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霉净在北方高寒地区防治水霉病的作用水霉病一直是北方高寒地区春、秋两季鱼类易发疾病之一。过去使用孔雀石绿、食盐及小苏打合剂对入池鱼种进行浸洗防治该病,但常因使用浓度不当,起防治该病的目的。且用药量大,成本高。尤其是孔雀石绿,目前出厂价已高达04元/...  相似文献   

2.
<正> 1.浸浴鱼体。鱼种在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20分钟,可防治白头白嘴病、烂鳃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鳃隐鞭虫病、口丝虫病、水霉病、竖鳞病等多种病害。如加数滴醋酸浸浴,可防治白皮病。  相似文献   

3.
短信平台     
湖北读者(手机号:139xxxx7208)问:水产品惠水霉病应怎样防治? 答:防治水霉病以消毒为主。具体方法是:鱼类入池操作过程中要尽量仔细.勿使鱼体受伤。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溶液浸泡鱼种8~10分钟。  相似文献   

4.
<正>食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淡水养殖中其用途也是非常广泛的,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等优点。现将其使用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食盐可防治鱼病1.鱼体消毒法。鱼种下塘前,通常要进行常规消毒。此时可利用浓度为3%~4%的食盐溶液浸洗5~10分钟,(试温度高低而定)可杀灭鱼类体表的细菌性病菌和敌害生物,如车轮虫、斜管虫、水霉病菌等。  相似文献   

5.
水霉病是一种鱼类养殖的常见疾病,它不仅具有广泛的地域性,而且还具有明显季节性,多发于春季鱼种投放阶段,由于鱼种操作及运输造成鱼体损伤,感染水霉菌(Sapro-legnia)所致,是一种典型的病毒性鱼病,对渔业生产危害较大。本文就大水面养殖鱼种水霉病防治相关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食盐的妙用     
<正>1.黄鳝。①用400毫克/千克食盐和400毫克/千克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可预防水霉病。②用5%~10%食盐水擦洗患部,或把病鳝放入3%~4%的食盐水中浸洗15~20分钟,可防治赤皮病。③每50千克黄鳝用食盐250克、大蒜250克捣  相似文献   

7.
1、黄鳝 (1)用400毫克/千克食盐和400毫克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可预防水霉病. (2)用5%~10%食盐水擦洗患部,或反病鳝放入3%~4%的食盐水中浸洗15~20分钟,可防治赤皮病.  相似文献   

8.
<正>水霉病是危害水生动物的一种真菌,这些真菌不仅危害水生动物的幼体,而且危害水生动物的卵。一、发病条件水霉病一般在早春和晚冬水温在13—18℃环境里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池的鱼种和冬季在成鱼池放养的鱼种,在集养、围捕、外运等环节中,操作不慎擦落鳞片或撞伤鳍条,导致霉菌侵入伤口,或低温冻伤,寄生虫侵袭,致使鱼体表受伤,未能及时愈合而被水霉菌寄生,在冬、春鱼种最容易发生水霉病。  相似文献   

9.
杨保国 《农家科技》2006,(12):27-27
黄鳝①用400毫克/千克的食盐和400毫克/千克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水霉病。②用5% ̄10%的食盐水擦洗患部,或把病鳝放入3%~4%的食盐水中浸洗15 ̄20分钟,可防治赤皮病。③每50千克黄鳝用大蒜250克、食盐250克,捣烂、溶解、拌饵投喂,连喂3 ̄5天,可防治细菌性肠炎。④用3% ̄  相似文献   

10.
黄颡鱼     
1.水霉病 该病因鱼体受伤霉菌感染所致。肉眼可见受伤处生有毛状菌丝,呈灰白棉毛状,病鱼食欲不振,焦躁不安,消瘦而死。 防治:①在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②每立方米水体用食盐和小苏打各400克或亚甲基蓝2克~3克化水全池泼洒,隔2天再用1次。  相似文献   

11.
早春季节,阴雨连绵,水温较低(15~20℃),病菌生长繁殖旺盛,是水霉病最适流行时节.一些地方习惯早春放养鱼种,将密养于越冬池中的并塘越冬鱼出池分养,或进行鲤鲫等家鱼的春繁生产,均会因拉网、转运、放养等操作过程造成鱼体表受伤,同时池水或孵化用水疏于消毒或消毒不严,往往给病菌以可乘之机附着鱼体(卵),导致水霉病的发生.   该病初发即病菌刚寄生鱼体(卵)不久时,肉眼一般难以看出病鱼(卵)异样,而当肉眼能看到时,病菌丝已侵入鱼机体内或卵膜内,大量繁殖向内外生长,成为灰白色的旧棉絮状物覆于病鱼(卵)体表,并分泌酵素分解鱼组织,使鱼卵胚胎发育中止;使病鱼患处肌肉腐烂,行动迟缓,食欲减退而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预防水霉病发生的技术方法:一是提倡在冬季水温5~10℃、天气晴好时放养鱼种,避开该病高发季节;二是无论是鱼种出池投放还是家鱼春繁均要求操作细致,减少鱼体损伤;三是鱼池放养前用生石灰常规清塘、入池鱼种以3%~5%食盐水浸浴、受伤亲鱼勿用孔雀石绿浸浴或涂抹1%孔雀石绿软膏等,使病菌缺少适合的生存环境,减少此病发生;四是把亲鱼控制在良好天气时产卵,提高鱼卵受精率,对静水孵化卵用7毫升/升孔雀石绿浸浴10~15分钟,并每天早晚各用70~100毫升/升孔雀石绿遍洒附近水面1次,而流水孵化方式则每隔6~8小时加孔雀石绿溶液1次,使水呈淡绿色,直至出苗前为止;五是对于出现病症的池塘,采用2~3毫升/升亚甲荃蓝全池泼洒,或每667平方米(1亩)用菖蒲5公斤熬汁,食盐1公斤,混合于5公斤人尿全池泼洒治疗.如同时结合施用灭虫及杀菌的其它商品鱼药,则效果更佳.   ……  相似文献   

12.
郑亚平 《新农村》2007,(4):22-22
1.鱼种消毒 常用鱼种消毒药有漂白粉、硫酸铜、食盐、高锰酸钾等,一般每1000千克水的药物投放量各为:漂白粉为10克,硫酸铜8克,食盐10—20千克,高锰酸钾20克。  相似文献   

13.
冬春季节是鱼水霉病的高发季节,鱼种消毒一定要以防治水霉病为主。在特效药孔雀石绿被禁用之后,高聚碘是1种防治水霉病比较理想的药物。它对细菌、病毒和真菌具有极强的杀灭作用,杀菌能力比聚维酮碘高10倍以上。另外,高聚碘中含有较高的中药成分,  相似文献   

14.
《农家致富》2010,(13):47-47
(1)每100公斤生石灰加食盐2.5公斤.用水化开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鲫鱼出血病、草鱼出血病。(2)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时.用15公斤食盐化水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的白头白嘴病和车轮虫病。(3)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1公斤食盐,3公斤菖蒲汁用水化开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水霉病。  相似文献   

15.
《当代农业》2010,(13):47-47
(1)每100公斤生石灰加食盐2.5公斤.用水化开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鲫鱼出血病、草鱼出血病。(2)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时.用15公斤食盐化水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的白头白嘴病和车轮虫病。(3)每亩水面平均水深1米用1公斤食盐,3公斤菖蒲汁用水化开后全池泼洒.可防治鱼类水霉病。  相似文献   

16.
1.水霉病 主要发生在鱼卵孵化期.或因苗种拉网、运输受伤后引起一预防鱼卵生水霉.可在鱼卵出现跟点前,每天用浓度各为0.04%的小苏打和食盐混和液全池泼洒:使用浓度为10~1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全池泼洒也有一定疗效。鱼种或成鱼受伤后引起的水霉病,也可用浓度为10~15毫克/升的的福尔马林液全池泼洒。  相似文献   

17.
1、把鳝苗放人3%~5%的食盐水溶液中浸泡6~7分钟,可防治水霉病,也可清除鳝体表面寄生虫。  相似文献   

18.
正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食盐具有强烈的渗透和脱水作用,不但杀灭细菌和寄生虫的效果好,而且在增加水中溶氧、鱼类远途运输及捕捞方面效果也不错。一、鱼种消毒在鱼种放养前,用5%的食盐进行消毒。方法是:将鱼种放入水温15~20℃的水体中浸洗15~20分钟,可除去鱼体表的细菌、车轮虫、斜管虫等,提高鱼种下塘后的成活率。二、增加水体溶氧量  相似文献   

19.
《农村百事通》2001,(14):35-36
一、水霉病   水霉病又称为肤霉病或白毛病 . 此病从鱼卵到鱼苗、鱼种和成鱼均有发生 . 未受精的鱼卵最容易长水霉 . 鱼苗到成鱼阶段发生水霉病主要是由于拉网、转运、操作不慎 , 引起鱼体鳞片脱落和皮肤损伤而使水霉菌入侵鱼体所致 .……  相似文献   

20.
<正> 1.水霉病。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病鱼运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因衰弱而死亡。防治方法:①防止鱼体受伤。②池塘在放鱼前用生石灰彻底消毒。③用20毫克/千克的碱性品绿溶液,在水温10~18℃时洗浴鱼体20~30分钟,可有效预防鱼类水霉病。④每立方米水用五倍子2克煎汁全池泼洒。⑤每667平方米用菖蒲叶2.5~5千克、食盐0.5~1千克,再加入12~20千克人粪尿全池泼洒。 2.赤发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充血、发炎,鳞片脱落,尤以鱼体两侧和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