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本文系作者于1959—1964年,对江苏地区茭白进行调查研究的初步总结。文中初步分析了茭白生长和“孕茭”等主要生物学特性及群众丰产栽培的经验。提出茭白生长孕茭对于水肥、温度条件的严格要求,品种种性迅速分化和株丛越年衰退等特性,是决定栽培措施的重要因素。初步明确:适时移栽,合理密植,施足基肥,分期追肥,疏墩壅根,管好水层,精选种株,防止“灰茭”和“雄茭”等技术措施,是茭白丰产栽培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安徽省岳西县近年来推广应用一套绿色高效的高山茭白栽培技术,填补了夏秋季茭白淡季市场的空缺,每年可带动当地近5万人从事茭白种植,人均增收2800元。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在南方地区广泛栽培。安徽省岳西县是我国传统的高山茭白产区,夏季气候冷凉,可促进茭白孕茭、结茭,提高商品品质,有效解决在低海拔地区高温条件下不孕茭的难题,填补夏秋季茭白淡季市场的空缺。岳西茭白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相似文献   

3.
<正>茭白剪叶栽培是指在茭白植株分蘖期,于叶鞘部位留一定高度剪去上部所有叶,经过一段时间恢复生长后的植株仍可正常孕茭的栽培方式,剪叶栽培方式在丽水市低海拔单季茭、高山单季茭上应用较广,在控制茭白病虫害发生、提高茭白品质、调节结茭期等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推广面积逐步扩大,现将该技术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镉、铅胁迫对不同品种茭白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茭白的单季茭品种蒋墅茭和双季茭品种葑红早为试材,在苇末基质和土壤2种栽培方式下添加不同浓度的Cd2+,Pb2+胁迫处理,测定了茭白生长过程中株高、叶面积、分蘖等形态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Cd2+,Pb2+胁迫能促进两茭白品种株高、叶面积的增加,但均随Cd2+,Pb2+处理浓度的进一步增加而下降;茭白的分蘖数表现为随Cd2+,Pb2+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呈持续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栽培介质间以苇末基质栽培处理时茭白的株高、叶面积、分蘖数同比高于土壤栽培.品种间以葑红早的株高、叶面积同比高于蒋墅茭,而分蘖数则低于蒋墅茭.  相似文献   

5.
浙江缙云县利用大棚茭白栽培的空档期,在大棚行间套种丝瓜,探索总结出了秋茭—大棚夏茭—丝瓜的立体高效种植模式,该模式既为茭农增加一季丝瓜收入,套种的丝瓜枝蔓又能为高温期的茭白遮荫降温,有利于茭白生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667 m2产值14 800元。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蘘荷在不同海拔下的生态适宜性,以湖北长阳县本地蘘荷为试验材料,在长阳县1823、1225、430 m这3个海拔梯度条件下,调查研究不同海拔区对蘘荷的物候期、品质、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海拔区栽培的蘘荷萌芽期、出叶和株高增速峰值均比低海拔区明显延迟。各海拔蘘荷产量为:1225 m430 m1823 m,中海拔区产量比低海拔区高22.73%,比高海拔区高25.58%。中海拔区蘘荷品质最佳,其次是低海拔区,最差的是高海拔区。中海拔区蘘荷粗纤维含量比低海拔区低7.0%,维生素C含量比低海拔区高26.09%,可溶性糖含量比低海拔区高51.57%。从产量和品质综合比较,中海拔区最适宜种植蘘荷。  相似文献   

7.
刘孙喜  雷斌 《广西园艺》2005,16(6):53-55
鄂茭2号茭白是武汉市蔬菜研究所水生蔬菜研究室选育,桂林市雁山区雁山镇农业服务中心于2004年4月9日引进鄂茭2号茭白2110墩,在该镇无公害蔬菜基地(莫家)试种成功。此次试种农户12户,种植面积4 022 m2,每667 m2种植350墩(可分为1 500株左右),4月11日种完。严格按照《无公害水生蔬菜(茭白)标准化生产技术》进行栽培与管理,当年6月中旬每667 m2收夏茭403.5 kg,9月上中旬每667 m2收秋茭1 156 kg。比当地单季茭白(每667 m2产1 347 kg)增产212.5 kg,且鄂茭2号茭白也比当地茭白价格高,种植鄂茭2号双季茭白可比种植本地单季茭白每667 m2增收736.9元…  相似文献   

8.
在恩施高山地区引种栽培茭白优良品种,对适生性强的7个品种,进一步筛选优良类型,比较各品种优选类型的生长、产量、外观品质,以及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叶鞘长、叶长、株高、叶宽差异不显著,茎粗和有效分蘗数差异显著;肉茭长、肉茭直径、壳茭质量和肉茭质量、平均产量均差异显著;还原糖含量差异显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鄂茭2号6号株系、浙茭6号、浙茭2号、秋玉和丽茭1号均表现出较好的外观品质。综合产量、品质和成熟期的影响,鄂茭2号6号株系综合效益最好,具有产量高、品质好、上市早的特点,其次是秋玉。  相似文献   

9.
在西林县境内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田七,植株生长状况及产量均有很大差别。以西林县那劳镇、八达林场、那佐乡三个不同海拔高度的田七园为试验园,定期观测试验园田七出苗情况、生长性状及病害发生情况,同时定期测定试验园田七株高、茎粗、地上部分茎叶鲜重、块根鲜重、块根干重等,系统探讨西林县不同海拔与田七生长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田七产量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成正比,高海拔产量是低海拔产量的1.8倍,高海拔增产效应明显;高海拔种植田七,植株高、叶片大,田间生长旺盛;随着海拔的升高,病害发生危害程度相对较低;低海拔种植田七,植株生长比较弱小产量低,有的甚至是缺收。在西林县境内,最好选择海拔在1000 m以上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自然肥力高、土质疏松的地点种植。  相似文献   

10.
符长焕 《中国蔬菜》2018,1(1):54-57
以茭白品种余姚八月茭为试材,研究单季茭二茬模式不同栽种期对茭白第1茬孕茭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栽种期的提前,茭白孕茭率、产量与经济效益均极显著提高。其中9月15日栽种的茭白翌年春季生长旺盛,早期分蘖增多,提前15 d进入分蘖高峰;植株增高4~7 cm,壳茭质量增加9~21 g;茭白采茭时间提前3~7 d,采茭盛期提前4~8 d,采茭末期提前1~4 d;每墩孕茭苗9.7个,孕茭率90.7%;每667 m~2产量为1 425 kg,产值8 265元,经济效益增幅达35.5%~113.8%。  相似文献   

11.
茭白和水芹均为生长周期较长的蔬菜品种,无锡地区传统的栽培模式为2年内栽培一季秋茭、一季夏茭和一季水芹,经济效益不佳。该文介绍了1年内一季茭白一季水芹的栽培模式,既提高了单位面积蔬菜产量,又克服了土壤连作障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2.
正茭白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在黑粉菌(Zizanialatifolia)的诱导下茎部膨大,进而形成产品器官。茎膨大受温度直接影响,适宜气温为20~25℃。我国茭白主要种植区域的茭白生长期为夏末秋初(特别是7中旬~8月中旬),此期多为30℃以上高温天气,茭白难以孕茭。高山地区夏季温度低,具有茭白生长理想的生态条件。大洋镇位于缙云县东南部,水量充沛,海拔600~1100m的山地约有15000hm~2,1992年以来,利用高山地域和气候优势,大力发展茭白产业。目前全镇茭白种植面积约450hm~2,总产量约15000t,所产茭白嫩白味美、无污染,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当地农业的主导产  相似文献   

13.
<正>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重要的水生蔬菜之一,原产于我国及东南亚。茭白生长和孕茭适宜温度为15~25℃,低于10℃或高于25℃孕茭不正常、品质下降。淳安县地处浙西山区,境内高山林立,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栽培茭白可  相似文献   

14.
<正>大棚双季茭白栽培模式目前在德清县栽培面积400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武康地区。春季在清明前后定植,夏秋季在6月下旬7月上旬定植,10~11月采收秋茭,翌年4月上旬夏茭上市。夏茭667m2产值6000~8500元,秋茭667m2产值3500元左右,全年667m2总产值1万元左右,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1品种选择选择双季茭类型品种,如浙大茭白、河姆渡双  相似文献   

15.
浙茭7号是从梭子茭优良变异品种中筛选出来的双季茭白新品种,其植株较梭子茭矮小,适宜在浙江省中部以北平原地区种植;孕茭适温18~28℃;秋季9月下旬到10月中旬采收秋季茭白,比梭子茭早4~5 d;春季4月初到6月初采收夏季茭白,比梭子茭早6~7 d;秋茭产量约1 368.0 kg/667 m2,分别较浙茭911和梭子茭增加8.45%和10.44%,夏茭产量约2 718.8kg/667 m2,分别较浙茭911和梭子茭增加8.54%和12.83%。  相似文献   

16.
方家齐 《蔬菜》2005,(3):41-41
长江三角洲的农业生产受到地少人多的限制,无锡地区尤为严重。一种茭白、水芹轮作新模式可以在1年内收2季茭白1季水芹,夏茭的上市期比常规栽培略迟,而秋茭的上市期比常规栽培早,错开了茭白的上市高峰期,价格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黄岩双季茭白大棚栽培面积14000 hm^2以上,传统的种苗繁殖是在夏茭采收期选留种株不采收茭白,保留茭肉,让其基部两侧萌发分蘖苗,采用带茭肉定植,俗称“带娘茭”。一般每667 m^2定植1600~2000墩,需要选留优质茭白种株1000株左右,按平均单株壳茭125 g计,种茭质量125 kg/667 m^2以上,以平均壳茭7元/kg计,种苗成本高达800元/667 m^2以上。为了提高种苗繁殖系数、降低种苗成本,作者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了双季茭白“带娘茭”种苗二段扩繁技术,每个“带娘茭株”可繁殖茭苗100株以上,每667 m^2只需选留优质茭白种株20株,大幅降低了种苗成本,且植株更整齐、品种纯度更有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汉中茭白周年生产,均衡供应,丰富市民的"菜篮子",实现高效化栽培,引进、试验、示范了6个茭白品种,对各品种的物候期、生物学性状、产品质量、产量、商品性等进行田间观察记录,筛选出了5个适于汉中周年高效生产的茭白品种,其中双季茭白品种为合茭2号、苏州小蜡台,单季茭白品种为京茭1号(北京茭白)、大白茭、中茭。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茭白产量,需要寻找一种快速辨别雄茭的方法。本试验在比较茭白的雄茭与正常茭、灰茭薹管内部结构差异的基础上,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薹管内部结构差异与茭白孕茭的关系:正常茭、灰茭的薹管髓腔内有丝状物,而雄茭薹管髓腔内则完全没有丝状物。髓腔内有丝状物的薹管均能孕茭,无丝状物的薹管则不能孕茭。利用薹管髓腔内有无丝状物可以快速区分出雄茭薹管,是一种高效快速辨别雄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姚岳良  周杨  叶德坚 《中国园艺文摘》2010,26(1):127-127,52
单季茭收二茬是近年缙云县在低海拔山区发展起来的茭白种植新模式,即将原单季茭白通过栽培-5肥水调控改收二茬,每667m2产量可增900~1200kg,产值增2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