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国白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又名秋幕毛虫、美国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一、美国白蛾的发生特点及形态特征1.发生特点在香河县1年发生3代美国白蛾,以蛹在枯枝落叶杂草、墙缝、树皮缝、砖瓦堆中越冬。在第二年4月越冬蛹开始羽化,羽化期可延续到5月下旬。5月上旬至6月上旬是第一代幼虫发生期,第2代幼虫发生期为7月上旬至8月下旬。出现世代重叠现象约在8月开始,可同时发现幼虫、卵、蛹、成虫。8月下旬至10下旬为第三代幼虫  相似文献   

2.
银杏大蚕蛾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银杏大蚕蛾是危害银杏的主要害虫。在湖北省一年发生 1代 ,以卵在树缝或树蔸草丛表土内越冬 ,4月上旬卵开始孵化 ,5月下旬至 6月中旬为幼虫危害取食高峰 ,6月下旬至 8月下旬幼虫结茧化蛹 ,8月下旬至 10月上旬成虫羽化并产卵。在防治上 ,采用人工摘茧除蛹和 2 5 %敌杀死药物喷雾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钳纹小叶蝉(Togczrltattlx serralus Matsumurs)是为害刺梨的重要害虫,在贵阳花溪一年发生四代。各代成虫高峰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各代若虫高峰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6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9月中、下旬。该虫以卵在杂草上越冬;成虫产卵前期最长7天;最短4天;产卵量最多20粒,最少5粒;成虫寿命最长67天,最短21天,若虫历期最长18天,最短12天;卵历期最长18天,最短11天。天敌主要为角园蛛等蜘蛛。一般施用常用农药均具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棉蚜发生规律 1.危害特性 棉蚜俗称腻虫,其繁殖方式有孤雌生殖和两性繁殖2种,棉蚜主要以成蚜、若蚜聚集在棉花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使叶片细胞组织生长不平衡,产生卷曲和皱缩,棉株生长缓慢,轻者推迟现蕾开花,重者造成卷叶或发黄脱落. 2.越冬场所 棉蚜产卵的寄主植物有19种之多,棉蚜卵多附着在寄主的芽胞、裂缝和翘皮处越冬. 3.发生规律 从早春3月下旬开始,越冬蚜卵陆续孵化为干母,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即产生有翅蚜向第2寄主迁移,主要危害棉花,棉蚜具有极强繁殖力,在棉田1年可发生15~17代.5月下旬,迁入的棉蚜在棉田形成"中心株",进而形成"点片发生"状态;7月、8月达到危害高峰期,当气温高于35℃时,棉蚜有可能出现秋季危害小高峰;10月下旬,随着棉株衰老,气温下降,棉田有翅蚜增多,棉蚜开始迁离棉田,向越冬寄主上转移.  相似文献   

5.
棉田2代棉铃虫成虫(蛾)出现在7月中旬,产卵盛期出现在7月下旬,一般在15天左右。幼虫发生危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初,这个时期正是棉花开花结铃期,是棉花对外界环境条件比较敏感和蕾铃自然脱落盛期,对棉花产量影响最大。这一代棉铃虫发生正值雨季,棉田施药受雨天影响很大,雨天不能打药,大雨后地湿不能打药;喷药后遇雨需重新施药,再加上棉株高大,枝权交接,给防治带来困难。根据以上特点,防治棉田2代棉铃虫要做好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省棉铃虫监测站系统调查结果,结合全省棉花长势、历史资料和气候条件进行综合分析,预计四代棉铃虫在全省大部分棉区发生程度为4级,局部5级,常规棉重于抗虫棉,高峰日百株卵量将达到200粒左右;鄂东、江汉平原棉区产卵盛期在8月3—20日,产卵高峰在8月8—15日,鄂北棉区产卵盛期在8月10—25日,产卵高峰在8月15—20日;预计发生面积达580多万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该项目在山西省糯玉米主产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发生危害特点调查研究,旨在为开展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适期有效防治奠定基础。[方法]该研究采取成虫诱集、卵和幼虫定点和随机调查的方法进行。[结果]调查结果表明,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年发生两代,世代基本不重叠,两代间有较明显的间隔。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越冬代成虫盛发期为6月上中旬,一代成虫盛发期为8月上旬至下旬;一代卵盛期为6月上旬末至6月下旬初,二代卵盛期为8月上旬中期至8月下旬。亚洲玉米螟对不同生育时期糯玉米的产卵趋性表现为,在糯玉米抽雄之前,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增强;而在糯玉米抽雄之后,随着生育时期向后延续,糯玉米对亚洲玉米螟产卵的引诱力逐步减弱。生育时期基本相同、长势基本一致的糯玉米上的落卵量较普通玉米上为多。糯玉米田亚洲玉米螟一代发生危害轻二代发生危害重。一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早播田重于中播田,而晚播田基本上不受一代幼虫的危害,由于一代幼虫发生轻,不论早播还是中播糯玉米虽然受害但一般较轻。二代幼虫对糯玉米的危害晚播田重于中播田,早播糯玉米在二代幼虫危害初期即采收,一般年份不受二代幼虫的危害或受害较轻,由于二代幼虫发生量大,因而对晚播和中播偏晚播种的糯玉米会造成严重的危害。糯玉米果穗穗腐病的发病率与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密切相关,果穗受亚洲玉米螟危害者,穗腐病发病率高。[结论]糯玉米产区应加强中、晚播糯玉米田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采用连续10 a的资料研究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发生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2和5月的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6、7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8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295 3和0.493 8。三代棉铃虫发生最适宜的月平均气温为25.8~26.7℃;8~9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棉铃虫四代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75 9和0.4798;10~12月的月平均气温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353 3、-0.151 8和-0.301 0。6月中旬至7月中旬的逐旬平均气温均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月上中旬的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三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8月和9月上中旬逐旬平均气温与棉铃虫四代依次呈负相关和正相关。8月中旬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与棉铃虫四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逐日≥30℃的日数与棉铃虫四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10月下旬和11月中下旬逐日最低气温≤0.0℃的日数均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初霜日与次年终霜日之间≤0.0℃的天数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正相关。初霜日与次年终霜日的日数与次年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逐旬日最低气温≤-10.0℃的总日数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其中2月中旬最低气温≤-10.0℃的日数与棉铃虫二代百株卵量呈负相关。建立了4个气温因子与棉铃虫相关达显著以上水平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9.
1桑瘿蚊 1.1发生与危害 桑瘿蚊在霍山县一般年发生6代,发生期在5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各代幼虫盛期分别为5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8月中下旬、9月上中旬,以老熟幼虫在土表结茧越冬.成虫多于傍晚羽化,白天在叶背等隐蔽场所栖息,夜间活动,有趋光性,成虫寿命1~3天,产卵对桑树部位有明显选择性,主产卵于桑顶芽叶背皱褶处或顶部1、2叶叶背.  相似文献   

10.
危害橄榄果实的杧果小齿螟以幼虫蛀食橄榄果实,受害林分虫株率达10%~100%,单株果实受害率5%~60%。该虫在福建平和1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枝、朽木或树干裂缝内越冬,5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经1~3d后交配产卵,卵产于两果之间靠接处,卵期6~8d。幼虫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下旬有2个危害高峰期;老熟幼虫爬出蛀果在枯枝或朽木中化蛹,蛹期13—21d。该虫危害下坡比上坡重,不同品种之间大红心受害较重。清除树上、园中枯枝朽木,能显著减少虫口密度,可有效降低受害率。  相似文献   

11.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巳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d才交配。更尾后越冬代于4—9d,第2代于3—7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d左右。  相似文献   

12.
正一、发生规律柑橘大实蝇是一种专性寄生害虫,只危害柑橘类作物。1年发生一代,在湖南,越冬蛹于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羽化高峰期是5月中旬至6月上旬;6月中旬开始返园产卵,产卵危害盛期是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卵开始孵化,8月下旬至9月上旬是孵化高峰期;早熟蜜橘品种虫果内幼虫于10月下旬开始化蛹  相似文献   

13.
<正>棉盲蝽受气候条件影响大,一般在相对湿度60%以上时大量孵化。6~8月份降雨偏多年份对棉盲椿的发生有利;蕾花多、棉花生长茂盛时发生较重。1抓住关键防治期第一次防治关键期在5月中下旬,百株有虫1~2头时开始集中防治。第二次防治关键期在6月上旬,棉花进入蕾期,也是2代羽化期,大量成虫转移棉田危害,百株有虫3~5头就要赶紧防治了。一、二代只要防治及时,比较容易治住。从6月下旬进入第三代孵化期,出现世代重叠,无明显代数  相似文献   

14.
稻秆潜蝇在重庆市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该虫在重庆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3代幼虫越冬.越冬代幼虫在3月下旬化蛹,4月中旬至下旬为第1代成虫期,5月上旬为产卵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为第1代幼虫期,6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2代成虫期为6月下旬至7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产卵期,7月中旬至8月上旬为幼虫期,8月上旬至下旬为蛹期.第3代成虫期为9月上旬至下旬,并迁至越冬寄主上产卵,10月初至11月底孵化为幼虫进入越冬期.成虫羽化后1~2 h即可交配,但多数于羽化后1~3 d才交配.交尾后越冬代于4~9 d,第2代于3~7 d后产卵,一般1叶仅产1卵,偶有数粒.单雌产卵量2~81粒不等.成虫寿命为20 d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棉盲蝽受气候条件影响大,一般在相对湿度60%以上时大量孵化。6~8月份降雨偏多年份对棉盲椿的发生有利;蕾花多、棉花生长茂盛时发生较重。1抓住关键防治期第一次防治关键期在5月中下旬,百株有虫1~2头时开始集中防治。第二次防治关键期在6月上旬,棉花进入蕾期,也是2代羽化期,大量成虫转移棉田危害,百株有虫3~5头就要赶紧防治了。一、二代只要防治及时,比较容易治住。从6月下旬进入第三代孵化期,出现世代重叠,无明显代数  相似文献   

16.
转Bt基因棉田棉铃虫产卵规律及与常规棉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常规棉田相比 ,转Bt基因棉田 2代棉铃虫见卵迟 ,产卵期短 ,全代累计卵量低 71.3 % ,但高峰期和终见期相同 ;3、4代卵的发生期和卵量与常规棉田一致。两类棉田棉铃虫卵在棉株不同器官上的分布也大致相同 ,只是转Bt基因棉上产卵相对集中些 ,且繁殖器官上卵量的比例高于常规棉  相似文献   

17.
广东豆野螟发生危害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间种群动态凋查结果表明,豆野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在深圳菜区1年发生9个世代。卵及幼虫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旬和8月下旬:主要危害期在6月中旬至9月下旬。完成1个世代时间以7月中旬至8月中旬的第五代最短,为20天;以12月下旬至次年2月上旬的第九代最长,为57天。不同种植期的豆类作物受理豆野螟的发牛危害不同,当盛花期刚好与豆野螟的成虫产卵高峰期相吻合时,豆野螟卵量、幼虫揎较大,危害较重。  相似文献   

18.
为摸清迁飞性害虫粘虫在天津市的发生特点,探究粘虫发生程度与气候、田间环境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笔者自2012年开始在全市各主要虫情监测点开展了关于粘虫成虫、幼虫及成虫发育情况调查。调查显示,粘虫一代成虫一般于5月下旬迁入本市,并在小麦田产卵,第2代幼虫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为害苗期玉米;二代成虫于7月中下旬进入卵盛期,3代幼虫为害期为7月底至8月中旬。综合分析表明,导致粘虫暴发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虫源充足。各代粘虫成虫量显著高于历年均值,同时迁入成虫集中产卵;二是气候适宜。成虫产卵及幼虫孵化阶段气候湿润、温度适中;三是食源丰富。近年来我市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种植面积稳中有升,完全满足了各代幼虫的生存需要。  相似文献   

19.
柿广翅蜡蝉(Ricania sublimbata)是我国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林果害虫,通过林间调查和室内饲养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柿广翅蜡蝉在浙江1 a发生2代,以卵越冬。4月上旬越冬卵开始孵化,越冬代成虫5月下旬始现,6月中旬达高峰。第一代若虫始见于7月上旬,8月上旬至9月中旬羽化。成虫交配后即开始产卵,2次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9月上旬,卵主要分布在甜柿下部的枝条上。柿广翅蜡蝉危害严重,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0.
对桃树重要害虫桑白蚧的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桑白蚧在豫北地区1年发生3代,以第三代受精雌成虫在枝条上越冬,至翌年3月树体开始萌动时,吸食树体汁液进行为害,并于4月上旬开始产卵,第一代若虫盛孵期为4月下旬。第二代若虫盛孵期为6月下旬,并开始世代重叠。第三代若虫盛孵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底进入越冬休眠状态。在调查桑白蚧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的同时,还观察记载了桑白蚧的天敌8种,如红点唇瓢虫、异色瓢虫、草蛉和寄生蜂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