力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数字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全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势头良好,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3.
<正>"数字乡村"工程是云南省委省政府加强农业,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所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是云南省信息化、数字化、电子政务和"数字云南"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从2007年全面启动实施以来,全省建立起稳定的"数字乡村"工程信息网络中心和村级基础信息数据库,建成覆盖省、16个州市、129个县、1348个乡四级共1494个"数字乡村"网站集群和14万个村级网页,形成全省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农村信息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为助力"数字吉林"建设,吉林省大力实施数字农业创新工程,以数字化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本研究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采集了大量的农田环境数据,设计开发了大田农业信息监测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为政府及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的合理化建议,推进"数字吉林"建设.  相似文献   

15.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以数字化技术推进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手段。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同时,明确定义了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不断的渗透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农产品营销和乡村治理服务等各个方面,并为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技术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发展数字经济,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已成为全球共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具体部署,明确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并就深入推进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产业数字化、乡村治理与服务数字化等工作提出了要求。为加快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各领域的深度融合,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系列政策文件,使数字乡村建设在短短的几年内由战略构想、方案规划迈入试点实施与在部分地区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和农业产业化的视角,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化水平的作用机制,为建设“产业韧性强”的农业强国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的省级面板数据,先对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测度,进而使用固定效应模型,从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水平分维度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机制。【结果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能够缓解农业产业化中金融排斥现象发生,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能满足农业产业化需求,数字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的提升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结论 】应完善农村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多样化、提升农村普惠金融数字化管理程度,要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积极影响,助力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董涛 《河南农业》2023,(19):8-8
数字乡村是网格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发展背景下所形成的新型概念。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有效应用,能提升农民现代信息技能,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不仅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还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以提升农民数字素养为前提,在综合考虑数字理念与乡村特性的基础上,充分使用数字通信技术创新拓展传统网络与新型网络,以此构建以人为本、资源整合、多元协同与能力提升的乡村发展格局,进而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字乡村建设已上升到国家战略。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步伐",规划中明确"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2019年5月,我国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10项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办、国办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对数字乡村建设作了分阶段规划。数字乡村战略是对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整体布局,显示出了国家在推动农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统筹发展、城市信息化和乡村信息化融合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今后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把数据和信息融入乡村振兴全过程,不让农民在数字化大潮中掉队,走出一条信息化驱动的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